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都市 > 孤岛点灯人 > 第一卷 第85章 点火仪式
  • 第一卷 第85章 点火仪式

    作品:《孤岛点灯人

            莫读离开后,北海公司的临建办公区域开始进入紧张的主体施工阶段。

        混凝土基础+钢结构的上层建筑。

        吊装,安装,吊装,安装。

        临建办公室,顾名思义,是项目初期为满足管理和施工需要而临时搭建的办公场所。

        而这一次,它不再仅仅是“临时”的代名词,而是“能源基地”正式施工前的指挥中枢。

        工程进入实质阶段,意味着一切从“纸上谈兵”走向“实战演练”。

        钢结构的搭建是整个临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钢柱吊装,横梁安装。

        脚手架搭设、顶棚铺设、围护结构安装……图纸很简单,主要是人员安全。

        柱子基本上一周完成。

        上面的彩钢板和围挡就慢一些。

        电厂前期的活基本上都是基建的,余磊依然是干活中的“主力”,但是是收入中的“菜鸟”。

        全盛总感觉在基建上,余磊缺乏经验,还要配一个“老油条”,公司系统内招聘也在同步进行。

        有了办公室,就相当于大家有了“家”,有了“期待感”。

        从前那种“等待”与“观望”的情绪被一种“行动”与“执行”的节奏所取代。

        工程上的支付业务变得多,量大。

        连财务部的工作氛围都变得紧凑起来,报销流程、资金调度、合同审核等事务也逐渐频繁。

        工地上原有的集装箱办公室也开始准备迁移。

        原本分散在工地各处的集装箱,经过统一规划,一部分破损的处理回收,一部分能用的被移至临建办公室旁,作为监理单位的办公场所。

        莫读的离开,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情冷暖的微妙变化。

        这种“人走茶热”的现象,在职场中并不罕见。

        它揭示了一个现实:人的价值,往往不是以其本性或能力来衡量的,而是以他所处的位置和所能带来的利来判断的。

        公务员热,悄然兴起。

        至少,比读了半辈子书,跑到荒岛干能源来的价值高。在这里,啥都没有,项目不核准,不仅实现不了事业价值,甚至你的人生都毁了,要钱没钱的,要女人。

        莫读走后,这种“人情生态”的变化继续发酵。

        有人开始怀念他“走前那几天”的“热情”,有人感叹他“终于脱离苦海”,也有人对他的“飞黄腾达”投以复杂的眼光。

        而余磊,则成了大家口中的“见证人”。

        余磊并未多说什么,只是低调处理,但是舍友张斌喝酒抽烟依旧,唯独看书认真了许多。

        莫读的离开,不仅是一个人的离去,更是某种人际关系结构的重新洗牌。而他,也在这场“洗牌”中,悄然成为新的关注点。

        公司方面也开始注意到了这种风起,很快,水工高级主管陈军应聘了广西投资集团水利项目中层干部,不久,也要离开项目。

        “抢人”,“凝聚心”,悄然在公司内部开展,树田总召集领导班子,首先,在工资体系下重新分配系数,将一线人员的系数调高,本部人员降低。

        而且针对一线人员时长,进行补贴,陆地上夏天的大热天还有地方遮阴,吹填岛上真是一棵树都没有,完全干晒一整天。

        皮肤黑白配,脱皮,常事。

        长期干晒,老了有没有皮肤癌,人都无法想象。

        整个办公室,像个工字钢,厕所位于东西两头靠南的位置,领导办公室在东西两边的隔间,按照级别自北向南,中间的大厅就是员工办公室。

        财务,商务,行政,法务也位于隔间中。大家都开始盘算自己将来的座位了。

        这么无聊的一件事,也算是筹备工地组生活上的趣事了。

        工地上慢慢也不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了,有了自己的“新秩序”:大项目从混乱到有序的过渡。

        随着临建办公室的建成,工地的管理也逐渐走向规范化。

        从前那种“哪里方便在哪办公”的混乱状态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明确的办公区域、清晰的职责划分和标准化的办公流程。

        外墙和顶棚的波纹板安装以后,算是封顶了。跟高楼住宅一样,陈大头买了几挂鞭炮。

        最后一块板子封上前。

        吊车上挂了一长串的鞭炮,起码三四米高。

        “你还迷信这个?”

        “废话,不迷信我早就没了。”

        陈大头说的也没错,一家四个就活了他一个,能不迷信吗?

        陈大头站在临建办公室顶棚最后一块彩钢板前,手里握着鞭炮,一脸虔诚,握眯脱服。

        他是广西本地人,对“开工动土、封顶落成”的讲究那是出了名的讲究,甚至可以说是“迷信到骨子里”。

        要是大工程,他可是要摆“猪头”的。

        “哎哎哎,余工,你来扶着这鞭炮,我得把火点着!”陈大头一边把红彤彤的鞭炮挂到彩钢板边缘,一边朝余磊喊。

        “有这讲究?”

        余磊一脸懵:“你这是要放炮庆祝封顶,还是召唤雷神?”

        “封顶必须放炮!我老家那边,不放炮,房子不认你这个主!”陈大头一本正经地说,“而且这炮还有讲究呢,得是红纸包的,响儿得够脆,不然镇不住邪祟。”

        “那……你这挂鞭炮能响几分钟?”余磊有点担心。

        “三分钟起步,不响满三分钟,我都怀疑这炮是假的!”陈大头一脸自豪。

        “可是这房子又不是我的,认什么主?”余磊捂着耳朵,这火都要点了。

        说罢,陈大头掏出打火机,一咬牙,一闭眼,点了火。

        “噼里啪啦——”

        鞭炮炸得那叫一个欢实,惊得工地上监理养的流浪狗都跑了三条街。工人们纷纷捂耳朵,有人还顺手把安全帽扣紧了,生怕被炸飞。

        “你这炮,那买的?!”张斌一边躲一边喊,旁边地上还摆放着,“集速炸弹”,一发下去,“轰”,全是烟雾,人都消失屏蔽了。

        “你懂啥?这叫‘震宅’!”陈大头得意洋洋,“你没听说过吗?广西这边建房,最怕‘煞气’,不震一震,以后住进去,半夜都能听见有人敲门。”

        “那你是怕房子闹鬼,还是怕我们加班太晚闹人?”余磊调侃。

        “你别说,自从上次夜班那个监控摄像头自己转了三圈,我还真有点发毛。”陈大头一脸神秘,指着码头上说。

        众人哄笑。

        因为这是航道局怕有村民半夜来头材料,特意安装了一个无线的,时灵时不灵的,主打一个“稻草人”,就是糊弄,吓唬人的。

        “再来一挂吧?”陈大头搓着手,意犹未尽。

        “你再说一遍,我就把你挂上去点火。”余磊翻了个白眼。

        从此以后,工地流传一句话:“封顶不放炮,开工不灵验;陈大头不点火,房子不认你。”

    相关推荐: 消失20年,我归来即最强天师 失业后,被宝藏女孩捡回家 诱婚成瘾 1980巴山猎耕记 豪门认亲小可怜,竟是玄门大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