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03章:君以国士待我
  • 第203章:君以国士待我

    作品:《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贞观十七年,七月二十二。

        李承乾大军抵达冀州。

        唐朝的冀州跟汉朝的冀州不同,汉朝时冀州是十三州之一,地域范围很大。

        包含河北,山西,河南北部等大多数地区。

        到了唐朝时期,经过不断的调整,已经缩水了很多,然依旧为上州。

        下辖信都、堂阳、南宫、枣强、武邑、衡水、阜城、花、武强九县,治所位于信都。

        对于整个河北道来说,在经济,人口方面都很有规模,较为重要。

        “苏将军,这可是到你老家了呀。”

        抵达信都后,李承乾笑着对苏定方说道。

        苏定方就是冀州武邑人。

        隋炀帝大业年间,他的父亲苏邕率领乡里几千人为本郡讨伐入侵的贼子。苏定方骁勇彪悍有胆气,十五岁开始就跟随父亲作战,多次率先冲锋陷阵。

        在父亲苏邕去世后,苏定方接替父亲统帅部众,打败敌军首领张金称、杨公卿,追击败军二十多里,从此贼寇不敢再侵犯境内,乡里都很依赖他。

        后来苏定方投奔河北义军领袖窦建德,窦建德的大将高雅贤很喜欢他,收他做养子。

        在窦建德死后,高雅贤带着苏定方投奔窦建德旧将刘黑闼,在为刘黑闼攻池掠地时,苏定方每次都能立功。

        后来,刘黑闼和高雅贤都死了,苏定方选择归隐乡里。

        一直到李世民时期,苏定方随主将李靖征战东突厥。

        也就是唐俭这辈子最记恨李靖的那次。

        当时苏定方率先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以至于唐俭对苏定方也没什么好脸色。

        在洛阳的时候,苏定方自知无趣,就没跟着入城,而是在城外守营。

        今天,苏定方终于回到了家乡。

        包括他身边的数十名亲卫。

        说是亲卫,实则都是乡邻亲戚,有些还是堂表兄弟。

        王朝时代的将军,身边亲卫大部分都是乡邻。

        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范了。

        苏定方微微一愣,眼中瞬间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随即拱手道:“太子殿下,末将离家多年,未曾想今日大军路过此地。实乃意外之喜。”

        他已经很多年没回来来,仔细算来,已有十四年。

        贞观三年加入到李靖的军队立功去到长安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回来。

        李承乾笑着说道:“信都离武邑有多远。”

        苏定方回道:“约莫四十里左右。”

        李承乾则道:“大军在信都休整一日,孤准你带着老家兄弟,回一趟武邑,与后日大军出发前,抵达军营即可。”

        苏定方大喜:“谢谢殿下。”

        近乡情怯,他确实很想老家了。

        还有跟随在身边的亲卫兄弟们,虽偶尔有人请假回去,可通常也是数年才有一次。

        李承乾道:“难得回来一次,先去信都,给老家乡邻买些礼品。”

        “这些礼品花销,尽皆算在孤的账上。”

        苏定方连忙道;“这如何使得。”

        李承乾颔首道:“难道你还带了钱财行军不成?又或是打算空着手回去?”

        苏定方顿时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难道回去一趟,空着手回去肯定不行。

        只是跟随大军行军,又怎会带上钱财。

        “谢殿下。”

        苏定方拱手作揖,神色真诚。

        能遇到这般好的太子,处处为他着想,便是战死又何妨。

        李承乾摆摆手:“好了,无须多礼。”

        “正好伱跟我说说这冀州的情况,比如冀州最大的世家望族是哪个。”

        苏定方从小在这里长大,自然清楚,便给太子介绍,娓娓道来:“燕魏以来,信都大族,唯冯氏最盛.”

        长乐冯氏,是冀州历史上的第一望族。

        从东晋到唐朝500多年时间内,尤其在南北朝时期,人才济济,高官辈出,辉煌至极,曾经产生了四帝四后四妃五相,另有王公大臣百余人。

        其中南北朝时期,冯仆九岁郡守,堪称历史之最。

        简单的讲述了下长乐冯氏的辉煌历史后,苏定方便开始讲述关于长乐冯氏的一些情况。

        “长乐冯氏,尊儒重教,以诗书传家,首重孝道,家族之人,无不以孝为先.”

