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玄幻 > 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 > 第159章 朱元璋与朱标议召见朱应妻儿!
  • 第159章 朱元璋与朱标议召见朱应妻儿!

    作品:《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

            此府邸。

        与皇宫仅相隔几条街道,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不时都可以看到马车经过。

        显然都是有身份之人。

        在此地,尽显这座都城最为繁华的一面,同时也彰显着此地非凡的地位。朱应获赐的府邸便坐落于此,足见当今皇上与太子对他的重视。

        “恭迎夫人归府!”

        马车刚在这一个气派的府门前停下,约莫五十名仆从便整齐地跪伏在地,声音响彻整条街道。

        林福动作麻利,率先从马车上跳下,而后小心翼翼地从沈玉儿手中接过年幼的朱熈,其动作轻柔,生怕惊扰到自己的小少爷。

        “都起来吧。”

        沈玉儿也缓缓走下马车,声音温和地对着跪在地上的仆从说道。

        “谢夫人!”

        众人齐声高呼,却都低垂着头,不敢直视沈玉儿的面容。

        身为奴籍,他们深知自己的命运,生死皆在府中老爷与夫人的一念之间。

        卑微,恭顺,这就是他们的活路。

        “朱夫人,这里便是皇上赐予朱将军的府邸。”

        “此番护送任务完成,标下这就回东宫向太子殿下复命。”

        金吾卫百户走上前,双手抱拳,看着沈玉儿恭敬说道。

        “有劳张百户一路悉心护送,我与夫君铭记于心。”

        沈玉儿微笑着致谢,也是透出了几分感激。

        “夫人客气了,这是标下的职责所在。”

        张百户笑着回道。

        随后。

        张百户转身,大手一挥,麾下金吾卫迅速整队。

        “归东宫。”张百户大声道。

        带着百名金吾卫向着东宫方向走去。

        “都下来吧!府中护卫依旧按照大宁的规矩值守,不可懈怠。”

        林福转身,对着后面马车上陆续下来的仆从高声吩咐道。

        “是!”众多仆从恭敬回应,声音回应的整齐。

        此次从大宁前往应天,有金吾卫护送,林福便只留下二十个仆从看守大宁府,将其余一百多个仆从全都带到了应天。

        他心里清楚,往后多半要在应天长久居住了,大宁城的府邸恐怕很少有机会回去了。

        哪怕是战场结束之后,自己少爷应该也会过来的。

        皇宫之内,文渊阁!

        作为当今皇帝批阅奏折所在,整个殿内都笼罩着一种庄重肃穆之气。

        朱元璋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主位的龙椅上,哪怕没有开口,都透出了一种不怒自威。

        一旁,朱标笔直的站着,目光则是看着殿内。

        而大殿中心。

        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子身着华丽的皇子袍服,袍服上绣着精致的蛟龙图案,正恭敬地跪在地上,向朱元璋和朱标行礼:“儿臣拜见父皇,拜见大哥。”

        “起来吧。”朱元璋微微抬手,声音低沉而威严,在大殿内回荡。

        “谢父皇。”

        这个皇子缓缓站起身来,双手不自觉的攥紧,脸上带着一丝紧张,眼中则是透出了难言的敬畏,小心翼翼地看着朱元璋。

        在这位父皇面前,他从心底里充满了畏惧。

        “十七弟无需拘谨。”

        “今日父皇传你前来,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朱标微微一笑,脸上带着长兄的关怀与仁厚,语气温和地说道。

        十七弟!

        没错,他正是朱元璋第十七个儿子,朱权,未来的宁王。

        “不知父皇有何吩咐,儿臣定当全力以赴,万死不辞。”

        朱权恭敬地说道,身体微微前倾,表现的极为恭顺,不敢有任何不敬。

        “咱想问你,是现在就去大宁就藩,还是等北伐之后再去?”

        朱元璋目光紧紧盯着朱权,语气平静,让人难以捉摸他的想法。

        从他的态度中,能明显感受到朱标与其他子嗣在他心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分量。

        什么是朱重八的亲生儿子,什么是朱元璋的血脉传承子嗣。

        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的!

