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0253 祭母
作品:《剑出星宿毒为锋》推荐阅读: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灵墟,剑棺,瞎剑客
老子是王,辅政王!
皇室潜修二十年,开局陆地神仙
诸天影视从小欢喜乔卫东开始
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双生神级武魂,震惊妖帝老婆!
算命太准,外国客户都哭着喊大佬
惨死后宅,重生归来夫人她杀疯了
换源:
听了萧远山这番话,段誉露出难过神色,低声道:“同大哥结拜以来,还不曾好生相聚,转眼竟是别离。”
姜明哲拍拍他道:“人生贵相知,霎那即永恒,兄弟们义气长存,肝胆相照,纵隔天涯,不过比邻。再说——”
他展颜一笑:“大理辽国,说来天南地北,其实也不过两三个月路途,若坐海船,趁着三四月西南风起,二三十日足矣,不仅能探视大哥,更能把你大理国特产运来辽国卖个高价,再把辽国特产运回大理发财,如此一来,不惟全了义气,更可在不加赋、不伤民力的前提下充实国库,岂不美哉?”
段誉本来眼泪都要流出,听了此言,顿时止泪,吸了吸鼻涕乐道:“还有这般好事?可是我大理国没有海呀!”
姜明哲哂道:“红河不是直达海边?”
段誉愣道:“二哥不熟大理的地理,红河乃是流入安南国境内,然后才能入海。”
阿紫大声道:“段小玉笨死了,那就让皇帝伯父给我一支兵马,我挂帅南征,替你们打下什么南安国,不就行了?”
段誉惊道:“不可不可,安南同我大理一般,乃是佛国,岂能擅动干戈?”
此时安南国乃是仁宗李乾德当朝,此君颇有才干,文治武功非同小可,在位初期,连年同宋朝交战,后于熙宁十年(1077)两国议和,及至元祐二年(1087),宋哲宗进封李乾德为南平王。
姜明哲虽不知这些,但听了佛国二字,顿时笑道:“既然都是佛国,又有什么不好商量?你们给他一份国书,借道出海,说要赚钱建造佛寺不就是了?大不了出些买路钱。”
段誉想了想,喜道:“这倒可行,待回头见了我爹,细细和他陈说。”
姜明哲顺势便道:“其实治国之道,主要便是一个财字,国富才能厚待百姓、打造强军,厚待百姓,民心便能稳固,打造强军,邻国不敢轻辱,三弟你以后也是要当皇帝的,当牢记这个财字,最好便是外取,你们大理国若能沿着红河水道入海,向北能沟通辽国,向南则有无数岛国,盛产香料,贵比黄金,你大理国有茶马铜铁,做好这些买卖,足以强国富民。”
三言两语,听得段誉心驰神往。
萧远山却是真正有见识的,不由赞叹:“贤侄当真大才,汉人书里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今日见贤侄设谋,始知此言不虚,怪不得慕容复那小子,视你为卧龙凤雏。”
姜明哲心想卧龙凤雏乃是风波恶包不同,我哪里敢和他二人媲美?嘴上谦虚道:“纸上谈兵罢了,伯父见笑。”
当下说罢,复又前行。
若按萧峰意思,过关不免要受官兵盘查,不如找个地方寄存马匹,从雁门关西侧的高山攀过。
姜明哲摇摇头:“大哥,不必麻烦,三弟,你带了公凭么?”
所谓公凭,差不多就是介绍信、通行证明。
段誉是被鸠摩智揪来的江南,但随后段正淳赶来,早已替他补齐了相关文件,公凭里写的清清楚楚,大理国镇南王世子读书有成,出国游历以增见闻。
段誉在包裹里找了一阵找出来,姜明哲亲自拿了,走去呈给了门军查验。
守门军将见是邻国王子,肃然起敬,亲自出关,见段誉一身贵气,再见队伍里美女如云,愈发深信不疑,下意识便认定萧远山等都是幕僚护卫之属,草草检查便放过了关。
出了关来,一条山路蛇缠而下,众人循路而行,眼见得萧远山脸色渐渐沉重,又听得萧峰呼吸粗重无比,阿朱阿紫这些欢脱的少女,也都老老实实闭住了嘴。
走了一程,转过一块大石,一段山道横陈面前,南面倚山,北面峭壁,坡度缓缓向下绵延而下。
萧远山颤声道:“就是此处!”
