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198章 老朱:不听你的,咱大明要亡了?【求月票】
作品:《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推荐阅读:
爷爷死时,龙抬棺,鬼哭坟
我满级天师,你让我进规则怪谈?
规则类怪谈:4016
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
全宗都是舔狗,小师妹是真狗
离婚后,绝美老婆哭晕了
穿越之八零,懒汉媳妇是个粘人精
爹魔尊,娘圣主,我不啃老干嘛?
四合院:开局何大清要跑路
开局,大帝师尊求我争夺序列弟子
换源:
偏殿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雨将至。
百官们三五成群,低声交谈,但每个人的眼神都闪烁着不安和猜忌。
张飙那个【匿名举报箱】的阴影,仿佛无形的梦魇,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他们既庆幸皇上推迟了朝会,给了他们喘息之机,又恐惧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王大人,您说……那箱子里,会不会已经有人……”
一个绿袍小官声音发颤地问旁边的同僚。
“嘘!慎言!慎言!”
王大人脸色发白,赶紧捂住他的嘴。
同时,眼睛警惕地扫视四周,仿佛每个人都有可能从袖子里掏出小纸条塞进那个想象中的箱子。
就在这时,云明像地府里钻出来的白无常,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
唰!
所有声音瞬间消失,百官们齐刷刷扭头,动作整齐得像训练过的军队,眼神里充满了惊恐和探究。
云明清了清嗓子,面无表情地宣旨:
“皇上口谕:朕躬已安,大朝会照常于奉天殿举行。”
“今日增议,‘藩王俸禄及约束事’。诸臣工即刻前往奉天殿候驾,不得有误。”
旨意一出,满殿皆惊!
增议藩王事务?!
在这个张飙刚刚喊出‘审计藩王’、立起举报箱的当口?!
皇上这是要顺水推舟?还是引蛇出洞?
一些心思灵敏的官员,如袁泰等人,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们明白了,皇上非但没有被张飙的疯狂举动激怒而退缩,反而要借此机会,将藩王问题正式摆上台面。
这意味着,张飙那看似作死的举动,阴差阳错地,为皇上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切入点和舆论氛围。
而另一些与藩王利益牵扯较深,或是本就对藩王尾大不掉感到忧虑的官员,眼神中则闪烁起复杂的光芒。
【或许……这是个站队表忠心的机会?】
【趁机踩某个不对付的藩王一脚?反正有匿名箱……】
无论如何,老朱的反应,远超他们的预料。
这不是息事宁人,这是要迎风起浪。
“臣等遵旨!”
百官怀着各异的心思,躬身领命,如同潮水般涌向奉天殿。
每个人的心头都沉甸甸的,知道今天这场朝会,注定不会平静。
奉天殿内,庄严肃穆,百官依序而立。
老朱高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平静,甚至看不出刚刚经历了一场足以让任何帝王暴怒的闹剧。
只有那双深邃如渊的眼睛,偶尔扫过丹陛之下,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冰冷。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随着鸿胪寺官员的唱喏,大朝会正式开始。
短暂的寂静后,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地,都察院右都御史袁泰,手持玉笏,率先出列。
“臣,袁泰,有本奏!”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更多的是决绝。
作为言官之首,在皇上明确要议‘藩王约束事’的当口,他必须站出来。
这既是职责,也可能是‘投名状’。
“讲。”
老朱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听不出喜怒。
“臣弹劾御史张飙!”
袁泰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其于承天门外,咆哮宫禁,摆摊叫卖,行同商贾,蛊惑人心!”
“更妄言‘审计藩王’,私设‘匿名举报箱’,此等行径,骇人听闻,动摇国本,藐视皇权!”
“其罪一,大不敬!”
“其罪二,扰乱朝纲!”
“其罪三,居心叵测!”
“臣恳请皇上,严惩张飙,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这是预料之中的弹劾。
不少官员暗暗点头,期待地看着皇上。
然而,龙椅上的老朱,只是微微抬了抬眼皮,语气平淡:
“张飙行事狂悖,咱已知晓。”
“然,其‘反贪局’乃咱亲口所准。至于审计之事,咱已有旨意,未得咱命,不得擅动。”
“袁爱卿所奏,咱知道了。”
【知道了?就只是知道了?!】
袁泰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当场表演一个原地去世。
他感觉自己拼尽全力的控诉,就像一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不,是打在了皇上那不知何时变得如此‘宽厚’的脸皮上!
