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靖天下 > 第二十六章少府的家底
  • 第二十六章少府的家底

    作品:《靖天下

            第二十六章少府的家底

        其他铁厂在分工上有不同。

        有的是铁矿附近有煤矿,将矿石冶炼成铁料运输到昆明来。而有的却是尽可能在交通要道上设厂,同时接受铁矿石与煤炭。根据支援各地的情况,生产一些简单的武器。

        但大部分铁料都作为原材料运送到这里,加工成兵器。

        这也是昆明居中以治四方的本钱之一。

        不管是最基本的铁甲,刀兵,还是重中之重的火炮,都是在这里生产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杂项。

        水壶,靴子,衣帽,大部分也出自这里。

        这个军工厂,看似默默无闻,却支撑了汉军十五万大军的装备,甚至多生产许多,出售给土司,或作为云南支援其他人的物资。

        这都是汉军能抵御鞑子的关键。

        也是虞醒大部分心血所寄。

        虞醒既然来少府,第一站自然是军工厂。

        “是。”

        李裕孙带着虞醒走在军工厂中。

        “而今军工厂,占地有十里,内有工匠万人。”李裕孙在前面引路,一边走一边说。

        军工厂大部分建筑,都是竹子搭建的工棚。

        四面透风。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一方面,加工铁器,很多时候都要生炉子,铁炉那滚滚热浪,自然要四面敞开通风。

        另外一方面,就是军工厂中有很多大型设备,首先就是铁炉,大小不等,但高数米的不在少数。这样设备是很难在室内的。

        其次还有很多大设备,比如吊车,车床。

        这些设备总不能淋雨吧。

        这些设备很多技术方案,都是虞醒自己敲定的。

        不敢说这里的技术,是整个世界最先进的。

        是军工厂仅次于工匠的最大财富。

        但是修建这种宽度数米,数十米大房子。要求太多了。消耗也多。

        李裕孙最后折中,就是这种竹棚子。

        毛竹,尤其是是南方的毛竹是可以很高大的。修建大框架上面扑上一层遮雨棚子。虽然有时候也漏雨,但是这毕竟是车间,也没有那么娇贵,派几个工人修修就好了。

        甚至真出了什么事情。

        棚子塌了,也伤不到人。

        更有修建工期短的好处。

        于是,这就成为了工厂主体风格了。

        “殿下,殿下------”

        见虞醒来了,很多工匠纷纷上前打招呼。

        虞醒无端想起了阿七。

        当初这些人工匠很多都是阿七带出来的。

        如果阿七还在,虞醒就不用担心这没有人负责科研了。

        虞醒心中叹息一声,收拾心情。与这些工匠一一交谈。忽然眼前一亮,这机器他没有见过。

        看样子应该是一台人力锤。用人力将重物提到高处,然后砸下来,用来加工金属或者零件。

        他说道:“这个是谁设计的?”

        “是我。”一个老头小心翼翼出头。

        “殿下,这个是去年年底才来的。叫老王头。据说在临安军器局干过,后来转辗逃亡各处,听了贵州大捷,这才来的。”李裕孙说道。

        “你是怎么想的?”

        “回殿下,因为五华山这里没有河,没有建立水锤。而今甲胄也不生产了,但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这样水锤,有些工件小,送到几十里外的水锤哪里,有些太麻烦了。于是。小人就设计了这个。”

        “不错。”虞醒笑道。

        这几年,虞醒也感受到了群众的智慧。

        虞醒有很多先进的理念,但奈何各方面条件达不成。所谓先进的理念,也就成为空谈。

        反倒是很多一线的工匠,听了虞醒的想法,能够另出机杼,用虞醒想象不到的办法,达成虞醒想要的效果。

        也就是所谓的土方法。

        就如现在这台人力锤,或者说人力冲压机。

        他很多设计都是照着虞醒在其他机械上抄出来的。但是总体上完成度并不算差。

        这给虞醒很大的启发。

        “土方法之所以是土方法?是因为它不符合科学规范,严重依赖个人手艺,难以通过很多严苛的使用环境。但是这都是因为发明人科学根底不够,有创意,没有扎实的数理知识。是受教育水平不够。而不是人不行。”

