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232章 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战争
作品:《侯亮平逮捕鹰派将军,他岳父慌了》推荐阅读: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灵墟,剑棺,瞎剑客
老子是王,辅政王!
双生神级武魂,震惊妖帝老婆!
皇室潜修二十年,开局陆地神仙
诸天影视从小欢喜乔卫东开始
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
算命太准,外国客户都哭着喊大佬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惨死后宅,重生归来夫人她杀疯了
换源:
代表着方克俭的,那个蓝军最高指挥官的图标,在屏幕上,猛地,闪烁了一下。
然后,变成了,触目惊心的,灰色。
“斩首”成功!
系统,发出,冰冷的,电子提示音。
“蓝军指挥系统,已被摧毁。蓝军,丧失,全部指挥能力。”
“红军,获胜。”
整个作战实验中心,陷入了,长久的,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一招致命的,雷霆结局,给,彻底震撼了。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作战实验中心里,无论是总导播大厅,还是各个教室的分会场,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呆呆地看着屏幕上那“红军获胜”的最终结果。
推演,结束了。
从开始到结束,不过短短四个小时。
一场被所有人认为,会是势均力敌,甚至是蓝军稍占优势的巅峰对决,最终,却以一种近乎碾压的方式,分出了胜负。
蓝军,那支由军事理论专家们指挥的,装备精良,体系完整的数字化部队,在红军面前,败得,一塌糊涂。
甚至,连一次像样的,成建制的抵抗,都没能组织起来。
他们的指挥部,被一招致命地“斩首”。
他们的主力部队,在被引诱出坚固阵地后,被拖进了巷战和伏击战的泥潭,最终在“野狼谷”被包了饺子。
输了。
输得,干脆利落。
输得,毫无悬念。
蓝军指挥室里,方克俭教授,无力地,瘫坐在了椅子上。
他看着屏幕上,那片代表着己方部队的,满目疮痍的灰色,眼神,空洞而又茫然。
他穷尽毕生所学,构建的,那套堪称完美的,教科书式的战法,在赵援朝那,天马行空,羚羊挂角般的,诡谲路数面前,脆弱得,就像纸糊的一样。
他想不通。
他真的想不通。
为什么,自己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滴水不漏。
为什么,自己每一步,都好像,踩在了,对方预设的,陷阱里。
“我们……是怎么输的?”他身旁的一名副教授,声音颤抖地,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是啊,他们是怎么输的?
就在这时,指挥室的门,被推开了。
赵援朝,在一群学员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表情,仿佛,刚刚结束的,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而只是一场,普通的游戏。
所有蓝军的成员,都下意识地,站了起来,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个,击败了他们的,年轻人。
有不甘,有羞愧,但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
赵援朝,没有理会其他人。
他径直,走到了方克俭的面前。
“方教授,承让了。”他伸出手。
方克俭,抬起头,看着眼前这张年轻的脸,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没有去握那只手。
他只是,用沙哑的声音,问道:“为什么?”
“为什么?”赵援朝笑了笑,他知道,对方想问什么。
他转过身,走到巨大的电子沙盘前,按下了“战后复盘”的按钮。
整个推演的过程,开始,在沙盘上,以快进的方式,重新播放。
“方教授,各位老师。”赵援朝的声音,在安静的指挥室里,清晰地响起。
“你们从一开始,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你们,太相信,你们的‘体系’了。”
他的手指,点在了,沙盘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代表着蓝军各种高科技装备的图标上。
“你们的预警机,你们的电子战飞机,你们的卫星,你们的无人机……你们构建了一个,看起来,天衣无缝的,信息化作战体系。你们认为,在这个体系下,战场,对你们来说,是单向透明的。你们可以,看到一切,掌控一切。”
“但是,你们忘了。战争,从来,都不是,机器和机器的对抗。”
“归根结底,战争,是人和人的对抗。”
“你们的体系,是死的。而我,是活的。”
赵援朝的目光,变得锐利。
“你们的侦察系统,可以发现,我的坦克,我的大炮。但是,它能发现,一个,伪装成平民,背着单兵防空导弹的,特战队员吗?”
“你们的防火墙,可以抵御,军用级别的,网络攻击。但是,它能抵御,我利用民用网络,散播的,那些真假难辨的,谣言和恐慌吗?”
“你们的作战条令,告诉你们,要摧毁,敌人的指挥中心,要打击,敌人的关键节点。但是,如果我的指挥中心,就在一所,幼儿园的地下室里呢?如果我的关键节点,就是,城市里的,一座,自来水厂呢?”
“你敢炸吗?”
