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黄巢挽天倾 > 第三十章 风来雨去
  • 第三十章 风来雨去

    作品:《黄巢挽天倾

            又是一日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海腥味。

        不同的是,这天,大街小巷传出了平时没有的嘈杂声。

        五岁的文崽光着脚丫,好奇地望着对面人群;

        他住在县城最偏僻的角落,周围都是像他家一样的茅屋。

        文崽看到几个衙役在街口,支起了一个草棚。

        他们穿着干净的袍衫,手里拿着芭蕉叶、椰子壳和一些粗麻绳。

        领头的那个很快便开始大声吆喝,招呼周边百姓过来:

        “乡亲们,过来瞧瞧,黄县丞派我们来教大家做蚊帐,能挡住瘴气,保佑大家平安!”

        围观的百姓却显得有些冷漠。

        有人小声说道:

        “谁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别上当了,他们上次收税把我们逼得揭不开锅。”

        “就是就是。”

        文崽的娘叫春秀,是个四十多岁的白发妇人,老家在江南西道长沙县。

        被人贩子拐卖,嫁到岛上后,靠给符家采摘槟榔维持生计。

        换做平时,她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衙役。

        可今天不同。

        她曾有过三个孩子,但因为瘴气,其中两个在很小的时候就离世了。

        如今只剩文崽。

        所以,哪怕是根稻草,她也要试着去抓住。

        “文崽,别乱跑。”

        春秀带着文崽走了过去,警惕问道:

        “这东西能管用吗?”

        “当然!”

        明明没有实证过,郑翊却依然敢对老百姓打包票:

        “晚上睡觉往床边一挂,害人的瘴气保准进不来!”

        他的族弟郑大力适时拿起芭蕉叶,熟练地撕成一条条细长的条状,然后把它们编在一起。

        他一边编,郑翊一边解释:

        “乡亲们,这瘴气表面上看不见,其实就是蚊虫!

        “大家把街上的洼地填了、沟渠疏通一下,家附近不要留积水,往后便能免受瘴气!”

        文崽拽着春秀的衣角,小眉头皱成一团,仰起头问:

        “阿娘,瘴气到底是啥呀?”

        春秀喃喃道:

        “阿娘也不太明白,不过……”她很想相信衙役的话是真的。

        周围的大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文崽看见前面,有个光膀子的大叔扯着嗓子喊道:

        “真有这么灵?我才不信嘞!瘴气这么多年了,老祖宗什么法子没试过,就这玩意儿能行?

        “你们这些狗衙役,莫不是又想坑我们!”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捻着胡须,低声啐道:

        “哼,平日里就知道搜刮民脂民膏,如今又来拿这不知所谓的东西糊弄我们,当我们是傻子不成!”

        衙役们见状,赶忙继续解释,可百姓们却纷纷摇头。

        “这网眼这么大,瘴气怎么可能透不过来?”

        “你们这群没安好心的,净会瞎折腾!”

        “别在这儿瞎耽误工夫了,肯定是骗人的。”

        “也不知道收了谁家的好处,来这儿坑害我们平头百姓!”

        “是郑家吧,领头那人是开夜赌场的郑翊……”

        衙役们的努力,被嘈杂的质疑声淹没。

        哪怕他们耐心劝说,可大家就是不为所动。

        郑翊面露难色,心底暗暗嫌弃这群百姓不识好歹,换做以前,他早就拔刀抓人了。

        但为了在黄举天面前表现,他只能耐起性子,大声吼道:

        “乡亲们!这次真的不一样!

        “黄县丞是真心为大家好!这蚊帐是免费教大家做的,一文钱都不需要花!”

        春秀心里微微一动。

        她想起自己曾经失去的两个孩子,只希望文崽能平安长大,不再受瘴魔的毒害。

        她小声地对衙役说:

        “这东西真的有用吗?”竟是问出了与刚才相同的问题。

        郑翊见治瘴宣传终于有了突破口,立马蹲下身子,抚摸文崽的脑袋,温和地说:

        “大嫂,这孩子还小,你不想让他少受些罪吗?试试看吧,真的有用。”

        春秀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接过了一片芭蕉叶,开始尝试着编蚊帐。

        她学得很慢,但很认真。

        文崽也跟着学,虽然手笨,但还是努力地撕着芭蕉叶,不一会儿就爱上了这个新玩具。

        周围的百姓们看到有人带头,你看我我看你,又走出几个春秀的街坊邻居,半信半疑地学了起来。

        衙役们见状,开始愈发卖力地指导,试图说服更多百姓加入。

        春秀一边编着蚊帐,一边小声地对文崽说:

        “崽儿,要是这东西真的能挡住瘴气,我们后头烧两件,给你哥哥姐姐用。”

        文崽随口应了,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衙役手里那个新奇的帐帐,心里琢磨:

        晚上睡在这网里,是啥感觉?

