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346章 内阁请罪
作品:《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推荐阅读:
高考后,人生开始随心所欲
惊悚游戏:我穿越到了童话世界?
重生年代:娇美人大嫂拒绝营业后
翅膀硬了你叛师,我留一手你哭啥
列车求生,我能升华一切!
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从战锤开始劫掠诸天
全民:召唤师弱?开局觉醒海克斯系统!
穿成退婚小作精:我种田养全家!
全球降临空岛:开局抽取神级天赋
换源:
散朝的钟磬余音犹在耳畔,朱由校的身影刚消失在文华殿后方的帷幕之外,殿中那勉强维持的肃静瞬间土崩瓦解。
文武百官如同炸开的油锅,再也抑制不住满心的惊涛骇浪。
“废了?衍圣公的爵位…就这么一道旨意,说废就废了?!”
“千年圣裔啊!这…这可是自宋仁宗朝便传承下来的爵位!”
“孔家固然有罪,可…可这处置是否太过酷烈?陛下此举,恐寒天下士子之心啊…”
百官三五成群,议论纷纷,声音压得极低,面上写满了震惊、困惑,乃至一丝兔死狐悲的惶恐。
他们当然不是因为衍圣公的爵位被废除而感到惶恐,而是因为朝堂的变化,一切求稳的人在遭逢变化时候就是如此。
然而,他们议论的焦点,几乎全都集中在孔家的骤然倾覆上,至于能否剿灭造成此事的白莲教,反倒无人真正忧心。
开玩笑,当今陛下是御驾亲征、犁庭扫穴的狠角色,其一战覆灭建奴十余万精锐、自身伤亡不过万的赫赫武功,早已通过朝廷邸报和那新奇的“大明日报”传遍天下。
在众人看来,白莲教那群乌合之众,在陛下麾下的虎狼之师面前,不过是土鸡瓦狗,有如此强军雷霆出击,那依托愚民的白莲教,再猖獗又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人群逐渐散去,唯内阁首辅方从哲与阁老李邦华驻足原地,两人交换了一个沉重而又了然的眼神。
“元辅,”李邦华低声道。
“走吧,”方从哲叹了口气,整理了一下袍服,“陛下虽未当面斥责你我失察之罪,但我等身为辅弼,山东糜烂至此,岂能毫无担当?这请罪的姿态,必须要有。”
这其中的关窍,其实与后世官场无异,上位者可以宽宏,下属却绝不能失了分寸与敬畏。若不主动请罪,日后难免在君王心中留下一个“居功自傲、倚老卖老”的印记,祸根或许便由此种下。
-----------------
乾清宫内。
朱由校刚更衣坐下,便有内侍趋步入内禀报:“皇爷,内阁元辅方先生、阁老李先生于宫外求见。”
“哦?”朱由校唇角微扬,露出一丝预料之中的笑容。
回朝几日,他故意以休养为由未召见阁臣,就是在等今日这个局面。借着白莲教之事,他以宽宏之态示人,而阁臣们则处于“待罪之身“的弱势地位。如此,接下来要商议的要务,他自然能占据更多主动。
“宣”
二人入内,依礼参拜后,方从哲便率先引咎:
“陛下,臣等万死!山东白莲教祸乱至此,乃至曲阜失陷,圣人蒙尘,臣等身为辅弼,在陛下御驾亲征期间,未能及时洞察扑灭,酿成今日之祸,实乃臣等失职,恳请陛下治罪!”
李邦华亦随之请罪:“臣等有负圣恩,请陛下责罚!”
朱由校看着这两位须发花白的老臣,语气温和:“二位爱卿不必如此。来人,赐座。”
内侍连忙搬来两个锦墩。方从哲与李邦华对视一眼,见皇帝如此体恤,心中既感且愧,再三推辞方才侧身坐下。
“白莲教处心积虑,非一日之寒,此事怪不得内阁。”朱由校缓缓道,“况且,邪教能一呼百应,蛊惑如此多百姓,其根源,恐非一句‘妖言惑众’所能概括。”
他话锋一转,语气颇为凝重,“此事,根源不在尔等。朕所思者,是为何山东百姓,竟愿意追随白莲教反抗朝廷?难道山东百姓生计之艰,地方治理之弊已经到了官逼民反的程度?”
朱由校目光扫过二人,问道:“方才殿中,让诸卿所观孔家及山东士绅之罪证,以二位爱卿之见,其中真假几何?”