赵援朝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蓝军所有成员的心上。
他们,哑口无言。
“你们把战争,当成了一道,数学题。以为,只要,计算好每一个变量,就能,得到,唯一正确的,答案。”
“而我,从一开始,就把战争,当成了一场,心理游戏。”
“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在军事上,战胜你们。而是为了,在心理上,摧毁你们。”
“我把部队撤入城市,是为了,废掉你们的空中优势,让你们,有力无处使,陷入,选择的困境。这是,第一步,扰乱你们的决心。”
“当你们,选择围城,制造混乱时,我按兵不动。就是为了,让你们,自己,陷入‘战争伦理’的陷阱,让你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这是,第二步,动摇你们的信心。”
“而当我,瘫痪了你们的支援体系,切断了你们的后勤时。你们,果然,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放弃了所有理智,只想,冲过来,跟我拼命。”
“那一刻,你们,就已经,输了。”
“因为,一个,被情绪左右的,指挥官,是不可能,打赢一场,现代战争的。”
赵援朝,转过身,看着,已经面如死灰的,方克俭。
“方教授,你所有的战术,都写在,教科书里。而我,只需要,把你的教科书,研究透了。我就能,预判你,所有的,行动。”
“你,是照着剧本,在演戏。”
“而我,是那个,写剧本的人。”
说完,整个指挥室,落针可闻。
所有蓝军的成员,都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
他们,终于明白了。
自己,输在哪里。
他们输在了,思想上。
输在了,对战争的,认知上。
他们,还停留在,以“技术”和“装备”为核心的,器物层面。
而赵援朝,已经上升到了,以“人”和“认知”为核心的,思维层面。
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战争!
总导播大厅里,学院的院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转头,对身边的政委,说道:“老伙计,我们,都老了。”
政委,点了点头,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是啊,我们是老了。但是,我们的军队,后继有人了!”
这一刻,所有观摩的师生,心中,都涌起了,同样一个念头。
一个,属于中国军队的,全新的,战争时代,或许,就要,来临了。
而开启这个时代的,正是眼前这个,石破天惊的,年轻人。
兵棋推演结束了,但它掀起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赵援朝,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向国防军师学院的所有师生,展示了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他没有去纠结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也没有去硬碰硬地比拼火力和装备。
他从战争的更高维度——认知域和心理域,对蓝军发动了攻击。
他像一个技艺高超的棋手,看似随意的几步闲棋,却招招都打在对方的要害上,最终,将对手,引入了一个,必输的死局。
蓝军指挥室里,复盘结束了。
赵援朝的那番话,言犹在耳,每一个字,都深深地,烙印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里。
方克俭教授,依旧,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他的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骄傲和矜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疲惫和落寞。
几十年的学术生涯,建立起来的,所有自信和理论大厦,在今天,被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冲击得,摇摇欲坠。
这种感觉,比单纯的战败,要痛苦一百倍。
“都出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他挥了挥手,声音,嘶哑而又无力。
蓝军司令部的其他成员,默默地,向他敬了个礼,然后,悄然退出了指挥室。
最后,房间里,只剩下了,方克俭和赵援朝两个人。
赵援朝,并没有离开。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这个,陷入了巨大自我怀疑中的,老学者。
他知道,对于一个,像方克俭这样,骄傲了一辈子的,学术泰斗来说,这场失败,意味着什么。
他今天,不仅仅是,赢了一场推演。
他更是,亲手,打碎了一个,老人的,信仰。
这,或许有些,残忍。
但是,对于一支,军队的,思想变革来说,这种,“不破不立”的阵痛,是必须的。
许久,许久。
方克俭,才缓缓地,抬起头。
他看着赵援朝,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极其复杂的光芒。
他挣扎着,站起身,走到赵援朝的面前。
然后,做出了一个,让赵援朝,都感到意外的,动作。
他对着赵援朝,深深地,鞠了一躬。
“赵军长,我,服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我为我之前的,傲慢和偏见,向你,道歉。”
“你今天,给我,也给,我们整个学院,上了,最深刻,也最重要的一堂课。”
赵援朝,连忙,上前一步,扶住了他。
“方教授,您言重了。您是前辈,我受不起您这个礼。”
“不,你受得起。”方克俭,直起身,看着他,眼神,变得,无比诚恳。
“达者为师。在对现代战争的理解上,你,是我的老师。”
他拉着赵援朝的手,重新,走回到了,电子沙盘前。
“援朝同志,不,赵老师。”他连称呼,都改了,“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方教授,您说。”
“在你的战术体系里,你似乎,非常重视,‘欺骗’和‘攻心’。”方克俭指着沙盘,问道,“但战争,终究是,硬实力的对抗。如果,我们的对手,拥有,比我们,强大得多的,绝对实力呢?比如,在装备上,对我们,形成代差。在兵力上,是我们的,数倍。在那种情况下,你这些,精妙的战术和心理战,还会有用吗?”
