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1272章 碧蹄馆

    作品:《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看着仁川远处的海面,吴三桂气的破口大骂:“狗日的尚可喜,竟然敢耍我!”

        “造反的时候说好了在仁川等我,结果老子既没有看到他的人,也没有看到他的船,简直是把老子当猴耍。”

        李成栋也骂了起来:“他妈的,尚可喜简直不是东西。”

        就在他们骂骂咧咧的时候,后方传来消息:“有一支数百人的骑兵出现在后方。”

        “对方什么来头?”吴三桂问。

        “没有旗帜,不清楚对方的阵营。”

        吴三桂怒道:“那就派出小股部队试探出对方的底细。”

        一番试探后,吴三桂得知对方是多尔衮。

        多尔衮也知道了仁川附近是吴三桂的兵马。

        吴三桂有些心虚。

        毕竟他先投降随后又背叛了多尔衮。

        多尔衮很愤怒。

        若不是吴三桂和尚可喜叛乱,他早已登上了前往东番的海船。

        吴三桂急着找船,并未主动发起进攻。

        多尔衮兵力太少,也不敢主动发起进攻。

        双方只能僵持。

        等了一会,多尔衮等急了。

        李定国就在他身后紧追不舍。

        继续僵持下去,李定国就追上来了。

        届时他前有吴三桂,后有李定国。

        会面临无路可逃且没有胜算的局面。

        在心中咒骂了无数次吴三桂后,多尔衮终于恢复了冷静。

        骂归骂,恨归恨。

        现在还不能和吴三桂开战。

        为了不两面受敌,多尔衮决定派人向吴三桂和谈。

        看来看去,多尔衮发现身边没有合适的和谈人选。

        此时李定国已经杀了过来。

        在明军的驱赶下,多尔衮被迫向南移动。

        眼看再往前就要和吴三桂遭遇,多尔衮被迫停下来。

        此时探马来报:东面有一条通往汉城的山路,附近没有明军的踪迹。

        多尔衮没有任何犹豫,立刻下令:“马上撤向汉城!”

        随着三百多八旗兵离开,战场上只剩下李定国和吴三桂。

        李定国有近两千骑兵。

        吴三桂只有不到一千人。

        双方兵力相差了一倍。

        就在吴三桂犹豫要不要逃跑的时候,远处的海面上出现大量船只。

        吴三桂大喜过望:“船来了,快去岸边准备登船!”

        仁川在明代只是一个渔港,并非贸易港口。

        大型海船无法靠岸。

        想要登船的话,需要在涨潮的时候搭乘渔船才行。

        在吴三桂的指挥下。

        关宁军士兵纷纷纵马跑向岸边,下马抢夺附近的渔船。

        渔民稍有反抗就被他们用乱刀砍死。

        顷刻间,渔港附近乱成了一团。

        李定国简单查看战场形势后决定分兵。

        留一小部分兵力观察吴三桂和他麾下的关宁军。

        其余兵马跟随李定国继续追赶多尔衮。

        对李定国来说,吴三桂只是一个朝秦暮楚的降将。

        多尔衮则是叛军的首领。

        况且此次入辽的最终目的是剿灭建奴。

        于是追击多尔衮就成了首选。

        马蹄声声,风沙漫天。

        猛烈的狂风吹的他们根本睁不开眼。

        他们用棉布遮住口鼻,顶着狂风紧追不舍。

        多尔衮在前面跑。

        跑着跑着,多尔衮忽然发现了异样。

        路边出现了大量新鲜马蹄印和新鲜的马粪。

        显然是有一支骑兵不久前刚从这里路过。

        他本想改变方向绕路逃跑。

        可明军追的太紧,慌不择路之下他只能继续向前逃。

        又逃了一会。

        一支骑兵出现在多尔衮前方,拦住了他的去路。

        “吁!”多尔衮勒住战马缰绳,拿起千里眼往远处看。

        不看还好,看完之后他有些绝望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颜色鲜明的大明国旗。

        旗帜周围站满了骑兵,数量在两三千左右。

        他们头戴并不明亮的铁盔,身穿布满血迹和尘土的棉甲。

        在太阳的照射下黯淡无光,给人一种十分沧桑的感觉。

        但没有人敢轻视他们。

        因为他们手臂上有臂铠,手中有弓箭,三眼铳以及鹊刀。

        这是辽东铁骑的制式装备。

        多尔衮拿千里眼的手晃了一下,调整角度后看向大明国旗旁边。

        那里也竖着一面旗。

        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李字。

        根据旗帜的规格,可以猜出对方的官职是总兵。

        辽东军中有两位李姓总兵。

        一个是李定国,在他后面紧追不舍。

        还有一个辽东军出身的李宪忠。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他。

        对面确实是李宪忠。

        他和李定国同时率兵南下,打探建奴分兵的原因。

        李定国去海州找多尔衮,李宪忠去开城找吴三桂。

        多尔衮本想从海州港乘船离开朝鲜。

        结果遭到尚可喜的背叛,只能沿着海岸南下。

        吴三桂和李成栋在背叛多尔衮后迅速南下。

        并最终来到了仁川渔港。

        按照与尚可喜的约定,他们要在七月十五的当天下午抵达仁川渔港,并乘船离开。

        李宪忠一直跟在他们身后。

        多尔衮本想绕过吴三桂继续南下。

        结果却绕到了李宪忠的后面。

        现在的情况是李定国在最北面。

        向南依次是多尔衮,李宪忠,吴三桂和李成栋。

        看到身后突然出现的骑兵,李宪忠也愣了一下。

        他命令大军停止行军,并将队伍一分为二。

        前军待在原地保持警戒,防止吴三桂和李成栋反攻。

        后军转过头面向多尔衮。

        几方势力的探马不停穿梭,很快搞清楚了彼此的身份。

        在意识到已经陷入李定国和李宪忠的包围之后,多尔衮反而淡定下来。

        既然无路可退,那就死战。

        为了搞清楚自己会死在哪里,他问:“这是何处?”

        有人回答道:“回皇上的话,此乃朝鲜碧蹄馆!”

        多尔衮心中一震,下意识地重复道:“原来是碧蹄馆...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六十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皇上说的没错,壬辰倭乱时辽东总兵李如松率数千辽东铁骑,在这里和数万倭寇血战,史称碧蹄馆之役!”

        多尔衮仰天长叹:“既然如此,朕就算死也死而无憾了!”

        为了抵御明军的进攻,多尔衮开始排兵布阵。

        碧蹄馆在一座山丘上。

        南面是一片开阔地,北面是山,中间有一条山谷。

        多尔衮自知无法在山丘上立足,只能向后退入山谷。

        守住山谷口,就能暂时安全。

        在多尔衮调兵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下午。

        仁川渔港开始涨潮。

        吴三桂和李成栋则弃马登船,准备与海上等待多时的尚可喜汇合。

    相关推荐: 被渣男甩后,我闪婚嫁给首富 偷揽昼春 我的民宿,三界团宠 从歌姬到皇后 七零:娇娇军嫂搬空仇人钱财养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