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331章 攘外必先安内
  • 第331章 攘外必先安内

    作品:《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夷陵州府衙内,气氛无比凝重。

        遭此大灾,高迎祥仿佛失了魂一般,只知道长吁短叹。

        一旁的张献忠见他如此做派,猛地一拍桌子,怒道:

        “闯天王!现在不是唉声叹气的时候!”

        “粮食!现在最要紧的是粮食!”

        “营里马上就要断炊了,你那些粥棚,明天还能开出几锅?!”

        “再不想点办法,弟兄们可就要闹起来了!”

        高迎祥闻言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我……我已命人清点府库,最多还能支撑小半月。”

        “另外,我已经加派快船去了夔州府,想办法从四川购粮……”

        不等他说完,张献忠立马开口打断道:

        “小半月?!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至于从四川买粮,我劝闯王你还是醒醒吧,绝无可能!”

        “如今天灾频发,哪个地方不缺粮?”

        “那江瀚是坐拥两省之地不假,但他要也养兵蓄民、图谋大业,岂会轻易将粮食匀出来?”

        “别忘了,咱们此前购置军械,除了白花花的银子,哪次不得额外搭上两成粮食?”

        “前前后后算下来,咱们已经往四川送了数万石粮食!”

        张献忠背着手来回踱步,显得十分烦躁,

        “要我说,干脆趁弟兄们还能拿得动刀,立刻出兵,顺着长江往下打!”

        “打荆州、打武陵、抢他娘的!”

        但高迎祥听了,却只是嘴唇翕动,迟迟没有开口,脸上写满了犹豫。

        说实话,经过滁州几场大败,他麾下最精锐的老营骑兵早已损失殆尽。

        如今的闯军的实力大不如前,多是些裹挟的流民和新募的士卒。

        要是再跑出去盲目流窜,万一遭到了官军埋伏,真有可能全军覆没。

        夷陵州等地虽遭了灾,穷是穷了点,但好歹也算个落脚点。

        实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大不了放弃州城,全军退入身后的群山中;

        或者直接退入四川,凭借险要地势固守待援,至少还能保全一部分实力,以图后举。

        见他沉默不语,张献忠也怒了。

        他娘的,自己原本在当阳一带好好的打游击,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虽然并无根基,但也不缺吃穿用度。

        结果你高闯王一声号召,说得是天花乱坠,自己才跑来这夷陵州跟着你开荒种地。

        如今倒好,小半年的辛苦劳作,眼看马上要收获,却被一场大旱和蝗宰毁得干干净净,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这让他如何不恼?

        “守守守!就知道守!”

        “守在这里饿死吗?!”

        张献忠几乎是在咆哮,

        “闯王,你是不是被那江瀚灌了什么迷魂汤?!真以为能学他稳坐钓鱼台?”

        “他有四川天府之国可以折腾,咱们有什么?就这穷山恶水,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除非你彻底解散部众,甘愿和那闯将李自成一样,安心做那江瀚的马前卒,否则他又怎么会真心接纳你?”

        他猛地停下脚步,盯着高迎祥,一字一句地说道:

        “事已至此,闯王你好好考虑考虑吧。”

        “实在不行,那咱们就趁早分道扬镳,各谋生路!”

        说罢,张献忠气呼呼地一屁股坐了下去,别过头去,不再看高迎祥一眼。

        大帐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高迎祥的最后决断。

        良久,高迎祥缓缓抬起头,总算是开了口:

        “时也命也。”

        “罢了,看来‘设守屯粮,以立根基’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至于投奔四川,寄人篱下,也非我所愿。”

        “或许……咱们还有一条路可走。”

        “什么路?”

        张献忠猛地转过头,急切地追问道。

        高迎祥捋着下巴,回忆道:

        “此前滁州一战已经证明,单靠咱们闯、献两部人马,在正面战场绝非精锐官军对手。”

        “如果能再联合一股力量,或许便能打开局面。”

        张献忠闻言站起身,狐疑地看着他:

        “联合?还能联合谁?”

        “老回回、闯塌天他们离得太远,革里眼、左金王那些人,更是实力不济,难以成事。”

        “放眼望去,如今这湖广、河南地界上,也就你我两部有些战力.”

        高迎则摇摇头,缓缓吐出了一个名字:

        “去找罗汝才。”

        张献忠闻言一怔,十分诧异:

        “曹操?他不是一直在山西活动吗?”

