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 第235章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 第235章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作品:《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三杯酒敬给谁?”黄得功似问非问的说道。

        “敬给父母,敬给妻儿,敬兄弟!父母给我们生命,妻儿给我们希望,兄弟给我们勇气。”

        黄得功又一次举起酒杯,将酒水洒在了地上。

        军帐内。

        有人双眼通红,有人热泪盈眶,还有人悄悄背过身去,将止不住的泪水悄悄擦拭干净。

        此时本就不多的酒水已经快见底了,黄得功命人将酒水平均分了分。

        看着手中的半杯酒,黄得功咽了口唾沫:“最后一杯酒,敬给咱们自己。”

        “我黄得功戎马半生,别无他求,只求生前有喝不完的酒,死后名字能刻在忠烈祠中。”

        “我相信诸位也有同样的想法。”

        “来,这最后一杯酒敬自己!”

        “干了!”

        “干了!”

        所有人高举酒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哗啦哗啦!

        喝完酒后,摔杯声不绝于耳。

        无论喝多少酒抒发感情,都没有摔杯这一下来的痛快。

        “吃肉,喝茶!”黄得功大手一挥,率先坐下拿起一块肉就往嘴里放。

        军帐外的亲兵急忙拿出大碗摆在众将面前的桌子上,将提前准备好的茶水倒入碗中。

        简单谦让过后,中军帐内的气氛达到了顶峰。

        武将没有文人那些规矩,也不会像文人那般斯文。

        他们只会大口吃肉,大口喝茶。

        等吃的差不多了,黄得功忽然站起身命令身边的亲兵:“去,让帐内外无关人等离开,本官有话说。”

        亲兵们不敢怠慢,将军帐附近烤肉的厨子,以及各种不相干的人全部清走。

        军帐内,气氛有些诡异。

        王永吉看向巴克勇,巴克勇也有看向王永吉。

        他们二人心里都有点犯嘀咕。

        黄得功接过亲兵递来的手巾,将手上的油脂擦拭干净:“今天让诸位来有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庆功,第二件事是退兵。”

        退兵?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

        “不是刚打赢了建奴吗?为何还要退兵?现在退兵不是等于告诉他们,咱们怕他们吗!”

        “是啊,建奴根本不是我军的对手,为何要退兵?”

        “总兵大人到底是何用意?”

        在众人的疑惑声中,黄得功将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的策略说了出来。

        这个问题他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说出来。

        此番退兵十分凶险。

        建奴在后面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现真相派兵追击。

        如果徐文朴没能按照预想的那样坚持,那么他此次退兵极有可能变成溃败。

        到时候不但无法歼灭多尔衮,甚至无法自保。

        而且这次退兵与密云那次不同,从密云退兵时没有辎重,一夜时间就能跑到居庸关一带。

        等多尔衮发现时想追也来不及了。

        此次退兵有很多辎重需要携带,尤其是战车一类的东西,想跑也跑不快。

        只有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才能在退兵时万无一失。

        “最早后天,最迟大后天,我军就要开拔去往居庸关。从今夜起,我要你们连夜在怀来卫两侧深挖壕沟,目的是让建奴骑兵无法快速通过。”

        “不用担心我军退路,退兵时从怀来卫城中穿过。”

        “那...谁守怀来卫?”王永吉问道。

        “我!”徐文朴站了出来,“大丈夫征战沙场,有死而已!诸位放心退去,怀来卫交给我!”

        众人面面相觑。

        有人感慨,有人佩服,更多的是...怀疑。

        怀疑他能不能守,守多久。

        黄得功摆摆手让众人的目光重新集中在他身上:“此事已经商议妥当,诸位只需执行即可。稍后翁之琪将各部兵马退兵的时间和顺序告诉你们,各位务必遵守。”

        “否则军法无情。”

        “谨遵黄大人军令。”

        众人又商议了一会,逐个散去。

        黄得功叹了口气,问身边的亲兵:“确定已将密信送往京师和密云了?”

        “确定,末将亲眼看着他们出发的。”

        “那就好,那就好...”

        ......

        京师乾清宫。

        崇祯正与李邦华面对面的探讨治国理念。

        崇祯说道:“李阁老,治理国家不是一件易事。同理,治理官员百姓也不是一件易事。”

        “臣以为,只要没有贪官污吏,百姓的生活就能相对好一些。”

        “李阁老觉得可能吗?”崇祯反问。

        李邦华沉默了。

        他身为内阁首辅都不能撇弃贪念,更何况那些下面的官吏。

        崇祯继续说道:“纵观史书,国家为什么会灭亡?”

        “因为...土地兼并?苛政?天灾?”

        崇祯摇摇头,“都不是,纵观整个历史,朝代更替的原因是生产关系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

        李邦华:???

        他有种听天书的感觉!

        “这...请陛下赐教什么是生产关系,什么是生产力!”

        紧接着,崇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用一种李邦华能理解的方式说了出去。

        “也就是说...是负责分配的人和**出了问题?”李邦华抬起头,用询问的目光看向崇祯。

        崇祯直接愣在原地。

        李邦华可以啊,竟然直接说出了问题核心所在。

        “李阁老说的不错,就像元朝末年那样,江南本是鱼米之乡,土地物产丰盈百姓却贫困潦倒。究其原因是蒙古人的掠夺,造成了贫极江南,浮夸塞北的局面。”

        “于是太祖高皇帝揭竿而起,让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

        “原来如此!”李邦华开始认真思考大明朝是不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简单思考后,他无奈的叹息一声。

        大明朝不但有这种问题,而且非常严重!

        “怀来卫塘报!怀来卫塘报!”就在李邦华打算细问时,一个小太监手里拿着塘报跑了进来。

    相关推荐: 明明是胎记,系统非说是至尊骨 香爱 秋意虽迟却渐浓 在北宋当陪房 原神:我和舍友当搞笑丘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