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都市 > 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 第五十三章 红星厂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 第五十三章 红星厂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作品:《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凌晨两三点钟的首都,夜色深沉如墨,只剩下路灯在空旷的街道上投下昏黄的光晕,偶尔有一辆早班的公交车或运输卡车驶过。

        这时,但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辆风尘仆仆的军牌吉普车,驶入了戒备森严的装备总部大院,打破了这一片寂静。

        叶城推开车门,他小心翼翼地从车里抱出一个外表普通铝合金保密箱,箱子里躺着的,正是红星厂诞生的第一台微光yes——“启明星”微光夜视仪工程样机和一整套厚厚的测试报告。

        “同志,请出示证件和准入许可。现在是休息时间,没有预约和特殊情况,不能进入。”

        哨兵一丝不苟,尽管看到叶城肩章,依旧严格按照规定办事。

        叶城掏出自己的证件和宁北市国防工办开具的、盖着鲜红大印的紧急介绍信,语气急促但清晰:

        “同志,我是宁北红星研究所的安保干事叶城,奉林默所长命令,有绝密级装备和文件必须立刻面呈李振华部长!情况万分紧急,这是介绍信!”

        哨兵仔细核查着证件和介绍信,眉头微蹙。

        介绍信是真的,级别也很高,但“绝密装备”,“立刻面呈部长”……

        这在大半夜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不敢擅专,语气依旧坚持:“叶城同志,按照规定,我需要向上级请示一下请稍等。”

        就在叶城内心焦灼,准备再次强调装备重要性时,一个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的中年干部急匆匆地从大楼里小跑出来。

        他是李部长办公室的组长,主要负责对接宁北市区域的军工厂,赵建国主任几个小时前火急火燎的电话通知后,他一直在留意着。

        “是宁北来的叶城同志吗?”刘组长快步上前,确认了叶城的身份后,立刻对哨兵说。

        “放行,这是部里急需的物资。”

        有了刘组长的接引,叶城顺利进入大楼,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被带去见李振华,而是被刘组长带进了一间小会客室。

        “叶城同志,一路辛苦。”刘组长神色严肃:

        “部长已经休息了,但赵主任的电话强调事情极其重要,按照程序,我需要先初步确认一下物品和文件的真实性以及大致内容,才好向部长汇报。”

        他的谨慎是必要的,不能因为下面单位一个紧急报告就贸然在深夜打扰部长。

        叶城理解地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将保密箱放在桌上,输入密码打开。当那台军绿色、带着手工打磨痕迹的微光夜视仪样机和那摞详实的测试报告呈现在刘组长面前时。

        他虽然不懂具体技术,但那厚厚的资料,让他瞬间意识到了分量。

        他快速翻阅了一下测试报告的首页和结论部分,尤其是看到“微光夜视”,“增益五万倍以上”,“分辨率28线对\/毫米”等关键词和一系列令人咋舌的数据时,他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

        他知道眼前的装备就是这段时间李振华最急需的东西。

        他深吸一口气,压制住兴奋,对叶城说:“你在这里稍等,我立刻去向部长汇报!”

        刘组长来到李振华部长休息的房间外,轻轻敲响了门,里面很快传来李部长略带睡意的声音:

        “怎么了?”

        “部长,是我,小刘,宁北红星研究所派人紧急送来一件绝密装备和相关报告。”

        “宁北国防办赵建国主任之前电话强调过,是关于……关于微光夜视仪的,他们声称……目前研发成功了,送来了第一台工程样机。”

        刘组长的声音压得很低,但每个字都清晰无比。

        房间里沉默了几秒钟,随即传来窸窸窣窣的穿衣声和急促的脚步声。

        门被猛地拉开,李振华只披了件外套,脸上毫无睡意,眼神直勾勾的盯着:

        “你说什么?微光夜视仪?红星所真的搞出来了?东西呢?”