众人齐齐勒马,萧远山下马,走到深谷之前,低头看去,但见云雾重重,深难见底,想起当年惨剧,两滴老泪从眼眶滑落,颤声道:“峰儿,当初为父的抱着你娘和你,就是从这里跃下,听见你哭声,又将你抛了上来。”
萧峰虎目含泪,一跃来到崖边,跪倒在地,探着头看了半晌,大叫道:“娘,娘,孩儿来了,孩儿和父亲来看你了!娘,我是峰儿啊!”
大叫声中,大颗大颗泪珠落入深谷。
萧远山本来还在强自抑制,闻得儿子悲声,亦不由泪如雨下,孤狼般嚎叫道:“娘子啊,娘子!远山归来也!我们的儿子我找回来了,他如今也长大了,也是受人景仰的好汉,娘子,你看见了么,我们的儿子长大了呀!”
其声传荡群山,如带伤病虎,悲怆难言。
姜明哲只觉鼻头一酸,连忙侧过脸去,却见阿朱早已哭成了一只花脸猫儿,段誉仰面大哭,呼哈呼哈,几乎断气。
其余几人,清冷如木婉清,腹黑如阿紫,机灵如钟灵,乃至王语嫣、阿碧,都为他父子悲伤所感,人人肃穆垂泪。
姜明哲擦把泪花,上前道:“伯父,大哥,你们若要回乡,岂能让我伯母独自在此?我们下去,收拾了伯母骨殖,带回故乡安葬才好。”
萧远山起身拭泪,点头道:“对,对对,好孩子,你说得对!我、我找一找!”
他平素豪迈稳健的态度迥然不存,慌慌张张的到处查看,不时探出手在崖壁上摸索,忽然喜道:“这里、就是这里!”
说着举起手来,但见四根指头上,满是黑泥青苔:“我当初在崖底养好了伤,我娘子靴筒里有一口匕首,我凭着此刃,凿崖为梯,历时十七天,这才攀了上来。”
说着翻身就要下崖,姜明哲拉住他道:“老伯,若论轻功,小侄颇有自信,你如今情绪激荡,我大哥左臂受不得力,小侄先下!”
萧远山也不矫情,点头道:“好,替你伯母收拾骨殖,你这侄儿出力也应当,来,我拉着你!”
姜明哲取了铁剑扇在手,左手伸出和萧远山相拉,萧远山奋起神力,把他提出崖壁,缓缓放下。
姜明哲拧身看去,果然崖壁上有个浅浅凹槽,深约两三厘米,年深日久,积尘为泥,覆盖青苔,只是已被萧远山抠去了大半。
姜明哲提起剑扇,嚓嚓俩下,把泥苔清理干净,萧远山趴下身子,垂下手来,姜明哲往下再降,果然下方数尺,又有一块茂盛的青苔,他以剑扇抠去,又是一个凹槽。
萧远山翻身,踩着凹槽而下,左手抠着第一个槽,脚尖踩着第二个槽,腰身侧转,右手紧紧拉着姜明哲,姜明哲再度降下,又清理出新的凹槽。
如此缓缓下了二十多丈,清理出六七十个凹槽,萧远山呼吸粗重起来,姜明哲道:“伯父,我们换一换位置。”
于是二人小心翼翼调换了身形,变成姜明哲紧攀崖壁,单手提着萧远山,萧远山持了他的铁剑扇,不断清理出新的凹槽。
如此又下二十丈,抬头看崖上人,尽为雾气遮挡,渺不可见。
萧远山担心姜明哲力乏,看了看他,只见面色如常,呼吸悠稳,不由笑道:“你这身功力当真可畏可怖!便是我不曾受伤时,亦难匹敌。”
姜明哲笑道:“那还不是伯父传我神功的缘故?”