        听着苏定方讲述长乐冯氏的孝道,在李承乾看来,就有些达到极端地步了。

        尽孝丝毫不讲条件,行孝完全顺从老人,对于老人的苛刻要求、无理责备也笑脸相迎,孝敬侍候老人舍弃一切,做到无我之境。

        换句话来说,在长乐冯氏,孝就是唯一。

        族内老人的话,就是真理。

        不过也是因为这样的情况,让长乐冯氏有着比其他家族更强的凝聚力。

        皇帝也好,王后也罢。

        哪怕是当了宰相。

        也要听从家族老人的话,为家族的发展作贡献。

        是以官官相携,一旦有了实权,就提携与自己有着世族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人,打造政治集团,巩固自己势力。

        再是亲亲相隐,族人犯罪,只能族内审判,上下一体进行庇护开脱。

        长乐冯氏自隋朝开始落寞,虽然依旧还有不少人当朝为官,然却比不得从前。

        隋末乱世,也没能顺利搭上李渊李世民的大船。

        以至于大唐朝堂上,也就只有一冯元常明经进士及第,授为浚仪县尉。

        历史上,一直到唐高宗李治即位后,累迁至监察御史,后来成为剑南道巡察使,在蜀地兴利除害,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

        永淳年间,冯元常升为尚书左丞,因其处事得当、见识超群、知人善任、能定边疆,深得李治的赏识和信赖。

        李治晚年多病,命百官奏事都先交与冯元常评处后再奏闻。

        这个事情,长乐冯氏也跟着发展起来。

        然而冯元常曾私下劝谏李治抑制武则天的权力,李治虽未采纳却深表赞同,此事被武则天知晓后,她对冯元常深恶痛绝。

        武后临朝,嵩阳县令樊文进献瑞石,冯元常上奏说这是谄媚狡诈的行为,不可欺瞒天下,武则天因此大怒,将他贬为陇州刺史。

        不久,朝廷在乾陵举行李治的葬礼,武则天不想让冯元常回来,便又改任其为眉州刺史。

        在眉州,冯元常恩威并施,平定了剑南的山贼叛乱。

        转任广州都督,武则天不让他回京叙职,令其顺道赴广州。

        在广州,他身先士卒,率兵渡海平定了安南首领的叛乱。

        冯元常担任地方官期间,虽屡有政绩,但因遭武则天忌恨而得不到朝廷的奖赏。最后,他遭酷吏周兴构陷,奉诏回京领罪后,被下狱害死。

        一直到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为冯元常平反昭雪,旌表其家,在其门大字题名曰:“忠臣之门”。

        愚孝,也意味着愚忠。

        李承乾其实还是很看好长乐冯氏的。

        毕竟他不用去听长乐冯氏老人的话,而像是冯元常这样的人才,也可以早些收到麾下。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冯元常能文能武,治民治军都是一把好手。

        李承乾抵达信都。

        冀州刺史自然是带着官员们前来迎接,并为太子召开宴会。

        另一边。

        长乐冯氏内部,也在紧急召开家族会议。

        德高望重的族老们都到场了。

        厅堂中,气氛凝重而肃穆,十几位白发苍苍的族老开始交谈起来。

        “这是我们的机会,是长乐冯氏的机会,如果能搭上太子殿下这条线,对于家族复兴,将会产生极大助力。”

        “我们需要彻底摆脱李李守素的影响。”

        “五姓七望在支持魏王,太子对于打压赵郡李氏,会很有兴趣。”

        “可是太子能瞧得上我们吗。”

        “我已经跟李刺史谈过了,他会帮我们安排,让徽音在宴席上取服侍太子。”

        “委屈徽音了。”

        “笑话,服侍太子,这能叫委屈吗,这是天下人,谁都想要得到的殊荣。”

        “诸位,可不要忘记了,当年我长乐冯氏,是如何起家的。”

        众人沉默。

        长乐冯氏的崛起,得益于当年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后冯太后。

        她是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的嫡祖母。

        文成帝逝世,冯太后斩杀权臣,执掌朝政二十五年。

        也就是在这二十五年里,冯太后大力提拔族人为官,长乐冯氏飞速发展,一举成为门阀望族。

        可以说哪怕是冯太后不再亲征,乃至于驾崩后,长乐冯氏都依靠着冯太后打下来的基础,进行发展。

        “可惜太子已经有太子妃了。”

        “不要妄想当年之事,若能成侧妃,亦是我族之大幸。瞧瞧如今,朝野上下,族内无人,最高者不过是浚仪县尉,难道我长乐冯氏,要落魄成商人之家吗。”