        会不会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

        又或是在树洞里躲猫猫?

        当天晚上,文崽洗完脚,立刻钻进了被窝,迫不及待地催促阿娘把蚊帐支起来。

        可蚊帐终究是小了些,没法把两个人都罩进去。

        “娘是大人,不怕瘴魔,帐子都给文崽用。”

        春秀一边说,一边将竹竿削短了些,让蚊帐刚好能盖住儿子的半边床。

        文崽整个人蜷在帐子里,像只被保护得严严实实的小兽。

        他本想和阿娘再说几句悄悄话。

        但今晚那些讨厌的蚊子精,虽然依旧嗡嗡地盘旋在他耳边;

        可一只也没来咬他。

        身上不痒的感觉实在太舒服了。

        文崽不一会儿,就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春秀听着儿子均匀的呼吸声,心里踏实了些。

        她坐在床边,身上被蚊子咬得发痒,却不敢抬手去拍,生怕吵醒儿子。

        “反正这些年都这么过来了,瘴魔怕我,被咬两口也没什么。”

        第二天一早,春秀提着扫帚走出家门,街上已经热闹起来。

        不少人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蚊帐的事。

        “这东西真管用!昨晚一只蚊子都没进来,睡得可踏实了!”

        “防不防瘴气倒无所谓,能挡住蚊子就谢天谢地了!”

        “还真别说,以前我怎么没想到?”

        那些昨天没来得及做蚊帐的百姓,听到这些话,急忙放下手里的事往县衙赶,领取浸泡蚊帐的草药。

        春秀不着急凑热闹。

        她弯下腰,用扫帚仔细清理着自家门前的积水。

        又找了个碎角的瓦罐,将沟渠里的脏污一勺一勺舀起来,倒到城外去。

        澄迈县城不大,来回几趟也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

        可当春秀抱着洗干净的瓦罐往回走时,却看见邻居曹大嫂正端着夜壶,将里面的秽物,一股脑倒进了自家门前的沟渠里。

        春秀微微皱起眉头,脚步放轻走到曹大嫂身旁:

        “这是在做什么,怎么倒在我家门前了?”

        曹大嫂随手把夜壶往地上一放,翻了个白眼说:

        “我家沟渠满得都溢出来了,你家空着,倒点咋不行?大惊小怪的。”

        春秀缓缓道:

        “新县丞讲了,蚊虫在脏水里最容易繁殖,还会生出瘴气。”

        曹大嫂扯着嗓子大笑起来:

        “哈哈哈,你还真当回事儿啦?啥蚊虫瘴气的,我活了这么多年也没见咋着,别在这儿瞎讲究。”

        春秀摇头道:

        “你要是不清理干净,我就去请衙役过来。”

        曹大嫂一听这话,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她恶狠狠地瞪了春秀一眼,转身快步跑回自家院子,抄起墙角的铁锹就冲了出来。

        她来到沟渠边,用力地铲着秽物,动作幅度极大,激起一片尘土。

        一边铲,一边嘴里骂骂咧咧:

        “你个死心眼子,就会拿衙役压我,不就是倒点脏东西,至于这么较真吗!

        “一天天净整些没用的,就显你懂,真晦气!

        “难怪文崽阿耶被你克死!”

        已转回自家屋子的春秀,听到这声咒骂,脚步立时顿住。

        她一步一步走向厨房,动作干脆利落地抽出厨刀。

        很快,她站到曹大嫂身后,将厨刀稳稳地架在对方的脖子上:

        “你不该在我儿子在家时,说这些话。”

        曹大嫂原本还满脸怒容,可当冰凉的刀刃贴上脖子的那一刻,她脸上血色全无。

        春秀见曹大嫂已经受到警告,便不再咄咄逼人,继续回家照顾儿子。

        自那以后,春秀家附近成了澄迈县最干净的一段街巷。

        蚊虫少了,连空气似乎都清新了几分。

        而澄迈县的变化远不止于此。

        就在本地百姓,还在慢慢接受“卫生”,这个官府推行的新概念时。

        琼州岛又有台风登陆了。

        这对当地人并不稀奇。

        无非是日子过得再苦些,房子搭得更草率些。

        捕鱼的要多出海几次鱼,打猎的要多进山打几次猎;

        加工槟榔的,则得多去郑家小佛塔磕几个头,祈求太阳能在下次台风登陆前,把湿透的槟榔晒干。

        可这一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向来在天灾面前对老百姓装聋作哑的官府……

        居然开仓发粮了!

