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第143章 我不读兵书,但我代表兵家,谁有意见
  • 第143章 我不读兵书,但我代表兵家,谁有意见

    作品:《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孟夏之月的最后一天。

        如约好的那般,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长安城南的官道上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纶巾文士。

        有的头发花白,有的年轻朝气,有的乘牛车而来,有的纵马疾驰而去。

        他们都有同一个目的地。

        博望苑。

        最先抵达此处的是道家代表团,之所以用‘团’来形容,因为代表道家出面的,不止庄青翟。

        还有一位,当今天子潜邸旧人、曾官拜九卿、濮阳汲氏家主,汲黯!

        而且。

        与两位道家大佬同行的,还有十余位后辈子弟。

        “老师,汲公,请上座。”接士殿内,刘据拱手一礼,对面两人还施一礼,率先入座右侧首位。

        此时庄青翟代表的是道家,遂没有和太子过多寒暄,刘据礼让完他们,也未逗留,又去殿门处接待下一位大佬。

        没办法。

        他是太子,对方却是长者,该有的礼节得有,况且今天是个刷名声的好机会。

        刘据不介意做些惠而不费的事情。

        第二波到场的,是医家代表团,唐安、宋邑两老头的住所就在博望苑内,他俩却偏偏要先出去。

        再从正门重新进!

        说是今天事情隆重,不能丢份……

        义妁也由着他们,又挑了几个弟子撑场面,与刘据见礼后,随即该入座入座。

        医家之后,是墨家,来者仅仅蔡成一人。

        墨家没啥说的。

        他们现在只求低调发育,如若不是为了给太子捧场,蔡成压根都不愿意出寺工院。

        再之后。

        便是名家,代表人物毋庸置疑,必然是东方朔。

        也不知道他从哪儿找了两个人,像模像样的跟在自己身后,充当名家子弟。

        至此。

        诸子百家中,与太子宫相熟的都已到场,之后的诸如家、纵横家、农家等。

        他们既没有请到大佬,也和太子宫不熟,谈不上需要刘据相迎,只是与他们寒暄了几句。

        就这。

        依旧让对方受宠若惊,连连俯身施礼。

        “切勿多礼,快快请起。”刘据虚扶了一下,之后看向身边的苏武,苏舍人立刻会意,伸手往里示意道:

        “请。”

        虞初一行人知道斤两,又对着太子拱拱手,方才跟着苏武一同入殿。

        等他们走后,刘据旋即看向不远处走来的两人,一脸苦笑加无奈。

        走向他的那两位,人未至,声先到。

        “哈哈哈哈!”

        李广扯着大嗓门,一身戎装,左手按刀,右手拍着胸脯大笑道:“殿下主持的百家盛会,老夫岂能不捧场?”

        他一缕胡须,“老夫熟读兵书,兵家代表非我莫属!”

        这头话罢,另一头不软不硬的话便来,“我向来不喜读兵书,但我说由我代表兵家,谁有意见!?”

        霍去病如是道。

        刘据见状苦笑更甚,只能引着两位兵家大佬入殿。

        兵家。

        看似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鼎盛、大一统后有所落寞的学派,但他们的落寞,更像一种大隐隐于市。

        秦汉后,确实没有如孙武、司马穰苴等著书流传千古的人物,但踊跃出来的名将依旧不少。

        如秦国白起,汉初韩信,以及如今的卫青。

        由兵家典籍熏陶出来的这些将领,笼统来说,都能算兵家门人。

        儒术独尊后,当今朝堂上的将军无需靠着一个兵家子弟的名头过活,非必要,没谁自称。

        然而。

        还是那句话,有必要的时候,可以称一称!

        当太子宫要开百家招揽大会,即使李广、霍去病不是来自荐的,也要来捧场!

        他们身后同样带了一大帮人,不是门徒,而是五大三粗的亲兵,乌泱泱兵卒一入殿,立刻吸引了殿内众人的目光。

        “看什么看?”

        打头的李广大大咧咧道:“我们是兵家门人,就允许你们带人,我们不能带啊?”

        殿内发生了何事,暂且放下。

        话分两头。

        将李广、霍去病两人迎进去后,殿外又来一行人,见到领衔的那位,刘据赶忙前走几步,拱手道:

        “张公。”

        “呵呵,见过殿下。”

        致仕退休后的张汤,浑身少了些肃穆,多了几分亲和,当下对着刘据施礼道:

        “小儿辈们不济事,只能我这个老家伙走一趟。”

        身后的张贺、王温舒等人面色如常,对张汤的点评丝毫不以为意,甚至深感赞同。

        如今的法家。

        张汤是绝对的执牛耳者!

        纵使张汤已经致仕,王温舒依旧官居九卿,当张汤站在前面时,他都得乖乖跟在后面。

        昔日张汤致仕的原因,天下人可能不知内情,可朝堂顶层那些人物,多半都能看清。

        再者。

        张汤次子张安世,如今是陛下近臣,其长子张贺又是太子亲信,张家荣宠不失,反而更盛从前!

