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36章 成功的身份
  • 第136章 成功的身份

    作品:《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东方日报》的第十二天,销量继续在28000左右,陈光良悬着的心,逐渐放下来。

        只要最近一个月时间,能维持在在20000~30000份的日销,那接下来《东方日报》只会继续增长,迟早都能50000份以上。

        追赶《新闻报》和《申报》,陈光良还不敢夸这个海口,因为这个时代的报纸,你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及各种进步的言论,是很难做到《新闻报》和《申报》那样。

        当然,《东方日报》也有很的优点,是《新闻报》和《申报》没有的。

        如果不是陈光良不想惹火上身,那么凭借《东方日报》的风格,绝对是横扫全国的报纸,就好比是后世默多克的传媒帝国初期。

        正因为如此,已经有人开始批评《东方日报》太俗,当然这只是极少数人的声音。

        翌日。

        《东方日报》刊登了‘恒昌车行制造厂推出三轮黄包车’的新闻:作为‘骆驼祥子’的作者章其华教授,亲自体验了三轮黄包车,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三轮黄包车大大的节省了人力车夫的力气,一旦普遍使用,那么人力车夫的寿命将大大提高。

        就是这个舆论,是陈光良需要的!

        虽然他只占同昌车行制造厂的30%的股权,但同昌车行制造厂不仅生产三轮黄包车,也生产自行车,潜力是非常大的。

        某处街道。

        一些车夫围着一辆三轮黄包车,有人吃味的说道:“我说这个车有没有牌照?”

        作为经过专门培训的车夫陈炳,此时得意的说道:“大照会车牌,怎么会没牌,全上海都可以跑!”

        有车夫啧啧的说道:“把自行车和黄包车组合在一起,这真TMD是个好办法,要是我们车行换成这个车,以后就不用那么费力了!”

        吃味的车夫说道:“别想得那么美了,要真是车行换了,还不得加我们的租金。这玩意挺贵的吧?”

        陈炳说道:“就一辆黄包车加一辆自行车的钱呗,不过租金是一样的,没有加租。”

        眼见有客人前来,陈炳招手道:“先生,新车请上座!”

        顾客一愣,看到三轮黄包车,好奇的问道:“这车能坐吗?”

        陈炳说道:“保证能坐,新发明的玩意,有牌照的,又快又稳!”

        顾客终究是很好奇,选择坐了上前。

        陈炳骑着车,潇洒的朝着目的地蹬去。

        “有这玩意在,抢生意也是件好事啊!”

        “何止呢,主要是省力气,以后再也不需要那么辛苦了!”

        “不过万一要是我们老板不肯买,岂不是生意都给他们抢跑了?”

        “是啊,这事也不一定是好事。”

        一时间,好的坏的情况都有。

        不过三轮黄包车在路上,倒是挺拉风的。

        “那是什么车?”

        “自行车吧?”

        “自行车不是不准载客吗?而且自行车哪有三个轮子的?”

        “那就是黄包车”

        “黄包车不是要开人力拉吗?这个车只要前面的脚蹬就行了呢!”

        一时间,三轮黄包车吸引了很多路上的人注意,成为沪市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

        东方报社

        “陈经理,核算出来了,现在我们的《东方日报》销量是按照28000份算,每期的印刷成本是1200大洋。报纸的批发价格是480大洋(总价),另外每期的广告在850~950大洋核算下来,我们已经可以实现盈利,每期大概盈利130大洋以上《商报》现在的销量是6000份,能做到盈亏平衡。”黄春荪汇报一个财务指标。

        陈光良露出一个笑容,不容易啊!

        这个年代的报纸盈利情况,真是一言难尽。

        不是绝对的销量越高,利润越多。例如《申报》销量突破十万份后,便已经不追求销量,而追求的是利润。因为报纸本身是亏损的,卖的越多,亏的越多;但广告费会有一个度,不是绝对的你销量越高,广告费越高(当然十万销量报纸的广告费,肯定比三万销量报纸的广告费用高得多)。

        所以说,可能你销量三万份是赚钱的,但是你销量四万份就是不赚钱的,直到你销量五万份后,就能赚很多。

        如今《东方日报》销量按照3万份算,每个月可以赚4000大洋,一年利润竟然有48000大洋。

        当然,这是毛利!

        “如果考虑到我们增加的投资成本,可能这个利润就不存在了!”

        黄春荪点点头,说道:“是的,但至少可以是保证收支平衡。且一旦我们打开中原和北方的重要城市市场,利润依旧不错。”

        这里面有个事情,《东方日报》如果在北平、天津、武汉等城市发行,并且总销量突破5万份,利润可能还是一年四五万。

        很简单,其它城市可能只是能做到收支平衡,甚至稍微亏一点。

        陈光良说道:“不管怎么说,只要有钱赚,就可以有钱拿去扩张。像《东方日报》这类报纸,最终的目标,我们可以定在五万份,并且能长期稳定在这个水平以上。”

        十万份不敢想,毕竟这是《新闻报》和《申报》的专利,前者已经是国民政府的‘官报’,后面一个是专门骂国民政府的,显然都不是陈光良的目标。

        黄春荪心中感叹了一句,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位是真不知道5万份的销量有多难。他们现在是28000都还不算稳定,能保住这个成绩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跟着陈光良做事,他学会最大的本事——那就是自信。

        “北平、武汉那边已经打开局面,相信年后就能招募到我们自己的记者,届时我们在全国新闻上的短板就弥补上了!”

        “嗯”

        人一派过去,就联系其它报社,购入他们的本地消息,当然要一手的。

        之后,再慢慢招募本地记者,发展本地的新闻采集。

        最后,陈光良说了一句:“黄协理,我想让你担任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实际负责《东方日报》的具体经营。我这个总经理,毕竟只算是兼职,我生意很多的!”

