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二两娘子 > 第 6 章
  • 第 6 章

    作品:《二两娘子

            好容易走到了地方,沈寄气喘吁吁的跟着魏大娘把中国结摆在树下蓝花布上。

        几个比较显眼的大的,就挂在了身后树丫上。

        然后两人便站着吃了干粮等着。

        来赶庙会的人渐渐多起来,不过暂时还是无人问津。

        沈寄先到其他的摊位看了看都卖些什么东西,价位如何,然后又看别人是怎么招揽客人的。

        只是,一开始她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大声的吆喝。

        这样一来,自然就没什么人气。

        魏大娘道:“寄姐,这样不行,你吆喝几句。”

        都到这一步了,羞答答的可不行。

        沈寄学着旁边的人吆喝起来,“快来买福气结啦,出入保平安,招财纳福。又好看又便宜的福气结啊。”

        这么一吆喝,果然便有人往这边看来。

        沈寄满怀希望的等着,总算有个小姑娘看着新鲜,拉着大人过来看。

        “这个怎么卖啊?”她指着挂着树上的一个比较精巧的问。

        “这个啊,本来卖五文钱的,小姑娘你是第一个主顾,就算你四文。”沈寄笑着回答。

        “阿娘——”小姑娘伸手拉拽母亲的一角。

        沈寄看做母亲的还有点犹豫,又拿起蓝白布上搁的一个圆环里编出平安二字的中国结来,“开张生意,再送你一个平安。”

        “好吧,拿一个。”妇人把四文钱递过来,魏大娘收下。

        开了个头,生意就好做了,渐渐有人围了过来。

        沈寄发现她原本的定价有些偏高,小玩意儿普通人不舍得这么花钱,便都搭上一个小一些的一起卖。

        魏大娘都由得沈寄做主。看着生意不错,魏大娘脸上满是笑意。

        这个寄姐挺能干,这么一会儿卖了七八十文了。

        她捏捏钱袋,准备回去马上再买几捆红丝绳。

        还有,楹儿说的,要给寄姐一些分红。

        这一天不到午时就卖完了,一共卖得了三百多文钱。

        魏大娘给了沈寄五十文,然后还给她买了一只糖葫芦吃着回来。

        沈寄看着糖葫芦,笑了一笑,然后接过来,“谢谢大娘。”

        她编到最后,手指都勒疼了,还破了皮。

        不过还好,六天赚了五十文。

        她的身价是两千文,要赎身或许还要涨点。

        也许卖鱼丸汤赚得比这多一点吧。沈寄这会儿浑身充满了希望。

        魏大娘更是欢喜,成本一共三十多文钱。

        给寄姐五十文,买糖葫芦花了两文。

        这样也还净赚两百多文。这可比她绣东西更赚。

        离下次庙会还有十二天,到时候再来。

        她也可以帮着编,让寄姐教一教自己就好。

        “大娘,已经编过的,恐怕就不好卖了。我得想些新花样。而且,那些人聪明一点的,应该也可以举一反三。下次便不会这么好卖了。”

        长期来看,还是魏楹说的鱼丸汤比较靠谱。这个毕竟是只有自己才掌握的技术。别人买了去,也学不来。

        她当时做的时候,魏大娘在旁边看着都有些目瞪口呆的。

        其实,她也是试着做的。

        这里没有机器可以打鱼丸,她就用原始的办法,把鱼去刺,然后鱼肉一直捣成肉泥。

        靠着吃货对调料的敏感,这才做了出来。

        既然要卖,那就得更下点本钱。

        “大娘,再去杂货铺买点调味料吧,不是要卖鱼丸汤么。”

        沈寄首战告捷,魏大娘当然依从。

        便带着她又到了杂货铺,由着她挑选那些复杂的调味料。

        说实在的,她做饭,一向就是用最简单的盐巴而已。

        可是,同样是用盐巴,寄姐做出的饭菜就是比她做出来的香。

        她倒也有几分信服,厨房的事基本都交了给沈寄。

        鱼丸主要是靠鲜味吸引人。

        可是家里做菜还是得多些调味料才好,沈寄趁机买了不少样。

        “好了,大娘。”

        买好花去三十几文,魏大娘颇有些心疼。一斤肉才十六文呢,这些钱买两斤肉还有富余。

        不过,钱是寄姐挣的,也是为了卖鱼丸汤买的。

        而且她做菜的确好吃,楹儿最近饭量增大了,看着人都精神了不少。

        魏大娘咬咬牙就付了钱。又另卖了些需要的东西,再买了些米。

        沈寄看到买米,心头欢喜,多挣点钱也许就可以吃干饭了。

        “大娘,过两天又要赶集了。你说福气结拿到集上好卖不?”