        “时候不早了,立即交代徽音,家族之未来,尽系于她一人之身,务必要得太子欢心。”

        冯徽音,年十七,取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毫无争议的冀州第一美女。

        十七岁按照正常来说,早就已经出嫁了,然冯徽音名声很大,家族希望能得到更好的政治联姻。

        之所以迟迟没能定下,这跟曾经隋末时期,长乐冯氏得罪了赵郡李氏有所关系。

        严格来说是得罪了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赵郡李氏出身的李守素。

        李守素对于各地的名门望族可谓了如指掌,还因为精通谱牒学被虞世南称赞为人物志。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长乐冯氏诗书传家,走举孝廉的方式,也能有不少人入朝为官。

        让就因为李守素的关系,以至于把这条传统的入仕之道给断绝了。

        科举也要投行卷,花费了不少人情关系打点,才让族内才学最高的冯元常参加了科举。

        李守素贞观初年就死了,可他的后人,一直继承李守素的意愿,打压长乐冯氏。

        严格说起来,长乐冯氏跟赵郡李氏,祖上是有恩怨的,毕竟两大望族相隔太近,冀州跟赵县同属河北道,距离不过两三百里地。

        晚宴。

        太子莅临,全场皆拜。

        冀州刺史自然没有这么多钱,举办如此盛大的宴会。

        所有的花费,全是长乐冯氏出的。

        只有一个请求,让族女冯徽音成为宴会里的太子侍女。

        毕竟他们已经打听过了,太子行军没有带宫女侍女。

        而在宴会上,自然不可能让一群男的来服侍太子。

        当冯徽音出现的时候,李承乾不得不承认,他确实被惊艳到了。

        不管是在身材,长相,气质上,冯徽音都不可挑剔。

        尤其是那一双星眸,最是光彩夺目。

        一眨一闭之间,犹如漫天星辰闪烁。

        冯徽音有些紧张。

        长这么大,她还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过一名男子。

        斟酒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有些发抖。

        “小娘子手抖什么,孤有这么令人害怕吗。”

        李承乾笑着问道,没有人可以拒绝美好的事物。

        行军二十余天,每天在眼前晃悠的都是一群糙汉子,突然出现这么漂亮的美人,这对比感就更加强烈了。

        小娘子在如今是正常对女性的称呼,还没有后世那种流氓的意味。

        冯徽音听到李承乾的问话,心中愈发紧张,双颊染上一抹绯色。

        微微垂首,轻声回道:“太子殿下尊贵非凡,臣女初次得见,心中惶恐,故而手抖。”

        李承乾看着冯徽音羞涩的模样,心中一动,微笑道:“不必害怕,孤又不会吃了你。”

        “看你模样,不似侍女,你叫什么名字。”

        冯徽音的声音略带软糯:“臣女冯徽音。”

        李承乾眉头一挑:“长乐冯氏的冯?”

        冯徽音顿时紧张起来:“是。”

        李承乾再问道:“嫡出还是庶出。”

        冯徽音面色都有些煞白了:“回太子殿下,是嫡出。”

        李承乾哈哈一笑:“长乐冯氏竟让嫡女来给孤作陪侍,真是好大的胆子。”

        冯徽音当即跪在地上磕首:“请太子殿下恕罪。”

        李承乾嘴角微翘:“该当何罪?”

        冯徽音当即说不出话来了。

        李承乾也没一直难为她,道:“行了,起来吧。”

        “好歹也是大族之女,你就坐在孤的身边,陪孤饮酒作乐吧。”

        冯徽音面色欣喜:“谢太子殿下。”

        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李承乾跟长乐冯氏,也算是双向奔赴了。

        毕竟按照李承乾的计划安排,东征高丽后,就是对五姓七望的清扫。

        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清查人口,丈量土地。

        然直接对付所有世家,站在大唐天下世家的对立面,是很不理智的行为。

        打一批,拉一批,中立一批,才能使得收益最大化。

        长乐冯氏,便是可以拉拢的这一批。

        而冯徽音,则是这中间的枢纽。

        是夜,当宴会散去后。

        李承乾也有了三分醉意。

        自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床幔落下,冯徽音不敢直视,只是轻声呢喃:“望殿下怜惜。”

    相关推荐: [综武侠]黑店日常经营中 被读心声后,小公主成皇宫团宠啦 死后第五年,她在龙床醒来 让你当后娘,你躺平成全家白月光 她被赶出侯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