就在这时,魏国公徐允恭,骤然站了出来:
“臣,徐允恭有奏!张飙虽行事不当,然其所言藩王之事,并非全无依据!”
“如今各藩王府,护卫逾制者有之,侵占军屯、与民争利者亦有之!”
“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
“臣以为,皇上增议‘藩王约束’,正当其时!当明确王府护卫定额,严查侵占田亩,规范俸禄支出,以安社稷!”
徐允恭这话,如同在滚油里滴入了冷水,轰然炸响。
就连老朱,都不禁对徐允恭刮目相看。
要知道,徐允恭的姐姐徐妙云,可是燕王朱棣的王妃,按理来说,徐允恭应该是最支持藩王的。
毕竟燕王朱棣是所有藩王中,最有实力的。
作为小舅子的他,没理由不支持自己姐夫。
然而,徐允恭的发言,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立刻引发了更大的波澜。
“魏国公此言差矣!”
一位与某位边塞藩王关系密切的武将立刻反驳:
“藩王乃国家屏藩,镇守边陲,责任重大!若无足够护卫,如何抵御外侮?些许田亩用度,比起守土之功,何足道哉!”
“守土之功岂能成为枉法的借口?!”
支持朱允炆的户部右侍郎卓敬,也加入了战团:
“皇上定制,自有法度!岂容轻易逾越?若藩王皆可逾制,置朝廷法度于何地?!”
“卓敬小儿!你懂个屁的边防!”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武将跳出来,唾沫横飞:“没有王爷们镇着,北元蛮子早打到你老家了!”
“莽夫!法度!法度还要不要了!?”一个瘦御史气得胡子翘起老高。
“王爷们也不容易啊!就那么点俸禄……”
“不容易就能侵占军田了?!”
“你这是污蔑!”
“你才是包庇!”
“你离间天家骨肉!”
“你吃藩王大米了!”
很快,奉天殿瞬间变成了‘菜市场’,文官武将吵作了一团,互相丢着眼刀子和口水。
支持约束藩王的,多为文官和一些与藩王利益冲突的官员。
反对的,则多是武将、勋贵以及与藩王有旧者。
双方引经据典,互相攻讦,要不是在御前,估计早就撸袖子干起来了。
龙椅上,老朱面无表情地看着下方的争吵,手指依旧在扶手上轻轻敲击。
【吵吧,尽情地吵吧。】
【把平日里不敢说的话,不敢摆上台面的矛盾,都给咱吵出来。】
【让咱看清楚,这满朝文武,到底谁在为国担忧,谁在为己谋利,谁又在暗中与那些好儿子们勾连不清!】
张飙那个举报箱,是暗处的‘鬼火’。
而他现在,要把这‘鬼火’引到明处,烧成一场所有人都看得见的大火。
他不需要立刻做出决断,他只需要倾听,观察,让矛盾和派系暴露出来。
这场争吵本身,就是他对朝局的一次重新审视和清洗的前奏。
就在争吵愈演愈烈之际,老朱缓缓抬起了手。
仅仅一个动作,满殿的喧嚣瞬间平息。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望向那至高无上的存在。
“藩王之事,关乎国本,非一日可决。”
老朱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定力:
“今日所议,咱已悉知。着翰林院、兵部、户部、宗人府,会同议定一个‘藩王行为则例’草案,详定护卫、田亩、用度、监察等各项规制,报咱御览。”
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将皮球踢了回去,让相关部门去研究具体方案。
这既表明了整顿的态度,又没有立刻激化矛盾,留下了缓冲和操作的余地。
“至于张飙……”
老朱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那空着的御史行列位置:
“其行事乖张,罚俸一年,以示惩戒。然,‘反贪局’既立,亦不可无所作为。着其于三日之内,上一道条陈,详述反贪局运作章程及审计之法,咱要亲阅。”
罚俸一年?
对于张飙那种滚刀肉来说,这惩罚简直如同挠痒痒!
上条陈陈述审计之法?
这哪里是惩罚?这分明是布置作业!
百官们彻底懵了。
皇上的态度,暧昧到了极致,也高明到了极致。
他既安抚了弹劾张飙的一方,又稳住了张飙和他背后可能代表的‘改革’诉求,更借着这场风波,成功地将‘约束藩王’这个敏感议题正式启动了!
