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72章:长安候扶苏

    作品:《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扶苏剑眉微挑,心中不断琢磨赵凌所说的每一句话。

        如果真的如此做了,西文彦虽然得到空前的名望,但西家的财富会不断消耗。

        要为习字的孩童提供餐食,却不是简单的财富就能解决的。

        西家需要大量收购粮食。

        如今粮食都被大族囤积,这种情况之下,西文彦去买粮食反而比谁都好使。

        钱币流通,百姓为了识字而更加辛勤地耕作,因为识字便可得到粮食,除了六至十岁的孩童,其他年龄的人想要习字是需要条件的。

        自然也就不存在百姓好逸恶劳,钱币变得不值钱。

        儒家对赵凌感恩戴德,造\/反的概率并不大,哪怕教百姓识字,恐怕还会时不时对赵凌歌功颂德,以表忠心。

        三年后,百姓都已识得一些字了,再由赵凌选拔的人去教化百姓,自然也就不存在诸子百家争功霍乱……

        赵凌竟然还趁着这个机会再次提高了商人的地位。

        扶苏再细想,瞥了一眼旁边的冯瑜,冯瑜朝扶苏微微点头,

        扶苏的心里咯噔一跳。

        赵凌明明早就知道他的政令是有问题,当着他的面提出来,是在考验他的能力。

        他故意让自己在朝堂之上提出来,又问自己解决之法。

        扶苏只不过起了个头,赵凌竟然轻轻松松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还达成了其他的目的。

        赵凌的心思为免太多了一点。

        “扶苏谏言有功,又为朕之兄长,朕欲封其为长安候,诸位可有异议?”

        大秦本就实行郡县制,在这之前,除了吕不韦封文信候,李斯封通候,王翦封武成候,再无封侯。

        赵凌竟然在继位之后,封扶苏为长安候。

        此时天下并无长安,长安字义,长治久安。

        赵凌并未对扶苏举起屠刀,还对其封侯,这是许多大臣并未想到的。

        扶苏心中一阵感叹,谁言帝王家中无亲情?

        什么谏言有功?

        赵凌这是给他递上来的功劳。

        西文彦第一个说道:“扶苏德才兼备,理当封侯。”

        儒家虽然跟扶苏闹了一番,但目的似乎已经达成,至少比起嬴政在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实在好过太多。

        赵凌封扶苏为长安候,是否意味着要推行分封制?

        这不就是他们一直希望的吗?

        孔鲋也称道:“陛下圣明!”

        王绾等人也已被赵凌折服,蒙武见赵凌如此对待扶苏,也为始皇帝感到欣慰,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意义。

        扶苏却拱手道:“陛下,先帝推行郡县制,不可封侯,臣扶苏请陛下收回隆恩。”

        要是换做之前,扶苏甚至觉得分封制并无什么问题,短短不到一月时间,他却经历了太多,如今他是不赞成分封制的。

        为了大秦长治久安,他竟拒绝封侯。

        赵凌笑道:“长安候不必推辞,朕不赐你封地,但你身为皇家血脉,身份自当尊崇,朕赐你纸墨笔砚,见君不拜,入宫不报。朕请长安候与科农院冯瑜收录诸子百家典籍,共修《万民典》,三年后,以《万民典》教化百姓,长安候可愿意?”

        封侯不封地,见君不拜,入宫不报,这的确只是地位尊崇,并无实权。

        百官亦能看出,赵凌对扶苏这位兄长充满了亲情,以后谁人还敢对扶苏不敬?

        冯瑜站出来,被赵凌喝止,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赵凌实则早有应对之策,扶苏的谏言之功就是赵凌硬塞上去了。

        扶苏听闻赵凌让他修《万民典》,封侯不封地,这才拱手道:“臣扶苏,愿意为陛下效劳。”

        孔鲋等儒家门生听到封侯不封地,心中也不免失落,但也不敢再提出异议。

        赵凌把整个朝堂有权势的大臣都挨个收拾了一遍,他在朝堂上的威望竟隐隐堪比之前的始皇帝。

        “朕以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墨家设计出一些可以节省力气,提高效率的农具,朕欲推广,由科农院召集各郡县乡里的匠人,当地制作,匠人年俸一百五十石,制作出来的农具,以科农院定价出售。”

        赵凌将科农院的官员每五人一组派遣至除三川郡的三十五个郡县,公输班与赵凌在三川郡的时候已经制作出曲辕犁、耧车、铁齿耙之类提高生产率的农具。

        如今便打算全国推广。

        西文彦刚得到至高的荣耀,试探地问道:“陛下,匠人年俸是否过高了些?”

        秦朝亭长的俸禄也才百石,匠人一百五十石,感觉是太高了。

        西文彦也不由怀疑,国库能否支撑得住。

        赵凌继承皇位之后,各种大动作,又是给修建阿房宫的匠人发放工钱,又是送粮食。

        大军开拔,救济灾民,这些都是将粮食和钱财疯狂撒出去。

        各郡县的财政基本入不敷出,赵凌竟然给工匠这么高的俸禄,国库真有这么富裕吗?

        “不高。”赵凌笑着说道,“诸位,常奉西文彦出售宣纸,典客白祁出售细盐,廷尉孟巍然出售棉花,此三物,平民不可购,诸位若是需要,自行找他三人。”

        赵凌缺钱吗?

        说实话,是有些缺的。

        但只要解决掉胡人,又可以先狠狠收割一波胡人的牛羊。

        胡人那边也该统一一下了。

        粮食可以是地里长出来的,也可以是从草原上赶过来的。

        蒙家两位将军打上草原,要杀还是要俘,都随他们。

        赵凌与他们想的不同的是,什么胡人?以后都是朕的臣民。

        先打服了,该杀的杀了。

        草原沃土,皆是大秦的国土。

        工匠的待遇必须提高,将来还需要造大船在周围各岛上收刮资源。

        孟巍然和白祁听赵凌这么说,也知道赵凌的意思了。

        此时,他们不再觉得商人的身份怎么卑贱了。

        西文彦都在咸阳雕像立碑了,今后谁还敢看不起商人?

        他们赚得越多,国库就越充盈。

        对于西文彦,两人是羡慕不已的,他们之前收到赵凌的锦囊,还觉得西文彦只是出售纸张,得到的好处没他们多呢,没想到竟是这天大的好处。

        他们卖盐,卖棉花的还没有开始呢。

        两人对赵凌的期待更高了,跟着赵凌,似乎真有名垂千古的机会。

        今后族谱从他们这儿单开一页的机会都是有可能的。

    相关推荐: 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你一小黄毛,咋就族谱单开了? 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顶替我高考状元?我扛匾跪军区 这个民国不好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