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1258章 征调蒙古兵

    作品:《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永王朱慈炤来到乾清宫,对着崇祯跪地施礼:“儿臣参见父皇!”

        崇祯没有让他起来说话,而是直接问道:“太子的事你怎么看?”

        朱慈炤浑身一震:“儿臣不懂,请父皇明示。”

        “你觉得太子是在勤王,还是在造反?”

        “儿臣以为,这件事有蹊跷。”

        “什么蹊跷?”

        “太子本就是储君,没有造反的道理,所以儿臣更倾向于勤王。”

        崇祯冷下脸质问:“你的意思是说谢三宾和王承恩都该死了?”

        “儿臣不敢,儿臣只是分析太子的情况,与他人无关。”

        “哎!”崇祯叹息一声,用沧桑的声音吩咐:“起来吧。”

        “谢父皇!”朱慈炤站在旁边低着头,不敢和崇祯对视。

        看着朱慈炤窘迫的模样,崇祯心中有些唏嘘。

        在别人眼里,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在朱慈炤眼里,他既是高高在上皇帝,也是威严的父亲。

        普通人能体会到的亲情,恐怕在朱慈炤心里没有什么概念。

        为了不耽误大事,崇祯走上前拍了拍朱慈炤的肩膀:“太子的事与你无关,但接下来朕交待的事与你有关。”

        “请父皇明示。”

        崇祯压低声音:“南京的叛军已经攻下了淮安,正朝徐州进发。不出意外的话,徐州也会失守。所以要提前在徐州后方择一地点布防,筹备粮草。”

        徐州会丢?

        朱慈炤十分震惊。

        仗还没打呢,他的父皇怎么会知道徐州会丢?

        崇祯并不打算解释什么,而是继续说道:“济南府!朕要在济南府布置兵马。”

        朱慈炤缓过神后问:“儿臣能做什么?”

        “负责筹备全部的粮草。”

        嘉定伯周奎死后,他手里的商队便被朱慈炤通过中间人买了下来。

        通过商队运粮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朱慈炤想了想:“父皇,漕运已经断了,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从南方买米。如果大量购买白米,需要通过南方的商人走私到北方。如此一来,粮价会上涨不少。”

        崇祯淡淡说道:“钱不是问题,需要多少告诉王承恩,让他从内帑支取。”

        “儿臣遵旨。”

        “另外还要从蒙古诸部征调一些骑兵南下平乱,人不要多,但一定要足够精锐。”

        朱慈炤面露难色:“父皇,儿臣有个请求。”

        “说。”

        “能不能不让蒙古人参与进来?”

        “为何?”

        “这些人在草原上待惯了,来到中原之后恐怕会扰民。届时不但不利于大军内部团结,还会损害官军名声。况且父皇需要的兵马不多,儿臣以为从京营或者蓟州,密云调集一些精锐奔赴前线即可。”

        “另外蒙古人入关的手续太繁琐,一时半刻也弄不全。”

        “呵呵,”崇祯微微一笑:“让他们南下的目的不是打仗。”

        “不是打仗?”朱慈炤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不打仗为何还要征调他们?”

        “为了同化他们。”

        “同化...?”

        ......

        朱慈炤离开乾清宫时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他的任务很重,连夜返回府邸开始筹备后续事宜。

        崇祯这边也没闲着。

        开始思考如何保住济南府。

        他的目的是丢掉徐州,但是把叛军挡在济南以南。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曲阜在济南的南面,徐州的北面。

        只有把战火引到那里,他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另外水师的基地在登州。

        若是丢了济南,山东半岛就会不保。

        山东半岛的登州也不能幸免。

        所以济南不能丢。

        但如何保住济南成了问题。

        如果提前向济南调动京营或者边军兵马,史可法得知后会将他们调往徐州。

        史可法是平叛总督,有调动兵马的权力。

        将领们必须听命。

        如此一来,徐州可能就保住了。

        如果在丢掉徐州后才调动兵马,等大军抵达前线时恐怕济南早已失守。

        崇祯要找准调动兵马的时机。

        六月二十九,李若琏派出的锦衣卫率先抵达徐州一带。

        他们没有进城,而是扮做百姓四处游走,搜寻“勤王军”的探马和南京锦衣卫。

        两天后。

        他们与南京锦衣卫搭上了线。

        田间的一棵树下,四个身穿普通布衣的锦衣卫相视而坐。

        其中有两个是京师锦衣卫,另外两个是南京锦衣卫。

        南京锦衣卫率先说道:“两位兄弟是奉谁的命令来前线的?”

        北京锦衣卫回答:“是司礼监的命令。”

        “啧啧啧,”南京锦衣卫不停咋舌,“你们为何要听太监的命令?”

        “没办法,这是规矩呀。”

        “别规矩不规矩的了,咱们是陛下的刀!陛下已经许久未曾露面,两位就不怀疑什么吗?”

        “怀疑呀,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李指挥使都不说什么,我们这些底层锦衣卫就更不好说些什么。”

        “那只能说明李若琏和太监是一伙的...”

        南京锦衣卫开始游说北京锦衣卫,试图让他们投降。

        北京锦衣卫的任务虽然是来当间谍的,但不能表现得过于着急,否则会引起怀疑。

        在一番纠结后,北京锦衣卫同意投降。

        为了表示诚意,他们把徐州城中的兵力,粮草情况全部告知。

        另外还把史可法率兵南下的消息一并告知。

        “史可法带了多少兵马?现已抵达何处?”南京锦衣卫询问。

        “不到三万,其中一万备倭兵,还有两万附近府州县的士兵。陕西三边的边军尚在赶路,要在一个月后才能抵达前线。史可法的兵马已经在沛县集结,史可法本人正在赶往沛县的路上。”

        “史可法的粮草囤积在何处?”

        “也在沛县!”

        “史可法什么时候能到沛县?”

        “预计明日晌午。”

        “多谢两位兄弟,你们先回徐州继续刺探情报,我立刻将这些消息告知抚宁侯!”

        “好,事后别忘了给我们请功。”

        “放心吧,忘不了!”

        当南京锦衣卫把这个消息告知朱国弼的事后,朱国弼没有轻信,而是有些怀疑。

        他不相信北京锦衣卫能轻易投降。

        但很快他就不得不相信了。

        因为南京锦衣卫已经自行查明了徐州的情况,与北京锦衣卫告知的情况一模一样。

        看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徐州城,魏国公徐文爵问:“怎么打徐州?”

        抚宁侯朱国弼轻轻摇头:“不打徐州。”

        “那打什么?”

        “围点打援!”

    相关推荐: 被渣男甩后,我闪婚嫁给首富 偷揽昼春 我的民宿,三界团宠 从歌姬到皇后 七零:娇娇军嫂搬空仇人钱财养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