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190章 冷落

    作品:《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陈砚的官船离开的第二日,消息传到孙舟耳中,孙舟只道:“走了便好。”

        若待得久了,宰辅大人猜测他与那陈砚有所接触,于他仕途可就是大大的不妙。

        当天下午,一个人的来访将孙舟大好的心情尽数破坏。

        来人乃是孙舟的同科,此前入京述职,正好与陈砚同一天同一码头离京,亲眼见到陛下赐给陈砚麒麟服之事。

        孙舟惊呼:“你怎的不早些来?”

        “沿途好友众多,我自是要一一拜访,如此紧赶慢赶方才在今日前来,这是怎的了?”

        孙舟却是一脸死灰:“只差一天呐!”

        他只以为那位陈三元是因得罪徐首辅才被外派,如今看来,他竟简在帝心!

        天子公开赐服,这是摆明了要为陈三元撑腰。

        首辅徐鸿渐虽把持朝政,可这天下终究不姓徐。

        自己得罪了陈三元,岂不是不将天子赐服放在眼里?

        如此深想下去,孙舟便浑身无力瘫坐于凳子上,心中悔恨,怎的就不给陈三元摆个接风宴?!

        此时船已走了两日,他便是想追也追不上了。

        他却不知,陈砚的船并未走多远。

        实在是薛正吐得太厉害,险些晕过去,与药材打交道多年的陈知行将自己带来的药煎了一碗给薛正喝,这才让薛正好了些。

        当然这行船的速度也降了下来,以便让薛正能好好歇歇。

        看着一上船就脸色惨白的薛正,陈砚摇摇头,这只鸭子太旱了,去了南方不知能不能好好为他干活。

        本着拉近关系的想法,陈砚对薛正可谓照顾有加,具体照顾行为只有一个:读书。

        陈砚捧着书坐在薛正身旁,读宁淮那边传出来的各种话本子。

        书生女鬼相恋、宁淮当地各种传说,陈砚可谓来者不拒。

        每读完一本,陈砚便要问上一句:“薛百户可觉得好些了?”

        薛正只有气无力地应一句:“还行。”

        陈砚就会拿起另外一本继续读,船上的日子是极无趣的,陈老虎和陈知行没别的事打发时间,也搬着凳子进了薛正的房间跟着听。

        遇到精彩之处,还要大喊一声:“彩!”

        不知是药起了效果,还是每日听书转移了注意,亦或者是习惯了,薛正渐渐的竟也没那般难受。

        不过陈砚并未因此就离开,而是一如既往地一张凳子几本书,一壶茶水就可坐半天。

        薛正从躺着变成了坐着,渐渐的他发觉自己竟对宁淮有了些了解。

        宁淮临海,多风暴,百姓多灾多难。又因朝廷严禁百姓下海捕鱼,并内迁以农耕为主,可惜渔民耕地不够,导致多数百姓都穷困潦倒。

        “薛百户以为百姓若饿得活不下去了,又该以何谋生?”

        陈砚合上书,意味深长问薛正。

        薛正曲起一条腿,双眼紧紧盯着眼前的少年,只道:“不知。”

        “天下竟还有锦衣卫不知之事,薛百户去了宁淮,怕是要多加努力了。”

        陈砚调侃完,起身就要离开。

        陈老虎赶忙跟着起身,问道:“不读了?”

        “今日已读完了,该吃晚饭了,明日船靠岸后,我们该转陆路了。”

        陈老虎看了眼剩下那本还没读的书后,跟在陈知行身后与陈砚一同离开。

        待里面只有薛正一人,薛正心头生出一股紧迫。

        他知晓陈砚这是在提前了解宁淮的风土人情,大概也猜出他此行不仅仅是保护陈砚,更有机密任务在身。

        到底是三元公,这些事一看便知。

        下了船后,一行人骑马的骑马,坐马车的坐马车。

        在船上如瘟鸡般的薛百户到了陆地就成了矫健猎豹,很是威风。

        不过下船后,薛正就换上了布衣,自此成了陈砚的“随从”。

        至于其他锦衣卫,陈砚依旧没看到。

        一路摇摇晃晃,待进入宁淮省时已是八月了。

        进入宁淮后,陈砚就出了马车,与陈老虎一同坐在车辕上,看看环境,也看看百姓。

        陈砚虽早已做好了宁淮百姓很穷的心理准备,等真正看到宁淮百姓时,依旧被这些人的穷困给惊到了。

        这些百姓个个被晒得黝黑,衣服破旧摞着补丁,或用木板绑在脚下当鞋子,或光着脚四处走。

        陈砚虽未穿官服,车上却挂了松奉府同知的官牌,若是别处的百姓,多半会带有一些敬畏,可宁淮的百姓神情麻木,只远远绕开。

        一路经过各个县、州,均没人迎接过陈砚,更莫提宴请。

        陈砚夜晚找间客栈投宿,白日里赶路。

        行至偏僻之地,薛正终于开口:“看来宁淮不欢迎陈同知。”

        陈砚只道:“意料之中。”

        此乃首辅徐鸿渐的老巢,这宁淮上上下下的官员必定投靠徐鸿渐,能欢迎他陈砚才怪了。

        若真有人宴请,他还要疑心是不是鸿门宴。

        宁淮实在又潮又热,热风吹在身上竟有种黏糊糊之感,让人颇不适应。

        在松奉府外,终于有一位身着青色官服的官员前来迎接。

        那青衣官员不咸不淡道:“陈同知一路辛苦,下官这就带陈大人去落脚之地,请随下官来吧。”

        说完也不等陈砚应话,转身就走。

        陈老虎扭头看向陈砚,陈砚却不在意道:“跟他走吧。”

        想来上面是打了招呼,整个宁淮都不欢迎他这个新任同知。

        能被派来迎接他,想来这位官员在此地也混得不如意。

        陈砚虽不知那迎接官员的姓名,对他的安排的住处倒是颇为满意。

        这院子乃是四间房屋紧凑合拢在一处成一个四合院,屋顶倾斜,雨水可沿着屋顶流到中间的池子里。

        许是为了躲避台风,宁淮的屋子修得低矮,屋子瞧着就结实。

        陈砚对那官员道谢:“寻得此处怕是颇为不易,多谢这位同僚。”

        那人用种怪异的眼神看他:“此处乃是上任同知的宅院,死后便一直空着,我不过是按照惯例将此处借给你落脚,何必言谢。”

        陈砚笑道:“敢问上任同知因何缘故毙命?”

        那青袍官员道:“被浪卷入海里淹死了,此地临海,浪急,每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奉劝各位乖乖待在屋子里,莫要随意外出。”

        陈砚还想再问两句,那官员却不耐烦地继续道:“待入了府,想来你们也不会如此大老远出来住,到时也就要换宅院了,不必再多问。”

    相关推荐: 翅膀硬了你叛师,我留一手你哭啥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我在北海道教吹奏 小蚊子第18本书 东京少女们大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