这个问题,非常现实,也非常残酷。
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着,无数中国军人的,一个心结。
当“钢”少,而“气”多的时候,我们,该怎么打?
赵援朝,沉默了片刻。
他知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但他,必须回答。
因为,这关系到,一支军队,面对强敌时,最根本的,信心和勇气。
“方教授,您说的,是‘存量’的对抗。”赵援朝缓缓开口。
“如果,只看沙盘上,这些,代表着坦克、飞机、军舰的,冰冷数据。我们,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
“但是,战争,从来,都不是,静态的‘存量’比拼。它更是一场,动态的,‘增量’博弈。”
“增量?”方克俭,有些不解。
“对,增量。”赵援朝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个‘增量’,可以是我们,比敌人,更快的,决策速度。可以是我们,比敌人,更强的,战争动员能力。可以是我们,比敌人,更坚韧的,民族意志。”
“甚至,可以是,一场,恰到好处的,台风。一场,让敌人,金融市场,崩溃的,黑天鹅事件。”
“战争,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它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甚至,地理、气候,都,息息相关。”
“我们不能,只盯着,军事这一个,子系统。我们要学会,跳出军事,看军事。要学会,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大系统中,去寻找,我们的,‘增量’,去发现,敌人的,‘减量’。”
“当敌人,以为,他是在,跟我们的,一支军队作战时。我们,要让他,实际上,是在,跟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甚至,整个,支持我们的,世界,作战!”
“这,才是,人民战争理论,在信息时代,全新的,内涵!”
“用我们的,确定性的,体系优势,去对抗,敌人的,不确定性的,技术优势!”
“这,就是我的,答案。”
赵援朝的话,说完了。
方克俭,站在原地,久久,没有说话。
他整个人,仿佛,被一股,巨大的,电流,击中了。
人民战争!
这个,曾经,让他们,战胜了,无数强敌的,最宝贵的,法宝。
他以为,在信息时代,这个法宝,已经,过时了。
可今天,赵援朝,却用一种,全新的,视角,赋予了它,崭新的,生命力!
跳出军事,看军事。
用体系优势,对抗,技术优势。
原来,是这样!
原来,还可以,这样!
“我……我明白了……”方克俭,喃喃自语。
他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
那是一种,作为一个学者,在接触到,更高层次的,真理时,所特有的,兴奋和激动。
“援朝,谢谢你。”
他紧紧地,握住赵援-朝的手,用力地,晃了晃。
“你,为我们,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这一刻,学院派和实战派之间,那道无形的,壁垒,彻底,消融了。
一位,皓首穷经的老学者,和一个,锋芒毕露的年轻将军,在对未来战争的,共同探索中,终于,找到了,思想的,共鸣。
赵援朝和方克俭的这场兵棋推演,以及之后那场,堪称经典的战后复盘,在国防军师学院,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地震”。
那段长达数小时的推演录像,被学院,列为了最高等级的“特级教学案例”,在各个班级,反复播放,组织研讨。
“赵氏战法”、“认知作战”、“体系破击”……一个个全新的军事名词,开始在学员们中间,流传开来。
赵援朝,这个名字,也彻底,成为了,学院里的一个,传奇。
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在汉东,掀起反腐风暴的,“鹰派军长”。
他更是一位,拥有,超前战争理念的,战略思想家。
一个,足以,和方克俭这样的,理论泰斗,平起平坐的,大师级人物。
离开国防军师学院的那天,天空飘着细雨。
赵援朝坐在军车里,看着车窗外逐渐远去的学院大门,那座庄严的建筑在雨幕中显得有些模糊。
“军长,方教授他们都来送您了。”周守京转过头说。
赵援朝摆摆手,没有回头。
这一趟学院之行,收获比他预想的要多。不仅是理论上的交锋,更重要的是,他在那些年轻军官的眼中,看到了某种东西。
那是对未来战争的渴望,对改变的期待。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火种。
车队驶上高速,雨势渐大。
赵援朝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却是老连长梁三喜的脸。
“老班长,我在京城这边,把该办的事都办了。”他在心里说,“接下来,该回去练兵了。”
二十集团军驻地。
当车队驶入军区大门时,雨已经停了。
门口的哨兵看到军长的车,立刻敬礼。赵援朝透过车窗,看到营区里的训练场上,士兵们正在进行五公里武装越野。
“还是这里好。”他说。
周守京笑了:“军长想部队了?”
