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一卷 第17章 你怎么来这里了?
作品:《穿书后我养出了个小绿茶权臣》推荐阅读:
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
败犬女帝,把头发盘起来!
重返十九岁,女神你怎么不骄傲了
华娱:谁让他当导演的!
重生:老婆关了我的呼吸机
破案:开局融合警犬嗅觉基因
都市古仙医
好!朕的傻儿子终于造反了!
暗黑破坏神之毁灭
1444,拜占庭再起
换源:
那人在百官注视下继续向前走去。
等到那人走到萧衍身边时,他终于反应了过来。
萧衍一把抓住她的手:“婉儿?你怎么来这里了?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快回家去,有事找我回府再说。”
郑婉儿摇摇头:“我不是来找你的。”
她微微用力挣脱开萧衍,继续向前走去,跪于殿下,举高手中半个手掌厚的策论。
第一次上朝,她有些紧张,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音。
“臣女郑婉儿参见陛下。臣女仔细考虑了陛下的话,臣女的回答是:我愿意。”
“这三日夙兴夜寐,已将《新政录》中有关科举新制的内容改良完善,编订成册,制成此《科举新制》,请陛下过目。”
玉坠连忙拿了郑婉儿手中的《科举新制》送给姜嫘。
姜嫘大致看过后很是满意,郑婉儿的这篇科举改革措施已经十分之完善了,跟上次的手稿比起来,还加入了一些她建议的糊名誊录等细节措施。
她起身下阶,亲自扶起郑婉儿,小声笑道:“我就知道你会来。”
郑婉儿耳尖微红,手还有些颤抖,又紧张又兴奋:“婉儿不愿辜负陛下期望。”
姜嫘带着郑婉儿转身面向群臣,大声宣布:“郑婉儿就是朕选定的今年春闱主考官,此外,今年的科举制度会进行一定革新,吏部侍郎葛齐、翰林院编修万昌义为副考官从旁协助。”
她选的这两个人都是寒门出身,也没有投靠哪个派别势力,对这有利于寒门举子的科举新制定是全力支持。
此话一出,群臣炸锅。
御史中丞张俭率先跳出来反对。
“陛下慎思!女子做科举主考官简直荒唐,科举乃国家大事,朝堂之本,怎可胡闹!臣求陛下收回成命,另择合适人选!”
姜嫘微微挑眉:“朕也是女子,还当了皇帝,御史中丞是觉得朕做皇帝也是荒唐吗?要不要也另择人选啊?”
张俭急忙跪地,冷汗流了一头:“臣万万不敢。”
嘴上虽然说着不敢,心中却不是这么想的。
若不是先帝子嗣稀薄,又驾崩得早,只有姜嫘和姜仪两位公主,这朝堂哪里轮得到她一介女子当家做主。
当然这些杀头的话他可不敢说出来。
吏部尚书王怀安站了出来:“启禀陛下,先不论女子是否可为官,这做官向来是能者居之,郑小姐年纪轻轻,更没有参加过科举,怎么能担此大任呢?此事并非儿戏,还望陛下三思。”
姜嫘就等他这句话呢。
她问道:“那王尚书的意思是,只要郑婉儿的才能足够,就可以当这个主考官喽?”
王怀安不置可否。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怎么可能有能做科举主考官的才能,顶多在闺中待嫁时做些无病呻吟的诗词歌赋罢了。
“恕老臣直言,小女儿家那些诗词歌赋实在算不上才能。”
“若是郑小姐有科举成绩,不要求三甲,哪怕只是中了进士,臣等也不会如此反对陛下的决定。”
这话就是为难人了,姜国并未开放女子科考,郑婉儿怎么可能考中进士呢?
姜嫘看向郑婉儿,郑婉儿深吸一口气,站出来:“臣女愿意接受考核。”
有官员站出来反对:“就算为郑小姐开特例,许她明年春闱下场,那也是来不及的呀!”