        闻言。

        朱权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带着紧张,忐忑的问道:“敢问父皇,现在去和北伐之后去,有什么不同吗?”

        朱元璋眉头微微一皱,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悦。

        一旁的朱标见状,立刻笑着上前一步,温和的解释道:“十七弟,如今我大明正处于北伐北元的关键时期,大宁府地处大明边境,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未来会与北疆异族频繁交锋,甚至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

        “因此,父皇有意让你去北疆军中观摩,亲身感受战场,或许能有所收获,增长见识。”

        听到这番话,朱权恍然大悟,眼睛微微一亮,连忙说道:“如此,儿臣明白了。”

        “儿臣愿意先行前往北疆战场,历练观摩一番。”

        “只不过……只不过……”

        朱权有些犹豫,眼神中透露出担忧,说话吞吞吐吐,忐忑的看着朱元璋。

        “有话就直说,别磨磨叽叽的!”

        “咱的儿子可不能这么畏畏缩缩。”

        朱元璋眉头紧皱,声音提高了几分,没好气的训斥道。

        “父皇曾定下旨意,藩王就藩后,不得私下相见。”

        “据儿臣所知,此番四哥在北伐中担任将领,所以……儿臣担心贸然前去,会违反父皇所定。”

        朱权忐忑不安地回答,声音越来越小,身体也微微颤抖。

        朱元璋哪怕只是一点动怒,他就害怕到了极点,这是发自心底深处的畏惧。

        “咱让你去北疆,不是让你直接就藩。”

        “在没就藩之前,你还算不上真正的藩王。”

        “再者,这次是咱让你去的,咱和你大哥都没意见,难道还有人敢弹劾你不成?”

        朱元璋没好气地数落着朱权,眼中还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

        除了自己的标儿,其他的怎么都这么畏畏缩缩?

        如果其他人看到了,只怕也会吃味。

        “如此,儿臣明白了。”

        朱权躬身行礼,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面对父皇,他始终难以放松,甚至心底有着深深的阴影。

        “十七弟,孤给你一天时间准备。”

        “你去宫中与你母妃好好告别,明日就启程。”

        朱标微笑着说道,眼中满是关切。

        相比于朱元璋对儿子们的严厉,朱标则是尽显长兄的温和仁厚。

        “臣弟谢大哥。”朱权恭敬的向朱标行礼,随后又看向朱元璋,小心翼翼地问道:“父皇,儿臣可以去见母妃了吗?”

        “去吧。”朱元璋一挥手,示意朱权退下,也懒得多说什么了。

        “谢父皇。”朱权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行礼后快步离开了文渊阁。

        虽说贵为皇子,但他在十二岁就已经出宫了,没有旨意,根本没有机会入宫看望母亲。

        “你觉得老十七能承担起北疆大宁的重任吗?”

        “相比于北平府!大宁府和辽东府才是未来北疆的战略要地。”

        “咱以后可是打算让他节制一个卫所的兵力。”

        看着朱权离去的背影,朱元璋陷入沉思,脸上带着几分担忧,手指不自觉的敲击着龙椅扶手,带着沉思之色。

        “爹,老十七如今还年轻,需要好好磨砺。”

        “而且大宁有朱应在,您的想法是让老十七节制大宁兵权,至于辽东兵权,还需要一位都指挥使来掌管。”

        “北疆的布局,您不是早就定好了吗?”

        朱标笑着说道,话语中别有深意。

        这意味着,未来北疆的大宁府和辽东府将设立一个都卫所,而朱应很可能就是都指挥使的人选。

        “朱应,确实出色,但他还太过年轻,需要更多的历练。”

        “至少,咱得见他一面,不然心里不踏实。”

        朱元璋沉声道,语气里透出了谨慎与思考。

        “爹说得对。”

        “不过,我大明正需要年轻有能力的战将统兵。”

        “虽然儿臣未曾见过朱应,但对他的能力深信不疑。”

        “未来即便他真的晋升为都指挥使,儿臣相信他也能胜任。”

        朱标笑着回应,语气中充满了对朱应的认可和看重。

        “你啊,这么多年,咱还是第一次见你对一个臣子如此上心。”

        朱元璋无奈地摇了摇头,老脸上也露出淡淡的笑意,他深知儿子一旦认定的事情,就很难改变。

        “难道爹您对朱应不上心吗?”朱标笑着反问,眼中带着一丝狡黠。

        “怎么不上心?”