张飙扔出的炸弹,非但没有炸伤皇帝,反而被皇帝巧妙地拆解、利用,变成了整顿朝纲、敲打藩王的工具!
这一刻,所有人才真正体会到,这位洪武大帝的政治手腕,是何等的深沉老辣,翻云覆雨。
“藩王之事,既已有议,着各部遵旨办理。”
在短暂的沉默后,老朱再次缓缓开口,将话题引向了最关键的方向:“今日大朝,还有一事,关乎国本,需与诸卿共议——”
他顿了顿,刻意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
“皇太子标早薨,国储不可久虚。咱观皇孙允炆,仁孝聪慧,性资纯良,可堪造就。今日,便议一议这立储之事,众卿,可各抒己见。”
来了!
虽然早有预料,但当老朱亲口说出,尤其是明确点出朱允炆‘仁孝聪慧’、‘可堪造就’,其倾向性已昭然若揭时,殿内百官的心还是被狠狠揪了一下。
若是往常,尤其是刘三吾等浙东文官集团核心人物尚未致仕之时,此刻必然已有大批官员出列,引经据典,高声附和,盛赞皇孙允炆之贤德,请求皇上早定名分,以安天下之心。
然而今天——
寂静。
一种近乎尴尬的寂静笼罩着奉天殿。
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交换间充满了犹豫、忌惮和更深层次的算计。
不少人的目光,甚至不自觉地飘向殿外。
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看到那个被张飙抱走的、散发着不祥气息的【匿名举报箱】。
立储?在这个当口?
张飙那疯子刚喊出‘审计藩王’,摆明了要拿藩王开刀!
皇上虽然暂时压下了,甚至顺势启动了‘藩王约束’的议题,但这潭水已经浑得不能再浑了!
此刻表态支持允炆殿下,会不会被解读为‘攀附未来君主’,甚至……会不会被某些与藩王关系密切的势力,或者被张飙那个疯子,视为眼中钉,然后一封匿名信投进那箱子里?
支持允熥殿下?那就更危险了!
谁不知道张飙那疯子跟允熥殿下走得近?
皇上刚才对张飙那般‘轻拿轻放’,还让他上条陈,简直天心难测啊!
此刻支持允熥殿下,岂不是明目张胆地站队‘反贪局’,跟藩王集团对着干?
风险和不确定性,让所有人都变得格外谨慎。
老朱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这群平日里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的臣子,此刻却如同锯了嘴的葫芦,眉头渐渐锁紧,心中的不悦开始堆积。
他要的,是百官一致拥戴,是万众一心的场面。
以此来向天下昭示新储君的合法性与众望所归,从而弥合之前因为朱标之死,大开杀戒的裂痕,稳定朝局。
可现在算怎么回事?
连‘立储’这样的国家大事,都没人热衷了?
眼见老朱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礼部侍郎董伦,硬着头皮站了出来,他斟酌着词句,小心翼翼地道:
“启奏皇上!”
“臣以为,皇孙允炆殿下,仁厚孝友,聪颖好学,深肖其父,若……若立为皇太孙,实乃合乎礼法,顺应民心。”
他这话说得干巴巴的,缺乏应有的感染力,更像是在完成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老朱听后,不仅没有丝毫欣慰,反而更加糟心了。
而其他众臣,见老朱闭口不言,又有两三名品阶不高的文官出列,附和了几句。
“臣也觉得,允炆殿下仁孝,当为储君不二人选!”
“不错,允炆殿下挺好的.”
他们的声音十分微弱,毫无气势,与往日刘三吾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场面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至于那几个与常家关系密切,或是本身就看好朱允熥背后潜在军事力量的年轻勋贵子弟,互相使了个眼色,也有人出列道:
“皇上,臣以为,皇孙允熥殿下,乃常氏所出,嫡子身份更为正统,且英武果毅,或……或亦可考量。”
他们的发言同样谨慎,不敢过分鼓吹,生怕触怒了明显倾向朱允炆的皇帝,也怕被卷入更深的漩涡。
这稀稀拉拉、有气无力、甚至隐隐形成对立的两派发言,让老朱的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
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这非但不能凝聚人心,反而凸显了分歧!