两人边说边干,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到底,姜明哲仰头看去,只见崖壁没入云雾,歪歪斜斜上去,每隔数尺便有一个凿痕,宛如天梯一般。
忍不住赞叹道:“伯父当年重伤之后,硬生生凿出这条生路,真正是大毅力。”
这时上面飞快有人攀下,第一个正是萧峰。
他虽折了左手,还背个老大包袱,但以他武功,有凹槽可助力,两足一手,依然稳健自如。
随后一个是阿朱,阿紫,接着是段誉。
段誉离地还有两三丈,一跃而落,说道:“阿碧下了几丈就觉头晕目眩,王姑娘更是分毫也下不得,这里怕有宋辽的散兵打草谷,因此婉清、钟灵留下来保护她们。”
萧远山也不在意,领着众人走到一个小小的坟墓旁。
说是坟墓,其实只是大小石块堆积为丘。
萧远山叹息道:“这崖底土质浅薄,我只能用石头做坟。峰儿,来给你娘磕了头,带她回家。”
萧峰红着眼点点头,跪倒在地,先取下背后包裹,放在里面打开,乃是香炉香烛,纸钱金箔。
香炉里预先填了谷粒,萧峰点了三柱香,拈在额前,低声道:“娘,不孝子萧峰,来接你回家了,还有我爹,还有峰儿义结金兰的两个兄弟,二弟姜明哲,三弟段誉,娘,我二弟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
姜明哲一拉段誉,跪在萧峰左右,齐声道:“伯母在上,小侄姜明哲\/段誉,随大哥来探望伯母。”
姜明哲又道:“我大哥如今苦尽甘来,父子团聚,以后诸事,也有我们做兄弟的辅佐相帮,伯母在天有灵,大可放心。”
说罢和段誉一起叩头。
萧峰立刻道:“娘,我二弟三弟说得不错,他们对孩儿当真极好……”
他一开口又停不下,先说姜、段二人的好处,又说对他如何义气,絮絮叨叨,说的手中线香燃了一半,兀自没完。
阿紫见这天神般男子在亡母坟前说话,便似和父母炫耀自家好朋友的小孩一般,不由微笑,悄悄拉着阿朱道:“我本来还担心这个姐夫太古板,现在看来,倒也是个肯说话的,你以后不会寂寞。”
姜明哲探过头低声提醒:“大哥,跟伯母介绍介绍阿朱。”
说罢拉着段誉起身让出位置。
萧峰脸孔一红,果然说道:“娘,还有个好朋友也来了,她是孩儿一个女的朋友,嗯,红颜知己,人品是极好极好的,又聪明又温柔,你若见了她一定会喜欢,她不嫌孩儿鲁笨,本是江南娇生惯养的女儿,却宁肯陪回辽国放牛牧羊,,阿、阿朱,你来让我娘瞧一瞧你。”
萧峰夸赞阿朱之时,阿朱早已红了脸,随即又红了眼,眼泪一串串珍珠般掉下来,脸上却带着笑。
闻听萧峰唤她,连忙去跪倒在萧峰身边,流着泪露出笑意,柔声道:“小女子段朱,随萧大哥前来拜见母亲,母亲,我以后一定会好好伺候萧大哥,也会好生孝顺萧伯父,请你放心。”
萧远山立在一旁,红着眼圈道:“傻孩子,你都叫了母亲,如何叫我伯父?以后随峰儿叫我爹吧。”
他上一步,柔声道:“娘子,你瞧见了吧?峰儿已经是伟丈夫,也有了爱他敬他的妻子,三十年前,我们一家在此分离,今日幸能重逢,让孩子们给你磕个头,尝些香火,就随我们回家吧。”
萧峰闻言,连忙把短短的香插进炉中,带着阿朱磕了几个响头。
阿紫待他们起身,也上来跪倒磕头,口称:“伯母,我是你儿子的小姨子,又是你儿子的弟妹,我们可也亲的很呢,伯母,段紫给你磕头啦。”
几人磕完了头,又点了三支香,随即烧了纸钱金箔,烧纸钱时,阿朱快手快脚,把金箔都迭成了元宝形状,一并烧化。
烧完了纸,萧峰将包袱布铺开,道:“爹,孩儿和你动手吧。”
萧远山点点头,姜明哲等默默退开,看着他父子二人推开石头,把一块块白洁如玉的遗骨拾起,打为包袱,由萧峰背在身后。
好一番忙碌完毕,萧远山叹道:“上去吧,你们先上。”
当下萧峰打头,几人排成一线,顺着原路往上攀爬。
一会儿功夫,几人从云雾里钻出,眼见便要攀上悬崖,忽然听见崖上兵器交击,还有许多人发出粗野的嚎叫,乱哄哄怪腔怪调,不知说些什么。
最下面的萧远山低吼道:“不好,峰儿快上去,是打草谷的辽兵!”