        “听说前段时间,他被洪承畴从吕梁山里撵了出来,狼狈而逃。”

        高迎祥点点头,随即命人摊开舆图:

        “不错,前些日子我接到河南传来的零星消息,说是罗汝才在山西,被洪承畴和孙传庭联手围剿,损失不小。”

        “如今他已经逃窜到了郧西一带活动,离我们并不算太远。”

        “曹操此人,狡黠多智,用兵灵活,虽败而不溃,麾下仍有一批可战之兵。”

        “更重要的是,他如今新败,应该也急需寻找盟友,共抗官军,以图喘息和发展。”

        张献忠盯着舆图,眼神闪烁,在心中不断权衡利弊。

        联合罗汝才,听起来确实是个办法,“曹操”的名头和能力在义军中还是有些口碑的。

        但问题是,眼下闯、献两部自己的物资都已经见底了,要是再加上罗汝才的兵马……

        对此,高迎祥则早有打算:

        “咱们三家,不必尽数合兵,那样目标太大,也容易耗尽粮草。”

        “最好是分别占据几个区域,互为掎角之势。”

        “我已经看好了,就往郧西—南阳—襄阳周边走。”

        说着,高迎祥拿起炭笔,在舆图上轻轻勾勒出一个大致的三角形。

        张献忠也紧跟着凑了过来,仔细查看。

        “你看郧西一带,地处三省交界,群山连绵,正利于咱们隐蔽休整,补充兵员;”

        “南阳是传统的产粮地,即便有灾,底子也比咱们厚,就食相对方便。”

        “而且南阳往北就是伏牛山,同样是藏身的好地方;”

        “襄阳更不用说了,乃是湖广的战略要地,水陆通衢,只要想办法打下来,就能控遏住这一大片地带。”

        “我们三家人马,不固守一城一地,而是以此三角区为大致范围,相互呼应,流动作战。”

        “官军来剿,咱们就避实击虚,转战他处。”

        “此地为三省交界,官军兵力分散,各省巡抚、总兵难以协调,正利于我们施展拳脚!”

        张献忠听着听着,眼睛也渐渐亮了起来。

        这个计划,既满足了他不愿困守的意愿,又显得比盲目流窜更有章法。

        尤其是“就食于敌、避实击虚”,这本是起义军的老本行,深合他意。

        “格老子的!”

        张献忠一拍大腿,连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这个法子好!比困死在这灾区强多了!”

        他扭头看向身后的义子艾奇能,吩咐道:

        “去,立刻挑选信使,往郧西联系罗汝才!”

        “就说高闯王和咱老张,诚心邀他入伙,共图大业!”

        “咱们三家合兵,定能在这中原腹地,闹他个天翻地覆!”

        看着重新振作的张献忠,高迎祥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

        联合罗汝才,就等于再次踏上流窜作战的老路,也就意味着他建立根据地的梦想彻底破灭。

        但眼下也别无他法,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不甘压下,最后拍板道:

        “好。”

        “就依八大王所言,立刻选派信使,连夜前往郧西,务必找到罗汝才!”

        很快,高迎祥和张献忠派出的信使相继抵达了郧西,成功找到了罗汝才部。

        看着两人发出的诚挚邀请,罗汝才没有过多犹豫,点头应下了此事。

        三大义军势力迅速达成联盟,并以郧西、南阳、襄阳为活动范围。

        他们时而分兵掠地,时而合兵攻坚,避实击虚,纵横于这三省交界之地。

        有了罗汝才的加入,义军的人马更为充实,再加上从四川购置的军械火炮,使得这支联军的战斗力陡增。

        一时间,湖广以西、黄河以南的广大区域烽烟四起,各州县连连告急。

        负责统筹剿寇事宜的七省总督王家桢,面对这股义军也是颇为头疼。

        由于手中缺兵少粮,各省官兵或逡巡不前,或各自为战,根本难以形成有效的包围圈。

        只能被这股联军牵着鼻子走,疲于奔命。

        眼看事态紧急,王家桢也不得不向朝廷上书,痛陈利害,请求增派精兵良将,加拨粮饷,以解腹心之患。

        紫禁城,文渊阁附近的直房内,灯火通明。

        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正埋头于堆积如山的塘报、奏疏之中,时而皱眉,时而长叹。

        在他的案头上,分别摆放着来自三个方向的紧急军情:

        首先是西南方面,僭号称王的江瀚逆贼,其势力已经蔓延至贵州,威胁云南;

        而东北,是凶焰正炽的后金东虏,朝鲜臣服、皮岛失守。

        不仅如此,就连最后的皮岛军民也被逼反,沈志祥领着残兵败将,投降了杀父仇人后金。

        而最让他感到如芒在背的,则是来自中原腹地的告急文书:

        闯贼、献贼、曹贼三大巨寇合流,并于郧襄、南阳一带流窜,声势浩大。

        七省总督王家桢连章告急,言词凄惶。

        最近这段时间,他可谓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一直在研究如何对付这三方势力。

        身后的舆图上,密密麻麻画满了他推演的进兵方略、看得人眼花缭乱。

        经过连日来的潜心研究和深思熟虑,一个清晰的战略构想在他脑海中逐渐形成。

        杨嗣昌整理思路后,提笔洋洋洒洒写下了一封奏疏,准备面呈皇上。

        “攘外必先安内?”