方从哲与李邦华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沉。
他们虽久居中枢,但是对地方士绅与胥吏、官员盘根错节、横行乡里的情状岂能毫无耳闻?那檄文所列,只怕绝非空穴来风。
沉默片刻,方从哲谨慎回道:“回陛下,臣以为……其中恐有六成,非是虚言。”
“六成?”朱由校轻笑一声,笑声里却带着冷意,
“二位爱卿未免太过宽仁。朕可以告诉你们,十成!桩桩件件,皆可查证!就这还仅是冰山一角,朕手中所握之罪证,远比今日所示更为骇人听闻!”
他站起身,踱步至窗前,背影透着森然寒意,“由此可见,地方士绅豪强盘剥乡里、毒害百姓,已到了何等骇人听闻的地步!他们这是在刨我大明的根基,绝我大明的命脉!此毒不除,国无宁日!”
两人闻言,脸色大变?十成?二人听陛下语气之中的寒意,连忙从锦墩上起身,再次俯身请罪。
“此非问罪之时,乃商讨国事。二位爱卿但说无妨,不必如此拘礼。”朱由校转过身,语气恢复平静。
方从哲定了定神,知道此刻必须直言,他抿了抿嘴,沉声道:
“陛下明鉴,地方士绅势大,盘根错节,确已尾大不掉。然陛下登基以来,推行《大明官员考核制度》、整顿吏治、改革宗室、废除优免、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等诸多善政,无一不是利国利民、深根固本之长策。
只是……时日尚短,加之地方与士绅牵扯极深,官绅勾连甚深,而地方卫所军备废弛,中枢威慑力有不逮,诸多新政,推行起来阻力重重,非……非旦夕之功可竟啊。”
李邦华亦点头附议:“元辅所言甚是。积弊已深,需以水磨工夫,徐徐图之,急切恐生变乱。”
朱由校当然清楚这些,他此刻提起,正是要借机施压,表达对朝堂进度的不满,为后续的强力手段铺路。毕竟,你们处理不好,就不能怪朱由校再加以干涉了。
“朕知道困难,但正因如此,才更要加快进度!改革,没有不流血的!朕会命锦衣卫、都察院以及巡检总署,加强对地方的监管与巡查,凡有阳奉阴违、阻挠新政者,严惩不贷!”
“地方军力不足之事,朕会亲自与五军都督府商议,抽调精锐,重组地方卫所,断不会让尔等无兵可用,无威可恃!”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两位重臣:“朕要你们做的,便是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去施行!不必畏惧任何势力,不必顾虑任何阻挠!一切,有朕为你们做主,有朕手中的三十万虎狼之师!”
此言一出,方从哲与李邦华心中俱是一震,猛地抬头看向皇帝,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动与随之涌起的感佩。
文武百官如同炸开的油锅,再也抑制不住满心的惊涛骇浪。
“废了?衍圣公的爵位…就这么一道旨意,说废就废了?!”
“千年圣裔啊!这…这可是自宋仁宗朝便传承下来的爵位!”
“孔家固然有罪,可…可这处置是否太过酷烈?陛下此举,恐寒天下士子之心啊…”
百官三五成群,议论纷纷,声音压得极低,面上写满了震惊、困惑,乃至一丝兔死狐悲的惶恐。
他们当然不是因为衍圣公的爵位被废除而感到惶恐,而是因为朝堂的变化,一切求稳的人在遭逢变化时候就是如此。
然而,他们议论的焦点,几乎全都集中在孔家的骤然倾覆上,至于能否剿灭造成此事的白莲教,反倒无人真正忧心。
开玩笑,当今陛下是御驾亲征、犁庭扫穴的狠角色,其一战覆灭建奴十余万精锐、自身伤亡不过万的赫赫武功,早已通过朝廷邸报和那新奇的“大明日报”传遍天下。
在众人看来,白莲教那群乌合之众,在陛下麾下的虎狼之师面前,不过是土鸡瓦狗,有如此强军雷霆出击,那依托愚民的白莲教,再猖獗又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人群逐渐散去,唯内阁首辅方从哲与阁老李邦华驻足原地,两人交换了一个沉重而又了然的眼神。
“元辅,”李邦华低声道。
“走吧,”方从哲叹了口气,整理了一下袍服,“陛下虽未当面斥责你我失察之罪,但我等身为辅弼,山东糜烂至此,岂能毫无担当?这请罪的姿态,必须要有。”
这其中的关窍,其实与后世官场无异,上位者可以宽宏,下属却绝不能失了分寸与敬畏。若不主动请罪,日后难免在君王心中留下一个“居功自傲、倚老卖老”的印记,祸根或许便由此种下。
-----------------
乾清宫内。
朱由校刚更衣坐下,便有内侍趋步入内禀报:“皇爷,内阁元辅方先生、阁老李先生于宫外求见。”
“哦?”朱由校唇角微扬,露出一丝预料之中的笑容。
回朝几日,他故意以休养为由未召见阁臣,就是在等今日这个局面。借着白莲教之事,他以宽宏之态示人,而阁臣们则处于“待罪之身“的弱势地位。如此,接下来要商议的要务,他自然能占据更多主动。
“宣”
二人入内,依礼参拜后,方从哲便率先引咎:
“陛下,臣等万死!山东白莲教祸乱至此,乃至曲阜失陷,圣人蒙尘,臣等身为辅弼,在陛下御驾亲征期间,未能及时洞察扑灭,酿成今日之祸,实乃臣等失职,恳请陛下治罪!”
