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靖天下 > 第三十四章累死老子哎吆嘿
  • 第三十四章累死老子哎吆嘿

    作品:《靖天下

            第三十四章累死老子哎呦嘿

        “百姓有钱了。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在虞醒看来,这其实也算是对他的褒奖。

        诚然经过了一轮货币贬值。从实际购买力上来看,修路的工钱是比之前减少了很多。

        但是总体上,云南百姓手中的钱是一直增多的。

        在虞醒入主云南之前,云南的体制属于半封建半奴隶制度。

        土司制度就是奴隶制度的变种,而元朝将云南分给很多功臣,就如大理段家,他们有自己的领地与私兵,对内的制度倒也算封建制度,掺杂着一些奴隶制度。

        百姓是没有什么人身自由,更不要说私人财产。

        虞醒对云南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

        大部分土地都分给了有功将士,从而形成了云南地方中坚力量,军功地主。

        少府大量用工,大量人力物力流向了工业,导致农业人口数量减少。地主与佃户的矛盾并不突出,很多军户也是自己耕种土地,形成了自耕农体系。

        而且云南一直在修缮水利,开垦荒地。大大缓解了土地矛盾。

        云南这些年的粮食产量,一直是增加的。

        当然了,受限于云南的自然禀赋,这种增加与工业方面的增长相比,就相形见绌了。甚至不值一提。

        但对百姓来说,情况是不一样的。

        虞醒来之前,很多百姓都没有自己的私产。托虞醒大力铸钱的福,大部分百姓手中都一些钱的,一般不会超过一贯钱。

        在安南战事结束后,这大半年时间。

        云南经济也渐渐从战争之中走了出来。

        而今已经出现了工价升高了。

        云南本身人口就不多了。

        汉军大部分都是云南人。占用云南适龄青壮很大一部分,再加上少府,农业生产,其实云南失业人口并不多,更多是农业社会的所谓的隐形失业人口。也就是季节性的劳工。

        而今更增加了其他的产业的用工。

        比如糖业,少府建立糖厂也是需要人手。

        更有其他商业,比如李辅叔出海,他麾下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云南人。

        经济发展之下,各方面都要用工。市场调节之下,工钱上涨。

        但是修路的工钱,自然不是那么容易上涨的。

        云南朝廷没有那么多钱。

        而修路这一件事情,也是很苦的。

        一些临近居民区的道路也就罢了,在而今的山上开凿山路,遇见的问题,可不仅仅是修路的问题,野兽,毒蛇,暴雨,落石,工程事故等等。

        可以说,这些年虞醒大规模修路,每年都有修路工人因为各种原因伤病而死。

        又苦又累又危险,又不赚钱。

        而且给官府干活,可不是说走就走的。

        下面人有怨言也是正常的。

        如果从朝廷施政上来看,似乎真是一个问题,工价提高,代表着修路总成本的提高。毕竟这年头修路,最大的开支就是人力成本。但是换一个思维。这就代表着云南内部市场的形成。

        百姓有了钱,才能买东西。如此一来,工厂的货物才能卖出去,这样循环才能消化掉多发的货币。

        这代表着云南的国力增长。

        这些问题都是增长中的问题,固然是烦恼,也是幸福的烦恼。

        虞醒自然高兴。

        至于下面一些骂声,又算得了什么?

        要做大事,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李辅叔听明白虞醒的想法,心中忽然一动:“自古以来所有帝王,恐怕都没有这样的心胸吧。”

        李辅叔内心中忽然有一种折服之感。

        李辅叔看似不正经,但内心中却是一个很高傲的人。

        正因为高傲,才敢戏谑示天下,以天下人不可以庄语。

        这天下人都不配让我李辅叔正正经经说话。

        即便虞醒大破鞑子,于云南立下此等基业。李辅叔承认虞醒是大英雄,大豪杰。但难免觉得有些心机沉重,违心示人。

        而今听虞醒之言,却是一种自己从来没有感受过的胸怀。

        “殿下,车里土司刀钶出迎,就在前方三十里处。”

        虞醒说道:“好。该见见正主了。”

        一行人匆匆忙忙赶过去。

        只听山崖上,依旧传来沉重的滇南土语:“汉家天子哎吆,开山路哎呦嘿,累死老子哎呀嘿------”

        ******

        “臣拜见殿下,臣不知道殿下要来,有失远迎,死罪死罪。”刀钶大礼参拜,心中却有一些忐忑。

        虞醒这一次过来,来得非常快。他刚刚得到消息,人已经过了红河了。

        刀钶一时间弄不清楚虞醒的来意。

        只是想来想去,也只能微微一叹。

        即便他知道虞醒的来意?他们又能如何?与虞醒一战吗?

