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341章 缴械
作品:《谍战:我在敌占区扮演鬼子军官》推荐阅读:
灵墟,剑棺,瞎剑客
都市:修仙十年,下山即无敌
天物觉醒:我能刻印一切
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刚离婚,老婆就跪求复合
逼我重生当神豪是吧
重生1977大时代
都中状元了,你告诉我这是西游?
叶辰孙怡夏若雪
换源:
与此同时,纽约的英国安全协调处,威廉正对着一封匿名邮件陷入沉思。
邮件里装有数张照片,是日军进攻公共租界时,屠杀美国士兵和洗劫租界洋行、仓库的一些照片。
威廉很清楚,只要将这些照片刊登在《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上,再配以煽动性的文字,就足以点燃美国民众的怒火,推动舆论转向支持参战。
只是这件事处处透着古怪,从利来的毒药品事件,到日军进攻公共租界,再到眼前这些恰到好处的照片,他只感觉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幕后推动着一切。
英国在远东的情报系统要强于美国,因此,威廉也早于胡佛知晓沪市发生的一切。
如果不是早就试探过总部,在看到这一连串的事件后,他也会认为这是军情六处的杰作。
如此娴熟的舆论操纵手法,这般布局,完全符合军情六部一贯的风格。
尽管FBI此前已多次警告,但面对这些照片可能带来的巨大舆论影响力,威廉明白自己无法拒绝这份“礼物”。
只是这样做之后,恐怕就要坐实是军情六部策划了这件事,但他也必将因此获得总部的嘉奖。
经过再三权衡,他最终拿起电话,吩咐下属将照片分送美国各大报社。
接下来几天,美国多家主流报纸持续报道日军在上海的暴行,舆论迅速沸腾。
英国也趁机加大游说力度,推动更多国会议员支持对日采取强硬政策。
另一边,在华盛顿双橡园的国民政府驻美大使馆内。
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宋文,放下手中的《华盛顿邮报》,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争取美国实质性援助的绝佳契机。
他本欲立即与驻美大使胡适之商议对策,却得知对方又前往大学进行学术演讲。
他愤怒的将报纸重重拍在桌上,冷哼一声:“真是书生误国!日军已占领大半个华国,我们需要的是飞机大炮,不是博士学位!”
胡适之自1938年出任驻美大使以来,一直秉持温和渐进的外交策略,主张通过学术交流、民间演讲的形式来影响美国舆论和政策。
虽然他的演讲为华国赢得了不少同情,但实际援助却寥寥无几。而他本人,在这几年间却获得了十几个荣誉博士学位。
宋文对此极为不满,他更倾向于直接与美国政府高层谈判,甚至通过施压和强调华国抗战的战略价值,来争取实质性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他整了整西服,决定独自去拜访几位美国政要。
前些时日,由于通过孔令山的关系,他提前得知了《租借法案》的消息。
经过连日游说,虽然华国也被列入了第一批援助国家名单,但具体援助细则迟迟未定。
他必须把握这个时机,争取将一些援助落到实处。
……
美国舆论的剧烈反响,很快被潜伏在美的日本间谍传回东京。
面对全美各地不断高涨的反日情绪,日本大本营不得不紧急调整应对策略。
此时沪市,十六铺码头。
数百名美国士兵与近三千名美国侨民被日军强行驱赶至码头的客运区,而原本繁忙的货运区则被日军占领,仓库中的物资也被洗劫一空。
由于十六铺码头以货运为主,候船室空间有限,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多人。
绝大多数人只能挤在露天码头上,初春的江风凛冽刺骨,这些人不得不紧靠在一起,依靠彼此的体温抵御严寒。
他们是被日军突然驱逐至此,大多数人来不及携带任何行李与食物。
日军每日仅提供少量口粮,许多人已面露饥色。
码头调度室内,美军陆战队第四团团长霍华德上校望着窗外拥挤的人群,低声咒骂道:“这根本就是集中营。该死的日本人,是想把我们活活饿死在这里吗?”
