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666章 粮价崩盘

    作品:《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百万石粮食!

        低价售卖!

        这两则消息立刻引爆了整个西安府城。

        城中百姓苦高粮价久矣,听闻后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陛下为了平抑粮价往陕西运了百万石粮食!”

        “当然听说了,里长挨家挨户通知的,说是想买粮就登记报给县衙。”

        “陛下真乃前所未有之明君也,连吃饭这种小事都在想着咱们。”

        “陛下确实是千古名君!不过...告示里没说这些低价粮最低卖多少钱,问里长他也说不知道。”

        “管那些干嘛,先登记上再说,价低就买,价高就不买!”

        “也对,既然是陛下运来的粮食,肯定不会坑骗咱们!”

        城中百姓欢呼的同时,士绅和商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尤其是前段时间从王忠手里买了二十万石粮食的商人,他们有种当冤大头的感觉。

        不过他们只能自认倒霉。

        首先王忠的身份是锦衣卫,不是他们这些商人能惹得起的。

        其次王忠卖粮的时候可没说只有二十万石。

        是他们太心急没问仔细。

        西安城门口。

        陕西三边总督吕大器看着一车又一车的粮食,笑得合不拢嘴,“好啊,太好了!有了这些粮食,陕西的粮价终于能稳住了。”

        “大人,”一个官员走上前问:“百姓们都在问粮食的售价...不知大人能否透露一二?”

        “额...”吕大器故作沉吟。

        这些粮食的主人是大明皇帝崇祯,和朝廷没有任何关系。

        具体卖多少钱他也不知道。

        知道粮食售价的人非曹化淳莫属。

        正念叨间,曹化淳从远处走了过来。

        “曹大人,”吕大器上前几步拱手施礼:“别来无恙啊!”

        曹化淳白了他一眼,“吕大人上次不还是直呼我名吗?怎么又改称曹大人了?”

        “咳咳,”吕大器轻咳几声掩饰尴尬,“之前多有误会,曹大人切莫放在心上。”

        “呵呵,”曹化淳冷哼几声,拦下一辆马车打开麻袋检查粮食的质量。

        吕大器厚着脸皮凑上前问:“曹大人想好多少钱卖粮了吗?”

        曹化淳放下手中的粮食反问:“吕大人想卖多少钱?”

        “当然是越低越好了。”

        “那也得有个数才行,吕大人觉得多少合适?”

        “这...”吕大器假装想了想,试探性的说道:“每石二两?”

        “那就二两!”曹化淳没有任何犹豫。

        “啊?”吕大器浑身一震,“我...我开玩笑的,你不会也开玩笑呢吧?”

        陕西商人为什么会选择在冬天囤积粮食,炒高粮价?

        因为冬天的运输成本高。

        朝廷想平抑粮价得从江南购买低价粮,然后通过运河往北运。

        但是。

        冬天运河结冰导致漕运阻塞,粮食只能走陆路。

        陆路的运输成本是水路的数倍。

        粮食运到陕西后,低成本的优势将所剩不多。

        吕大器为官数十载,十分清楚其中的道理,所以随口说出了一个特别低的价格。

        本以为曹化淳会拒绝,没想到对方竟然同意了。

        “没开玩笑!”曹化淳一脸认真,“货币改制是国策!内阁,六部九卿,整个京师,甚至整个大明朝都在盯着陕西!”

        “他们当中有的支持,有的反对!”

        “如果在陕西试行的货币改制成功了,那么可以全国推行!若是失败了,那么这项国策大概率会被迫终止!”

        “所以陛下才会不计成本地支持你,支持陕西,支持正在进行的货币改制!”

        “而你,必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吕大器站在原地,表情肃穆。

        身为三边总督,他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没料到崇祯会用这种方式支持他。

        “我还有一个问题...”吕大器又问。

        “吕大人请问。”

        “到底运来了多少粮食?我大致数了数,马车虽然不少,但绝对没有百万石!”

        “不重要,吕大人只需记住四个字。”

        “哪四个字?”

        “粮食管够!”

        呼——

        在听到这四个字的瞬间,吕大器感觉身上的压力突然消失不见了。

        此前他被陕西粮价搞得身心俱疲。

        现在好了,粮食管够!

        “接下来干什么?”吕大器问。

        “卖粮!保证粮食被需要的百姓买走,而不是被那些士绅商人低价买走,高价卖出!”

        “放心,发现一个杀一个!”

        三天后,崇祯从外省运来的低价粮正式开卖。

        卖粮的地方只有一个:县衙。

        县衙外面的广场上,粮食堆积如山。

        即便这样,满载粮食的马车还在一辆接一辆地驶来,给人们一种粮食多的没地方放的感觉。

        广场另一面。

        购粮的百姓挑着扁担,跟在里长后面排起了长龙。

        “今日粮价,二两银子或两千文一石!想买的排在里长后面,每户每月限购两石,一手交钱一手交粮!”几十个士兵在人群里边走边喊。

        “夺...夺少?”百姓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二两银子或两千文一石!”士兵重复。

        “额滴个老天爷啊,这也太便宜了!”

        “是啊,比粮铺的粮食便宜了整整一两!!!”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百姓们激动地跪在地上,朝远在北京的崇祯行叩拜之礼。

        由于价格实在太低,粮食一经发售便引发了百姓们的购粮潮。

        吕大器为了尽可能防止有人低买高卖,又因为人员众多不好辨认的缘故,把责任划分到里长身上。

        凡购低价粮需要里长带领购买。

        大明朝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按照每户每月二石的标准,每个里长每月带领百姓购粮上限为二百二十石。

        可以少,不能超。

        责任划分到人!

        出了问题找里长,里长有问题找县衙!

        在这种策略的帮助下,购粮场面虽然看似很乱,但井井有条!

        连续售卖三天后。

        由于只有一个售卖点,导致买粮速度很慢,排队购粮的百姓越来越多。

        曹化淳不但没着急,反而松了口气。

        他只有四十万石粮食,卖的越快,暴露的越早,对他越不利。

        反之卖的越慢,对他越有利!

        打赢这场仗的关键是逼迫粮商们降价。

        他坚持的越久,粮商降价的概率越大!

        西安府卖粮的同时,商队简开始将粮食运往其他府、州、县。

        到达各地的时间虽然不同,但不到一个月时间,整个陕西的百姓都吃上了低价粮。

        在低价粮的冲击下,各地的高价粮纷纷滞销。

        随着时间推移,屯粮的商户和士绅挺不住了。

        尤其是那些中小粮商,他们怕粮价崩盘导致自己血本无归,所以纷纷在第一时间调低价格进行兜售。

        粮价暴跌的情况开始蔓延,扩散。

    相关推荐: 从歌姬到皇后 七零:娇娇军嫂搬空仇人钱财养崽 都市风水师:掌纹定龙脉,一剑镇幽冥 退婚后,我竟查出肚子里有四胞胎 明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