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754章 东林党巡盐

    作品:《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在平辽总督的人选上,众人意见不一。

        兵部尚书王家彦举荐吕大器出任。

        吏部尚书邱瑜推荐袁继咸。

        户部尚书谢三宾觉得马士英比较合适。

        礼部尚书黄锦则认为现任蓟辽总督王永吉就可以。

        崇祯目光扫视一周,最后落到内阁首辅范景文身上。

        “范阁老没有要举荐的人吗?”崇祯问。

        范景文不动声色的回答:“朝中文武皆是贤良,无论谁担任平辽总督,臣和内阁都会倾力支持!”

        范景文的意思很明显,他不举荐任何人担任平辽总督,但是谁当总督他都支持。

        最先表态平辽的是他,可是他没有举荐任何人担任平辽总督。

        在一般人眼里看来不合常理,可是在崇祯和满朝大小狐狸眼里看来非常合理。

        范景文是内阁首辅,文臣之首。

        官场就是战场。

        只要想给朝廷做实事,无论多么谨慎都会犯错。

        这和做家务一样。

        刷碗的会摔碗,做饭的会糊锅。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范景文内阁首辅的职位和权力已经是官员可以到达的顶峰,再往上只是一些虚职,并无实权。

        平辽这种大事看似是前线的战争,实际朝廷内部也在博弈。

        前线打的是胜负。

        朝廷内部争的利益和权力。

        前线最忌临阵换将。

        朝廷也一样,如果临时换掉首辅带来的内部影响不比前线小。

        范景文当务之急是少犯错或者不犯错,只有这样才不会掉出权力中心,朝堂内部才不会乱。

        其他人不同。

        他们还有往上爬的空间。

        平辽就是机会!

        崇祯对这种政治生态了如指掌。

        他看向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把诸位尚书举荐的人名都记下来,朕要好好斟酌一番。”

        “是!”

        接下来,众人又商议此次平辽需要调动的兵马数量,需要的钱粮等。

        当然,这些数字只是启动数字。

        战争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就无法停止,需要不停地往里面砸钱,直到其中一方无钱可砸。

        商议了许久之后,内阁首辅范景文给出三个数字:“陛下,此番出兵辽东至少需要十二万步骑,三万水师外加五百万两白银。”

        “五百万两银子能花多久?”崇祯问。

        “在只发兵饷和粮饷,不考虑抚恤银的情况下,这些钱大概能够支撑二十个月。”户部尚书谢三宾回答。

        “二十个月!”崇祯心里那根弦突突直跳。

        怕什么来什么。

        朝廷之前就有亏空,幸亏有王之心的开矿收入作为补贴。

        现在新的缺口来了,想补齐缺口就得给王之心增加任务,或者另辟蹊径。

        给王之心增加任务很不现实。

        从开矿至今,崇祯每天能都接到江南官员递上来的题本,内容都是弹劾王之心欺压士绅,以权谋私,公报私仇...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罪名引起了崇祯的注意:煽动百姓暴乱!

        看到这个罪名,崇祯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有些高兴。

        他看到了汹涌的民意,看到了百姓奋起反抗士绅压迫的决心。

        此举虽然会造成地方动荡,但也打击了士绅在地方上的权威。

        为将来皇权下县做好铺垫...

        他现在承受的压力已经很大了,不能再增加任务。

        既然不能增加任务,那么就得寻找其他增加收入的办法。

        货币改制百分之三的利润固然可观,但铸币需要时间,短时间内还是凑不齐。

        户部尚书谢三宾计算后说道:“陛下,把五百万两银子拆分成两年支出,每年需要支出二百五十万两,户部一时半会凑不齐这些亏空!”

        崇祯呵呵冷笑:“好啊,你们给朕当得好家!去年有亏空无法收复辽东,今年有亏空还是打不了,如果一直有亏空是不是就能放弃辽东,偏安中原了?”

        “陛下息怒!”众人下跪。

        “朕没生气,”崇祯重新坐到龙椅上,“亏空好办,无非是开源节流!”

        “朕的陵墓可以停一停,把修陵的钱放到辽东的战局上。另外藩王宗禄也可以拖欠一些,苦一苦藩王,骂名朕来担!”

        “臣等无能,陛下恕罪!”众人跪在地上开始磕头。

        他们不说那些话还好,说完之后崇祯更生气了。

        他们是大明的朝臣,岂能让皇帝因为缺钱削减藩王宗禄挨骂?

        可是他们没有搞钱的方法。

        于是乎,让崇祯挨骂似乎成了众人的共识。

        为此他们还特地说恕罪...

        崇祯岂能不生气?

        谢三宾低着头左右看了看,见其他人都没有行动的意思,权衡再三后用膝盖向前拱了半步:“陛下,臣有本奏。”

        “讲!”崇祯怒气不减。

        “盐税乃我朝重要税收,征收历来稳定。但自我朝十年以来,沿海各地尤其是江南盐税征收数额逐年减少!臣以为...可派一能臣南下巡盐,弥补朝廷亏空!”谢三宾低着头说道。

        “巡盐?”崇祯如梦方醒。

        是啊。

        垄断官盐也好,贩卖私盐也罢,各地商人的第一桶金大多来自食盐。

        现在朝廷缺钱,是时候让他们放血了。

        “谢尚书。”崇祯看着这位在东林党内部举足轻重的人物。

        “臣在。”谢三宾抬起头。

        “巡盐的差事可不好干!”崇祯加重语气提醒。

        朝堂的规矩是谁提主意谁负责。

        谢三宾提议巡盐,那么谁负责巡盐就得由谢三宾说了算。

        否则出了问题没法追责。

        另一方面。

        谢三宾此举是给朝廷分忧,给崇祯解难。

        崇祯和朝廷必须给谢三宾一部分权力作为回报。

        什么权力?

        举荐官员的权力!

        这也是朝堂的规矩。

        谢三宾自然懂这些规矩,他施礼道:“巡盐的差事确实不好干!但只要选一能臣南下巡盐,定能有所收获!”

        “谢尚书可有举荐之人?”崇祯问。

        “臣举荐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宋权担任巡盐御史,南下巡盐!”

        “宋权?”崇祯有些好奇,经历过之前的诬陷案后,宋权在朝廷的名声非常差。

        东林党素来在乎名声,什么时候和宋权勾搭到一起了?

        不过既然对方举荐,崇祯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点头同意:“那就依谢尚书的意思办!”

        “谢陛下!”谢三宾磕头谢恩。

        崇祯笑了笑,看向在场的其他人。

        朝堂有党派。

        现在势力最大的是首辅党和阉党。

        地方上的党派更复杂,尤其是各地的盐运司官员,背后除了首辅党和阉党,还有齐党,楚党,浙党,徽党等党派的影子...

        东林党为了逢迎崇祯,搞出了巡盐的大动作。

        接下来,东林党肯定朝这些盐运司的官员发起进攻。

        只有把他们拉下台,其余东林党才会有机会上台。

        表面上是巡盐,实际还是党争。

        只不过党争的重心从朝堂转移到了地方。

        江南的官场将会迎来巨震!

    相关推荐: 从歌姬到皇后 七零:娇娇军嫂搬空仇人钱财养崽 都市风水师:掌纹定龙脉,一剑镇幽冥 退婚后,我竟查出肚子里有四胞胎 明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