驻沪总领事弗兰克紧锁眉头:“亚洲舰队派出的运输舰预计两三天后就能抵达,我们再坚持一下。”
事实上,美国原本在沪市停有军舰。
但随着日军对租界的不断试探与施压,为避免局势升级,美方不得不将军舰调离,仅留下千余名海军陆战队员护卫租界。
就在这时,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匆匆前来汇报,“总领事先生,日军的一名军官来到防线前,要求与您交涉。”
弗兰克闻言立即起身,他正想与日方谈判,争取更多粮食补给。
当他准备离开时,霍华德上前一步:\"我陪您一起去。\"
弗兰克闻言点点头,两人一同来到双方防线之间的缓冲地带,而日方的代表正是11联队的联队长野佑一郎。
弗兰克率先提出抗议:“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们,必须提供足够的粮食,否则我无法保证不发生骚乱。”
野佑听翻译转述后,微笑道:“可以,但作为条件,你们所有人必须立即缴械。”
“这不可能!”霍华德跨前一步,眼中燃着怒火,“放下武器意味着我们将失去所有自卫能力。”
\"有区别吗?\"野佑冷冷打量霍华德,\"如果我们要屠杀你们,你们早就没命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方已与贵国高层达成协议,近日将有军舰接你们离开。我不希望这几天出现任何意外。至于你们要求的粮食,缴械后定会足额供应。”
弗兰克与霍华德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走到一旁低声商议。
片刻后,弗兰克返回,沉重道:\"我们接受条件。\"
野佑对此毫不意外,这些美国人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缴械的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美国士兵们排着队,默默地将自己的步枪、机枪整齐地堆放在码头空地上。
霍华德上校是最后一个缴械的,他将自己的手枪轻轻放在武器堆顶端,仿佛在完成一个沉重的仪式。
完成这个动作后,他径直走到野佑一郎面前:“我们已经按承诺完成了缴械,现在该你们履行承诺了。”
野佑轻蔑一笑,他朝后方挥了挥手,立马有十几辆卡车开了过来。
然而当卡车后厢打开时,霍华德的脸色骤然变了,车厢内空空如也,根本没有他们急需的粮食。
霍华德质问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野佑不慌不忙地整理着手上的白手套:“这里江风太大,我们已经在龙华为各位准备了更舒适的住所,还请你们转移过去。\"
他身后的日军士兵同时举枪上前,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邮件里装有数张照片,是日军进攻公共租界时,屠杀美国士兵和洗劫租界洋行、仓库的一些照片。
威廉很清楚,只要将这些照片刊登在《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上,再配以煽动性的文字,就足以点燃美国民众的怒火,推动舆论转向支持参战。
只是这件事处处透着古怪,从利来的毒药品事件,到日军进攻公共租界,再到眼前这些恰到好处的照片,他只感觉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幕后推动着一切。
英国在远东的情报系统要强于美国,因此,威廉也早于胡佛知晓沪市发生的一切。
如果不是早就试探过总部,在看到这一连串的事件后,他也会认为这是军情六处的杰作。
如此娴熟的舆论操纵手法,这般布局,完全符合军情六部一贯的风格。
尽管FBI此前已多次警告,但面对这些照片可能带来的巨大舆论影响力,威廉明白自己无法拒绝这份“礼物”。
只是这样做之后,恐怕就要坐实是军情六部策划了这件事,但他也必将因此获得总部的嘉奖。
经过再三权衡,他最终拿起电话,吩咐下属将照片分送美国各大报社。
接下来几天,美国多家主流报纸持续报道日军在上海的暴行,舆论迅速沸腾。
英国也趁机加大游说力度,推动更多国会议员支持对日采取强硬政策。
另一边,在华盛顿双橡园的国民政府驻美大使馆内。
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宋文,放下手中的《华盛顿邮报》,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争取美国实质性援助的绝佳契机。
他本欲立即与驻美大使胡适之商议对策,却得知对方又前往大学进行学术演讲。
他愤怒的将报纸重重拍在桌上,冷哼一声:“真是书生误国!日军已占领大半个华国,我们需要的是飞机大炮,不是博士学位!”
