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靖天下 > 第九十七章汉王
  • 第九十七章汉王

    作品:《靖天下

            第九十七章汉王

        “殿下,臣有一事启奏。”谢枋得出列道。

        谢枋得固然献贺表,参与这一战。但是谢枋得与虞醒麾下,还是外人。

        虞醒临时让谢枋得做事。料理后勤,果然是井井有条。

        毕竟独挡一面,与鞑子交战的人。

        襄阳之战后,宋朝的抵抗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襄阳之战,到伯颜兵临临安城下。

        这一阶段是正规军抵抗,贾似道鲁港之败,张世杰焦山之败,葬送了宋朝所有可战之兵。谢太后投降。

        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佥名谢道清。

        第二阶段,就是临安朝廷投降后,掀起了大规模投降,各路官员纷纷投降。

        第三阶段,才是文天祥等一系列人出现。

        这个时候,大规模抵抗,已经从官转为民了。

        各地义兵纷起。谢枋得就是在这个时候,以守信州。

        所有将士大都是他招募的。

        甚至军饷,都可能是他自己搞来的,

        他或许打仗不行,其他方面都是相当不错的。更是战败之后,流亡各地,痛定思痛,而今再有用武之地,更是呕心沥血做事。

        虞醒准备带回昆明的。

        自然没有安排谢枋得具体职位。想让谢枋得回去见了赵老爷子,再商议。

        不知道谢枋得此刻出来,要说什么。

        “谢公有何事?”

        谢枋得说道:“今日之战,功莫大于殿下。臣以为殿下应晋王爵。由大宋云南郡王,进位汉王。”

        这一段话,谢枋得说得很艰难。

        却也斩钉截铁。

        没有丝毫犹豫。

        虞醒本来不觉得有什么,但细细一品。忽然觉得不对。

        大宋云南郡王,这个大宋何必强调?

        这是强调后面的汉王前面,没有大宋字样。

        也就是今后,他虞醒就不是宋臣了。

        诚然,虞醒从来没有将自己当过大宋的臣子。大宋朝廷也没有给他发过一颗米的俸禄。但是他毕竟继承了宋朝的政治遗产。而今公然抛弃大宋朝廷头衔。

        是不是太急了?

        “此事-----”虞醒有些犹豫。

        谢枋得朗声道:“殿下,此事正当其时。”

        “崖山之役,君父蒙难,天下同悲,然天下忠义之士,死不旋踵,淮西,福建,两广海上,奉汉家之大义,与鞑子死战者,不可计数。然,没有统一号令,旋起旋灭,血染黄沙。”

        “不胜悲矣。”

        “今日,殿下当仁不让,当高举义旗,令天下百姓知胡运必绝,汉家必兴。”

        “此非臣之所愿,也是天下百姓之心声。”

        虞醒说道:“只是------”

        虞醒想知道的,不是这个。这个不是重点。

        重点是谢枋得没有说,但已经暗示出来的,那就是去大宋字样,自立为汉王。

        这一点,谢枋得没有说。

        如果仅仅是号令天下义军,云南郡王与汉王有多大的区别?

        此去其他诸将以张万为首,纷纷出列,说道:“请殿下晋汉王位。”

        张万是听明白了。

        在内心之中,自然想让虞醒自立。

        不要说张珏时代,四川宋军根本没有得到大宋朝廷一丝一毫的援助。即便是整个南宋时期,四川与临安的关系,也可以写一本专著,各种勾心斗角。

        名将余阶,召入临安而死。

        坚守钓鱼城的王坚,后来也被召回临安闲置。

        这两人都是张珏老上司。

        如果这一次大宋没有灭亡。张珏将来的下场,估计也与这两人相差不大。

        说句不客气话,如果不是鞑子太残暴,张万这些人对南宋朝廷会有多少忠心,还很难说。

        而今朝廷已经不在。虞醒自立并没有什么不好。

        更何况,不自立,虞醒不更进一步,下面这些人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虞醒自然明白诸将的心思。

        “回昆明再说吧。”

        这一件事情,不着急。

        虞醒还要征求很多的意见。

        议事之后。

        虞醒将舍利畏,谢枋得,张万留下来议事。

        虞醒首先问道:“谢公,你今日提汉王这一件事情?”