“谁说要让她参加明年的春闱了?”姜嫘跟看傻子似的看那提问的官员。
看吧,这就是现如今科举制的弊端,这样的蠢货都能上朝做官。再不改革,姜国都不用等邻国进犯,自己就被自家官员蠢灭国了。
姜嫘一挥手,早就备好的笔墨纸砚和书案就被抬了进来。
她看向王怀安等人,开口道:“就在这里,就在现在,给郑婉儿出题,如果她不能在三个时辰内完成,并且达到前三甲的水平,主考官的人选你们决定。”
“反之,如果可以,那郑婉儿为此次春闱主考官的事情任何人不得再有异议。”
“为表公允,题目由你们现场出,朕不插手。”
王怀安胡须下的嘴角嘲讽一笑,陛下还是年纪太轻,心高气盛,这样不可能的事情居然提出来做赌注。
这样闭着眼睛都能赢的事情,他当然不会反对。
他叫上几位科考出题经验丰富的翰林院官员,不过半个时辰,就拟好了一张卷子。
“郑小姐既欲主理春闱,不考过会试也说不过去。”王怀安将新鲜出炉的试卷平铺在书案上,
“此卷和正式的会试试卷并无区别,有经义、策论、诗赋三个部分,郑小姐现在放弃还来得及。”
群臣皆露看好戏之色,张俭假装好意道:“郑小姐若是力有不逮,趁早认输便是,免得当众出丑。”
说不紧张是假的,姜嫘的手抚上郑婉儿的后背,似乎给她注入了一些勇气。
她走到案前坐下,砚台研墨,笔尖饱蘸,她垂眸凝神,片刻后便提笔落纸。
王怀安心中不屑:小女儿家逞能罢了。
会做些浅显策论便觉得自己有经世之才,又正巧得了陛下的青睐。
陛下说到底也是个女子,被推着坐上了皇位,能有多英明。
这题目他并未放水,甚至跟以往会试考卷比起来难度更甚。
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也没办法舞弊,而且如此紧张的氛围之下,就算是十成的学问也要打个半折了。
瞧好吧,不出半个时辰,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子就要落着泪回家找爹娘了。
随着计时的香一寸寸变短,王怀安张俭等人脸上的志在必得逐渐消失。
她怎么还在写?
怎么这纸上的字越来越多,难不成都是乱写的?
三炷香才燃了两柱半,郑婉儿就从容搁笔,将试卷呈上。
玉坠接过,先呈给姜嫘,再依次传与萧衍、王怀安、张俭及诸位大臣。
等到那人走到萧衍身边时,他终于反应了过来。
萧衍一把抓住她的手:“婉儿?你怎么来这里了?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快回家去,有事找我回府再说。”
郑婉儿摇摇头:“我不是来找你的。”
她微微用力挣脱开萧衍,继续向前走去,跪于殿下,举高手中半个手掌厚的策论。
第一次上朝,她有些紧张,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音。
“臣女郑婉儿参见陛下。臣女仔细考虑了陛下的话,臣女的回答是:我愿意。”
“这三日夙兴夜寐,已将《新政录》中有关科举新制的内容改良完善,编订成册,制成此《科举新制》,请陛下过目。”
玉坠连忙拿了郑婉儿手中的《科举新制》送给姜嫘。
姜嫘大致看过后很是满意,郑婉儿的这篇科举改革措施已经十分之完善了,跟上次的手稿比起来,还加入了一些她建议的糊名誊录等细节措施。
她起身下阶,亲自扶起郑婉儿,小声笑道:“我就知道你会来。”
郑婉儿耳尖微红,手还有些颤抖,又紧张又兴奋:“婉儿不愿辜负陛下期望。”
姜嫘带着郑婉儿转身面向群臣,大声宣布:“郑婉儿就是朕选定的今年春闱主考官,此外,今年的科举制度会进行一定革新,吏部侍郎葛齐、翰林院编修万昌义为副考官从旁协助。”
她选的这两个人都是寒门出身,也没有投靠哪个派别势力,对这有利于寒门举子的科举新制定是全力支持。
此话一出,群臣炸锅。
御史中丞张俭率先跳出来反对。
“陛下慎思!女子做科举主考官简直荒唐,科举乃国家大事,朝堂之本,怎可胡闹!臣求陛下收回成命,另择合适人选!”