萧峰神情一紧,立刻加速,却听耳畔呼的一声风响,他身后的姜明哲急切之下,纵身而起,左手铁剑扇,右手七稚剑,双双张开拍舞,便似振翅一般,双足点着滑溜溜的崖壁,一道烟般越过萧峰,直蹿而上。
姜明哲拍拍他道:“人生贵相知,霎那即永恒,兄弟们义气长存,肝胆相照,纵隔天涯,不过比邻。再说——”
他展颜一笑:“大理辽国,说来天南地北,其实也不过两三个月路途,若坐海船,趁着三四月西南风起,二三十日足矣,不仅能探视大哥,更能把你大理国特产运来辽国卖个高价,再把辽国特产运回大理发财,如此一来,不惟全了义气,更可在不加赋、不伤民力的前提下充实国库,岂不美哉?”
段誉本来眼泪都要流出,听了此言,顿时止泪,吸了吸鼻涕乐道:“还有这般好事?可是我大理国没有海呀!”
姜明哲哂道:“红河不是直达海边?”
段誉愣道:“二哥不熟大理的地理,红河乃是流入安南国境内,然后才能入海。”
阿紫大声道:“段小玉笨死了,那就让皇帝伯父给我一支兵马,我挂帅南征,替你们打下什么南安国,不就行了?”
段誉惊道:“不可不可,安南同我大理一般,乃是佛国,岂能擅动干戈?”
此时安南国乃是仁宗李乾德当朝,此君颇有才干,文治武功非同小可,在位初期,连年同宋朝交战,后于熙宁十年(1077)两国议和,及至元祐二年(1087),宋哲宗进封李乾德为南平王。
姜明哲虽不知这些,但听了佛国二字,顿时笑道:“既然都是佛国,又有什么不好商量?你们给他一份国书,借道出海,说要赚钱建造佛寺不就是了?大不了出些买路钱。”
段誉想了想,喜道:“这倒可行,待回头见了我爹,细细和他陈说。”
姜明哲顺势便道:“其实治国之道,主要便是一个财字,国富才能厚待百姓、打造强军,厚待百姓,民心便能稳固,打造强军,邻国不敢轻辱,三弟你以后也是要当皇帝的,当牢记这个财字,最好便是外取,你们大理国若能沿着红河水道入海,向北能沟通辽国,向南则有无数岛国,盛产香料,贵比黄金,你大理国有茶马铜铁,做好这些买卖,足以强国富民。”
三言两语,听得段誉心驰神往。
萧远山却是真正有见识的,不由赞叹:“贤侄当真大才,汉人书里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今日见贤侄设谋,始知此言不虚,怪不得慕容复那小子,视你为卧龙凤雏。”
姜明哲心想卧龙凤雏乃是风波恶包不同,我哪里敢和他二人媲美?嘴上谦虚道:“纸上谈兵罢了,伯父见笑。”
当下说罢,复又前行。
若按萧峰意思,过关不免要受官兵盘查,不如找个地方寄存马匹,从雁门关西侧的高山攀过。
姜明哲摇摇头:“大哥,不必麻烦,三弟,你带了公凭么?”
所谓公凭,差不多就是介绍信、通行证明。
段誉是被鸠摩智揪来的江南,但随后段正淳赶来,早已替他补齐了相关文件,公凭里写的清清楚楚,大理国镇南王世子读书有成,出国游历以增见闻。
段誉在包裹里找了一阵找出来,姜明哲亲自拿了,走去呈给了门军查验。
守门军将见是邻国王子,肃然起敬,亲自出关,见段誉一身贵气,再见队伍里美女如云,愈发深信不疑,下意识便认定萧远山等都是幕僚护卫之属,草草检查便放过了关。
出了关来,一条山路蛇缠而下,众人循路而行,眼见得萧远山脸色渐渐沉重,又听得萧峰呼吸粗重无比,阿朱阿紫这些欢脱的少女,也都老老实实闭住了嘴。
走了一程,转过一块大石,一段山道横陈面前,南面倚山,北面峭壁,坡度缓缓向下绵延而下。
萧远山颤声道:“就是此处!”
