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三章 幽兰之心
作品:《琉璃诺前传》推荐阅读:
师娘,我真不想下山啊!
大隋:失忆十年,杨广杀翻全世界
参加前女友婚礼,现场逮捕新郎官
小卖部通末世:开局泡面换黄金
穿书后我和儿子们的金手指合并了
横推武道:开局获得龙象般若功
年代:拒绝拉帮套,我靠打猎发家
在线鉴宠,大哥这狗认为在训你啊
六零:冷面军官被科研大佬拿捏了
黑木崖抄书百年,我成了魔道祖师
换源:
日子像幽居深山的溪水,在沈府高耸的青砖灰墙内平稳而悄无声息地流淌。
充足的饭食、安稳到近乎奢侈的睡眠,以及井井有条的劳作,如同最有效的良药,迅速驱散了阿梨长久以来积攒的伤病与虚弱。
她换上了府中低等仆役统一的灰布衣裙,虽洗得发白,甚至带着补丁,却浆洗得干干净净,散发着阳光和皂角的清爽气息,这比她过去十几年生命中任何一件蔽体的“衣服”都要好上十倍、百倍,身体的恢复带来了力气,也催生了一种强烈的不安——她不能白白接受这恩惠,她必须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值得”留下。
她一刻也闲不住。
身上刚有了些力气,便急切地找到那位最初照料她的老妇人——府中人都恭敬地唤她张嬷嬷,是后院里颇有威望的老人——眼神恳切,甚至带着一丝哀求地询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活计。
赵嬷嬷见她年纪虽小,眼神却清澈坚定,手脚也显得麻利,心下便有几分怜惜,便安排她做些洒扫庭院、擦拭廊庑的轻省活计,算是照顾她初愈的身体。
然而,阿梨字典里从无“轻省”二字。
她清扫庭院,恨不得连石缝里的青苔都刮干净,直到青石板地面光可鉴人,一片落叶也无;她擦拭廊下的雕花栏杆和朱红窗棂,细致到每一处凹凸花纹,非要擦得能照出模糊的人影才罢休。凡是吩咐给她的差事,她总是拼尽全力,做得又快又好,一丝不苟。做完自己份内的事,她从不歇着,而是主动去帮厨娘搬柴火,帮浆洗房的婆子拧干厚重的床单,帮马夫清理马厩旁的杂草。
劈柴烧火、浆洗衣物,这些在别人看来又脏又累的粗活,她抢着干,手上很快磨出了新的水泡,又变成厚茧,她却毫不在意,反而觉得掌心那粗糙的触感让她无比踏实,证明着她在这里存在的价值。
她沉默寡言,如同墙角默默生长的苔藓,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总能敏锐地发现哪里需要人手。
府里的下人们起初对这个突然出现、来历不明的小丫头抱有好奇和些许疏远,但见她年纪虽小,性子却沉静坚韧,肯吃苦,不偷懒,不搬弄是非,便也都渐渐消了隔阂,乐意与她相处。
偶尔有婆子看她力气小,会教她如何更省力地提水;有年长的丫鬟见她规矩生疏,会悄悄提点她一些府内的禁忌和礼节。阿梨总是仔细听着,牢牢记住,清澈的眼睛里满是认真和感激。
她慢慢摸索着这个庞大府邸的生存法则,也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融入了这个等级森严却又不乏温情的小小群体。只是她依旧很少露出笑容,那双过于清澈的眸子里,总藏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历经磨难后留下的谨慎,以及对周遭一切不易察觉的疏离,仿佛一只受惊后刚刚找到巢穴的小兽,仍保持着随时警惕的本能。
她很少能见到那位决定她命运的沈将军。
他如同天际的云,虽然庇护着这片府邸,却遥远而难以触及。
