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都市 > 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 第130章 无奈的解决方法
  • 第130章 无奈的解决方法

    作品:《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解决了来自军工的挑战,项目组内容没有举行庆功会,而是给忙碌了近三个月的大家放了三天假。

        假期赵四难得有时间陪一陪苏婉清,关心关心母亲和妮儿。

        悠闲的日子总是悄悄地就过去了,生活又回到的紧张的工作气息中。

        总装车间里,空气燥热,弥漫着机油和金属屑的味道。

        那台庞大的“工业母机之母”静静矗立,机械部分已完美收官。

        但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控制柜那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继电器、接触器和缠绕如藤蔓的线路上。

        “还是不同步!”

        一个年轻技术员擦着汗,声音带着沮丧。

        他面前,一套模拟送料机构正在测试。

        当启动按钮按下,几个气缸本应按照严格顺序依次动作,将虚拟的“工件”推入加工位。

        但此刻,它们动作参差不齐,第三个气缸总比前两个慢上半拍,导致“工件”卡在位置,歪斜着。

        几个老师傅围着控制柜,手里拿着电工笔和万用表,眉头紧锁。

        “时序乱了,是延时继电器的设定问题?”

        “检查一下中间继电器的触点,是不是接触不良?”

        “控制气路的电磁阀响应速度一致吗?”

        问题似乎出在控制逻辑的时序上。

        没有程序,没有芯片,所有的控制都依靠继电器硬接线构成的逻辑电路。

        一个小小的延时不准,就足以让整个自动化流程乱套。

        赵四站在一旁,没有出声。

        他听着继电器吸合断开时“咔哒咔哒”的声响,看着那歪斜的“工件”,眼神专注。

        这种基于继电器的顺序控制,稳定性差,调整困难,正是这个时代自动化面临的普遍难题。

        “赵组长,您看这时序……”

        负责电气的马工转过头,脸上带着无奈。

        他们已经调整了小半天,换了好几个不同规格的延时继电器,效果都不理想。

        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坚强。

        国外早已开始使用数字控制系统,而我们还只能使用简单的电路控制。

        赵四走到控制柜前,手指拂过那些冰冷的金属器件和彩色的电线。他在心中默念:

        “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继电器顺序控制时序优化经验包】!【大前门香烟一包,现金2元】!”

        一股信息流涌入,系统不是给的高深的算法,而是大量关于继电器特性、触点抖动、电磁阀响应延迟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线路设计和器件选配来精确控制时序的实践经验。

        尤其是一种利用电容充放电配合小型继电器,构成更稳定、可微调延时环节的土办法,让他眼前一亮。

        这确实没有利用工业单片机简单编程就能实现控制方便,缺任然是我们的前辈能够想到的解决办法。

        “不是换继电器就能解决的。”

        赵四开口,声音平静却让周围的讨论声停了下来。

        他拿起一支电工笔,在控制柜的金属面板上画了起来。

        “问题在于,单纯依靠延时继电器,稳定性不够,受电压波动和器件个体差异影响太大。”

        他边画边说,“我们在这里,给第三个气缸的控制回路前,加一个简单的RC延时环节。”

        他在线路上画了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的符号,并联一个小型辅助继电器。

        “利用电容充电时间来控制这个小继电器的吸合,再由它去触发主回路。”

        “充电时间由电阻和电容值决定,我们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或者并联多个电容,来微调延时,比换整个延时继电器精准得多。”

        一位老电工眼睛一亮:“这个法子……有点像电子管收音机里调谐回路的感觉!”

        “够土,但可能管用!”

        “可是,电容和电阻的数值怎么选?充放电时间怎么算?”马工提出疑问。

        “不需要复杂计算。”赵四拿起万用表,“我们先估个大概值接上,然后用秒表测实际动作间隔。”

        “电阻换不同阻值的试试,电容也可以并联或串联调整容量,直到延时精准为止。”

        “这就是个‘试’出来的活儿,但比盲目换继电器目标明确。”

        他看向材料员:“去找找仓库,看有没有不同规格的碳膜电阻和电解电容。”

        又对马工说:“你带人,按照我刚才画的草图,把这个RC延时环节加装到第三个气缸的控制回路上。”

        指令清晰,方法虽然“土”,但路径明确。

        没有犹豫,团队立刻动了起来。

        材料员小跑着去仓库翻找元件。

        马工带着人小心翼翼地在密集的线束中,按照赵四画的示意图,断开原有线路,焊接上新的电阻、电容和小型继电器。

        元件找到,线路接好。

        整个附加电路看起来简陋,甚至有些杂乱,但确实独立于原有的继电器逻辑之外,形成了一个可调式的延时模块。

        “准备测试。”赵四下令。

        技术员拿着秒表,屏住呼吸。马工的手放在启动按钮上。

        “开始!”

        按钮按下。

        “咔哒!”第一个继电器吸合,第一个气缸动作。

        “咔哒!”第二个紧随其后。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目光死死盯住第三个气缸。

        这一次,没有明显的迟滞!

        “咔哒!”小型辅助继电器吸合的声音几乎与第二个主继电器同步,紧接着,第三个气缸平稳推出!

        模拟的“工件”被精准地推入加工位,不偏不倚。

        “同步了!几乎完全同步!”

        拿着秒表的技术员激动地喊道,秒表上显示的时间差微乎其微。

        “成了!真的成了!”

        “老天,就这么几个小元件……”

        控制柜前爆发出欢呼。

        老电工拍着大腿,满脸佩服。

        马工看着那运行顺畅的机构,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继电器控制时序这个最让人头疼的“顽疾”,被赵四用一个“土法上马”的RC电路巧妙化解。

        赵四看着那终于协调一致的机械动作,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道:

        “记住这个方法和调整过程。类似的时序问题,在其他自动化单元上可能还会遇到。”

        “马工,你带人把经验总结一下。”

        虽然口头上在不停下达指令,赵四的脑子里却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到数控机床。不着急,一步一步来。

        他顿了顿,看向车间里开始进行最后检查的团队,声音提高:

        “问题解决了,都动起来!最后一遍检查所有线路、气路、油路。”

        明天上午八点,进行首件试加工!”

        命令下达,车间再次忙碌起来。

        但这一次,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焦虑,而是带着跃跃欲试的紧张。

        那台依靠无数继电器和接触器“思考”的庞然大物,终于做好了发出第一声轰鸣的准备。

    相关推荐: 人在阳间,你说我阴司当差十年? 搓酥 都市狂龙医仙 手握全网黑料,全娱乐圈求我别癫 命剩两年,九个姐姐把我赶出家后悔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