“想个屁。”赵援朝骂了一句,但嘴角却勾起来,“我是想看看,这群崽子们,有没有偷懒。”
车刚停稳,高城就大步跑了过来。
“军长!您可算回来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再不回来,参谋长都要急疯了!”
“急什么?”
“装甲师的新装备到了!十几辆99A主战坦克!还有一批新型步战车!参谋长说,这些玩意儿太金贵,没您点头,他不敢让人动。”
赵援朝眼睛一亮。
99A?
那可是陆军的宝贝疙瘩,号称“陆战之王”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整个二十集团军,之前只有三辆用来测试,现在一下子来了十几辆?
“走,去看看。”
装甲团训练场。
当赵援朝的轮椅被推到装备停放区时,他看到了那些崭新的钢铁巨兽。
墨绿色的涂装,粗大的125毫米滑膛炮,厚重的复合装甲。每一辆坦克,都散发着暴力美学的气息。
参谋长王铁山站在一辆99A旁边,看到赵援朝来了,连忙迎上来。
“军长,您可来了!这批装备,上级说是专门给咱们二十军的。让我们尽快形成战斗力。”
赵援朝绕着坦克转了一圈,伸手摸了摸炮管。
冰凉的触感传来,让他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兴奋。
“编组怎么样了?”
“已经按您之前的要求,组建了一个加强装甲营。三个坦克连,一个步战车连,一个炮兵连。人员都是从各团抽调的精锐。”
“装备磨合了吗?”
王铁山脸色有点尴不自然:“这个……还没有。”
“为什么?”
“军长,您也知道,这玩意儿太贵了。一发炮弹就是好几万,油料消耗更是天文数字。我怕……”
“怕个屁!”赵援朝打断他,“装备不用来训练,难道拿来供起来?!”
“可是军长,上级拨的训练经费……”
“经费不够我去要!”赵援朝盯着他,“我就问你一句,这批装备,能不能在一个月内,形成战斗力?”
王铁山愣了一下,随即挺直腰杆:“能!”
“那就给我练!往死里练!”赵援朝拍了拍轮椅扶手,“我要看到,我们二十军的装甲拳头,能一拳,把任何敌人的防线,砸个稀巴烂!”
“是!”
当天下午,整个装甲团就沸腾了。
新装备正式解封,开始分配到各个连队。
坦克连长们领到99A的时候,一个个激动得跟过年似的。有个连长抱着坦克履带,差点没哭出来。
“妈呀,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咱们二十军,也有99A了!”
训练,从第二天清晨就开始了。
装甲团的训练场上,十几辆99A排成一列,发动机的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在颤。
赵援朝坐在观察台上,手里拿着望远镜,看着场上的训练。
第一个课目,是坦克机动。
“一营长!”他拿起对讲机。
“到!”
“你们连的坦克,从起点到终点,用了多长时间?”
“报告军长,五分二十秒!”
“太慢了!”赵援朝毫不客气,“按照99A的性能,这个距离,三分钟就够了!你们是在开拖拉机吗?”
对讲机那头,一营长的声音都变了调:“军长,这……这已经很快了……”
“快个屁!再来一遍!这次我只给你们三分钟!完不成,全连加练!”
训练场上,坦克再次轰鸣。
这一次,驾驶员们拼了命地踩油门,99A的发动机爆发出惊人的动力,几十吨重的钢铁巨兽,在训练场上狂奔。
两分五十秒。
赵援朝点点头:“这还差不多。”
接下来是射击课目。
靶场上,竖起了几十个模拟目标。有固定靶,有移动靶,还有模拟装甲车辆的靶标。
“二连!准备!”
一辆99A驶到射击位置,炮管缓缓转动,瞄准了两千米外的一个目标。
“放!”
“轰!”
炮弹出膛的瞬间,整个坦克都往后一震。
两千米外,目标被精准命中,炸成一团火球。
观察台上,几个参谋激动得直拍手。
“好!”
“打得漂亮!”
赵援朝却皱起眉头。
“周守京。”
“在。”
“记下来,二连炮长,从瞄准到击发,用了八秒。”
周守京愣了:“军长,八秒已经很快了……”
“快吗?”赵援朝转过头看他,“如果是实战,敌人的坦克,会给你八秒钟的瞄准时间?”
周守京不说话了。
“告诉他们,我要的标准是五秒。从发现目标,到击毁目标,不能超过五秒。”
“五秒?!”王铁山在旁边听得倒吸一口凉气,“军长,这个标准,全军都没几个人能做到……”
“做不到就练!”赵援朝的语气不容置疑,“我们二十军,要的就是全军第一!”