他似乎极其忙碌,即便回府,也多半待在前院的书房或演武场,处理军务,演练武艺,等闲不会踏足后边下人们忙碌嘈杂的区域。阿梨只偶尔在远远的地方,见过几次他的背影。依旧是玄色衣衫或冷硬铁甲,身形挺拔如松,步履间带着战场特有的杀伐果断之风,与她初次在清源镇外官道上见到时,一般无二,冷峻而令人不敢直视。那身影是这府邸的定海神针,也是她心中敬畏与安宁的源头。
有一次,她端着洗净的抹布经过回廊,偶然听见两个在府里伺候年久些的二等丫鬟在小声闲聊,说起将军虽年少威严,令行禁止,却私下有个不为人知的雅好,独独偏爱幽兰的清雅,尤其爱一种名为“素心”的品种。说者或许只是闲谈,听者却有心。阿梨的心轻轻一动,像被羽毛拂过。她默默地将“将军”、“爱兰”这几个字,如同最珍贵的种子,深深埋进了心底。
她鼓起莫大的勇气,找到负责打理府内花木、整日与泥土打交道的老花匠。
她怯生生地站在花房门口,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声音细若蚊蝇地询问,能否……给她几颗兰草的种子。老花匠认得这个总是抢着帮他提水、扫地,眼神干净又勤快的小丫头,虽奇怪她为何突然想要摆弄这些不易伺候的花草,但看她眼神恳切,还是从珍藏的纸包里,小心翼翼地挑了几颗品相不错的素心兰种子给她,又絮絮叨叨地说了些如何选土、如何播种、何时浇水、忌讳暴晒的窍门。
阿梨如获至宝,将那颗颗比米粒还小的种子紧紧攥在手心,仿佛握着整个世界。她寻来个被丢弃的、豁了口的旧瓦盆,用清水反复刷洗干净;又悄悄去到花园最僻静的角落,避开肥沃的花圃,专挑那树下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用小铲子仔细挖来。
她按照老花匠的指点,小心翼翼地将种子埋进土里,轻轻覆盖,再洒上些许清水。然后,她捧着这个承载了她隐秘心事的瓦盆,像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将它安置在沈将军书房窗外不远处、一个不起眼的石砌窗台上。那里通风良好,能得些晨昏柔和的散射阳光,又恰好处于视觉的余光地带,既不显眼招摇,不会碍着将军的正事,又或许……或许能偶尔入得他的眼。
从此,照料这盆兰草,成了她除却份内工作外,最重要、最隐秘的寄托。
每日清晨,在她开始洒扫之前;黄昏时分,在她忙完所有活计之后,她总会悄悄来到那个窗台下。
她用手指轻轻试探土壤的干湿,用小木勺仔细地浇上恰到好处的水;她耐心地用手捻去叶片上可能存在的、细微的害虫或灰尘;她屏息看着那一点脆弱的绿芽如何奋力破开褐色的种皮,如何抽出第一片纤细的嫩叶,如何缓慢而倔强地舒展开来,绿意渐浓。
她做这些的时候,总是异常安静,眼神专注而柔和,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小心翼翼的呵护。偶尔,书房里传来低沉的谈话声或是沉稳的脚步声,她会立刻停下所有动作,屏息凝神,将自己缩成窗台下最不引人注目的一部分,直到那声音远去,才悄悄松一口气,继续她无声的守护。
那盆兰草,在无人刻意关注的窗台上,沐浴着偶尔从窗缝漏出的温暖灯光,或是承受着将军埋首案牍时,偶尔抬眼投向窗外、那或许是无意的一瞥,静静地生长着,绿意盎然,姿态清雅。它如同那个悄悄照料它的少女一样,沉默而坚韧地,在这个威严显赫的将军府邸里,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微小却安稳的位置,并努力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微不足道却充满生命力的光彩。
她心底最深处,或许藏着一个小小的、不敢言说的愿望:或许有一天,当将军处理军务疲惫,抬眼望向窗外时,目光能不经意地落在这抹生机勃勃的绿色上,能感受到片刻的宁谧与舒缓。