        车里刀氏在大理时代是自成一国。

        南诏全盛时期,不要说车里刀氏,就是澜沧江下游一些地方都是南诏的。但是大理的国势不如南诏。地盘又所收缩,特别是大理王朝后期,收缩的更加厉害。车里刀氏都独立出来。

        兀良哈大破昆明,随即南下,攻安南。在进攻安南的途中,顺道击破各土司。各土司惧。随即纷纷朝见。从而被元朝收为麾下。

        车里刀氏就是那个时候向元朝称臣。

        但整个过程可以看出来,其实云南对车里刀氏的影响力并不是太大的。

        赛典赤时期的云南就是这样的。车里刀氏乐意敌个头,免于征伐。而元朝正在与缅甸交兵,只要其他各部安分,就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真说云南对车里刀氏影响力加深,反而是虞醒主政云南之后。

        虞醒与各土司约法三章,最重要的大兴通商。

        大量物资从云南上不设现的流入各土司的领地,特别是大量兵器。

        各土司的交战的手段,并不比六祖九部好上多少。有精良兵器与没有精良兵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特别是在滇南土司这里,刀氏固然是这个最大一股,但是滇南土司不仅仅有刀氏。

        云南大规模武器输入,其实给了滇南土司一个暗示。

        那就是云南只要想,单单靠给谁武器,不给谁武器,就能影响土司之间的强弱了。

        这让很多土司不得不讨好云南。

        否则很有可能不用云南动手,只要云南一声令,再加上武器援助,就能让一个土司消失。

        而后来,虞醒屡战屡胜。

        刀氏就更不敢动了。

        当初兀良哈台只是路过,车里刀氏见了兵威,就不敢不去臣服。朝见。

        而今虞醒声威更胜当初。

        刀氏又怎么敢反抗啊?

        当然了,这也与滇南的风土人情有关系。滇南虔信佛法,这里还有很多名胜古迹相传是佛祖所留。佛祖遇见江水,过不去,将袈裟脱下来,就变成一座桥,佛祖走了过去。

        这里就叫袈裟渡。

        至于释迦摩尼到底有没有来到这里,就不劳无事之人考证了。

        刀氏不敢反抗虞醒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这一次虞醒南巡,带了三个营。加上几个班直,整整一万人。

        毕竟车里算是云南领地,但是实际上与敌国无异,虞醒作为一国之主,自然要有所防范。

        而刀钶来迎接,仅仅带了几十个人。

        已经非常能说明态度了。

        虞醒对刀氏这个态度很满意,虞醒识趣。虞醒更给面子。

        说道:“刀公,这位是李辅叔,你可听过。”

        刀钶说道:“可是云南首富。”

        “不敢当。”李辅叔说道:“我不过一个跑腿的。”

        “李先生客气了,李先生富可敌国,单单交税就都交了二十万贯,这一件事情早已传遍云南了。”刀钶对李辅叔不敢有一丝怠慢,刀钶很明白,钱多到一定程度就是权力。更不要说。李辅叔与虞醒之间的关系,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虞醒说道:“我这一次过来,就是为了糖。”

        刀钶心中松了一口气。

        他其实最近也再为这一件事情烦恼。

        甘蔗是丰收了。他当初他从昆明回来,就下大力气种甘蔗。而滇南地区气候,也非常适应甘蔗种植。

        他与其他土司一商量,个个奋勇。

        一下子就种了数千亩。

        当时没有觉得。

        但是在丰收的时候,却傻眼了。

        收甘蔗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车里地区不过二十多万人。几乎家家上阵,男女老少通通派上去了,这才堪堪将这些甘蔗收完了。

        这就是为什么乔坚等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等来滇南地区的粗糖一样。

        毕竟第一次大规模种植,很多人都低估了甘蔗的劳动量。虽然说水稻等东西,也都有抢收,而甘蔗比这些更加辛苦。水稻用镰刀不怎么用力就割了。而甘蔗,必须一刀一刀砍倒。

        而且要日以继夜的加工,熬制。

        刚刚收完,上上下下都累死了。

        粗糖只要保存好,一时半会不会出什么问题,自然拖延了运输时间。

        当然了,刀钶也有了一个幸福的烦恼,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那就是粗糖的总量还没有计算出来,但是大概总数已经有了估计。

        这些粗糖按照收购价,少府全部收了。少府最少要支出一百万贯。

        一百万贯?

        这个数目,将刀钶都吓住了。

    相关推荐: 十九世纪换嫁情缘 靖天下 堂哥修仙,命格成圣 穿书七零我带现代监狱混进科研所 盗墓:别难为我一个算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