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都市 > 激荡1979! > 第168章 阿明阿敏情投意又合(保底1更)
  • 第168章 阿明阿敏情投意又合(保底1更)

    作品:《激荡1979!

            从燕京去南方做倒爷的不止彪子小梅一家,说起来他们在这一行里算是后来人,而且做的规模也不大,还不是全职在干。

        但胡同青年贾爱国可是全职在做倒爷,每个月都要去两趟南方。

        当梅文化他们还在考虑怎么躲避乘警的时候,他已经打通了火车上的关系,一车皮一车皮地运货过来。

        现在燕京城里开始风靡的喇叭裤和蛤蟆镜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他的货,不过他不自己卖。

        在梅文化他们还在为千元户窃喜的时候,去年贾爱国就已经是万元户了。

        而促使他走出第一步的就是魏明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那句“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直到这天收到了一个来自北大的包裹,他才想起当初迷茫的自己曾给魏明写过一封信,并把自己曾经下乡的川渝粮票都夹在信里面。

        虽然当时魏明没有给自己回信,不过他也理解,当时很多迷茫的读者估计都在给魏明写信,哪里回的过来。

        没想到都过去半年了,竟然得到了他的回应,而且里面是一本书。

        《动物凶猛》,一部囊括了魏明出道以来所有中短篇作品的文集,里面有他签名,签名上还有一个“沟子魏明”的印章,另有一句“希望你不再迷茫”的寄语。

        这让现在已经身价不菲的贾爱国感动不已,当即派手下小弟骑三轮车去附近的新华书店把这部书包圆了,他要拿来送人。

        然而小弟回来后只带回了两本。

        “什么意思,就只剩两本了吗?”

        小弟:“不是,人家说因为卖的太好,所以限购了,每人最多只能买两本。”

        贾爱国笑道:“那看来不用我出手了!”

        像贾爱国这样已经成为款爷的读者肯定是少数,不过大部分收到魏明亲笔签名图书的读者原本家庭就不差。

        比如一个叫许晔的女孩,今年18岁,出身于燕京的外交家庭,是魏明的诗迷,去年冲动之下不仅寄了粮票,还塞了五块钱巨款,并希望能跟魏明交个朋友。

        结果那封信石沉大海,当时她还好一阵失望呢,之后魏明出了新作品虽然也看,但也没一开始那么着迷了。

        没想到今天刚从学校回来,就从妹妹那里接过了一个包裹,拆开一看,竟然是魏明寄给自己的他亲笔签名的第一部书!

        原本许晔还在犹豫要不要随大流买一本收藏,没想到他竟然给自己寄了一本,他竟然还记得自己!

        从小学舞蹈的许晔开心地原地转圈,然后立即跑去书店买了两本《动物凶猛》回来。

        魏明的那本她要永久珍藏,买的这两本就平时翻看了,自己一本,妹妹小晴一本,11岁了,还捧着《儿童文学》看,也该吃点好的了。

        魏明的亲笔签名暂时只寄到了京津冀以及周边地区,再远一些的还需要时间,不过早先给周惠敏的信这会儿已经到了。

        周惠敏回家后首先打开家里的邮箱,好可惜,还是空的。

        然而进了家门,就见桌上摆着一个小小的包裹。

        妈妈表情严肃道:“你那个北大笔友的。”

        周惠敏立即喜上眉梢,然而妈妈却道:“人家给你寄了什么,妈妈能看看吗?”

        由不得妈妈不担心,这孩子最近每天都要看邮箱,一个笔友罢了,就是学习生活的调剂而已,这孩子也太当回事儿了。

        而且女儿都已经来例假了,现在也有一米六的身高了,出落的亭亭玉立,周妈妈难免担心两人假借交笔友之名拍拖。

        周惠敏也意识到现场气氛有些不对劲,于是乖乖同意。

        包裹打开后东西还不少。

        因为魏明跟周惠敏也聊过电影,所以魏明就把撕掉了投票页面的几本《大众电影》杂志也寄给了这位笔友。

        另外还有一盒抗得住长途运输的燕京糕点。

        最后才是那盒《放羊班的春天》磁带。

        这些东西运去香港,花费可不低,不过魏明就当是投资了。

        爷爷那边权当自己尽孝了,想赚外汇只能靠阿敏了。

        周妈妈首先翻了翻杂志,就是一本电影杂志,并没有什么不健康的图片,很符合她对大陆的认知。

        糕点嘛,叫什么“稻香村”,两人品尝了一下,周妈妈感觉倒是更像魔都附近苏州的口味,忍不住多吃了两块。

        见妈妈喜欢,周惠敏觉得很有面子,同时又有些为难:“这个阿明太客气了,寄了这么多东西,我怎么回礼啊。”

        一些香港特色美食她倒是买得起,就是这个邮费有些肉疼。

        周妈妈则道:“礼数不能缺,回头可以买一些巧克力或者大陆没有的新鲜玩意儿,钱不够问我要。”

        听到妈妈这话,周惠敏更多的是不忍,妈妈打几份工供养自己已经很辛苦了,自己还是简单回个信好了。

        这时周妈妈又指着磁带道:“这是什么?大陆的音乐吗?”