        当朱由检拿起杨嗣昌这封《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眼前顿时一亮。

        他将身子前倾,追问道:

        “杨卿你仔细说说,你对于我大明如今局势,有何看法?”

        “务必直言相告,朕洗耳恭听。”

        杨嗣昌闻言,立马行了一礼,惶恐道:

        “微臣不敢,只是臣下一家之言罢了。”

        “如果将我大明看成一壮年男子,那这三路反贼,便如同人之疾病。”

        “正所谓人之一身,当以元首为重。”

        “目前看来,这西南、东北两地,就如同肩臂之疾;而中原流寇则相当于腹心之祸!”

        “肩臂之患,犹可疗治;腹心之疾,将致殒亡。”

        “所以微臣才说,攘外必先安内!”

        在杨嗣昌看来,西南的江瀚,虽僭越称制,但其目前似乎只满足于割据巴蜀,经营云贵。

        其麾下兵马,也从未大举东进,威胁长江中游核心区域。

        再者蜀道艰难,其地易守难攻,所以短期来看,西南并非燃眉之急。

        而辽东的建虏,虽然凶悍无匹,但去岁入口劫掠,又新征朝鲜,掳获颇丰,还需时间消化。

        短期内,其再次南下的可能性很低。

        况且,辽东有祖大寿等关宁军镇守,虽然不能进取,维持守势还是能做到的。

        再加上卢象升经略宣大两地,如今兵强马壮,早已今非昔比,建虏也难以再从宣大入寇。

        所以对于辽东等地,也能暂时放一放。

        但中原腹地则截然不同!

        闯、献、曹诸寇流窜于河南、湖广、南直隶边缘,此地乃天下之中,漕运枢纽,财赋重地。

        若是任其坐大,攻陷襄阳、南阳这等重镇,则漕运断绝,南北隔阂,天下震动!

        流寇不同于割据之贼,其破坏性更强,而且无定所。

        要是不能尽快扑灭,其裹挟之势将越来越大,最终糜烂数省,不可收拾。

        届时,朝廷将陷入内有流寇蹂躏腹心、外有强敌虎视眈眈的绝境!

        听了杨嗣昌的解释,又仔细看过奏疏后,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个战略构想,与他不谋而合。

        “卿掌本兵,可有良策以教朕?”

        杨嗣昌整了整衣冠,从容不迫地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臣以为,西南、辽东等地尚可支撑,但中原之地必须做出调整。”

        “流寇一日不灭,则腹心一日不安。”

        “当务之急,是选派一位能臣,接掌七省总理一职,专事剿贼!”

        崇祯皇帝听得入神,不禁点了点头:

        “王正之的能力确实差了一点,要不朕把卢卿调回来?”

        但杨嗣昌却摇了摇头:

        “不可。”

        “陛下,卢总督如今镇守宣大,正是屯田练兵之时,不可轻动。”

        “臣举荐广东巡抚熊文灿,接替王家桢,专事剿贼。”

        “听说熊文灿以一己之力,招降了海贼郑芝龙,并消灭了海盗刘香等人。”

        “以此观之,熊文灿应当能力不错。”

        朱由检听罢点了点头,熊文灿他也知道,应该是个不错的人选。

        但出于谨慎,他决定要考察考察之后再决定。

        “嗯,朕记下了。”

        “杨卿还有何可以教我?”

        杨嗣昌躬身一礼,回应道:

        “不敢,只是有两事,还望圣上早做打算。”

        朱由检端起热茶,润了润嗓子,示意他继续:

        “何事?但说无妨!”

        杨嗣昌犹豫片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朱由检见状十分诧异,刚想开口询问,可没想到杨嗣昌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大跌眼镜。

        “臣请与辽东、四川议和!”

        “另外,请加征剿饷!”

    相关推荐: 将陨 开局捡到S级校花,契约后她天天上门! 黑日之说 谁教你这么当兄弟的 变身后,我成了所有火影迷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