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都市 > 激荡1979! > 第71章 这么多信,逼我买房是吧(求追读!)
  • 第71章 这么多信,逼我买房是吧(求追读!)

    作品:《激荡1979!

            即便这些报纸都不是直接报道他“魏明”这个人,可这泼天流量即便只是被他沾上一点,蹭着一丝,那也是难以想象的富贵。

        还有一点可以印证,就是火车上魏明在听车厢里乘客们“键政”的时候不止一次听到了“春江水暖鸭先知”。

        还从几个看上去颇有闯劲儿的年轻人口中听到了“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这句话。

        而魏明在看报的时候还看到了老人家的国庆讲话,他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正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正治问题。

        这话还用了加粗加大的字体。

        就像平安叔所说,自己真的踩到了时代的风口上,随风而起了。

        午饭他是在火车上吃的,到了燕京站已是下午,到了北大天都快黑了。

        魏明的行李比走时要轻便了不少,只带了几瓶家乡的老白干,以及父母给平安叔捎的一些土特产。

        车子在南门停下,魏明看着熟悉的招牌,才走了三天,还怪想的。

        “哎呦喂,魏明回来了!”

        一位门岗前辈发出了惊喜的叫声,把楼下宿舍的人都给招上来了。

        “明哥,我帮你拿行李!”赵德彪还是那么积极向上。

        “知道你想啥呢,放心,今晚就接着给你们讲射雕。”

        赵德彪:“明哥,你不觉得武侠故事和好酒更配吗。”

        魏明呵呵一笑:“衡州老白干,记着呢记着呢。”

        说完,魏明就要收拾一下床铺,结果却看到床上铺满了东西。

        “这是……信?”魏明有些疑惑。

        彪子道:“没错,都是你的,估计等会儿还有。”

        “怎,怎么这么多啊!?”

        彪子道:“你先别动,我给你分好类了。”

        他坐在梅文化的床上,给魏明指点道:“最小的那堆,写的都是某某编辑部,中间这堆,指名道姓,是给《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作者魏明的,最大的这堆是写给《理想》作者魏明的。”

        “还有一堆呢?”

        “哦,没写是给哪个魏明的,我就放一起了。”

        “这些一共多少封?”

        “326封,差不多能有十斤重吧。”彪子随口报出,可见他是很负责的。

        魏明不知道的是,《文汇报》在连载结束后发表了这部小说的相关评论文章,在文中提及作者魏明是北大的工作人员。

        而《中青报》转载时也提到了这一情况。

        另外前几天转载了《理想》的《诗刊》也简单介绍了魏明的情况,提及他是一个年仅18岁的青年诗人,目前在北大任职。

        看着铺满整张床的三百多封信件,魏明发出灵魂一问:我特么放哪啊!

        宿舍倒是有个人橱柜,但里面已经很拥挤了,而每张床下面的空间也被占满了。

        “明哥,你在想啥呢?”

        魏明:“我在想是不是要买个房子放信。”

        “明哥你真幽默,不至于不至于。”

        现在确实不至于,以后就不好说了,原本一篇童话只收到十封信的他确实没想过这个问题,还以为自己不如老郑有魅力呢。

        今日一见,原来自己吸引的都是成年人啊。

        “明哥,你现在要不要拆信啊,我还挺好奇的,这些读者编剧都给你写的啥啊?”

        魏明点点头,从最小的那堆开始。

        刚拆开一封某省文学刊物的,原来是约稿信,魏明放在一边,再打开一封,又是约稿信,这时乔枫回来了,手里又拿了一把信。

        “回来了呀小明,给,在西门东门的兄弟们下班带过来的,35封一共。”这一共就361封信了。

        彪子接了过来,“我来分类!”

        “广州《作品》编辑部的,放这里,给春江……放这里,理想的放这里……”

        很快信就分好,魏明继续开信,然后就爆了金币。

        哈哈,一份转载的稿费单!

        听说有些大爆的现象级小说能得到上百次转载,那得多少稿费啊!

        而《春江水暖鸭先知》因为顺应时代和政策,已经被捧成了现象级作品,热度不逊于改革文学开山之作《乔厂长上任记》。

        最后这几十封各编辑部的来信魏明都看完了,大概分三类。

        第一类就是约稿信,也是最多的,基本都是各省市的地方报纸刊物,像是《人民文学》《当代》《花城》《十月》这几位还没出手。

        来信咖位最高的也就是上个月刚刚复刊的山城刊物《红岩》了,复刊号以一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小震了一下文坛。

        第二类是寄转载稿费单的,大概有11家之多,于是魏明又赚了200来块钱稿费!

        他是真没想到,赚钱最猛的竟然是《鸭先知》这个随手写的小短篇!

        第三类则是以《中青报》为代表的几家媒体想要采访他的个人事迹,这个魏明想明天跟平安叔商量一下。

        仅仅是看完最小一堆的编辑来信,就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再加上坐了一天的车,魏明有些累了,连饭都是让彪子给打回来的。

        恰好这时候梅文化上班回来了,他早就眼馋魏明这些读者来信了。

        “要不,我帮你拆帮你读?”

        于是魏明让他拆第二堆,写给《鸭先知》作者魏明的那些。

        “尊敬的魏明老师,您了吃了嘛……”

        编辑介绍魏明的时候只说在北大工作,人家还以为他是老师呢。

        这是一个迷茫的,没有工作的哏儿都青年,他听说广州现在发展很快,想去看看有没有机遇,但家里觉得太远,也没有卖煎饼果子的,坚决不同意,所以他想问问魏明老师,自己要不要勇敢一回。

        梅文化问:“你要回信吗?”

        “如果每封都要回,接下来几个月我就什么也不用干了,”魏明道,“暂不考虑。”

        他还要赚够带全家去川渝寻亲的钱,既然寻亲,那是不是也得买个相机呢,所以当务之急是创作。

        而且回一封信成本一毛钱,这么多信,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呢。

        梅文化换下一封,嘴里还嘟囔着:“如果是我的读者,我肯定每封都回。”

        彪子:“那是因为你没有,所以才能这么说。”

        梅文化没回嘴,一封封看过去,大部分都是把魏明当做人生导师的,希望他来帮助迷茫的自己决定要不要勇敢一把,其实就是找个人推自己一下。

        但魏明还真不敢做这个推手,这个年代南下,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很多人后来就消失了。

        还有少部分是纯粹喜欢《鸭先知》这篇小说,探讨文学的,虽然这篇小说不是时下那种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但写作风格还是很别具一格的。

        梅文化一边拆着信,魏明也差不多缓过来了,于是随手拿起一封写给《理想》作者魏明的信。

        结果信封一开,竟然掉出一张照片,照片上还是一个清丽的女孩。

        魏明迅速看完这封信,这,这竟然是一封交友信!

        女孩先是表达了对魏明才华的崇拜,然后又讲了讲自己的情况,包括家庭情况和年纪,至于相貌,都在照片上呢,肯定不丑。

        魏明虽然同样不会给她回信,但对这堆来信的兴趣大增。

        在开到第三封的时候,除了相片,魏明还在里面发现了一张当地的粮票。

        以及一张五元大钞!

        ……

        (预告一下,下周二上架,到时候爆个大的,大家再忍一忍~)

    相关推荐: 重生九零:万朝陪我长大 总裁,夫人又花你的钱养小鲜肉了 重生:不当少爷做赘婿接盘俏村花 说好的保卫科干事,你破什么案? 我的绝色女领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