至于其他,她不敢想,也从未想过。能留下,有饭吃,有活干,能凭自己的力气安稳度日,偶尔能远远看到一个确保她这一切安稳来源的、如高山般令人仰止的背影,于她而言,已是命运跌入谷底后,所能企及的最大的恩赐和幸运了。
这盆兰草,便是她无声的、全部的回答。
充足的饭食、安稳到近乎奢侈的睡眠,以及井井有条的劳作,如同最有效的良药,迅速驱散了阿梨长久以来积攒的伤病与虚弱。
她换上了府中低等仆役统一的灰布衣裙,虽洗得发白,甚至带着补丁,却浆洗得干干净净,散发着阳光和皂角的清爽气息,这比她过去十几年生命中任何一件蔽体的“衣服”都要好上十倍、百倍,身体的恢复带来了力气,也催生了一种强烈的不安——她不能白白接受这恩惠,她必须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值得”留下。
她一刻也闲不住。
身上刚有了些力气,便急切地找到那位最初照料她的老妇人——府中人都恭敬地唤她张嬷嬷,是后院里颇有威望的老人——眼神恳切,甚至带着一丝哀求地询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活计。
赵嬷嬷见她年纪虽小,眼神却清澈坚定,手脚也显得麻利,心下便有几分怜惜,便安排她做些洒扫庭院、擦拭廊庑的轻省活计,算是照顾她初愈的身体。
然而,阿梨字典里从无“轻省”二字。
她清扫庭院,恨不得连石缝里的青苔都刮干净,直到青石板地面光可鉴人,一片落叶也无;她擦拭廊下的雕花栏杆和朱红窗棂,细致到每一处凹凸花纹,非要擦得能照出模糊的人影才罢休。凡是吩咐给她的差事,她总是拼尽全力,做得又快又好,一丝不苟。做完自己份内的事,她从不歇着,而是主动去帮厨娘搬柴火,帮浆洗房的婆子拧干厚重的床单,帮马夫清理马厩旁的杂草。
劈柴烧火、浆洗衣物,这些在别人看来又脏又累的粗活,她抢着干,手上很快磨出了新的水泡,又变成厚茧,她却毫不在意,反而觉得掌心那粗糙的触感让她无比踏实,证明着她在这里存在的价值。
她沉默寡言,如同墙角默默生长的苔藓,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总能敏锐地发现哪里需要人手。
府里的下人们起初对这个突然出现、来历不明的小丫头抱有好奇和些许疏远,但见她年纪虽小,性子却沉静坚韧,肯吃苦,不偷懒,不搬弄是非,便也都渐渐消了隔阂,乐意与她相处。
偶尔有婆子看她力气小,会教她如何更省力地提水;有年长的丫鬟见她规矩生疏,会悄悄提点她一些府内的禁忌和礼节。阿梨总是仔细听着,牢牢记住,清澈的眼睛里满是认真和感激。
她慢慢摸索着这个庞大府邸的生存法则,也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融入了这个等级森严却又不乏温情的小小群体。只是她依旧很少露出笑容,那双过于清澈的眸子里,总藏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历经磨难后留下的谨慎,以及对周遭一切不易察觉的疏离,仿佛一只受惊后刚刚找到巢穴的小兽,仍保持着随时警惕的本能。
她很少能见到那位决定她命运的沈将军。
他如同天际的云,虽然庇护着这片府邸,却遥远而难以触及。
他似乎极其忙碌,即便回府,也多半待在前院的书房或演武场,处理军务,演练武艺,等闲不会踏足后边下人们忙碌嘈杂的区域。阿梨只偶尔在远远的地方,见过几次他的背影。依旧是玄色衣衫或冷硬铁甲,身形挺拔如松,步履间带着战场特有的杀伐果断之风,与她初次在清源镇外官道上见到时,一般无二,冷峻而令人不敢直视。那身影是这府邸的定海神针,也是她心中敬畏与安宁的源头。