训练,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装甲团的官兵们,几乎是在坦克里度过的。
每天天没亮就起床,检查装备,保养车辆。然后是整整一天的高强度训练。机动、射击、战术配合……每一个课目,都要练到极致。
晚上回到营房,倒头就睡。
有的驾驶员,手上磨出了血泡。有的炮长,眼睛盯着瞄准镜,盯到充血。
但没有一个人喊苦。
因为他们知道,军长在看着他们。
然后,变成了,触目惊心的,灰色。
“斩首”成功!
系统,发出,冰冷的,电子提示音。
“蓝军指挥系统,已被摧毁。蓝军,丧失,全部指挥能力。”
“红军,获胜。”
整个作战实验中心,陷入了,长久的,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一招致命的,雷霆结局,给,彻底震撼了。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作战实验中心里,无论是总导播大厅,还是各个教室的分会场,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呆呆地看着屏幕上那“红军获胜”的最终结果。
推演,结束了。
从开始到结束,不过短短四个小时。
一场被所有人认为,会是势均力敌,甚至是蓝军稍占优势的巅峰对决,最终,却以一种近乎碾压的方式,分出了胜负。
蓝军,那支由军事理论专家们指挥的,装备精良,体系完整的数字化部队,在红军面前,败得,一塌糊涂。
甚至,连一次像样的,成建制的抵抗,都没能组织起来。
他们的指挥部,被一招致命地“斩首”。
他们的主力部队,在被引诱出坚固阵地后,被拖进了巷战和伏击战的泥潭,最终在“野狼谷”被包了饺子。
输了。
输得,干脆利落。
输得,毫无悬念。
蓝军指挥室里,方克俭教授,无力地,瘫坐在了椅子上。
他看着屏幕上,那片代表着己方部队的,满目疮痍的灰色,眼神,空洞而又茫然。
他穷尽毕生所学,构建的,那套堪称完美的,教科书式的战法,在赵援朝那,天马行空,羚羊挂角般的,诡谲路数面前,脆弱得,就像纸糊的一样。
他想不通。
他真的想不通。
为什么,自己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滴水不漏。
为什么,自己每一步,都好像,踩在了,对方预设的,陷阱里。
“我们……是怎么输的?”他身旁的一名副教授,声音颤抖地,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是啊,他们是怎么输的?
就在这时,指挥室的门,被推开了。
赵援朝,在一群学员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表情,仿佛,刚刚结束的,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而只是一场,普通的游戏。
所有蓝军的成员,都下意识地,站了起来,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个,击败了他们的,年轻人。
有不甘,有羞愧,但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
赵援朝,没有理会其他人。
他径直,走到了方克俭的面前。
“方教授,承让了。”他伸出手。
方克俭,抬起头,看着眼前这张年轻的脸,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没有去握那只手。
他只是,用沙哑的声音,问道:“为什么?”
“为什么?”赵援朝笑了笑,他知道,对方想问什么。
他转过身,走到巨大的电子沙盘前,按下了“战后复盘”的按钮。
整个推演的过程,开始,在沙盘上,以快进的方式,重新播放。
“方教授,各位老师。”赵援朝的声音,在安静的指挥室里,清晰地响起。
“你们从一开始,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你们,太相信,你们的‘体系’了。”
他的手指,点在了,沙盘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代表着蓝军各种高科技装备的图标上。
“你们的预警机,你们的电子战飞机,你们的卫星,你们的无人机……你们构建了一个,看起来,天衣无缝的,信息化作战体系。你们认为,在这个体系下,战场,对你们来说,是单向透明的。你们可以,看到一切,掌控一切。”
“但是,你们忘了。战争,从来,都不是,机器和机器的对抗。”
“归根结底,战争,是人和人的对抗。”
“你们的体系,是死的。而我,是活的。”
赵援朝的目光,变得锐利。
“你们的侦察系统,可以发现,我的坦克,我的大炮。但是,它能发现,一个,伪装成平民,背着单兵防空导弹的,特战队员吗?”
“你们的防火墙,可以抵御,军用级别的,网络攻击。但是,它能抵御,我利用民用网络,散播的,那些真假难辨的,谣言和恐慌吗?”
“你们的作战条令,告诉你们,要摧毁,敌人的指挥中心,要打击,敌人的关键节点。但是,如果我的指挥中心,就在一所,幼儿园的地下室里呢?如果我的关键节点,就是,城市里的,一座,自来水厂呢?”
“你敢炸吗?”