姜嫘微微挑眉:“朕也是女子,还当了皇帝,御史中丞是觉得朕做皇帝也是荒唐吗?要不要也另择人选啊?”
张俭急忙跪地,冷汗流了一头:“臣万万不敢。”
嘴上虽然说着不敢,心中却不是这么想的。
若不是先帝子嗣稀薄,又驾崩得早,只有姜嫘和姜仪两位公主,这朝堂哪里轮得到她一介女子当家做主。
当然这些杀头的话他可不敢说出来。
吏部尚书王怀安站了出来:“启禀陛下,先不论女子是否可为官,这做官向来是能者居之,郑小姐年纪轻轻,更没有参加过科举,怎么能担此大任呢?此事并非儿戏,还望陛下三思。”
姜嫘就等他这句话呢。
她问道:“那王尚书的意思是,只要郑婉儿的才能足够,就可以当这个主考官喽?”
王怀安不置可否。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怎么可能有能做科举主考官的才能,顶多在闺中待嫁时做些无病呻吟的诗词歌赋罢了。
“恕老臣直言,小女儿家那些诗词歌赋实在算不上才能。”
“若是郑小姐有科举成绩,不要求三甲,哪怕只是中了进士,臣等也不会如此反对陛下的决定。”
这话就是为难人了,姜国并未开放女子科考,郑婉儿怎么可能考中进士呢?
姜嫘看向郑婉儿,郑婉儿深吸一口气,站出来:“臣女愿意接受考核。”
有官员站出来反对:“就算为郑小姐开特例,许她明年春闱下场,那也是来不及的呀!”
“谁说要让她参加明年的春闱了?”姜嫘跟看傻子似的看那提问的官员。
看吧,这就是现如今科举制的弊端,这样的蠢货都能上朝做官。再不改革,姜国都不用等邻国进犯,自己就被自家官员蠢灭国了。
姜嫘一挥手,早就备好的笔墨纸砚和书案就被抬了进来。
她看向王怀安等人,开口道:“就在这里,就在现在,给郑婉儿出题,如果她不能在三个时辰内完成,并且达到前三甲的水平,主考官的人选你们决定。”
“反之,如果可以,那郑婉儿为此次春闱主考官的事情任何人不得再有异议。”
“为表公允,题目由你们现场出,朕不插手。”
王怀安胡须下的嘴角嘲讽一笑,陛下还是年纪太轻,心高气盛,这样不可能的事情居然提出来做赌注。
这样闭着眼睛都能赢的事情,他当然不会反对。
他叫上几位科考出题经验丰富的翰林院官员,不过半个时辰,就拟好了一张卷子。
“郑小姐既欲主理春闱,不考过会试也说不过去。”王怀安将新鲜出炉的试卷平铺在书案上,
“此卷和正式的会试试卷并无区别,有经义、策论、诗赋三个部分,郑小姐现在放弃还来得及。”
群臣皆露看好戏之色,张俭假装好意道:“郑小姐若是力有不逮,趁早认输便是,免得当众出丑。”
说不紧张是假的,姜嫘的手抚上郑婉儿的后背,似乎给她注入了一些勇气。
她走到案前坐下,砚台研墨,笔尖饱蘸,她垂眸凝神,片刻后便提笔落纸。
王怀安心中不屑:小女儿家逞能罢了。
会做些浅显策论便觉得自己有经世之才,又正巧得了陛下的青睐。
陛下说到底也是个女子,被推着坐上了皇位,能有多英明。
这题目他并未放水,甚至跟以往会试考卷比起来难度更甚。
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也没办法舞弊,而且如此紧张的氛围之下,就算是十成的学问也要打个半折了。
瞧好吧,不出半个时辰,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子就要落着泪回家找爹娘了。
随着计时的香一寸寸变短,王怀安张俭等人脸上的志在必得逐渐消失。
她怎么还在写?
怎么这纸上的字越来越多,难不成都是乱写的?
三炷香才燃了两柱半,郑婉儿就从容搁笔,将试卷呈上。
玉坠接过,先呈给姜嫘,再依次传与萧衍、王怀安、张俭及诸位大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