        “这朱应,着实让咱大吃一惊。”

        “北元耗费无数财力物力修筑了十座边城,这些边城相互拱卫,驰援,还部署了重兵。”

        “按常理,我大明即便出动三十万大军,也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攻破,毕竟元军兵力雄厚。”

        “但朱应勇猛无畏,所到之处,无城可挡,硬是将战局提前了数月,不到三个月就下了北元的十座坚城,这般勇猛,前所未见!”

        朱元璋感慨万分,老脸上也浮现出赞赏的神色,尽管北疆战事远在万里之外,但战报不断呈送到他面前。

        让他很快就知道了战况战果。

        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为朱应请功的军报。

        有李景隆的。

        也有作为大将军的郭英的。

        “我大明向来擅长攻城掠地,北元想用坚城阻挡我大明兵锋,简直是痴心妄想。”

        “只不过……”

        朱标神色凝重,脸上浮现出一丝忧虑,眉头微皱:“此番北疆送来战报,北元已经调集了十万铁骑,这是元帝的底牌,他们似乎准备以骑兵正面迎战我大明军队。”

        “草原广袤,正是骑兵的主场,有这十万铁骑的存在,我军这一战可不好打。”

        听到这话。

        朱元璋神情也变得严肃,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这些战报他自然都看过,心中也清楚这一战的艰难。

        哪怕是他,如若在战场上,似乎也没有应对之法。

        毕竟广袤大地,骑兵就是主场。

        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而大明的骑兵数量,远远不足。

        而且在战力上也是不如。

        毕竟北元的骑兵是从小就长在马背上的。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郭英、蓝玉,还有你侄儿都是将才,更何况还有善战的朱应。”

        “咱相信他们能想出应对之策的。”

        朱元璋沉声说道。

        身处应天,尽管为北元铁骑忧心忡忡,但他也只能密切关注战场形势的变化。

        不乱指挥,不乱干预。

        保证充足的粮草供给,这就是他能做的。

        就在这时。

        “殿下,东宫传来消息,朱应妻儿已经顺利抵达应天,并且住进了皇上赐予的府邸。”

        殿外。

        金吾卫统领罗扬恭敬的禀告道,声音清楚传入了殿内。

        “孤知道了。”朱标应了一声,沉声回道。

        “臣告退。”罗扬禀告之后,行了一礼后,没有多言,转身退下。

        “朱应妻儿到了,儿臣得找个机会见见他们。”

        朱标笑着说道,眼中也是带着一种期待之色。

        “怎么?不让咱召见?”

        朱元璋调侃道,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眼中也透着对朱标的慈爱。

        “此番他们是奉了儿臣的旨意来到应天的,理应儿臣先召见。”

        “至于之后父皇是否传召,就看您的意思了。”朱标笑着回应。

        普天之下,敢这样跟朱元璋说话的,恐怕也只有朱标了。

        “行吧!”

        “等北伐结束,朱应回到应天,咱再一起传召。”

        “朱应妻儿既然来了,你要好好对待,千万别让他们受委屈。”

        “当初朱应在军中崭露头角,淮西那帮人就多有不满。”

        “在大宁时,他们没什么机会刁难,可到了应天,这帮人嚣张跋扈,千万别让他们伤害到朱应妻儿。”

        “要是真出了这事,咱可不会轻饶。”朱元璋语气严厉,眼中透露出警告,甚至是杀机。

        淮西。

        如若不是朱标护着,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朱元璋的狠厉,满朝皆知。

        “请爹放心,儿臣会妥善处理。”

        “朱应为国立下无数战功,儿臣怎会亏待他的妻儿。”朱标郑重保证道,神色坚定。

        皇宫,后宫!