        “在隔壁小会客室,来送装备的同志也在。”

        李振华二话不说,大步流星地走向会客室。

        当他看到桌上那台实物和报告时,甚至没有先去拿报告,而是直接捧起了那台略显粗糙的样机,仔细端详着,手指抚过冰凉的军绿色外壳,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巨大的惊喜。

        “测试报告……数据可靠吗?”他声音低沉地问叶城。

        “报告部长!所有数据均由秦怀民教授亲自监督测定,林默所长确认,真实可靠!我们已在厂内完成多轮实地测试!”叶城挺直腰板,声音洪亮地回答。

        “好,好,好!”

        “没想到林默这小子真的把东西干出来了。”

        “这一次要进你们红星厂一个大工!”

        李振华脸上是满满的感慨,接着不再犹豫,立刻下令:

        “快!立刻打电话,通知钱老院士、光电研究所的总工、兵器工业部的王首席……把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只要能联系上的,全部请来!”

        “立刻!马上!就说有重大紧急情况,关系到国防安全,请他们务必以最快速度赶到部里开会!”

        …

        凌晨三四点的京都,一辆辆小车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从各个方向驶向总装备部。

        被从睡梦中叫醒的专家们,脸上带着困惑和些许不满,在车上互相通电话询问。

        “老钱,怎么回事?部里这大半夜的搞什么名堂?”

        “我也不知道啊,电话里语焉不详,只说有重大突破,关系到前线,让我们务必到场。”

        “重大突破?什么突破非得在这时候验证?别又是下面哪个单位夸大了成果吧……”

        “唉,但愿不是白跑一趟,我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折腾。”

        “去看看吧,肯定不是小问题,应该是哪里有重大技术突破了。”

        当管家们陆续抵达总部会议室时,抱怨和疑惑在进入房间的瞬间,化为了统一的惊愕。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会议室长条桌上那台孤零零放置的、从未见过的筒状装备吸引住了。

        “这是……?”

        “某种光学观测设备?”

        “看结构,像是夜视仪?但跟我们现在装备的不一样啊……”

        李振华站在主位,神色凝重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他环视在场的十几位国内光电领域的泰山北斗,声音沉稳地开口:

        “各位专家,深夜把大家请来,实在抱歉,但事情紧急,关系重大。”

        他指着桌上的样机:“这就是今晚请大家来的原因。这是我们下属宁北红星军工技术研究所,刚刚研发成功的——微光夜视仪工程样机!”

        “微光夜视仪?”

        “红星所?那个搞出‘红箭-1’的地方?”

        “这……这怎么可能?!他们才成立多久?有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吗?”

        “李部长,您确定吗?微光夜视仪的技术壁垒可不是火箭筒能比的!”

        果然,质疑声立刻响起,不是专家们固执,而是这件事本身太过匪夷所思。

        一个偏远的、以常规武器起家的研究所,竟然不声不响地搞定了连他们这些国家级院所都头疼多年的世界级难题?这让人如何轻易相信?

        钱老扶了扶眼镜,语气谨慎:“振华同志,我倒不是我们不相信,而是此事太过惊人,红星厂我也专门去考察过,的确有一定的实力,林厂长在机械装备上也非常有研究。”

        “但是微光夜视仪的核心在于像增强器,特别是三级联超二代像增强管的技术,涉及光电阴极量子效率、微通道板增益与噪声、真空封装……这些难点。”

        “我们集中了那么多力量,搞了整整几年都进展缓慢,他们一个厂办研究所……”

        钱老的脸上满满的是意外。

        属实是打破了他的认知。

        在他的印象中,林默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年轻人。

        不过那也只是在热火器上。

        正所谓跨行如跨山,这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李振华理解地点点头,不过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对大家示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位专家,请你们亲自上手,验证一下这台样机的性能。”

        “测试环境已经按照他们报告里的要求,在隔壁暗室准备好了。”

        专家们将信将疑地来到隔壁全黑的暗室。

        当第一个专家——光电所的总工,按照简易说明将眼睛凑到目镜上时,他发出了一声和赵建国当初几乎一模见的、极度震惊的抽气声!

