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都市 > 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 第112章 从此成为部里人
  • 第112章 从此成为部里人

    作品:《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批量试生产的难关攻克后,红星机械厂的生产节奏明显加快。

        合格的合金板材一轧制出来,立刻被送往精加工车间,制成急需的涡轮泵叶片,装配到等待已久的火箭发动机上。

        项目的停滞状态被彻底打破,整个厂区都透着一股憋足了劲、奋力追赶进度的忙碌气息。

        赵四又在这里待了差不多半个月。

        期间的签到,除了常规的现金和粮票,并没有获得新的关键物资。

        但最近的一次签到,系统却给了一个信息提示(作者补丁)。

        为保障宿主安全与行动便利,系统将对所有签到奖励的来源进行“因果合理化”处理。

        系统可轻微影响相关接触者的潜意识,使其认为奖励物资通过宿主声称的“特殊渠道”获得是合理且可信的。

        赵四这才将精力完全投入到确保生产稳定和工艺固化上,周围的议论也渐渐没了声音。

        他带着王永革、陈继业,与厂里的技术员同吃同住,盯着每一批材料的检测数据,不断完善工艺文件。

        直到确认厂内的生产线已经能够稳定产出合格产品,首批发动机核心部件也已顺利交付,项目总进度得以确保,赵四才向罗厂长提出了返程的请求。

        至于后续的稀有金属的需求,他也上报了部里。

        虽然对于稀有金属,部里同样头疼,但至少他们收获了一种新的高温材料配方,无米之炊和心中有底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离开这天,罗厂长自是千恩万谢,亲自安排吉普车送他们出山。

        临行前,厂里还特意准备了一顿还算丰盛的送行饭,虽然菜肴依旧简陋,但气氛热烈。

        不少受过赵四“罐头”恩惠的老师傅都来敬酒,言辞朴实,感情真挚。

        罗厂长握着赵四的手,用力摇晃。

        “赵组长,这次多亏了你们!以后但凡有用得着我们红星厂的地方,尽管开口!”

        崎岖的山路似乎比来时顺畅了些。

        抵达成都后,三人立刻买了最快一班回北京的火车票。

        归心似箭,漫长的旅途也不再显得那么难熬。

        王永革靠着车窗,已经开始憧憬回部里可能受到的嘉奖。陈继业则整理着厚厚的笔记和数据,为回去撰写总结报告做准备。

        赵四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心中平静,思绪飘向远方。

        列车抵达北京站,熟悉的空气扑面而来。

        回到部委大院,一种久违的安定感油然而生。他们先回革新办向周主任报到。

        周主任早已接到红星厂和三线指挥部的捷报,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亲自到办公室门口迎接。

        “辛苦了!辛苦了!你们这次可是立了大功!”

        他用力拍着赵四的肩膀,“报告先不急着写,回去好好休息两天,洗洗风尘。部里对你们这次的表现非常满意!”

        消息传得很快。赵四接二连三的成功,尤其是在鞍钢和红星厂这两个硬骨头上取得的突破,早已在部里相关司局传开。

        这一次,引起的震动远比前次更大。

        如果说鞍钢的成功,还有人私下议论是“运气好”或者“上面有人”。

        那么这次在条件极其艰苦、技术难度更高的三线厂,短时间内解决厂方束手无策的尖端材料难题,就再也无法用简单的“背景”或“运气”来解释了。

        技术层面的认可开始真正占据上风。

        计划司、科技司的一些资深技术官员,在走廊遇见赵四时,会主动停下来打招呼,交谈的语气不再是对待年轻后辈的客套,而是带着平等探讨的意味。

        “赵明同志,红星厂那个高温合金晶界脆化的问题,你们用微量铪铪强化的思路很巧妙啊,是不是参考了国外最新的期刊?”

        科技司一位分管材料的老处长饶有兴致地询问。

        赵四谦逊地回答:“主要是厂里基础工作扎实,我们只是做了一些方向性的尝试。”

        他注意到,对方对他能弄到高纯度铪铪这件事,似乎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奇,更像是认为这是部里为保障重点任务而进行的特殊资源调配,合情合理。

        这种微妙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部里同事身上。

        就连革新办内部,之前一些因为马工闲话而对赵四持观望态度的人,态度也彻底转变。

        食堂吃饭时,会有人主动凑到他们这一桌,打听西南之行的见闻,言语间透着钦佩。

        马工本人变得更加沉默,几乎成了办公室里的透明人。

        王永革对此感受最为直观,他咧着嘴对赵四说。

        “四哥,感觉现在走在部里,腰杆都挺得更直了!以前那些人看咱们,眼神都不一样了。”

        陈继业也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分析。

        “实力是最好的名片。咱们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把那些虚头巴脑的议论都压下去了。”

        赵四笑了笑,没说什么。他隐约感觉到了系统因果合理化的效果。

        周围人对他能不断拿出稀缺物资的惊讶正在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认同感。

        仿佛他背后确实有一条高效可靠的“特殊渠道”,这成了他能力的一部分,而非需要深究的疑点。

        这种变化让他心中大定,意味着以后使用系统物资可以更大胆,无需过分担忧来源问题。

        休息日,赵四自然去了苏家。

        苏婉清见到他,上下打量,心疼地说:“瘦了,也黑了,山里肯定很辛苦。”

        苏母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好菜。苏父则拉着他详细询问红星厂的情况,对技术细节不太懂,但对项目的重要意义和解决的困难赞不绝口。

        “能为国家解决这样的燃眉之急,比什么荣誉都强。”

        苏父感慨道,给赵四斟了一杯酒,“婉清没看错人。”

        家宴的气氛温馨而踏实。饭后,赵四和苏婉清在院子里散步。

        晚风轻柔,月光明亮。苏婉清轻声说:“你不在的时候,爸妈经常说起你,说你有出息,是干实事的人。”

        赵四握住她的手,感觉一路的疲惫都在这一刻消散了。他简单说了些山里的趣闻,避开了艰苦和危险的部分。

        苏婉清安静地听着,偶尔抬头看他,眼神里充满了信赖和骄傲。

        周末过后,赵四回到办公室,开始撰写红星厂之行的总结报告。

        周主任把他叫去,透露了一个消息。

        “部党组开会研究了,共性技术攻关这项工作成效显著,决定提升其战略层级。”

        “革新办要扩充,成立一个专门的‘重大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由我兼任主任,你来做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你的档案会从一重厂正式调到部里,级别和资源都会相应提升。”

        这意味着,赵四和他的团队,将不再是一个临时性的攻关小组,而是部里一个正式的技术研究机构,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重的责任。

        任命正式下达那天,王永革兴奋地计划着如何扩充队伍、添置设备。

        陈继业则已经开始规划研究中心的技术档案体系。

        赵四看着窗外部委大院熟悉的景象,知道一段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相关推荐: 我只会呦呦?一首冰雨震惊全世界 逐出家门,假千金随机摆摊成团宠 都市妙手狂医 江州囍事 灵气复苏:从菜花蛇进化成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