有一次,她端着洗净的抹布经过回廊,偶然听见两个在府里伺候年久些的二等丫鬟在小声闲聊,说起将军虽年少威严,令行禁止,却私下有个不为人知的雅好,独独偏爱幽兰的清雅,尤其爱一种名为“素心”的品种。说者或许只是闲谈,听者却有心。阿梨的心轻轻一动,像被羽毛拂过。她默默地将“将军”、“爱兰”这几个字,如同最珍贵的种子,深深埋进了心底。
她鼓起莫大的勇气,找到负责打理府内花木、整日与泥土打交道的老花匠。
她怯生生地站在花房门口,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声音细若蚊蝇地询问,能否……给她几颗兰草的种子。老花匠认得这个总是抢着帮他提水、扫地,眼神干净又勤快的小丫头,虽奇怪她为何突然想要摆弄这些不易伺候的花草,但看她眼神恳切,还是从珍藏的纸包里,小心翼翼地挑了几颗品相不错的素心兰种子给她,又絮絮叨叨地说了些如何选土、如何播种、何时浇水、忌讳暴晒的窍门。
阿梨如获至宝,将那颗颗比米粒还小的种子紧紧攥在手心,仿佛握着整个世界。她寻来个被丢弃的、豁了口的旧瓦盆,用清水反复刷洗干净;又悄悄去到花园最僻静的角落,避开肥沃的花圃,专挑那树下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用小铲子仔细挖来。
她按照老花匠的指点,小心翼翼地将种子埋进土里,轻轻覆盖,再洒上些许清水。然后,她捧着这个承载了她隐秘心事的瓦盆,像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将它安置在沈将军书房窗外不远处、一个不起眼的石砌窗台上。那里通风良好,能得些晨昏柔和的散射阳光,又恰好处于视觉的余光地带,既不显眼招摇,不会碍着将军的正事,又或许……或许能偶尔入得他的眼。
从此,照料这盆兰草,成了她除却份内工作外,最重要、最隐秘的寄托。
每日清晨,在她开始洒扫之前;黄昏时分,在她忙完所有活计之后,她总会悄悄来到那个窗台下。
她用手指轻轻试探土壤的干湿,用小木勺仔细地浇上恰到好处的水;她耐心地用手捻去叶片上可能存在的、细微的害虫或灰尘;她屏息看着那一点脆弱的绿芽如何奋力破开褐色的种皮,如何抽出第一片纤细的嫩叶,如何缓慢而倔强地舒展开来,绿意渐浓。
她做这些的时候,总是异常安静,眼神专注而柔和,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小心翼翼的呵护。偶尔,书房里传来低沉的谈话声或是沉稳的脚步声,她会立刻停下所有动作,屏息凝神,将自己缩成窗台下最不引人注目的一部分,直到那声音远去,才悄悄松一口气,继续她无声的守护。
那盆兰草,在无人刻意关注的窗台上,沐浴着偶尔从窗缝漏出的温暖灯光,或是承受着将军埋首案牍时,偶尔抬眼投向窗外、那或许是无意的一瞥,静静地生长着,绿意盎然,姿态清雅。它如同那个悄悄照料它的少女一样,沉默而坚韧地,在这个威严显赫的将军府邸里,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微小却安稳的位置,并努力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微不足道却充满生命力的光彩。
她心底最深处,或许藏着一个小小的、不敢言说的愿望:或许有一天,当将军处理军务疲惫,抬眼望向窗外时,目光能不经意地落在这抹生机勃勃的绿色上,能感受到片刻的宁谧与舒缓。
至于其他,她不敢想,也从未想过。能留下,有饭吃,有活干,能凭自己的力气安稳度日,偶尔能远远看到一个确保她这一切安稳来源的、如高山般令人仰止的背影,于她而言,已是命运跌入谷底后,所能企及的最大的恩赐和幸运了。
这盆兰草,便是她无声的、全部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