他要的是一锤定音,是众口一词的拥戴!
而不是这样一场畏首畏尾、毫无气势、甚至可能引发后续争议的‘讨论’!
【该死!都是张飙那个疯子!】
【若不是他搞出‘审计藩王’和‘匿名举报箱’这摊事,让百官人人自危,心思浮动,怎会如此?!】
【他这哪里是在反贪,他这是在拆台!拆咱立储的台!】
老朱心中怒火翻腾。
他几乎可以肯定,张飙选择在今日大朝会前闹这一出,绝非无意,其背后必然有着阻挠立朱允炆的深层目的。
虽然他还不能完全洞悉张飙的全部意图,但这搅局的效果,已经是确凿无疑。
眼看局面就要失控,朝着与预期完全相反的方向滑去,老朱知道,不能再让这‘讨论’继续下去了。
再讨论下去,只会让分歧公开化,让朱允炆尚未确立就陷入争议的泥潭。
这对他,对大明,都极为不利。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不大,却如同惊雷,震得所有人心头一跳。
“够了!”
老朱打断了下方零星的发言,脸色铁青,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立储之事,关乎社稷,咱自有考量!今日所闻,咱已悉知。此事容后再议!”
“退朝——!”
他几乎是跳起来的,拂袖而去,脚步快得像后面有狗在追。
徒留下满殿的官员面面相觑,心里五味杂陈,既有点庆幸躲过一劫,又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了恐惧。
【皇上.居然被气得连立储都搁置了?】
【张飙这疯子,恐怖如斯!】
老朱没有理会众臣的心思,他气冲冲地就往华盖殿方向走,感觉肺都要气炸了。
上一次立储,张飙搞了个‘猪头肉讨薪’,这一次立储,他又搞了个‘审计藩王’和‘匿名举报箱’。
他就这么看不起允炆!?还是不信咱的眼光?!
亦或是,咱就必须要听他的?!
老朱越想越气,越气越想杀人。
云明跟在他后面,一路小跑,胆战心惊。
“云明——!”
老朱最终还是没压住自己的怒气,冷不防地吼道:
“去!去给咱把那个混账东西拎来!咱倒要问问他,是不是不听他的,咱大明要亡了?!快去!”
“是是是……奴婢这就去,这就去……”
云明脚底抹油,一溜烟儿地跑了,心里叫苦不迭。
【得,这下又有得折腾了,只希望张大人今天能说点人话,别再气晕皇爷了.】
求月票啊~
百官们三五成群,低声交谈,但每个人的眼神都闪烁着不安和猜忌。
张飙那个【匿名举报箱】的阴影,仿佛无形的梦魇,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他们既庆幸皇上推迟了朝会,给了他们喘息之机,又恐惧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王大人,您说……那箱子里,会不会已经有人……”
一个绿袍小官声音发颤地问旁边的同僚。
“嘘!慎言!慎言!”
王大人脸色发白,赶紧捂住他的嘴。
同时,眼睛警惕地扫视四周,仿佛每个人都有可能从袖子里掏出小纸条塞进那个想象中的箱子。
就在这时,云明像地府里钻出来的白无常,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
唰!
所有声音瞬间消失,百官们齐刷刷扭头,动作整齐得像训练过的军队,眼神里充满了惊恐和探究。
云明清了清嗓子,面无表情地宣旨:
“皇上口谕:朕躬已安,大朝会照常于奉天殿举行。”
“今日增议,‘藩王俸禄及约束事’。诸臣工即刻前往奉天殿候驾,不得有误。”
旨意一出,满殿皆惊!
增议藩王事务?!
在这个张飙刚刚喊出‘审计藩王’、立起举报箱的当口?!
皇上这是要顺水推舟?还是引蛇出洞?
一些心思灵敏的官员,如袁泰等人,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们明白了,皇上非但没有被张飙的疯狂举动激怒而退缩,反而要借此机会,将藩王问题正式摆上台面。
这意味着,张飙那看似作死的举动,阴差阳错地,为皇上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切入点和舆论氛围。
而另一些与藩王利益牵扯较深,或是本就对藩王尾大不掉感到忧虑的官员,眼神中则闪烁起复杂的光芒。
【或许……这是个站队表忠心的机会?】
【趁机踩某个不对付的藩王一脚?反正有匿名箱……】
无论如何,老朱的反应,远超他们的预料。
这不是息事宁人,这是要迎风起浪。
“臣等遵旨!”