赵援朝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蓝军所有成员的心上。
他们,哑口无言。
“你们把战争,当成了一道,数学题。以为,只要,计算好每一个变量,就能,得到,唯一正确的,答案。”
“而我,从一开始,就把战争,当成了一场,心理游戏。”
“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在军事上,战胜你们。而是为了,在心理上,摧毁你们。”
“我把部队撤入城市,是为了,废掉你们的空中优势,让你们,有力无处使,陷入,选择的困境。这是,第一步,扰乱你们的决心。”
“当你们,选择围城,制造混乱时,我按兵不动。就是为了,让你们,自己,陷入‘战争伦理’的陷阱,让你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这是,第二步,动摇你们的信心。”
“而当我,瘫痪了你们的支援体系,切断了你们的后勤时。你们,果然,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放弃了所有理智,只想,冲过来,跟我拼命。”
“那一刻,你们,就已经,输了。”
“因为,一个,被情绪左右的,指挥官,是不可能,打赢一场,现代战争的。”
赵援朝,转过身,看着,已经面如死灰的,方克俭。
“方教授,你所有的战术,都写在,教科书里。而我,只需要,把你的教科书,研究透了。我就能,预判你,所有的,行动。”
“你,是照着剧本,在演戏。”
“而我,是那个,写剧本的人。”
说完,整个指挥室,落针可闻。
所有蓝军的成员,都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
他们,终于明白了。
自己,输在哪里。
他们输在了,思想上。
输在了,对战争的,认知上。
他们,还停留在,以“技术”和“装备”为核心的,器物层面。
而赵援朝,已经上升到了,以“人”和“认知”为核心的,思维层面。
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战争!
总导播大厅里,学院的院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转头,对身边的政委,说道:“老伙计,我们,都老了。”
政委,点了点头,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是啊,我们是老了。但是,我们的军队,后继有人了!”
这一刻,所有观摩的师生,心中,都涌起了,同样一个念头。
一个,属于中国军队的,全新的,战争时代,或许,就要,来临了。
而开启这个时代的,正是眼前这个,石破天惊的,年轻人。
兵棋推演结束了,但它掀起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赵援朝,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向国防军师学院的所有师生,展示了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他没有去纠结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也没有去硬碰硬地比拼火力和装备。
他从战争的更高维度——认知域和心理域,对蓝军发动了攻击。
他像一个技艺高超的棋手,看似随意的几步闲棋,却招招都打在对方的要害上,最终,将对手,引入了一个,必输的死局。
蓝军指挥室里,复盘结束了。
赵援朝的那番话,言犹在耳,每一个字,都深深地,烙印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里。
方克俭教授,依旧,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他的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骄傲和矜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疲惫和落寞。
几十年的学术生涯,建立起来的,所有自信和理论大厦,在今天,被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冲击得,摇摇欲坠。
这种感觉,比单纯的战败,要痛苦一百倍。
“都出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他挥了挥手,声音,嘶哑而又无力。
蓝军司令部的其他成员,默默地,向他敬了个礼,然后,悄然退出了指挥室。
最后,房间里,只剩下了,方克俭和赵援朝两个人。
赵援朝,并没有离开。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这个,陷入了巨大自我怀疑中的,老学者。
他知道,对于一个,像方克俭这样,骄傲了一辈子的,学术泰斗来说,这场失败,意味着什么。
他今天,不仅仅是,赢了一场推演。
他更是,亲手,打碎了一个,老人的,信仰。
这,或许有些,残忍。
但是,对于一支,军队的,思想变革来说,这种,“不破不立”的阵痛,是必须的。
许久,许久。
方克俭,才缓缓地,抬起头。
他看着赵援朝,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极其复杂的光芒。
他挣扎着,站起身,走到赵援朝的面前。
然后,做出了一个,让赵援朝,都感到意外的,动作。
他对着赵援朝,深深地,鞠了一躬。
“赵军长,我,服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我为我之前的,傲慢和偏见,向你,道歉。”
“你今天,给我,也给,我们整个学院,上了,最深刻,也最重要的一堂课。”
赵援朝,连忙,上前一步,扶住了他。
“方教授,您言重了。您是前辈,我受不起您这个礼。”
“不,你受得起。”方克俭,直起身,看着他,眼神,变得,无比诚恳。
“达者为师。在对现代战争的理解上,你,是我的老师。”
他拉着赵援朝的手,重新,走回到了,电子沙盘前。
“援朝同志,不,赵老师。”他连称呼,都改了,“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方教授,您说。”
“在你的战术体系里,你似乎,非常重视,‘欺骗’和‘攻心’。”方克俭指着沙盘,问道,“但战争,终究是,硬实力的对抗。如果,我们的对手,拥有,比我们,强大得多的,绝对实力呢?比如,在装备上,对我们,形成代差。在兵力上,是我们的,数倍。在那种情况下,你这些,精妙的战术和心理战,还会有用吗?”
这个问题,非常现实,也非常残酷。
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着,无数中国军人的,一个心结。
当“钢”少,而“气”多的时候,我们,该怎么打?
