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89章 论海上贸易

    作品:《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殿下有想法了?”

        朱寿听了朱允熥这样说,似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倒是想知道,朱允熥打算怎么做。

        如果能做成这件事,还能长时间运转下去,军中大部分士兵,都将会转变成为朱允熥的人,若是将来当皇帝的人不是朱允熥,他们说不定还愿意给朱允熥绣黄袍。

        在绝对兵力面前,文官那一套仁义道德,是不起作用的。

        朱允熥说道:“有了想法,但需要舳舻侯帮忙。”

        “殿下请说。”

        朱寿愿意扶持朱允熥,他们这些武将,没有不愿意的。

        朱允熥又道:“我要做的是纺织,唯有这个,才能用得上那么多人,大老爷们是粗手粗脚,但多练练,也可以上手干活。”

        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需要一定的劳动人口,才能进行下去。

        如此一来,能解决他们很多人,不知道做什么的问题。

        布帛等东西,在古代是很重要的物资,基本可以当银子来花,绝对能用来赚钱,也能为朱允熥赚得名利。

        “关于织布、纺织等,我们现在用的工具,还是太差了,产量不高。”

        朱允熥的话还没完,继续说下去:“只要确定下来了,我还会改进一些工具,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产出数量更多的布帛。”

        什么生产成本,朱寿听得不是很懂。

        但是,往朱允熥说的方向想一想,好像也很有道理的样子。

        在大明,朱允熥要做纺织。

        下面的人,基本没有谁敢阻拦。

        不过又不是完全没有阻力。

        “殿下的想法是好。”

        朱寿想了想道:“纺织确实需要很多人,只要还有手,可以行动,认真肯学,基本可以做到,但……江苏、浙地等江南地区,靠的正是蚕桑谋生,他们早已形成势力,当地一些地主豪族,可能不好对付。”

        他所说的形成势力,其实就是他们已经把大明的布匹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

        那些地主豪族,一直经营下来。

        他们有渠道、有人脉,又早就形成共识。

        大明的市场只有这么大,他们分得一清二楚,朱允熥以皇孙的身份强势插入,打破了他们固有的平衡,这样谁受得了?

        他们怕是肯定怕朱允熥的身份,但不代表他们会没有手段。

        只要他们操作一下,朱允熥产出的货物,随时可以烂在仓库,卖不出去,最终什么都做不成。

        朱寿的提醒,正是出于这样的顾虑。

        朱允熥可以理解,朱寿为何这样说。

        在既定的市场内,他想横插一脚,一定会引起那些地主豪族的反击。

        这个群体的人很难搞,不是那么容易对付。

        特别是江南地区,那些地主豪族,或者乡绅士族,和朝廷的官员,多少有些关系。

        “我知道。”

        朱允熥快速想了一遍,又道:“我定下的市场,从一开始,就不在大明,因此需要舳舻侯支持。”

        朱寿问:“我能帮殿下做些什么?”

        朱允熥道:“舳舻侯是督理漕运,不会只是在内陆江河,有你们的身影,对吧?”

        这个问题一出,朱寿瞬间明白,朱允熥想做的是什么。

        这是要插手海外。

        “这些年来,沿海有倭寇。”

        “曾经方国珍、张士诚他们的旧部,也有部分逃到海外。”

        “皇爷爷下令禁海,不得出海,但海禁是禁止不了,那些真正能出海的人,特别是南方那些豪族。”

        “朝中不少大臣,都是支持海禁。”

        “但只要关注一下支持的大臣出身,说不定就是来自沿海地区。”

        “海禁得越厉害,他们背后的家族,赚的就能越多。”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朱允熥对大明海禁,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海禁在老朱那里,可能是为了防倭寇,但在其他人眼里,那是利益,海禁得越厉害,他们能赚的越多。

        朱寿:“……”

        对于这番话,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应。

        他还很震惊,殿下不是一直在皇宫里面,怎么也能知道那么多?

        难道来自锦衣卫?

        想到可能连锦衣卫也知道了,朱寿这就汗流浃背。

        “我就不相信,海禁的背后,没有人走私。”朱允熥又道。

        “殿下。”

        朱寿唯有无奈道:“有些事情,确实在规则之外发生,但这也没办法禁止,外面得到的好处太多了,比如倭国,每年都会大量地购入我们的布帛和茶叶,还有吕宋、旧港、缅国等地。”

        “这些都是距离大明,比较近的地方。”

        “至于最远的,能远到哪里,我也不清楚。”

        “海外的玛瑙、香料、宝石等,运回大明,都是钱。”

        “特别是倭国,他们好像还有银矿、铜矿,出手特别大方。”

        “在利益驱使之下,没有谁能承受得住。”

        朱寿只能坦白了。

        既然殿下都知道了,他认为,陛下肯定也知道了。

        陛下没有对他们做什么,要不是等他们养肥了再宰,就是默许了,但如果朱允熥也要一起玩,说不定是个护身符。

        老朱知不知道,朱允熥不是很清楚。

        但是,他早就馋了海上的利益。

        把郑和拿到手,总不能让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自己的府上当太监那么浪费人才。

        海上的钱,他要赚。

        这也不过是第一步。

        第二步,他要合法合规地赚。

        促使放开海禁,把对外贸易正常化、合法化,正常地收税,让外面的黄金白银流入大明。

        如果有可能,再打通连接欧洲的航路,来一个大明版本的新航路开辟,以大明为主导探索世界,不能落后于大航海版本。

        想法是很伟大的,但有郑和在,想法也是要有的,一不小心,有可能变成现实。

        “你说的,我都懂。”

        朱允熥点头道:“既然海上能赚钱,我也可以玩,而我们的根基,就是那么多老兵,以及他们的家属,现阶段的海上贸易,都是不合法的,我们要打入这个市场,他们敢闹吗?”

        “不敢!”

        朱寿肯定道。

        他们敢闹,那就有理由直接收拾了。

        特别是那些官员背后的家族,官员利用职权之便这样玩,按照老朱一贯的做法,等着九族剥皮吧!

        朱允熥对于朱元璋知不知道,并不在意。

        今天在这里和朱寿一提,眨眼间就有详细的情报,放在朱元璋的桌面上,就算不知道,也要变成知道。

    相关推荐: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荒唐往事 拜师华山,但是剑宗! 太子凶狠 一世宫深 开局一把刀,狂扫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