百官怀着各异的心思,躬身领命,如同潮水般涌向奉天殿。
每个人的心头都沉甸甸的,知道今天这场朝会,注定不会平静。
奉天殿内,庄严肃穆,百官依序而立。
老朱高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平静,甚至看不出刚刚经历了一场足以让任何帝王暴怒的闹剧。
只有那双深邃如渊的眼睛,偶尔扫过丹陛之下,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冰冷。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随着鸿胪寺官员的唱喏,大朝会正式开始。
短暂的寂静后,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地,都察院右都御史袁泰,手持玉笏,率先出列。
“臣,袁泰,有本奏!”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更多的是决绝。
作为言官之首,在皇上明确要议‘藩王约束事’的当口,他必须站出来。
这既是职责,也可能是‘投名状’。
“讲。”
老朱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听不出喜怒。
“臣弹劾御史张飙!”
袁泰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其于承天门外,咆哮宫禁,摆摊叫卖,行同商贾,蛊惑人心!”
“更妄言‘审计藩王’,私设‘匿名举报箱’,此等行径,骇人听闻,动摇国本,藐视皇权!”
“其罪一,大不敬!”
“其罪二,扰乱朝纲!”
“其罪三,居心叵测!”
“臣恳请皇上,严惩张飙,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这是预料之中的弹劾。
不少官员暗暗点头,期待地看着皇上。
然而,龙椅上的老朱,只是微微抬了抬眼皮,语气平淡:
“张飙行事狂悖,咱已知晓。”
“然,其‘反贪局’乃咱亲口所准。至于审计之事,咱已有旨意,未得咱命,不得擅动。”
“袁爱卿所奏,咱知道了。”
【知道了?就只是知道了?!】
袁泰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当场表演一个原地去世。
他感觉自己拼尽全力的控诉,就像一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不,是打在了皇上那不知何时变得如此‘宽厚’的脸皮上!
就在这时,魏国公徐允恭,骤然站了出来:
“臣,徐允恭有奏!张飙虽行事不当,然其所言藩王之事,并非全无依据!”
“如今各藩王府,护卫逾制者有之,侵占军屯、与民争利者亦有之!”
“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
“臣以为,皇上增议‘藩王约束’,正当其时!当明确王府护卫定额,严查侵占田亩,规范俸禄支出,以安社稷!”
徐允恭这话,如同在滚油里滴入了冷水,轰然炸响。
就连老朱,都不禁对徐允恭刮目相看。
要知道,徐允恭的姐姐徐妙云,可是燕王朱棣的王妃,按理来说,徐允恭应该是最支持藩王的。
毕竟燕王朱棣是所有藩王中,最有实力的。
作为小舅子的他,没理由不支持自己姐夫。
然而,徐允恭的发言,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立刻引发了更大的波澜。
“魏国公此言差矣!”
一位与某位边塞藩王关系密切的武将立刻反驳:
“藩王乃国家屏藩,镇守边陲,责任重大!若无足够护卫,如何抵御外侮?些许田亩用度,比起守土之功,何足道哉!”
“守土之功岂能成为枉法的借口?!”
支持朱允炆的户部右侍郎卓敬,也加入了战团:
“皇上定制,自有法度!岂容轻易逾越?若藩王皆可逾制,置朝廷法度于何地?!”
“卓敬小儿!你懂个屁的边防!”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武将跳出来,唾沫横飞:“没有王爷们镇着,北元蛮子早打到你老家了!”
“莽夫!法度!法度还要不要了!?”一个瘦御史气得胡子翘起老高。
“王爷们也不容易啊!就那么点俸禄……”
“不容易就能侵占军田了?!”
“你这是污蔑!”
“你才是包庇!”
“你离间天家骨肉!”
“你吃藩王大米了!”