        当年那个酷吏的所作所为,都在一场致仕风波里被盖棺定论。

        如今退休的张汤,看似沾染了一身污泥,可不碰官场,仅以法家门徒自处时。    他何尝不是逆境重生,铸就了一道金身呢?

        张汤本就是曾经官居三公的人物,又有法家这个强盛学派做后盾,他的到场,算是今天最重量级的一个人物!

        额……

        倒不是说大司马骠骑将军不是重量级,主要是霍去病的学派身份存疑,他也无意掺和学派争斗。

        纯属是来给自己小老弟捧个人场的。

        这位主。

        在之后可预见的学派争锋中,不能算作参会选手,顶多算个……混子吧。

        临近巳时。

        前面该来的、要来的小虾米、大鳄鱼,基本已经到齐,这时候,掐着点、算着人的最后一个学派。

        压轴登场了!

        不是儒家还能是谁?

        今天本该董仲舒来,当年皇帝陛下正式掌权之初,召天下贤良文学之士入京,参与者遍布诸子百家。

        便是在那一次,董仲舒以‘天人三策’击败无数对手,打动皇帝的心,随后将儒家一举推上神坛!

        也给自己铸了一道金身……

        现在。

        又有太子召百家门人,齐聚博望苑。

        诸子百家贼心不死,欲要行鬼祟之事,儒家岂能不到场?儒家到场,董仲舒岂会不来?

        但因不可抗力,他确实没来……

        董仲舒想来,可不巧的是,皇帝今天特别想见他,一早便将其召入宫中。

        不得已。

        儒家领衔人物,换成了孔安国。

        至此,诸子百家中该到的都到了,没到的,那就是真没法到。

        比如,杂家,阴阳家。

        原本在大汉,杂家也是有代表人物的,而且尊贵无比,很可惜,他造反了,连带着杂家也被杀惨了。

        是的。

        说的就是淮南王刘安,还有他那数千门客。

        由于淮南王大肆招揽杂家门人的缘故,在他造反失败后,杂家被打上了乱臣贼子的标签。

        他们敢来博望苑,刘据都不敢让他们进门!

        而那阴阳家。

        刘据可以放他们进来,不过估计他们没那个胆子。

        须知,大名鼎鼎的文成将军,皇帝座上宾的方士少翁,可是被太子硬生生堵在未央宫里。

        先扒个精光,再打个半死,最后一命呜呼啊!

        血淋淋的例子摆在这儿。

        还有哪个阴阳家门人敢在太子面前晃悠?还来博望苑?是找刺激吗?

        “诸位!”

        接士殿内,群贤在座,刘据端坐于主位,抬手压了压,殿内嗡嗡嘈杂声随之停下。

        见众人都将视线投向自己,刘据适才温和笑道:“今日大家能齐聚于此,是给孤面子。”

        “在此谢过了。”刘据朝周遭拱手一礼。

        两个托最先表态。

        李广粗声道:“那是,老夫冲的便是太子。”

        霍去病正襟危坐,肃然道:“太子的面子,必须给。”

        他俩话都撩出来了,太子礼也施了,旁人还能说什么,顺势应了下来呗,庄青翟、张汤等人齐齐拱手,口称:

        “殿下言重……”

        大殿内一阵轰鸣声,而在大殿角落一个正奋笔疾书的青年听来,心中只感太子手腕超绝。

        今天诸子百家齐聚博望苑,是看在太子的面子上吗?

        不尽然。

        想寻求进身之阶的小门小派或许是,但道家、法家,却是存着与儒家打擂台的心思,他们来,是为仇敌而来。

        儒家更不用说。

        是为了镇压宵小而来!

        可太子一句客套话,便将诸家齐聚的原因,归于给自己面子,诸家还顺势应了。

        别小看这一说一应,无形的威望、名声,就是如此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即使太子今天一个贤才都没招揽到,仅凭刚刚的一番话,也已经是大有收获。’

        ‘董师诚不欺我啊!’

        司马迁心中感慨,笔尖动作却一直没停,他今天的任务,便是记录下众人的言行举止。

        他不代表儒家。

        司马迁的确称呼董仲舒为老师,那是因为他跟着人家学《春秋》,可除了儒家经义,司马迁也学其他经传呀。

        谁说老师就只有一个?

        司马迁的主业,其实还是受他父亲司马谈、以及列位先祖的影响,主要负责写史。

        此时此刻,他正在做的,便是记录历史。

        而派他来的,是皇帝!

        某种角度来说,司马迁代表的是皇帝的眼睛,因为他落于笔下的文字,最终都会落于皇帝眼中……

        “既如此,孤便不再多啰嗦,今日是太子宫招揽俊才的策问,孤只有一个问题,你之才学,是否于国有用?”

        “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奥,得提醒一句。”刘据笑道:“只谈才干哦。”

        他意味深长的话语,使得殿内众人一阵哄笑,并非爽朗的笑,而是充满火药味的……

        冷笑!

        (本章完)

    相关推荐: 无限分身:我在吞噬星空里无敌了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 王府丫鬟 庶不为妻 在远古和大虎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