        淑芳殿。

        宫殿内装饰典雅,透着一股宁静祥和,这里是朱元璋嫔妃之一杨妃的居所。

        “十七皇子到!”

        殿外,宫女清脆的通报声响起。

        朱权脸上带着激动的神情,脚步急促,快步走进殿内。

        看到母亲的那一刻,他眼睛一亮,急忙上前,恭敬行礼:“儿子拜见母妃。”

        “还没到例行入宫的日子,你怎么今天来了?”

        杨妃看到儿子突然入宫,既诧异又有些惊慌,眼神中还透出担忧,连忙问道:“你该不会是没通报就擅自进宫了吧?”

        “母妃,儿子是得到父皇准许才进宫的。”朱权笑着解释,脸上洋溢着喜悦,根本掩饰不了。

        “你父皇召你?”杨妃表情微变,陷入沉思,带着几分担心:“难道出什么事了?”

        看得出来,杨妃在宫中一直小心翼翼,行事谨慎。

        如今皇宫中没有皇后,但朱元璋的众多嫔妃都不敢争宠,她们心里对朱元璋充满了畏惧。

        而且,皇后之位更是无人敢觊觎,那是宫中的禁忌。

        曾经有个嫔妃,自以为受宠,竟提出想封后,结果被朱元璋直接打入冷宫。

        有了前车之鉴!

        别说是皇后之位了。

        就算是后宫争宠,她们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所以朱元璋的后宫也是一片祥和,根本没有什么争斗。

        “母妃,父皇已经下旨,明日儿子就要北上前往大宁了。”

        朱权难掩心中的激动,十分兴奋地说道。

        对于朱元璋的众多皇子而言,虽然在都城能享受荣华富贵,但也要接受严苛的教育,还要时刻面对严厉的父皇。

        许多皇子在朱元璋面前稍有差池,就会犯下大错。

        因此,大多数皇子都盼着能早日成年,就藩离开,这样就能在自己的封地逍遥自在了。

        “真的?”杨妃脸上也露出激动的神色,眼睛微微睁大:“就藩可是好事。”

        “你在应天,娘整日提心吊胆,要是你就藩了,往后就能轻松自在不少。”

        “是真的。”朱权肯定地点点头,接着说道:“不过,此番北上不是直接去大宁,而是先去北伐军中。”

        “父皇有意让我去军中观摩学习,等北伐成功后,再去大宁就藩。”

        “什么?去北伐战场?这太危险了!”

        杨妃脸色骤变,原本兴奋的神情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担忧。

        “母妃,这是父皇的旨意,而且儿子也愿意去。”

        “这是难得的机会,如果能学到一些东西,日后在大宁就藩,也能建功立业,向父皇交差。”

        朱权认真地说道,眼中尽是坚定之色,展现出他的决心。

        看着儿子坚定的模样,杨妃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权儿,你也长大了,身为皇族男儿,藩王,一定要为朝廷、为你父皇和大哥恪尽职守,守卫边境。”

        “说起来,唉……”

        杨妃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伤感:“要是当初的皇长孙还在,现在比你还大一点,你们小时候关系那么好。”

        “要是他还在,娘就不用为你的未来操心了。”

        “可如今,一切都得靠你自己。”

        “你去大宁就藩后,一定要好好表现,为国立功,让你大哥满意。”

        杨妃耐心地叮嘱着,虽然她只是个妇道人家,懂得不算多,但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儿子深深的关爱,眼中也充满了不舍与牵挂。

        “请母妃放心,儿子明白。”

        “大哥宅心仁厚,对我们都很好,儿子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朱权重重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决心。

        ……

    相关推荐: 神医狂妃:禁欲邪君,宠宠宠! 从驯养大象开始长生不死 穿书女频,大婚当日被女主杀死 满级武力在魔法世界里搞升学 从皇宫禁军开始,分身遍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