        “应该是吧,《放羊班的春天》,好奇怪的名字。”周惠敏拿起来看了看,没有看到《乡恋》,有几首歌比较陌生,另外还有几首则略有耳闻,如《送别》,不是弘一法师写的歌吗?

        “妈妈,我们听听吧!”

        周妈妈:“边吃边听吧,吃完写作业。”

        于是只剩最后一封信还没看,她们听起了歌,第一首就是《春天在哪里》。

        周惠敏也经常听国语歌,而且这还是一首儿歌,对她来说完全没有难度,几乎一首歌之后她就学会了。

        第二首《采蘑菇的小姑娘》又是一首儿歌,难度有所升高,她觉得自己需要再听两遍才能学会。

        第三首《小草》,周惠敏一下子就被演唱者的嗓音吸引了,很抓耳,至于歌词,感觉像是有些悲伤,又有些励志的样子。

        第四首《种太阳》是一个男孩唱的儿歌。

        第五首《在希望的田野上》,这好像是刚刚四位歌手的合唱,几个明显未成年的嗓音合在一起,倒是有了一些气势,周惠敏感觉自己唱不来。

        “妈,我吃好了,我去写作业先!”周惠敏把杂志和信带进自己房间并关好门。

        刚刚听歌的时候她就怀疑,这些歌该不会就是阿明写的吧?

        如果真的是,那他还真的挺有才华的,虽然基本都是儿歌,但能写的如此朗朗上口,对于一个大学生,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然而打开魏明的来信,她天塌了,原来阿明并不是北大学生!

        在信中,魏明这么说。

        “虽然我很年轻,但阿敏你可能误会了,我并不是北大学生,我是在北大工作的。”

        周惠敏惊诧不已:“原来他竟然是北大的老师啊!”

        他说自己还年轻,估计是跟那些老学究相比年轻,但起码也比自己大十岁了吧。

        周惠敏倒没有嫌弃魏明年纪大,只不过感觉以后写信的时候可能会更加敬畏一些吧。

        随后魏明又简单介绍了一下包裹里的东西,《大众电影》可以让她全面地了解大陆电影的近况。

        “燕京本土的美食并不多,多是吸收全国各地的特色并保留传承下来,这盒稻花村糕点是京城老字号,属于苏式糕点,也不知香港有没有,寄给你尝尝看吧。”

        最后他说到了那盒磁带。

        “我猜对了!”

        周惠敏有些激动地捂住嘴,前面五首歌果然都是他写的歌词,《采蘑菇的小姑娘》由他的那位老师谱曲,其余四首都是他亲自谱曲。

        他果然好有才华啊!

        而且阿明还告诉周惠敏:“当初学音乐是因为写一部需要用到音乐知识,的名字叫《放羊班的春天》,就是这盒磁带的专辑名字。”

        天啊,他竟然还是一个作家!

        好想看看那篇啊!周惠敏又想,他在北大该不会是教文学的吧?

        她的脑海里立即浮现了一个温文尔雅,玉树临风的儒雅君子形象。

        魏明在信中还提到:“现在写完了,但写歌的本事不想浪费,于是前阵子又创作了一首歌,只是这种风格更偏向港台风,在大陆恐难以发表,所以寄给阿敏你看看,我知你颇有音乐修养,如果看得上,不妨帮我投给音乐公司,名号就叫‘阿明’,若是拿到稿费,你我一九分账如何。”

        “一九分账!”周惠敏小脸兴奋地都红了,如果自己真能赚到钱,那岂不是可以给他寄很大很大的包裹了!

        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不需要用妈妈的钱了。

        最后一页就是魏明新歌的简谱,名字叫《溜溜的她》,很奇怪的名字。

        周惠敏轻哼了起来。

        “你未曾见过我,我未曾见过你……”

        周惠敏心想:这首歌莫非是写给我的?他们俩确实不曾见过啊。

        继续看“年青的朋友一见面啊,情投意又和”。

        周惠敏心想,这个“情投意合”应该也可以用于朋友吧?嗯,应该可以的,虽然还没见过,但从字里行间,感觉两人还是很投机的。

        “年轻的朋友在一起啊,比什么都快乐……”

        嗯,应该就是讲友情的,朋友在一起,肯定很快乐啊。

        “溜溜的她呦,她呦我呦,心儿一颗嘿嘿嘿,心儿一颗嘿嘿嘿……”

        唱这一段的时候对周惠敏的普通话是个严峻考验,比较难唱。

        整首歌顺了一遍,周惠敏意识到这首歌品质很高,而且很适合台湾歌手。

        不过阿明是大陆人,他们跟台湾不对付,自己还是考虑香港歌手吧。

        可香港现在唱国语的歌手越来越少了啊,自己该怎么帮阿明呢……

        (本章完)

    相关推荐: 从离婚开始的文娱 我靠摆摊卖美食,成了罪犯克星 书籍1369971 苟在美利坚,我能拾取万物词条 重生八零:离婚后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