很快,奉天殿瞬间变成了‘菜市场’,文官武将吵作了一团,互相丢着眼刀子和口水。
支持约束藩王的,多为文官和一些与藩王利益冲突的官员。
反对的,则多是武将、勋贵以及与藩王有旧者。
双方引经据典,互相攻讦,要不是在御前,估计早就撸袖子干起来了。
龙椅上,老朱面无表情地看着下方的争吵,手指依旧在扶手上轻轻敲击。
【吵吧,尽情地吵吧。】
【把平日里不敢说的话,不敢摆上台面的矛盾,都给咱吵出来。】
【让咱看清楚,这满朝文武,到底谁在为国担忧,谁在为己谋利,谁又在暗中与那些好儿子们勾连不清!】
张飙那个举报箱,是暗处的‘鬼火’。
而他现在,要把这‘鬼火’引到明处,烧成一场所有人都看得见的大火。
他不需要立刻做出决断,他只需要倾听,观察,让矛盾和派系暴露出来。
这场争吵本身,就是他对朝局的一次重新审视和清洗的前奏。
就在争吵愈演愈烈之际,老朱缓缓抬起了手。
仅仅一个动作,满殿的喧嚣瞬间平息。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望向那至高无上的存在。
“藩王之事,关乎国本,非一日可决。”
老朱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定力:
“今日所议,咱已悉知。着翰林院、兵部、户部、宗人府,会同议定一个‘藩王行为则例’草案,详定护卫、田亩、用度、监察等各项规制,报咱御览。”
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将皮球踢了回去,让相关部门去研究具体方案。
这既表明了整顿的态度,又没有立刻激化矛盾,留下了缓冲和操作的余地。
“至于张飙……”
老朱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那空着的御史行列位置:
“其行事乖张,罚俸一年,以示惩戒。然,‘反贪局’既立,亦不可无所作为。着其于三日之内,上一道条陈,详述反贪局运作章程及审计之法,咱要亲阅。”
罚俸一年?
对于张飙那种滚刀肉来说,这惩罚简直如同挠痒痒!
上条陈陈述审计之法?
这哪里是惩罚?这分明是布置作业!
百官们彻底懵了。
皇上的态度,暧昧到了极致,也高明到了极致。
他既安抚了弹劾张飙的一方,又稳住了张飙和他背后可能代表的‘改革’诉求,更借着这场风波,成功地将‘约束藩王’这个敏感议题正式启动了!
张飙扔出的炸弹,非但没有炸伤皇帝,反而被皇帝巧妙地拆解、利用,变成了整顿朝纲、敲打藩王的工具!
这一刻,所有人才真正体会到,这位洪武大帝的政治手腕,是何等的深沉老辣,翻云覆雨。
“藩王之事,既已有议,着各部遵旨办理。”
在短暂的沉默后,老朱再次缓缓开口,将话题引向了最关键的方向:“今日大朝,还有一事,关乎国本,需与诸卿共议——”
他顿了顿,刻意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
“皇太子标早薨,国储不可久虚。咱观皇孙允炆,仁孝聪慧,性资纯良,可堪造就。今日,便议一议这立储之事,众卿,可各抒己见。”
来了!
虽然早有预料,但当老朱亲口说出,尤其是明确点出朱允炆‘仁孝聪慧’、‘可堪造就’,其倾向性已昭然若揭时,殿内百官的心还是被狠狠揪了一下。
若是往常,尤其是刘三吾等浙东文官集团核心人物尚未致仕之时,此刻必然已有大批官员出列,引经据典,高声附和,盛赞皇孙允炆之贤德,请求皇上早定名分,以安天下之心。
然而今天——
寂静。
一种近乎尴尬的寂静笼罩着奉天殿。
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交换间充满了犹豫、忌惮和更深层次的算计。
不少人的目光,甚至不自觉地飘向殿外。
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看到那个被张飙抱走的、散发着不祥气息的【匿名举报箱】。
立储?在这个当口?
张飙那疯子刚喊出‘审计藩王’,摆明了要拿藩王开刀!
皇上虽然暂时压下了,甚至顺势启动了‘藩王约束’的议题,但这潭水已经浑得不能再浑了!
此刻表态支持允炆殿下,会不会被解读为‘攀附未来君主’,甚至……会不会被某些与藩王关系密切的势力,或者被张飙那个疯子,视为眼中钉,然后一封匿名信投进那箱子里?
支持允熥殿下?那就更危险了!
谁不知道张飙那疯子跟允熥殿下走得近?
皇上刚才对张飙那般‘轻拿轻放’,还让他上条陈,简直天心难测啊!
此刻支持允熥殿下,岂不是明目张胆地站队‘反贪局’,跟藩王集团对着干?