胡适之自1938年出任驻美大使以来,一直秉持温和渐进的外交策略,主张通过学术交流、民间演讲的形式来影响美国舆论和政策。
虽然他的演讲为华国赢得了不少同情,但实际援助却寥寥无几。而他本人,在这几年间却获得了十几个荣誉博士学位。
宋文对此极为不满,他更倾向于直接与美国政府高层谈判,甚至通过施压和强调华国抗战的战略价值,来争取实质性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他整了整西服,决定独自去拜访几位美国政要。
前些时日,由于通过孔令山的关系,他提前得知了《租借法案》的消息。
经过连日游说,虽然华国也被列入了第一批援助国家名单,但具体援助细则迟迟未定。
他必须把握这个时机,争取将一些援助落到实处。
……
美国舆论的剧烈反响,很快被潜伏在美的日本间谍传回东京。
面对全美各地不断高涨的反日情绪,日本大本营不得不紧急调整应对策略。
此时沪市,十六铺码头。
数百名美国士兵与近三千名美国侨民被日军强行驱赶至码头的客运区,而原本繁忙的货运区则被日军占领,仓库中的物资也被洗劫一空。
由于十六铺码头以货运为主,候船室空间有限,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多人。
绝大多数人只能挤在露天码头上,初春的江风凛冽刺骨,这些人不得不紧靠在一起,依靠彼此的体温抵御严寒。
他们是被日军突然驱逐至此,大多数人来不及携带任何行李与食物。
日军每日仅提供少量口粮,许多人已面露饥色。
码头调度室内,美军陆战队第四团团长霍华德上校望着窗外拥挤的人群,低声咒骂道:“这根本就是集中营。该死的日本人,是想把我们活活饿死在这里吗?”
驻沪总领事弗兰克紧锁眉头:“亚洲舰队派出的运输舰预计两三天后就能抵达,我们再坚持一下。”
事实上,美国原本在沪市停有军舰。
但随着日军对租界的不断试探与施压,为避免局势升级,美方不得不将军舰调离,仅留下千余名海军陆战队员护卫租界。
就在这时,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匆匆前来汇报,“总领事先生,日军的一名军官来到防线前,要求与您交涉。”
弗兰克闻言立即起身,他正想与日方谈判,争取更多粮食补给。
当他准备离开时,霍华德上前一步:\"我陪您一起去。\"
弗兰克闻言点点头,两人一同来到双方防线之间的缓冲地带,而日方的代表正是11联队的联队长野佑一郎。
弗兰克率先提出抗议:“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们,必须提供足够的粮食,否则我无法保证不发生骚乱。”
野佑听翻译转述后,微笑道:“可以,但作为条件,你们所有人必须立即缴械。”
“这不可能!”霍华德跨前一步,眼中燃着怒火,“放下武器意味着我们将失去所有自卫能力。”
\"有区别吗?\"野佑冷冷打量霍华德,\"如果我们要屠杀你们,你们早就没命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方已与贵国高层达成协议,近日将有军舰接你们离开。我不希望这几天出现任何意外。至于你们要求的粮食,缴械后定会足额供应。”
弗兰克与霍华德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走到一旁低声商议。
片刻后,弗兰克返回,沉重道:\"我们接受条件。\"
野佑对此毫不意外,这些美国人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缴械的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美国士兵们排着队,默默地将自己的步枪、机枪整齐地堆放在码头空地上。
霍华德上校是最后一个缴械的,他将自己的手枪轻轻放在武器堆顶端,仿佛在完成一个沉重的仪式。
完成这个动作后,他径直走到野佑一郎面前:“我们已经按承诺完成了缴械,现在该你们履行承诺了。”
野佑轻蔑一笑,他朝后方挥了挥手,立马有十几辆卡车开了过来。
然而当卡车后厢打开时,霍华德的脸色骤然变了,车厢内空空如也,根本没有他们急需的粮食。
霍华德质问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野佑不慌不忙地整理着手上的白手套:“这里江风太大,我们已经在龙华为各位准备了更舒适的住所,还请你们转移过去。\"
他身后的日军士兵同时举枪上前,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