众人齐齐勒马,萧远山下马,走到深谷之前,低头看去,但见云雾重重,深难见底,想起当年惨剧,两滴老泪从眼眶滑落,颤声道:“峰儿,当初为父的抱着你娘和你,就是从这里跃下,听见你哭声,又将你抛了上来。”
萧峰虎目含泪,一跃来到崖边,跪倒在地,探着头看了半晌,大叫道:“娘,娘,孩儿来了,孩儿和父亲来看你了!娘,我是峰儿啊!”
大叫声中,大颗大颗泪珠落入深谷。
萧远山本来还在强自抑制,闻得儿子悲声,亦不由泪如雨下,孤狼般嚎叫道:“娘子啊,娘子!远山归来也!我们的儿子我找回来了,他如今也长大了,也是受人景仰的好汉,娘子,你看见了么,我们的儿子长大了呀!”
其声传荡群山,如带伤病虎,悲怆难言。
姜明哲只觉鼻头一酸,连忙侧过脸去,却见阿朱早已哭成了一只花脸猫儿,段誉仰面大哭,呼哈呼哈,几乎断气。
其余几人,清冷如木婉清,腹黑如阿紫,机灵如钟灵,乃至王语嫣、阿碧,都为他父子悲伤所感,人人肃穆垂泪。
姜明哲擦把泪花,上前道:“伯父,大哥,你们若要回乡,岂能让我伯母独自在此?我们下去,收拾了伯母骨殖,带回故乡安葬才好。”
萧远山起身拭泪,点头道:“对,对对,好孩子,你说得对!我、我找一找!”
他平素豪迈稳健的态度迥然不存,慌慌张张的到处查看,不时探出手在崖壁上摸索,忽然喜道:“这里、就是这里!”
说着举起手来,但见四根指头上,满是黑泥青苔:“我当初在崖底养好了伤,我娘子靴筒里有一口匕首,我凭着此刃,凿崖为梯,历时十七天,这才攀了上来。”
说着翻身就要下崖,姜明哲拉住他道:“老伯,若论轻功,小侄颇有自信,你如今情绪激荡,我大哥左臂受不得力,小侄先下!”
萧远山也不矫情,点头道:“好,替你伯母收拾骨殖,你这侄儿出力也应当,来,我拉着你!”
姜明哲取了铁剑扇在手,左手伸出和萧远山相拉,萧远山奋起神力,把他提出崖壁,缓缓放下。
姜明哲拧身看去,果然崖壁上有个浅浅凹槽,深约两三厘米,年深日久,积尘为泥,覆盖青苔,只是已被萧远山抠去了大半。
姜明哲提起剑扇,嚓嚓俩下,把泥苔清理干净,萧远山趴下身子,垂下手来,姜明哲往下再降,果然下方数尺,又有一块茂盛的青苔,他以剑扇抠去,又是一个凹槽。
萧远山翻身,踩着凹槽而下,左手抠着第一个槽,脚尖踩着第二个槽,腰身侧转,右手紧紧拉着姜明哲,姜明哲再度降下,又清理出新的凹槽。
如此缓缓下了二十多丈,清理出六七十个凹槽,萧远山呼吸粗重起来,姜明哲道:“伯父,我们换一换位置。”
于是二人小心翼翼调换了身形,变成姜明哲紧攀崖壁,单手提着萧远山,萧远山持了他的铁剑扇,不断清理出新的凹槽。
如此又下二十丈,抬头看崖上人,尽为雾气遮挡,渺不可见。
萧远山担心姜明哲力乏,看了看他,只见面色如常,呼吸悠稳,不由笑道:“你这身功力当真可畏可怖!便是我不曾受伤时,亦难匹敌。”
姜明哲笑道:“那还不是伯父传我神功的缘故?”