        事后,百姓们还听说,新县令见台风过境后灾情严重,竟顶着第二轮暴雨,冒着风浪坐船奔赴广州,向节度使府请求物资援助。

        而新任县丞黄巢则坐镇澄迈县,不仅命令衙役们下到民间,帮城中百姓搭建临时板房;

        还不知从哪儿弄来许多药材,在县衙大堂开设义诊,为受灾生病或受伤的百姓医治,分文不取!

        在黄县丞的带领下,澄迈县的灾后重建速度前所未有地快。

        等到捕鱼的人捞够了鱼,打猎的人收足了山货,槟榔酒再次上市——

        澄迈百姓,全都记住了这位县丞的名字。

        “黄巢。”

        “黄举天。”

        当然,县令的大名他们也打听到了。

        许多百姓想把两位好官的名字写下来,自己照着木头刻成牌位,放在家中每日供奉。

        可问题是,他们几乎都不识字。

        总不能直接去找县丞,让他自己给自己的生祠签名吧?

        那也太荒唐了。

        正琢磨着,要不要去寻豪门郑家——毕竟郑翊这些天也没少跑前跑后,许多百姓对他的印象都改观了——忽然有人一拍大腿,想起了什么:

        “哎,文崽他娘不是识字么?”

        “对啊!可这两天好像都没见着她。”

        “听说她以前是北边一户人家的大小姐,被拐来的。”

        “真读过书啊?”

        “别聊了,赶紧一起去啊!”

        十几个起头的百姓,凑钱买了草纸和笔,浩浩荡荡地来到春秀家门外。

        才敲了几声门,就听见屋里传来一阵低低的呜咽声。

        众人心里一紧,赶忙推门进去。

        只见平日里独来独往的春秀,正像个死人似的躺着。

        五岁的文崽扑在床沿,将稻草被子和蚊帐胡乱地盖在阿娘身上,一边哭一边用小手紧紧攥着被角。

        曹大嫂不知从哪冒出来,猛地一拍手,尖声叫道:

        “喔唷,人死了!趁还没发臭,赶紧埋了吧!”

        文崽一听,哑着嗓子大喊:

        “不要!不要埋我阿娘!”

        他死死抱住阿娘,生怕坏人把她抢走。

        好在其他人没有理会曹大嫂的胡言乱语,而是小心翼翼地凑近查看。

        虽然他们之中没有大夫,但凭借多年来的经验,很快便判她染了瘴疫。

        且病入膏肓。

        “唉。”

        众人纷纷叹气。

        面对五岁的小娃,也不知该说什么话来宽慰,只能陆陆续续往外退。

        有人迟疑着提议:

        “不然,去找黄县丞求救?他不是教我们怎么防瘴来着?”

        一个老人摇摇头道:

        “瘴气未入体时,黄县丞或许还有办法。现在病成这个样子,华佗再世都医不了!”

        聊着聊着,这些人很快便走远了。

        可文崽却抓住了他们话里的尾巴。

        “黄县丞,黄县丞。”

        他脑海里浮现出那个给阿娘发粮食、带人帮他家修屋顶的好官……想不了那么多了!

        “崽崽去找黄县丞,他能救阿娘!”

        文崽跳下床,光着脚就往外面跑。

        他虽然没去过县衙,但知道它就在县城中间。

        路上,小石子和沙子磨破了他的脚丫,疼得他又哭了起来。

        可文崽没有停下。

        而是一边跑,一边大声唱出阿娘教他的童谣——

        这也是他唯一会唱的歌。

        “积水清,瘴不兴。”

        “艾草燃,蚊虫散。”

        “纱网张,邪难犯。”

        “讲卫生,身康健。”

        “众人齐,瘴气完。”

        “琼州安——”

        文崽一路跑到县衙外,用小小的拳头砸向厚重的大门。

        即便嗓子已经嘶哑,却还在断断续续地唱着:

        “琼州安,救阿娘。救阿娘,救阿娘……”

    相关推荐: 阎浮武事 嫡女毒又娇,太子亦折腰 末日青芒 谍战吃瓜,从潜伏洪秘书开始 离婚后,娇妻哭着跪求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