赵援朝,沉默了片刻。
他知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但他,必须回答。
因为,这关系到,一支军队,面对强敌时,最根本的,信心和勇气。
“方教授,您说的,是‘存量’的对抗。”赵援朝缓缓开口。
“如果,只看沙盘上,这些,代表着坦克、飞机、军舰的,冰冷数据。我们,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
“但是,战争,从来,都不是,静态的‘存量’比拼。它更是一场,动态的,‘增量’博弈。”
“增量?”方克俭,有些不解。
“对,增量。”赵援朝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个‘增量’,可以是我们,比敌人,更快的,决策速度。可以是我们,比敌人,更强的,战争动员能力。可以是我们,比敌人,更坚韧的,民族意志。”
“甚至,可以是,一场,恰到好处的,台风。一场,让敌人,金融市场,崩溃的,黑天鹅事件。”
“战争,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它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甚至,地理、气候,都,息息相关。”
“我们不能,只盯着,军事这一个,子系统。我们要学会,跳出军事,看军事。要学会,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大系统中,去寻找,我们的,‘增量’,去发现,敌人的,‘减量’。”
“当敌人,以为,他是在,跟我们的,一支军队作战时。我们,要让他,实际上,是在,跟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甚至,整个,支持我们的,世界,作战!”
“这,才是,人民战争理论,在信息时代,全新的,内涵!”
“用我们的,确定性的,体系优势,去对抗,敌人的,不确定性的,技术优势!”
“这,就是我的,答案。”
赵援朝的话,说完了。
方克俭,站在原地,久久,没有说话。
他整个人,仿佛,被一股,巨大的,电流,击中了。
人民战争!
这个,曾经,让他们,战胜了,无数强敌的,最宝贵的,法宝。
他以为,在信息时代,这个法宝,已经,过时了。
可今天,赵援朝,却用一种,全新的,视角,赋予了它,崭新的,生命力!
跳出军事,看军事。
用体系优势,对抗,技术优势。
原来,是这样!
原来,还可以,这样!
“我……我明白了……”方克俭,喃喃自语。
他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
那是一种,作为一个学者,在接触到,更高层次的,真理时,所特有的,兴奋和激动。
“援朝,谢谢你。”
他紧紧地,握住赵援-朝的手,用力地,晃了晃。
“你,为我们,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这一刻,学院派和实战派之间,那道无形的,壁垒,彻底,消融了。
一位,皓首穷经的老学者,和一个,锋芒毕露的年轻将军,在对未来战争的,共同探索中,终于,找到了,思想的,共鸣。
赵援朝和方克俭的这场兵棋推演,以及之后那场,堪称经典的战后复盘,在国防军师学院,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地震”。
那段长达数小时的推演录像,被学院,列为了最高等级的“特级教学案例”,在各个班级,反复播放,组织研讨。
“赵氏战法”、“认知作战”、“体系破击”……一个个全新的军事名词,开始在学员们中间,流传开来。
赵援朝,这个名字,也彻底,成为了,学院里的一个,传奇。
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在汉东,掀起反腐风暴的,“鹰派军长”。
他更是一位,拥有,超前战争理念的,战略思想家。
一个,足以,和方克俭这样的,理论泰斗,平起平坐的,大师级人物。
离开国防军师学院的那天,天空飘着细雨。
赵援朝坐在军车里,看着车窗外逐渐远去的学院大门,那座庄严的建筑在雨幕中显得有些模糊。
“军长,方教授他们都来送您了。”周守京转过头说。
赵援朝摆摆手,没有回头。
这一趟学院之行,收获比他预想的要多。不仅是理论上的交锋,更重要的是,他在那些年轻军官的眼中,看到了某种东西。
那是对未来战争的渴望,对改变的期待。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火种。
车队驶上高速,雨势渐大。
赵援朝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却是老连长梁三喜的脸。
“老班长,我在京城这边,把该办的事都办了。”他在心里说,“接下来,该回去练兵了。”
二十集团军驻地。
当车队驶入军区大门时,雨已经停了。
门口的哨兵看到军长的车,立刻敬礼。赵援朝透过车窗,看到营区里的训练场上,士兵们正在进行五公里武装越野。
“还是这里好。”他说。
周守京笑了:“军长想部队了?”
“想个屁。”赵援朝骂了一句,但嘴角却勾起来,“我是想看看,这群崽子们,有没有偷懒。”
车刚停稳,高城就大步跑了过来。
“军长!您可算回来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再不回来,参谋长都要急疯了!”
“急什么?”
“装甲师的新装备到了!十几辆99A主战坦克!还有一批新型步战车!参谋长说,这些玩意儿太金贵,没您点头,他不敢让人动。”
赵援朝眼睛一亮。
99A?
