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20章 这么卷是吧?
  • 第20章 这么卷是吧?

    作品:《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八月底,高侍郎回了平兴县,九月底,平兴县的钱县令便被调走。

        周荣与钱县令关系匪浅,自是要去送送。

        回来后,周荣就将陈砚喊进家里,与周既白一同跟着刘先生上课。

        陈砚一个成年人,并不想打击周既白的自信,可周既白时时都想压他一头。

        比如刘先生布置背十句,周既白必要多背一句;若刘先生布置写五张大字,他必要写六张。

        每每到了此时,刘先生必要赞赏他勤勉刻苦,转头就对陈砚道:“你为何不能学学既白,反倒要如此怠惰?”

        正常完成刘先生布置课业的陈砚:“……”

        这么卷是吧?

        那就别怪他欺负小孩了。

        周既白背十一句?

        那他就背十二句

        不仅背,他还默写,不仅加深记忆,还能练字。

        当陈砚连着默写出十二句,并一字不差时,周既白懵了,那一整日都是浑浑噩噩。

        不过周既白并不服,第二日也背了十二句,虽断句不够准确,只要刘先生稍加拨正也就是了。

        于六岁小童而言,《论语》晦涩拗口,想要背下来是极难的,以至于他们的动静将周荣都惊动了。

        陈砚的晚饭是在周家吃的,周既白匆匆吃完就回了屋。

        周荣叹口气:“臭小子放既白一条生路吧,他已经连着好几夜只睡两个时辰了。刘先生最近也有些精力不济,想与我请辞,被我好不容易留住了。”

        其实一开始见他们如此刻苦,刘先生是极高兴的。

        可没过两日,刘先生便发觉自己熬不住了。

        学生既已背完,又能默写,总要粗浅地讲讲经义。

        六岁的稚童每日学几句,知晓如何诵读,再默写出来,练练字,一日也就过去了。

        可如今,刘先生每日要领读十几句,再讲经义,是嘴巴也干了喉咙也痛了。

        一到晚上,他就后悔当初要夸周既白那两句。

        要不是想让周举人点拨他几句,他早走了。

        陈砚如实道:“他定要与我比,我若是输给他会很没脸面。”

        别的穿越者都造反建国了,总不能让他这个穿越者输给一个六岁孩童吧?

        他倒也没想给穿越者争什么脸面,也不能太拉胯了。

        周荣却是想到周砚的天资,以为是天之骄子的骄傲,心中颇为赞同,不过嘴里还道:“每日背十二三句也就罢了,若有空闲就多练字,莫要让既白知晓也就是了。”

        读书一途本就需下苦功,容不得半分懈怠。

        周荣并不愿压制陈砚,这也是顾全两人的折中之法。

        周既白的天资好,陈砚并不想毁了他。

        他有个想法——将论语画出来。

        多少幼童初读《论语》能懂其中含义?靠的只是死记硬背。

        不懂其中含义,背下来难,忘记却很容易。

        村里各个私塾多是童生或秀才开设,为的只是赚些银钱继续读书考科举,又能有多少心思花在学生身上。

        自陈砚来周家上课,陈得寿便日日接送。

        田野间草木早已枯黄,残叶飘飘落下,偶有调皮的或落在行人肩膀,或落在行人头上,行人再轻轻一拂,让其归根。

        周家湾离陈家湾有些远,陈砚个头小,走起来便更慢。

        陈得寿边走边领着他背书。

        陈得寿虽已经十来年没碰过书本,《论语》却能一字不差背下来,就在路上教陈砚背。

        陈砚记性极好,只要跟读两遍也就记住了。

        到家时,他已将明日该学的背完。

        一进院子,就见邹氏端着碗香味浓郁的鸡汤走出来,瞧见他们,竟还打了声招呼:“阿砚回来了?”

        这可真是破天荒了。

        邹氏今儿个竟还主动打招呼。

        因着分家,大房好似受了天大的委屈,哪怕共用一个厨房,也总是冷着脸。

        陈砚倒是好奇:“大娘是有什么好事吗?”

        邹氏早等着他问了,此时迫不及待道:“你青闱哥要去高氏族学读书了,我特意炖只鸡给他补补身子。”

        陈得福从屋内走出,双手背在身后,一副老学究的模样:“三弟,不是做大哥的说你,人要向前看,别老盯着脚后跟。”

        “高氏族学不是开春才收学生吗?怎的青闱这会儿进去了?”

        陈得福走近了些,压低声音道:“旁人自是去不了,可我跟那高家的管事关系好,虽不能亲拜高侍郎为师,入族学还是能办到的。”

        目光瞥向陈砚:“若想将阿砚送进去,说声便是,你我兄弟,能帮一把我也是愿意的。”

        陈得寿颇为心动。

        阿砚在周家读书总不是个事,他原本是想开春送阿砚去考,可阿砚年纪尚小,也才刚学《论语》,能不能考过谁也说不准。

        要是能花些钱……

        陈得寿回屋就找柳氏商量。

        “十两银子虽多,却能给阿砚谋个好前程,也是值得的。”

        陈得寿心头火热。

        那可是高氏族学。

        当年他读书时,每每瞧见高氏族学的学生,便会仰慕几分。

        陈老爷子送陈得寿去考过,虽未中,可也见识了一番里头的夫子们的光景,实在难忘。

        柳氏顾虑多了些:“加上阿砚挣的,咱手头也不过十五两,交十两出去,剩下五两交束脩,买笔墨纸砚怕是都不够,这往后该怎么办?”

        就这还是因着有周老爷送的书,不用再另买,否则连笔墨纸张都买不起。

        自分家后,柳氏和陈得寿怕影响他读书,就让他住进了宽敞的青砖大瓦房,往常这个时候,陈砚会先在屋外的青石板上练会儿字,再回到自己屋子,或写大字,或背书,或画画。

        今儿硬赖在他爹娘住的土胚房里,这会儿出声:“爹娘,那高氏族学已经不是好去处了。”

        他将高侍郎失了圣心的事说了。

        “若是以往,高氏族学风头正盛,莫说十两银子,便是出一百两,也要等到年后开春时才能进。”

        高氏族学如此行事,怕是高氏一族离没落已不远了。

        陈得寿道:“高家除了高侍郎,还有好几位在朝官员,这门楣还是高的。”

        陈砚此刻无比庆幸他爹没进官场,实在太过纯良。

        “高侍郎就是高家的天,底下那些不过是在他的庇护下方才能将官当得安稳。如今高侍郎倒了,那些官员的位子就会被盯上,他们只会渐渐被排挤出去。”

        陈得寿和柳氏怔愣住。

        这些离他们太远,根本想不到。

        陈得寿讷讷道:“那……高家就这么败了?”

        会不会败,要看高侍郎所在派系保不保,对方派系出手是否狠辣。

        所以陈砚的答复是:“我不知。”

    相关推荐: 侯府联姻手札 如歌:新疆石河记忆 捡个女帝当老婆 被贬边疆,成就最强藩王 诸君,该入万魂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