        这更让虞醒一心要办教育。

        想要靠一个人建立一个工业体系,根本不可能。

        而且虞醒也不得不承认。

        这两年,他一直打仗。

        一心扑在军事上,而今也算有所成就。薄有虚名。但是夜深人静回想自己当初的课题。还能想到一些,但是具体攻关难点,与研究思路,却一片空白。

        而且随着他一心扑在军事政治上,这方面的退化,是不可逆。

        他记忆力依旧很好,当初很多事情都记得住。

        但是当初的感受,想法,却在一点点淡忘。

        虞醒正在变成一个他之前讨厌的人------那种脱离了科研一线,偏偏大言不惭,指手画脚的人。

        这也让虞醒越发想培养出能在科研上挑大梁的人。

        很多人觉得科学与科研好像是写在书上的东西。

        其实不是。

        科学与科研真正在科学家脑子里的东西。

        一门科学如果没有研究,就代表这门科学已经死了。

        如果想要重新办开启研究,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精力的投入。

        科学家也是讲师门的。有很多著名的实验室,诺奖得主,成窝下崽。

        这说明越高深的学问,就越需要言传身教。不是仅仅几页字,几本书就能读明白的。

        在工业上更是如此。

        有大批量开动的生产线,才有第一流的工程技术。一旦产业空心化。技术领先优势,是不可能保存多少年的。

        “李少府,这样的人就该给与奖赏。”虞醒说道。

        “殿下,臣这就提拔他为管事。”

        “我不是这个意思。”虞醒说道:“这样技术精湛,改进工艺的工匠,未必适合管理,需要有一套体系,让他们有更高的待遇。以奖励工艺改进。”

        李裕孙一时间皱眉。

        他明白虞醒的想法,但是一时间想这一套体系,却为难了。

        “莫不如提拔为供奉官。”陈宜中开口了。他为官多年经验丰富之极,解决这一件事情,简直是手到擒来,“供奉官可以对应各级官员待遇。亦可以分不同方面的供奉,比如冶铁供奉,机械供奉,等等。最顶尖的工匠,可以为待诏。御前为殿下解惑。”

        宫廷供奉官早就有了。

        不过都是琴棋书画的供奉而已。

        陈宜中挪过来,完美符合。

        虞醒本意是建立一套类似八级工的体系,从而培养工人。陈宜中的解决办法,似乎比虞醒更好。

        毕竟古代一旦沾染上皇家,似乎就变得不一样了。

        权力从不以官职大小划分,而是以距离皇帝远近划分。即便皇帝越近,即便是一个太监,那也是九千岁。

        八级工最顶尖的待遇,能比得上待诏,这种出入宫廷的身份吗?

        “不错。就按陈相的意思来办。”

        “是。”李裕孙说道。

        看完军工厂,就来到了各部的铸币厂。

        而今更是热火朝天。

        数千工匠正在加紧铸造。

        李裕孙却将虞醒引到一台机器前面说道:“殿下,这就是殿下之前提过的冲压成型。”

        其实机器并不大,只是有一个长长的杠杆加压。

        将铜片放进去之后。用人力拉下杠杆。

        打开之后,就是一个多余的废料落在地面上的收集盘中,一枚铜钱就出现了。

        只是中间的方孔没有打掉。

        用这种方式生产铜钱。这个方孔,不是不能处理。但是太麻烦了一点。

        虞醒拿过铜钱细细观看。在他看来,这铜钱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毛边。但是总体上,已经符合虞醒的要求了。这本身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的玩意,否则西方人很早就有金银币了。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唯一问题的就是-----

        “压力不够。”虞醒将铜钱放下来说道:“少府找地方重新建铸币厂吧。要靠近河流,用水力冲压。”

        “方孔的问题,我再想想。”

        云南地理不是没有好处的。河道虽然不能同行,但是水力资源却能用其他方式利用,比如这水力冲压。这样的地方在云南太好找了。

        上水力冲压,就不是这个一次压出一个了。

        也不会压一次,就让一个大汉满头都是大汗。

        最大的好处是省人工。

        铸造需要翻模,需要大量人手,还有手艺很高的工匠。铸造是很看工人手艺的。一个弄不好,什么气泡,毛刺,问题太多了。而冲压更多是操作机器,就能标准化进行,不仅仅省人工,也省高技术人员。只要不是太傻就能干。

        中国大多数时候,人力是不值钱的。

        很多时候,工艺改进所带来的进步,在经济上无法抵消低廉的人力成本。

        一次工艺改进,能省一个人工。但是改进工艺的成本都比一个人工贵。这个时候,生产者自然要用旧的生产工艺了。而具体在工艺改进上,很多时候,每一次改进都是一点点进步。很少有一次改进都可以省掉一个人工的时候。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科技发展很慢,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的原因。

    相关推荐: 靖天下 堂哥修仙,命格成圣 穿书七零我带现代监狱混进科研所 盗墓:别难为我一个算命的啊 都快打进京城了,你说要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