        “殿下有所不知。”

        “殿下有今日,非借朝廷尺寸之力。如果朝廷尚在,臣决计不会劝进。但是而今天下,各路义军,其实与殿下一样,与朝廷并没有多少恩义可言。朝廷之名于他们可有可无。”

        说到这里,谢枋得也不由有一些黯然。

        这是他不愿意承认,却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那就是而今坚持反抗的,并不是大宋体制内的人物。崖山之战后,宋朝真亡了。

        而今福建陈吊眼许夫人,是各路义军之中,闹得最大的一支,已经有五万之众,如果谢枋得没有遇见李鹤,他就会去福建。

        但是这一支,与大宋朝廷已经没有一点关系了。

        他们在大宋朝廷在的时候,都是被压制,被剥削的山民而已。

        至于各地起事,士大夫不多,很多都是目不识丁的百姓。

        虞醒麾下将士也是一样的。他发现虞醒麾下原宋军的数量是蜀中诸将。而偏偏这些人对临安朝廷怨念最深。

        大宋朝廷遗泽虽然有,但不多了。

        对虞醒的作用很小,而且已经有负作用了。

        “殿下在云南的困境,臣也知道一二。云南偏远,人才不如中原之盛,殿下欲成大事,必引中原之人才。然故宋旧臣,他们-----”

        谢枋得有些为尊者讳,不想说,却不得不说:“这些人在朝廷厮混时间久了,有些恶习深入骨髓中。而殿下以故宋章程,根本无法约束他们。更何况,自从南渡以来,法度尽坏。今欲成大事。必刷新政治。”

        “以臣之见,尊祥兴年号即可,大宋字样可以渐去。”

        “以正名分。别上下。”

        这话谢枋得说得很困难。

        一句三顿。

        因为这一段话,本质上将虞醒集团与南宋进行了分割了。

        崖山之后,虞醒这一面宋旗,也要易帜了。

        谢枋得对大宋朝廷是有感情的。

        岂能不难受。

        但是他更清楚一件事情。

        那就是这一件事情是必然。

        虞醒现在不自立?将来也会自立的。

        而如果引入一些宋朝遗臣,或一些宋朝宗室,将来有那一日,不仅仅虞醒的名声有污,更是对这些宋朝遗老遗少,毁灭性打击。

        宋朝已经亡了。

        这是一个事实。

        而且,谢枋得逃亡在外这一段时间,痛定思痛。反复思索亡国之因。

        才有他说的南渡之后,法度尽坏。

        这一句话,是深入骨髓的总结。

        北宋政治与南宋政治是完全不一样的格局。北宋的时候,纵然有党争,但是实际上政治体系还算完善。而到了南宋,已经是皇帝借权臣压制天下人。

        更被无数历史学家评价,南宋政治开明清专制制度之前声。

        内残外忍。

        不要说立足云南,与鞑子再战天下,就是割据云南。用南宋政治体系是完全不行的。

        所以,南宋遗臣要用。

        但虞醒必须掌握主动权。

        “如此一来,不会寒了天下人之心?”舍利畏说道。

        “不会的。”谢枋得说道:“天下抗元之人,如夜中狂奔,堕泥泽中有之,坠深渊者有之,身死族灭者有之,而陛下有一道光,照亮长夜。天下人自然归之如流水。”

        “今日之局面,非大智大勇之圣主,不可挽回局面。”

        “舍殿下,天下还有何人,能与忽必烈一较高下?”

        这就是谢枋得舍弃一切,为虞醒出谋划策的原因。

        在谢枋得心中,只有明君圣主,才能拯救天下局面。

        而虞醒就是他的明君圣主。

        大宋朝廷已经不重要了。

        虞醒沉思片刻,说道:“此事我知道了。”

        略不过不提。

        这一件事情看似很简单。但其实非常大,这关乎虞醒集团的政治集团立足点与身份。

        虞醒觉得谢枋得说得有道理。

        但是,也必须谨慎为之。

        虞醒对张万说道:

        “今日之后,我就要回昆明了。”

        “今日一别,不知道何日方能再见,对云南今后的形势,还请张叔叔指教。”

        从前不理解古人离别之苦。

        而今知之。

        很多人匆匆一别,就是永诀。

        更不要在乱世之中。

        谁能预料明日会发生什么事情,特别是战阵上的人。

        张万说道:“殿下不问,臣也是要进言的。”

        “自古以来,云南内外交通,不过数道。最西大雪山道,昔日吐蕃之攻南诏路线。”

        “只是今日之吐蕃,虽然为鞑子所有,山高地瘠,难以为战,又有大铁桥诸多天险,足可无忧。”

        “正北则建昌道,今有清溪关以塞之,殿下可派一员战将守之,可安枕无忧。”

        “陈河如何?”虞醒问道。

        虞醒夹带里,能独当一面的将领,也就那几个人。

        “陈河用兵之道,中规中矩,尚有稚嫩。但有自知之明。守关足矣。”

        虞醒点头,示意继续。

        “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石门道。此乃汉唐经营之故道。昔年繁华冠绝滇中,即便而今,也有很多大道遗址,殿下虽塞石门关,但以臣观之,发民夫数万,期年治之,足可畅通。”

        “故而,此地不仅仅要修凌霄关,石门关,应该修数座山城以塞之,方才是金汤不拔之势。”

    相关推荐: 靖天下 堂哥修仙,命格成圣 穿书七零我带现代监狱混进科研所 盗墓:别难为我一个算命的啊 都快打进京城了,你说要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