李邦华亦随之请罪:“臣等有负圣恩,请陛下责罚!”
朱由校看着这两位须发花白的老臣,语气温和:“二位爱卿不必如此。来人,赐座。”
内侍连忙搬来两个锦墩。方从哲与李邦华对视一眼,见皇帝如此体恤,心中既感且愧,再三推辞方才侧身坐下。
“白莲教处心积虑,非一日之寒,此事怪不得内阁。”朱由校缓缓道,“况且,邪教能一呼百应,蛊惑如此多百姓,其根源,恐非一句‘妖言惑众’所能概括。”
他话锋一转,语气颇为凝重,“此事,根源不在尔等。朕所思者,是为何山东百姓,竟愿意追随白莲教反抗朝廷?难道山东百姓生计之艰,地方治理之弊已经到了官逼民反的程度?”
朱由校目光扫过二人,问道:“方才殿中,让诸卿所观孔家及山东士绅之罪证,以二位爱卿之见,其中真假几何?”
方从哲与李邦华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沉。
他们虽久居中枢,但是对地方士绅与胥吏、官员盘根错节、横行乡里的情状岂能毫无耳闻?那檄文所列,只怕绝非空穴来风。
沉默片刻,方从哲谨慎回道:“回陛下,臣以为……其中恐有六成,非是虚言。”
“六成?”朱由校轻笑一声,笑声里却带着冷意,
“二位爱卿未免太过宽仁。朕可以告诉你们,十成!桩桩件件,皆可查证!就这还仅是冰山一角,朕手中所握之罪证,远比今日所示更为骇人听闻!”
他站起身,踱步至窗前,背影透着森然寒意,“由此可见,地方士绅豪强盘剥乡里、毒害百姓,已到了何等骇人听闻的地步!他们这是在刨我大明的根基,绝我大明的命脉!此毒不除,国无宁日!”
两人闻言,脸色大变?十成?二人听陛下语气之中的寒意,连忙从锦墩上起身,再次俯身请罪。
“此非问罪之时,乃商讨国事。二位爱卿但说无妨,不必如此拘礼。”朱由校转过身,语气恢复平静。
方从哲定了定神,知道此刻必须直言,他抿了抿嘴,沉声道:
“陛下明鉴,地方士绅势大,盘根错节,确已尾大不掉。然陛下登基以来,推行《大明官员考核制度》、整顿吏治、改革宗室、废除优免、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等诸多善政,无一不是利国利民、深根固本之长策。
只是……时日尚短,加之地方与士绅牵扯极深,官绅勾连甚深,而地方卫所军备废弛,中枢威慑力有不逮,诸多新政,推行起来阻力重重,非……非旦夕之功可竟啊。”
李邦华亦点头附议:“元辅所言甚是。积弊已深,需以水磨工夫,徐徐图之,急切恐生变乱。”
朱由校当然清楚这些,他此刻提起,正是要借机施压,表达对朝堂进度的不满,为后续的强力手段铺路。毕竟,你们处理不好,就不能怪朱由校再加以干涉了。
“朕知道困难,但正因如此,才更要加快进度!改革,没有不流血的!朕会命锦衣卫、都察院以及巡检总署,加强对地方的监管与巡查,凡有阳奉阴违、阻挠新政者,严惩不贷!”
“地方军力不足之事,朕会亲自与五军都督府商议,抽调精锐,重组地方卫所,断不会让尔等无兵可用,无威可恃!”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两位重臣:“朕要你们做的,便是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去施行!不必畏惧任何势力,不必顾虑任何阻挠!一切,有朕为你们做主,有朕手中的三十万虎狼之师!”
此言一出,方从哲与李邦华心中俱是一震,猛地抬头看向皇帝,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动与随之涌起的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