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靖天下 > 第三十四章难民潮
  • 第三十四章难民潮

    作品:《靖天下

            第三十四章难民潮

        虞醒专门安排人为骑兵造的甲胄,最重要的是轻便。甚至牺牲了一定的防御能力,用得钢材,是炮钢,也就是活陈吊眼的金甲同样的材质。不过轻薄了许多。如果真有人用重武器砸,未必能扛得住。

        但是寻常刀剑弓弩是射不透的。

        有这样的甲胄,才有杨承泽的大胆。孤身杀入鞑子军中,杀进杀出,却毫发无损,并不是鞑子不行。而是他一身甲胄,给他减少了太多的伤害。

        虞醒为汉军骑兵打造的方向,类似于胸甲骑兵。有甲胄,但不多。

        但要比蒙古那边强太多了。

        然后就是战法了。

        但有一利就有一弊。

        汉军骑兵为了发挥装备上的优势,不仅仅有甲胄,还带了很多其他东西。

        作战的战术,就是冲锋陷阵。驱赶鞑子骑兵,与冲击鞑子步阵等等。也就是更多发挥战阵上的作用。

        与鞑子骑兵大迂回大穿插。骚扰步兵的战法完全不一样。

        而这样一来马的负重就高,机动力就不如鞑子骑兵。

        鞑子骑兵一心想逃,是追不上的。

        鞑子骑兵也不是傻子。一定要与汉军骑兵硬碰硬。

        或许有些人对蒙古铁骑有刻板印象。

        虽然蒙古铁骑,并不是没有重骑兵。但是蒙古人真正的王牌就是轻骑兵。即便金朝末年,金朝重骑,还给过蒙古人几次狠的。

        蒙古骑兵对这样的骑兵,也是很有经验的。

        那就是避开不战。远远得跟着,消耗对方马力,等马跑不起来了,再反攻,反正蒙古骑兵最大优势就是马多。

        这其实也是虞醒的用意。

        蒙古骑兵在蒙古一方,是主力。有各种战略作用。甚至大规模迂回。而汉军这边,主力只能是步卒。乃至炮兵。骑兵的作用,有且只有一个,搞对方骑兵。不能让鞑子骑兵,影响到己方战略部署。

        只是三千骑兵太少了。

        虞醒也无可奈何。

        战马太少。

        即便扩充缅北一些地方当马场,想要扩充马匹,也是一个漫长的周期。

        “国公,你怎么在这里?”杨承泽问道。

        “我正欲去拜见汉王殿下。”

        “那正好,我护送国公吧。”

        “杨将军,你这一次来?”

        杨承泽指着对面的骑兵,说道:“国公有所不知,那边是来找我们的。”

        “找你们?”

        杨承泽随即将这一段时间的他的工作说了出来。

        一句话,驱赶鞑子骑兵,阻止鞑子骑兵靠近,接引难民。

        鞑子在江北大屠杀之后,很多百姓纷纷四处逃窜。很多人都逃到了虞醒治下。

        安南上皇当初有意无意,将汉王虞醒纳入自己的下属之列。或许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是此刻,却让很多百姓对虞醒有一种亲近感。

        在鞑子屠刀降临的时候,举目四望,发现似乎只有虞醒坐镇的文郎地区。才安全。

        大量难民逃入,也引起了鞑子截杀。

        虞醒得知之后,就派杨承泽来做这一件事情,一方面锻炼汉军骑兵。

        汉军骑兵作为虞醒的眼睛珠子之一。他最心疼不过了。但是即便再心疼。虞醒也要拿出去与鞑子骑兵碰一碰。原因很简单,汉军骑兵如此珍贵,就是要让他们发挥做强大的战力。而不是养在温室中的花朵。

        当然了,为了保险起见。虞醒甚至将已经高升的杨承泽给拉过来,继续统领骑兵,不过是加了高衔。

        另外一方面,难民潮对虞醒来说,是幸福的烦恼。

        这些被鞑子驱赶而来的难民,已经一无所有了。有的只有与鞑子的彻骨仇恨。

        更不要说,这些安南百姓大多数说汉话,写汉字。只要稍稍安排。就能改变云南的人口结构。如果派他们去缅甸。面对缅甸的环境,这些人自然就成为汉族人口了。

        因为他们自己不觉得自己是,但是缅甸本地百姓都会觉得他们是的。

        人口问题,从来是虞醒的难题。

        但凡能解决一点,都是一个好消息。

        但问题是,消耗太大了。

        出兵以来,虞醒一直在花钱。

        十万大军孤悬在外,更是沿着沱江,泸江,建立起烽火台。

        龙女湾之战后。鞑子忌惮虞醒的火攻,放弃了对红河上游的进攻。而虞醒文郎地区,就是红河上游河谷与红河平原结合的地方,东西两侧都有山脉余脉,将红河与北方的泸江,南边的沱江分隔开来。而在这里,这两条河,一南一北汇入红河,就形成一个角地带。

