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166章 水师的计划

    作品:《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郑成功?

        郑森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思绪万千。

        他在南京国子监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出人头地,报效国家。

        只是没想到。

        皇帝的信任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从一个国子监的学生,摇身一变成了福建水师副总兵!

        面对崇祯的赐名,郑芝龙更为震惊!

        崇祯元年以前他还是海盗,为了落叶归根和谋取利益才投降了明朝。

        本以为不会受到重用,没想到皇帝竟然直接给自己的儿子赐名。

        还将其封为福建水师副总兵!

        这可是天大的恩典!

        “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点谢恩!”郑芝龙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拉着郑成功领旨谢恩。

        有了这份荣耀,他们郑家在福建一带将更加辉煌!

        “谢陛下天恩!”郑芝龙与郑成功一起跪在地上,行三叩九拜之礼。

        崇祯看着郑芝龙父子,心里并没有多高兴。

        郑芝龙虽为大明水师将领,但是此人海盗出身,脑子里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做事也是以利益为先。

        历史上他投降大明,无非是想利用朝廷的身份开展海上贸易,牟取利润。

        同样,历史上八旗兵攻到南方后,他觉得大明这棵树靠不住了,为了维护利益向建奴倒戈。

        然而现实很残酷,见郑芝龙无法招降郑成功,建奴将郑芝龙害死。

        不过,崇祯并不担心郑芝龙会投降。

        现在的建奴与大明比起来,优势并不明显!

        郑芝龙没理由投降。

        “黄蜚留一下。”

        “郑同知,你现在去户部、兵部领取饷银;郑成功与王承恩去往内帑清点银两,确认无误后送往南京。”

        “臣等遵旨。”

        等郑芝龙父子走后,崇祯看向黄蜚,“黄蜚,心里是不是有些不平衡?”

        黄蜚一愣刚要否认,看到崇祯犀利的眼神后立刻闭上了嘴。

        他站在原地低着脑袋,额头冒汗。

        自己的小心思竟然被看透了。

        崇祯站起身来到黄蜚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你和郑芝龙不同,他看中的是利益,而你是忠国忠君之人。”

        “假如有一天朕乘船出海御驾亲征,朕会乘坐你的船而不是他郑芝龙的船。”

        “谢...谢陛下信任。”黄蜚是个粗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崇祯,只能不知所措的继续站在原地。

        “此次出征辽南,朕有两件事交代给你。”

        “请陛下示下!”

        “一,引诱建奴水师出击的事交给郑芝龙去做,你负责策应。如果建奴水师上当,你们就按照计划行事。”

        “二,如果建奴不上当,你立刻回登州,准备第二阶段的计划。”

        还有第二阶段?

        黄蜚觉得脑子有点不够用了,他低着头继续请示:“请陛下示下。”

        “第二阶段是向郑芝龙租用百余艘商船,然后等朕的消息。一旦京师附近的战事对我军不利,你要立刻整顿所有舰船去往辽南,做出假意登陆之势,诱惑建奴关外主力向辽南转移!”

        “明白了吗?”

        黄蜚拱手领旨,虽然不知道崇祯的具体计划是什么,但这种简单的任务对他来说没有任何问题。

        “好了,去领赏银吧!驻守在登州期间,你要小心谨慎,时刻关注京师附近的战事。”

        “臣谨遵圣旨。”

        等黄蜚走后,崇祯坐在大殿内松了口气。

        至此,所有针对建奴的部署都已经布置完毕。

        等等...还有两件事。

        “宣李若琏和王之心觐见。”崇祯对身边的小太监吩咐道。

        一个时辰后,李若琏和王之心从殿门外急匆匆走了进来。

        “陛下!”二人同时施礼。

        “李若琏,先说说你那边的情况。”

        “是,陛下!”李若琏伸手将鬓边的汗水擦干净,开口说道:“除去皇城必要的仪仗、守卫外,京师所有锦衣卫已全部离京,去往蓟州镇,蓟州,遵化,玉田,平谷,密云,怀柔,潮河所,渤海所等地。”

        “北直隶,京师以北各地的情报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崇祯点点头,看向王之心。

        王之心急忙说道:“陛下,奴婢已将京师厂卫派出去六成,他们已在各地建立了隐蔽的临时驿站。除了锦衣卫外,不与任何人接触。由于马匹稀缺人员不足,所以东厂接到锦衣卫的消息后,每日最多传递两百里。”

        “口粮呢?”

        “每处囤积的口粮足够使用一个月的,如果遇到建奴,他们会将口粮等物资全部焚毁后撤离。”

        崇祯放心的点点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建奴不来,或者说...担心它们乱来。

        “朕知道了,退下吧。”崇祯摇着头,走向大殿后面的暖阁。

        午睡过后。

        崇祯得到的第一个消息是黄得功进京了。

        一身戎装的黄得功骑在马上,看着京师的大街唏嘘不已。

        崇祯九年,他因功升为副总兵,调入关内,负责管理京师卫戍部队。

        崇祯十一年,奉旨带领勇卫营出京镇压流贼。

        崇祯十七年,奉旨回京。

        此一别,竟有七年之久。

        看着故地,黄得功满是疤痕的脸上露出一丝开心的笑容:“纵观大明,还是京师最为繁华!”

        黄得功手下有不少将领第一次来到京师,他们左看看右看看,对所有的东西都很新奇。

        “总兵大人,这是京师百姓最爱看的邸报:崇祯十七年。”站在黄得功身边的副将邱钺(yue四声)将一摞报纸递了过去。

        黄得功此时已被封为靖南伯,军中还是习惯以职务相称。

        “哦?”黄得功顿时来了兴趣,他坐在马上接过报纸认真的看了起来。

        “嗯?宣府特刊是什么意思?”

        黄得功指着报纸上崇祯十七年旁边的几个字问。

        “总兵稍等,属下去去便回。”

        不多时,邱钺一脸古怪的走了回来:“总兵大人,宣府特刊的意思是宣府那边贡献的底稿,刊印在崇祯十七年上。”

        黄得功也不在意这些,他拿起报纸再次看了起来。

    相关推荐: 在北宋当陪房 原神:我和舍友当搞笑丘丘人 开局饥荒年:从带全家打猎开始 我是宇宙管理者 鸿蒙质检员我给天道打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