        “这……这图像!!!”

        他失声叫道,猛地调整着方向,“增益……这增益太高了!噪声比我想象的要小得多!这分辨率……简直了。”

        “他红星厂到底怎么做到的?”

        听着这么说,其他专家迫不及待地轮流上前。

        有一个算一个,每一位资深专家在亲眼看到那清晰的、绿色的、在近乎绝对黑暗中呈现出的微观世界时,脸上都写满了巨大的震撼和难以置信!

        “这……这效果……这绝对不是主动红外!这是真正的微光成像!”

        “比我去年在资料上看到的M国公布的AN\/PVS-5型的估计性能还要好!图像更干净,细节更丰富!”

        “星光条件下就能达到这种观察效果?这被动观测距离……恐怕超过200米了!”

        质疑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惊呼和热烈的讨论。

        专家们都是内行,是不是真有技术,一眼就能看出门道。

        这台样机所展现出的性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甚至完全达到并且超出国际先进水平的门槛!

        钱老院士激动地放下样机,双手微微颤抖,他立刻拿起旁边那份厚厚的测试报告,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其他专家也纷纷围拢过来。

        报告上,一行行精确的数据和专业的术语,如同最有力的证据,冲击着他们的认知:

        “光电阴极灵敏度:≥ 650μA\/lm”

        单单这一数据已经远超一代管水平,无限接近接近早期二代管标准!

        可谓是全球领先。

        比目前的m国都要快出半步。

        “三级联像增强器理论增益:> 5 x 10^4,实测稳定在52000倍!”

        “信噪比(SNR): 15:1@ 10^-4!”

        “分辨力:中心视场 28 lp\/mm,边缘视场> 22 lp\/mm!”

        “等效背景照度(EBI):< 2 x 10^-10 lm\/cm²!”

        “强光保护功能:具备自动门控电源,可耐受短暂强光照射而不损坏(报告附有实验记录)!”

        每一项参数,都经过反复测试,记录详实。

        尤其是信噪比和分辨力这两个关键指标,直接决定了观测图像的清晰度和有效距离,这台样机的表现堪称惊艳!

        “老天……他们是怎么解决微通道板(MCP)的电子倍增均匀性和噪声问题的?”

        “还有这多碱光电阴极的制备工艺……这效率太高了!”一位专门研究像增强管的专家喃喃自语,看着眼前的工程样机,仿佛在审视一件艺术品。

        “看这里,他们采用了浸没式透镜设计和自动亮度控制(ABC)电路!”

        “我的天哪,我们之前怎么没有想到这个方法,这些设计也太巧妙,对提升整体性能帮助巨大!”另一位光学专家指着报告上的结构图,兴奋地说道,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所有专家都被这份报告和眼前的实物彻底折服了。

        之前的所有怀疑、所有不解,此刻都化为了巨大的惊喜和由衷的敬佩!

        钱老院士抬起头,看向李振华部长,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哽咽:

        “部长!奇迹!这是真正的奇迹!”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台样机的综合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同期同类装备的先进水平,甚至在部分指标上有所超越!”

        “红星研究所……林默同志……他们立下了大功啊!这是我军夜战能力的历史性突破!”

        会议室内,响起了所有专家自发的、热烈无比的掌声!

        这掌声,是对红星厂科研人员最高的致敬!

        李振华看着这群激动不已的老专家,以及桌上那台改变命运的设备,心中波涛汹涌。

        他知道,叶城日夜兼程送来的,不仅仅是一台仪器,更是无数战士在前线中的“眼睛”!

        “这下,前线夜间的局势要攻守易形了!”

        李振华兴奋的喃喃自语。

        说这话的同时,悄然间,东方已渐渐泛起了鱼肚白。

    相关推荐: 被踹后,白富美姐姐找上门 老妈二婚,高冷校花成我妹妹了? 怪谈求生:我能预知正确的规则 狂徒下山:我有五位绝色师父 人在阳间,你说我阴司当差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