风险和不确定性,让所有人都变得格外谨慎。
老朱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这群平日里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的臣子,此刻却如同锯了嘴的葫芦,眉头渐渐锁紧,心中的不悦开始堆积。
他要的,是百官一致拥戴,是万众一心的场面。
以此来向天下昭示新储君的合法性与众望所归,从而弥合之前因为朱标之死,大开杀戒的裂痕,稳定朝局。
可现在算怎么回事?
连‘立储’这样的国家大事,都没人热衷了?
眼见老朱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礼部侍郎董伦,硬着头皮站了出来,他斟酌着词句,小心翼翼地道:
“启奏皇上!”
“臣以为,皇孙允炆殿下,仁厚孝友,聪颖好学,深肖其父,若……若立为皇太孙,实乃合乎礼法,顺应民心。”
他这话说得干巴巴的,缺乏应有的感染力,更像是在完成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老朱听后,不仅没有丝毫欣慰,反而更加糟心了。
而其他众臣,见老朱闭口不言,又有两三名品阶不高的文官出列,附和了几句。
“臣也觉得,允炆殿下仁孝,当为储君不二人选!”
“不错,允炆殿下挺好的.”
他们的声音十分微弱,毫无气势,与往日刘三吾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场面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至于那几个与常家关系密切,或是本身就看好朱允熥背后潜在军事力量的年轻勋贵子弟,互相使了个眼色,也有人出列道:
“皇上,臣以为,皇孙允熥殿下,乃常氏所出,嫡子身份更为正统,且英武果毅,或……或亦可考量。”
他们的发言同样谨慎,不敢过分鼓吹,生怕触怒了明显倾向朱允炆的皇帝,也怕被卷入更深的漩涡。
这稀稀拉拉、有气无力、甚至隐隐形成对立的两派发言,让老朱的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
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这非但不能凝聚人心,反而凸显了分歧!
他要的是一锤定音,是众口一词的拥戴!
而不是这样一场畏首畏尾、毫无气势、甚至可能引发后续争议的‘讨论’!
【该死!都是张飙那个疯子!】
【若不是他搞出‘审计藩王’和‘匿名举报箱’这摊事,让百官人人自危,心思浮动,怎会如此?!】
【他这哪里是在反贪,他这是在拆台!拆咱立储的台!】
老朱心中怒火翻腾。
他几乎可以肯定,张飙选择在今日大朝会前闹这一出,绝非无意,其背后必然有着阻挠立朱允炆的深层目的。
虽然他还不能完全洞悉张飙的全部意图,但这搅局的效果,已经是确凿无疑。
眼看局面就要失控,朝着与预期完全相反的方向滑去,老朱知道,不能再让这‘讨论’继续下去了。
再讨论下去,只会让分歧公开化,让朱允炆尚未确立就陷入争议的泥潭。
这对他,对大明,都极为不利。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不大,却如同惊雷,震得所有人心头一跳。
“够了!”
老朱打断了下方零星的发言,脸色铁青,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立储之事,关乎社稷,咱自有考量!今日所闻,咱已悉知。此事容后再议!”
“退朝——!”
他几乎是跳起来的,拂袖而去,脚步快得像后面有狗在追。
徒留下满殿的官员面面相觑,心里五味杂陈,既有点庆幸躲过一劫,又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了恐惧。
【皇上.居然被气得连立储都搁置了?】
【张飙这疯子,恐怖如斯!】
老朱没有理会众臣的心思,他气冲冲地就往华盖殿方向走,感觉肺都要气炸了。
上一次立储,张飙搞了个‘猪头肉讨薪’,这一次立储,他又搞了个‘审计藩王’和‘匿名举报箱’。
他就这么看不起允炆!?还是不信咱的眼光?!
亦或是,咱就必须要听他的?!
老朱越想越气,越气越想杀人。
云明跟在他后面,一路小跑,胆战心惊。
“云明——!”
老朱最终还是没压住自己的怒气,冷不防地吼道:
“去!去给咱把那个混账东西拎来!咱倒要问问他,是不是不听他的,咱大明要亡了?!快去!”
“是是是……奴婢这就去,这就去……”
云明脚底抹油,一溜烟儿地跑了,心里叫苦不迭。
【得,这下又有得折腾了,只希望张大人今天能说点人话,别再气晕皇爷了.】
求月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