        不管是红河,泸江,沱江都是从群山之中冲出来的。

        他们上游都是山区。也就是说,鞑子想进攻,就必须顺着水路,而在泸江与沱江上搭桥。

        这两者,鞑子现在都不敢。

        毕竟,之前那一把火太可怕。鞑子仅仅是派了大军与汉军隔河对峙。双方严阵以待。谁都没有动手的想法。

        阿术不想动手原因很简单。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敌人要一个个的打,想将安南陈氏搞定,再打不迟。

        虞醒不想打的原因很简单,等造船,等武器。

        双方就一直对峙到现在。

        当然了,对峙是真的。并不代表小规模战斗没有了。

        杨承泽部这样的战斗任务,相当不少。

        虞醒想要搞清楚鞑子的实力。

        毕竟对面是阿术,在情报上如何准备都不为过。

        这样的战备,云南消耗很大。幸好虞醒到了此地第一件事情,就是主持春耕,以至于这一带地区,粮食生产并没有遭到破坏,大抵能提供相当一部分的军粮。

        虞醒正高兴的时候,却不想来的难民潮。

        从经济上算账,虞醒亏大了。

        养这么多难民,给云南极大的负担。

        但是见死不救,虞醒做不到。

        从来以中国人凝聚人心。

        什么是中国人。仁义礼智信。见死不救的事情,鞑子可以做。但是汉军是决计不能做的。

        于是,即便再困难。

        虞醒也只能咬牙派杨承泽去接应难民。

        陈国峻听了之后,叹息一声,说道:“都是我的错。”

        如果他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如果他能在白鹤江之战中打败鞑子?

        如果他能------?

        太多的如果了。压得陈国峻内心中沉甸甸的。

        不一会儿,他们跟着杨承泽到泸江边。

        这里有了临时的码头。

        聚集这数千百姓。

        陈国峻过来的时候,汉军将士正在放粥,让他们吃一顿饱的,等船只过江。

        “多谢汉王殿下。”

        “汉王殿下万岁。”

        听着这些人一边吃粥,一边说得话。

        陈国峻内心之中,百味杂陈。

        “虞醒在安南的民望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即便打败了鞑子,又该如何打败虞醒啊?”

        陈国峻等人有优先权,等船来之后,立即登船上渡过了泸江。

        一过泸江情况立即变得不一样。

        仿佛换了一间。

        除却江边的烽火台之外,似乎没有什么战争气氛。连稻田里的稻谷似乎都整整齐齐的,洋溢着即将丰收的喜悦。

        安南水稻一年三熟。已经快成熟了。

        陈国峻想起他在江北看到的荒村白骨。

        “或许对安南百姓来说,姓陈还不如姓虞。”陈国峻内心中忽然冒出这个想法。被他立即按下去了。

        祖宗数代之基业,岂能弃之与人?

        陈国峻来到文郎城之后,却没有见到虞醒,虞醒去了造船厂。并没有在城中。

        陈国峻就跟着虞醒到了造船厂。

        造船厂是在一座湖中。与红河水道相连。湖并不大。但是虞醒想要的船也不算大。

        不需要远洋决胜,只需要控制红河的治水权就行了。

        虞醒观察着新船。

        整个新船从结构上,并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地方。

        并不是虞醒搞不出一些新结构。而是工匠们理解新工艺有些慢,会浪费时间。

        所以这一艘船的设计思路,就是两个字:加固。

        只要能将火炮装上船,能够齐射,不至于将龙骨给震断,就足够了。这一支船队的目的就是要打败鞑子水师,控制红河流域之后,这一支船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总不能,打水匪,也开着炮船去吧?

        这对汉军来说太过奢侈。

        本质一次性去的。

        虞醒也就没有什么其他改进,只要容易制造,坚固,能完成基本的职能,承载火炮的后坐力。那就行了。

        虞醒验过船。

        装上十门大炮。一阵齐射过后。

        虞醒亲自查看船只的龙骨。一寸寸的看过去,确保没有问题。

        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一款船用炮。虞醒在原本炮身等比例放大了。确保炮弹在一里距离内,能够击沉硬木木板。以保证将来再水战之中,对鞑子船只有足够的杀伤力。

        能够破坏船只。

        只是如此一来,后坐力也大了许多。

        也幸好,这年头不管是云南还是安南都不是缺少木材的。

        造船最后的材料,号称万木之王的柚木,在东南亚就广泛分布。安南这边也是有的。

        “就这样吧。”虞醒说道:“先造出一百艘吧。”

        “一百艘?”

        赵文满脸苦笑说道:“殿下,这根本不可能做到。且不说火炮够不够,木材就不够?”

    相关推荐: 靖天下 堂哥修仙,命格成圣 穿书七零我带现代监狱混进科研所 盗墓:别难为我一个算命的啊 都快打进京城了,你说要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