那可是陆军的宝贝疙瘩,号称“陆战之王”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整个二十集团军,之前只有三辆用来测试,现在一下子来了十几辆?
“走,去看看。”
装甲团训练场。
当赵援朝的轮椅被推到装备停放区时,他看到了那些崭新的钢铁巨兽。
墨绿色的涂装,粗大的125毫米滑膛炮,厚重的复合装甲。每一辆坦克,都散发着暴力美学的气息。
参谋长王铁山站在一辆99A旁边,看到赵援朝来了,连忙迎上来。
“军长,您可来了!这批装备,上级说是专门给咱们二十军的。让我们尽快形成战斗力。”
赵援朝绕着坦克转了一圈,伸手摸了摸炮管。
冰凉的触感传来,让他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兴奋。
“编组怎么样了?”
“已经按您之前的要求,组建了一个加强装甲营。三个坦克连,一个步战车连,一个炮兵连。人员都是从各团抽调的精锐。”
“装备磨合了吗?”
王铁山脸色有点尴不自然:“这个……还没有。”
“为什么?”
“军长,您也知道,这玩意儿太贵了。一发炮弹就是好几万,油料消耗更是天文数字。我怕……”
“怕个屁!”赵援朝打断他,“装备不用来训练,难道拿来供起来?!”
“可是军长,上级拨的训练经费……”
“经费不够我去要!”赵援朝盯着他,“我就问你一句,这批装备,能不能在一个月内,形成战斗力?”
王铁山愣了一下,随即挺直腰杆:“能!”
“那就给我练!往死里练!”赵援朝拍了拍轮椅扶手,“我要看到,我们二十军的装甲拳头,能一拳,把任何敌人的防线,砸个稀巴烂!”
“是!”
当天下午,整个装甲团就沸腾了。
新装备正式解封,开始分配到各个连队。
坦克连长们领到99A的时候,一个个激动得跟过年似的。有个连长抱着坦克履带,差点没哭出来。
“妈呀,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咱们二十军,也有99A了!”
训练,从第二天清晨就开始了。
装甲团的训练场上,十几辆99A排成一列,发动机的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在颤。
赵援朝坐在观察台上,手里拿着望远镜,看着场上的训练。
第一个课目,是坦克机动。
“一营长!”他拿起对讲机。
“到!”
“你们连的坦克,从起点到终点,用了多长时间?”
“报告军长,五分二十秒!”
“太慢了!”赵援朝毫不客气,“按照99A的性能,这个距离,三分钟就够了!你们是在开拖拉机吗?”
对讲机那头,一营长的声音都变了调:“军长,这……这已经很快了……”
“快个屁!再来一遍!这次我只给你们三分钟!完不成,全连加练!”
训练场上,坦克再次轰鸣。
这一次,驾驶员们拼了命地踩油门,99A的发动机爆发出惊人的动力,几十吨重的钢铁巨兽,在训练场上狂奔。
两分五十秒。
赵援朝点点头:“这还差不多。”
接下来是射击课目。
靶场上,竖起了几十个模拟目标。有固定靶,有移动靶,还有模拟装甲车辆的靶标。
“二连!准备!”
一辆99A驶到射击位置,炮管缓缓转动,瞄准了两千米外的一个目标。
“放!”
“轰!”
炮弹出膛的瞬间,整个坦克都往后一震。
两千米外,目标被精准命中,炸成一团火球。
观察台上,几个参谋激动得直拍手。
“好!”
“打得漂亮!”
赵援朝却皱起眉头。
“周守京。”
“在。”
“记下来,二连炮长,从瞄准到击发,用了八秒。”
周守京愣了:“军长,八秒已经很快了……”
“快吗?”赵援朝转过头看他,“如果是实战,敌人的坦克,会给你八秒钟的瞄准时间?”
周守京不说话了。
“告诉他们,我要的标准是五秒。从发现目标,到击毁目标,不能超过五秒。”
“五秒?!”王铁山在旁边听得倒吸一口凉气,“军长,这个标准,全军都没几个人能做到……”
“做不到就练!”赵援朝的语气不容置疑,“我们二十军,要的就是全军第一!”
训练,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装甲团的官兵们,几乎是在坦克里度过的。
每天天没亮就起床,检查装备,保养车辆。然后是整整一天的高强度训练。机动、射击、战术配合……每一个课目,都要练到极致。
晚上回到营房,倒头就睡。
有的驾驶员,手上磨出了血泡。有的炮长,眼睛盯着瞄准镜,盯到充血。
但没有一个人喊苦。
因为他们知道,军长在看着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