        沈寄想去赶集。今天的成功也给了她一些信心。

        去赶集,也许还有意外的收获也说不定。

        “到时候咱们把鱼丸汤试着拿去卖,然后再摆上些福气结。”她不遗余力的游说着。

        “嗯,试试吧。不过如果到时候有人问我,那鱼丸汤我怕我说不清楚,你也一起去吧。”

        “好。”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回去后,魏大娘便把好消息告诉魏楹。

        魏楹笑着指指桶里,“寄姐真是能干!喏,已经有人送了五斤鱼来了。”

        沈寄先把自己的五十文找了个缺口的小瓮放到柴房。

        然后出来杀鱼。

        一边忙活,一边哼着歌。

        五十文,也就是五十元。

        钱不多,但是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

        魏大娘帮着去鱼鳞。

        鱼刺她却不会剥离,所以对寄姐那一手整鱼脱骨法非常的好奇。

        沈寄便大方的教给她。

        如今,大家是同舟共济。

        这对母子虽然有点剥削她,可是她无处可去,这里有吃有穿还有住。

        魏楹还能给她讲不少关于这个时代的常识。

        这个芝麻包子前两日又给她普了下法,她现在连户籍都是挂在魏家的。

        没有户籍,她就没有可以冲州过府的路引,相当于后世的身份证。

        说简单点,离了魏家她就跟偷渡客一样,要一直躲躲藏藏的。

        所以,她是被魏家吃定了的。

        如果他们今天不分钱给她,她也是毫无办法的。

        不过好在,魏楹还懂得‘想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要不然,她也不会卖力气的,得过且过就是了。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沈寄不知不觉的就哼出了声,见魏楹盯着自己立时警觉,这个芝麻包子可厉害着呢。

        于是,她又赶紧哼起了在村里听过的小调。

        “寄姐,这一次辛苦你了。”

        听芝麻包子,不是,听魏楹这么说,沈寄赶紧道:“不辛苦,应该的。我也吃家里的饭,该出点力的。”

        这小子忒贼,不是又想起奴役她的新法子了吧。

        “你别紧张,我是瞧着你前几日,手磨红了,所以托王二叔买了点药膏回来。他方才拿来给我了,回头你拿去擦擦。”

        魏楹看自己一说话,寄姐眼底就格外警觉,便放缓了声音。

        沈寄被自己的口水呛住了。尼玛,不要笑这么好看好不。

        魏楹本来就是美男子一枚。

        这些天,吃得下睡得好,白日又在练习五禽戏。

        脸上长肉了,气色比以前红润了,总之整个人精气神跟十来天前大为不同。

        所以,毫无疑问的更加好看了。

        眼见沈寄咳个不停,魏楹好心伸手给她拍了拍背,哭笑不得的道:“没事吧,小心点。”

        沈寄是吓了一跳,本来当他是小孩子不设防的。

        没想到她一颗二十几的老心,居然在十四五的正太的微笑下有点把持不住。

        对了,魏楹比这个身体的本尊正好大六岁,十四岁半。

        其实不算小了哦。

        前几天沈寄出去,村里还有姑娘跟她打听魏楹的身体好点没有呢。

        他这样的读书人,在村里姑娘眼底,应该是很不错的对象吧。

        不过,魏大娘仿佛没有要在村里给他结亲的意图。

        成日家念叨的就是下场考试。

        这不,魏楹已经在自行开始温书了。

        估计是日后中了举才会结亲的吧。

        今晚的依然不是干饭。不过,已经稠多了。

        沈寄很满足了。

        从一个挑嘴吃货变成如今能喝稠一些的粥就满足,这个跨度着实大了一点。

        正在做的时候,又有两个小孩儿送了五斤鱼来。

        沈寄收下了,然后从魏大娘手里拿了两文钱给他们,“二狗子哥,今天跟明天就不要了。你出去同其他人说一声。”

        “好的。”

        从下河捉鱼开始,沈寄的伙食也开始得到改善。

        所以这些天不但魏楹精神好些了,她也长胖了一点,不再是一根芦柴棒了。

        脸上有肉,看着就比刚到魏家的时候好看多了。

        十斤鱼肉,全部要做成鱼丸汤还是需要一些时候的,便分成了两天来进行。

        然后,还要洗出几个干净、大小合适,最要紧是没有缺口的小碗来装。

        毕竟是镇上,消费水平肯定比村里高。

        碗稍微好一些,东西也好卖点。

        魏大娘把碗柜里的碗都搬了出来,让沈寄挑选。

        沈寄挑来挑去,也没有合适的。

        只得临时又讨了几文钱到杂货铺去买了十个细瓷碗。

    相关推荐: 红楼:开局敢死营,我军功封王 蝴蝶印记 和逆序米恋爱翻车后 共感后,恶毒女修被绝嗣大佬宠哭 夺我身份?玄门神女你高攀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