        黄春荪绝对是一个办报的高手,哪怕《商报》倒闭后,他也不缺门路。

        此时的黄春荪,对陈光良也非常佩服,当即说道:“多谢陈经理的信任,我一定专心做好这件事。”

        “好,晚一点我会在管理层大会提出来。”

        黄春荪‘报之以琼瑶’的说道:“对了,陈经理还没有领取报社的薪酬,这是不合理的,毕竟你有真正参与经营当中,而且还是我们的首脑。下次会议上,我建议给你应该拿最高薪。”

        股东参与分红,但如果股东参与公司经营,就应该有‘薪资’,粤省一带称之为‘袍金’。

        陈光良很果断的说道:“我还是不拿薪资了,毕竟我是大股东,股权就有七成,没必要分成。不过,还是多谢黄协理的好意。”

        黄协理一愣,没想到陈光良还拒绝了,很快便佩服的说道:“陈经理高风亮节!”

        这话说得没错!

        自从陈光良不缺钱后,他在所有企业都不领薪资了。

        当然,合伙的企业也不多。

        待黄春荪离开后,陈光良还在思考《东方日报》的事情。

        这份报纸,如今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甚至一开始杜月笙就开始掺和进来,说是借钱,怕是想拉拢甚至插手。

        洪雁宾算是杜月笙的得意门徒,但账毕竟是分开算的,所以杜月笙的那三万借款,恐怕是个烫手山芋。

        好在,陈光良这个人不死板,有人送钱就接下来。

        等《东方日报》的销量突破3万份,等东方报社在北边和中原建立新闻网点,甚至在当地发刊时,就将杜月笙的3万大洋转变成股权。

        引狼入室算不上,最多是让杜月笙插一脚而已。

        更何况,如今陈光良在沪市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其实他办报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连续一周时间,《东方日报》的销量都维持在28000份左右,这让陈光良基本放下心来,报业算是稳定下来。

        实际上,《东方日报》已经创刊半个月出头,只是正常销售一周时间(一开始是免费提供给报贩)。

        而在这半个月出头的日子,陈光良一直有在亲自培训编辑、记者,对内容也是亲自检验,可谓相当的勤快。

        按照陈光良的作风,很快他将从东方报业释放自己的精力,毕竟他最喜欢的是新挑战。

        年前的两天,方椒伯在宁波旅沪同乡会组织牌局,邀请了虞洽卿、谢天赐,以及陈光良。

        这一次,虞洽卿对陈光良的兴趣大了很多,以前只是同乡情谊,如今算是真正的看重三分。很简单,一个拥有《东方日报》的陈光良,又在地产领域取得不错的成就,已经算是在沪站稳脚步的宁波商人。

        牌局为了照顾陈光良,打的也不算大,输赢最多也就几千大洋,不至于很夸张。

        当然几千大洋的输赢,已经是非常大的牌局,毕竟这个时代的巨富,身家也就拥有几千万大洋而已。

        牌局上,‘阿德哥’虞洽卿问道:“光良这发展的速度,还真是让我们侧目,他一个地产巨子,居然一跃成为报业大亨,真是意外啊意外!”

        全国一共就十三家销量过万的报纸,陈光良手中的《东方日报》已经是这十三家的中等报业,不得不说是个‘好倚仗’。

        陈光良谦虚的说道:“不过是一些手段而已,我们报纸目前的销量,也不算稳定。”

        方椒伯马上说道:“哎《东方日报》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可观性也是非常好的,光良你就不要谦虚了。对了,你不是说要找新的银行机构获得贷款,今天阿德哥就在这里,你不妨说说!”

        这方椒伯还真是热心肠,陈光良正不知道如何开口呢!

        虞洽卿说道:“我当是什么事情,光良的地产也做得很好,听说还有不少愚园路土地,要是想贷款,节后可以来我们四明银行谈!”

        这样一出,相当于是把牌局上的‘关系户’,拉到公事公办的地步。

        可谓非常出事圆滑!

        当然,有机会总比没机会的好,陈光良当即说道:“那就打扰虞先生了!”

        “不打扰,都是同乡,能给方便的,肯定是可以照顾一下的。”虞洽卿笑着说道。

        四明银行的存款也居高不下,这本是好事,但也需要考虑资金的出路。四明银行的优点是,旗下的地产信托做的很不错,建造大量的洋房进行出租,回报率算是很高,仅租金收益就在15%左右。

        但陈光良这样的借贷,左右不过是一二十万大洋,问题不大。

        这时候,谢天赐嗡声说道:“上次光良赢我一副地皮,今天又赢一次贷款机会,这牌桌上下都是赢呢!”

        今晚,陈光良又是赢着的,他肯定不会放水,毕竟他可输不起多少。

        谢天赐有些懊恼,上次心一热,就将地皮卖给了陈光良,现在几个月才过去,沪市的地皮是一天一个价。

        很显然,卖的很亏!

        “多谢前辈们的照顾”

        方椒伯笑着说道:“老谢,愿赌服输呢!”

        谢天赐回道:“我还不知道,只是说这小子运气好。”

        其实不能说陈光良运气好,一切都是他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后,运气才随后而来的。

        就比如陈光良办《东方日报》成功后,不仅没有多少绊子,反而迎来不少人的青睐。很简单,大家都知道陈光良拥有《东方日报》后,成功不再是偶然性。

    相关推荐: 半岛:影帝从分手开始 天!我的系统任务居然是反派选的 激荡1979! 男模不是黑历史,那是我的来时路 用好孕系统种田,我带飞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