两人边说边干,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到底,姜明哲仰头看去,只见崖壁没入云雾,歪歪斜斜上去,每隔数尺便有一个凿痕,宛如天梯一般。
忍不住赞叹道:“伯父当年重伤之后,硬生生凿出这条生路,真正是大毅力。”
这时上面飞快有人攀下,第一个正是萧峰。
他虽折了左手,还背个老大包袱,但以他武功,有凹槽可助力,两足一手,依然稳健自如。
随后一个是阿朱,阿紫,接着是段誉。
段誉离地还有两三丈,一跃而落,说道:“阿碧下了几丈就觉头晕目眩,王姑娘更是分毫也下不得,这里怕有宋辽的散兵打草谷,因此婉清、钟灵留下来保护她们。”
萧远山也不在意,领着众人走到一个小小的坟墓旁。
说是坟墓,其实只是大小石块堆积为丘。
萧远山叹息道:“这崖底土质浅薄,我只能用石头做坟。峰儿,来给你娘磕了头,带她回家。”
萧峰红着眼点点头,跪倒在地,先取下背后包裹,放在里面打开,乃是香炉香烛,纸钱金箔。
香炉里预先填了谷粒,萧峰点了三柱香,拈在额前,低声道:“娘,不孝子萧峰,来接你回家了,还有我爹,还有峰儿义结金兰的两个兄弟,二弟姜明哲,三弟段誉,娘,我二弟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
姜明哲一拉段誉,跪在萧峰左右,齐声道:“伯母在上,小侄姜明哲\/段誉,随大哥来探望伯母。”
姜明哲又道:“我大哥如今苦尽甘来,父子团聚,以后诸事,也有我们做兄弟的辅佐相帮,伯母在天有灵,大可放心。”
说罢和段誉一起叩头。
萧峰立刻道:“娘,我二弟三弟说得不错,他们对孩儿当真极好……”
他一开口又停不下,先说姜、段二人的好处,又说对他如何义气,絮絮叨叨,说的手中线香燃了一半,兀自没完。
阿紫见这天神般男子在亡母坟前说话,便似和父母炫耀自家好朋友的小孩一般,不由微笑,悄悄拉着阿朱道:“我本来还担心这个姐夫太古板,现在看来,倒也是个肯说话的,你以后不会寂寞。”
姜明哲探过头低声提醒:“大哥,跟伯母介绍介绍阿朱。”
说罢拉着段誉起身让出位置。
萧峰脸孔一红,果然说道:“娘,还有个好朋友也来了,她是孩儿一个女的朋友,嗯,红颜知己,人品是极好极好的,又聪明又温柔,你若见了她一定会喜欢,她不嫌孩儿鲁笨,本是江南娇生惯养的女儿,却宁肯陪回辽国放牛牧羊,,阿、阿朱,你来让我娘瞧一瞧你。”
萧峰夸赞阿朱之时,阿朱早已红了脸,随即又红了眼,眼泪一串串珍珠般掉下来,脸上却带着笑。
闻听萧峰唤她,连忙去跪倒在萧峰身边,流着泪露出笑意,柔声道:“小女子段朱,随萧大哥前来拜见母亲,母亲,我以后一定会好好伺候萧大哥,也会好生孝顺萧伯父,请你放心。”
萧远山立在一旁,红着眼圈道:“傻孩子,你都叫了母亲,如何叫我伯父?以后随峰儿叫我爹吧。”
他上一步,柔声道:“娘子,你瞧见了吧?峰儿已经是伟丈夫,也有了爱他敬他的妻子,三十年前,我们一家在此分离,今日幸能重逢,让孩子们给你磕个头,尝些香火,就随我们回家吧。”
萧峰闻言,连忙把短短的香插进炉中,带着阿朱磕了几个响头。
阿紫待他们起身,也上来跪倒磕头,口称:“伯母,我是你儿子的小姨子,又是你儿子的弟妹,我们可也亲的很呢,伯母,段紫给你磕头啦。”
几人磕完了头,又点了三支香,随即烧了纸钱金箔,烧纸钱时,阿朱快手快脚,把金箔都迭成了元宝形状,一并烧化。
烧完了纸,萧峰将包袱布铺开,道:“爹,孩儿和你动手吧。”
萧远山点点头,姜明哲等默默退开,看着他父子二人推开石头,把一块块白洁如玉的遗骨拾起,打为包袱,由萧峰背在身后。
好一番忙碌完毕,萧远山叹道:“上去吧,你们先上。”
当下萧峰打头,几人排成一线,顺着原路往上攀爬。
一会儿功夫,几人从云雾里钻出,眼见便要攀上悬崖,忽然听见崖上兵器交击,还有许多人发出粗野的嚎叫,乱哄哄怪腔怪调,不知说些什么。
最下面的萧远山低吼道:“不好,峰儿快上去,是打草谷的辽兵!”
萧峰神情一紧,立刻加速,却听耳畔呼的一声风响,他身后的姜明哲急切之下,纵身而起,左手铁剑扇,右手七稚剑,双双张开拍舞,便似振翅一般,双足点着滑溜溜的崖壁,一道烟般越过萧峰,直蹿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