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22章 宁方远调研
作品:《名义:我才是最后的赢家》推荐阅读:
隐居三年,出狱即无敌
重生1958: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
炮灰的人生2(快穿)
天赋百分比斩杀,我反手攻速拉满
逃荒有空间,嫁绝嗣糙汉一胎多宝
斗罗:我能培育魂兽,还能超进化
再回2012,商界大佬都说我是个莽夫
重生七零做恶女,抛夫弃子嫁军长
被家暴后,我献身了未婚夫的疯批叔叔
失忆后,千亿财阀继承人对甜妻掐腰吻
换源:
宁方远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省委大楼前驶离的车队。沙瑞金和田国富去了林城调研。他轻轻摇头,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手指在桌面上敲击出一段无声的节奏,心里想着:沙瑞金调研也就调研了,随身带个纪委书记要干什么,而且田国富已经来了汉东将近一年了,一个贪污腐化的官员也没有查办,整天跟在沙瑞金屁股后边转悠。
理了理思绪,宁方远突然开口,\"小陈,把最近三年汉东省的经济报告,特别是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部分,全部整理出来给我。\"
陈明伟迅速记下,\"好的,宁省长。需要通知相关部门准备汇报材料吗?\"
\"不必。\"宁方远摆摆手,\"我打算亲自下去看看。\"
汉东油气集团调查组的事情已经在汉东官场引起不小震动,但宁方远心里清楚,查处问题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调查汉东油气集团的事情只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引子。作为分管经济的常务副省长,他必须为汉东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转型之路。
三天后,省政府小会议室里,宁方远与省发改委、工信厅的几位专家围坐一圈。
\"各位,汉东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宁方远开门见山,\"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我们不能指望着一直靠着房价拉动经济增长,也不能等到那一天才想办法。这次调研,我要看三类企业:传统制造、高精尖和互联网。\"
发改委副主任赵明推了推眼镜,\"宁省长,传统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部老工业区,高精尖企业多在省会周边的科技园区,互联网企业则集中在几个新规划的数字经济小镇。\"
\"很好。\"宁方远点点头,\"就按这个思路安排路线。记住,我要看真实情况,不要事先安排好的'样板戏'。\"
工信厅的技术专家张工犹豫了一下,\"宁省长,老工业区有些企业环境比较...艰苦,要不我们重点看几家改造得比较好的?\"
宁方远笑了,\"张工,改造得好的要看,正在改造的更要看。经济转型不是请客吃饭,我们要了解真实困难在哪里。\"
会议结束后,陈秘书递上一份初步行程安排,\"宁省长,按照您的要求,第一站定在汉东重型机械厂,这是老工业区最具代表性的企业。\"
调研前一天晚上,宁方远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深夜。他仔细审阅着每一家企业的背景资料,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窗外,汉东的夜空繁星点点,如同他脑海中逐渐清晰的经济版图。
清晨七点,宁方远已经穿戴整齐。他特意选择了一件普通的深色夹克,看上去更像一位学者而非高官。
\"小陈,随行人员精简了吗?\"宁方远一边走向专车一边问。
\"按您要求,只带了必要的工作人员和两位专家,共三辆车。\"周秘书回答,\"媒体方面也只通知了省报的经济记者。\"
宁方远满意地点点头,\"记住原则:多看、多听、少表态。\"
车队驶出省政府大院,向城北的老工业区进发。路上,宁方远望着窗外逐渐变化的城市景观——从繁华的商务区到略显陈旧的工业带,汉东经济的层次就这样直观地展现在眼前。
汉东重型机械厂的大门已经有些年头,斑驳的厂牌见证着这家企业的历史。让宁方远意外的是,厂门口并没有迎接的队伍,只有一位穿着工装的中年人在等候。
\"那是刘厂长,\"随行的工信厅干部介绍道,\"这家厂的老厂长,在工人中威信很高。\"
宁方远下车主动伸出手,\"刘厂长,打扰了。\"
刘厂长粗糙的大手与宁方远相握,\"宁省长,欢迎来我们厂指导工作。按您的要求,没搞什么欢迎仪式,工人们都在岗位上。\"
\"很好,我就是想看看平时的工作状态。\"宁方远微笑说。
走进厂区,机器的轰鸣声扑面而来。宁方远注意到,虽然设备明显陈旧,但保养得很好,工人们操作熟练。
\"我们厂主要生产矿山机械,\"刘厂长边走边介绍,\"最辉煌时年产五千台套,现在...只剩八百左右了。\"
\"工人数量呢?\"宁方远问。
\"从三千减到八百。\"刘厂长的声音低沉下来,\"都是跟了我十几年的老工人,每裁一个,我这心里...\"
宁方远拍拍他的肩膀,\"转型不容易。你们有什么应对措施?\"
刘厂长眼睛一亮,\"我们搞了技术培训,让部分工人转岗到新设立的自动化车间。虽然投入大,但至少保住了两百个岗位。\"
在自动化车间,宁方远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整洁的环境,现代化的设备,几个年轻工人正在操作电脑控制台。
\"这是我们与省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智能生产线,\"刘厂长自豪地介绍,\"虽然只占全厂产出的20%,但利润占了50%。\"
宁方远仔细询问了技术细节和投入产出比,不时点头。他注意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人正在指导年轻人操作。
\"老同志适应新技术有困难吗?\"宁方远走过去问道。
老工人憨厚地笑了,\"开始是摸不着头脑,但厂里请大学生来教,慢慢就会了。我这把年纪还能学新东西,挺有成就感的。\"
宁方远转身对随行人员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汉东工人的素质。只要有合适的引导,传统产业工人完全能够适应技术升级。\"
下午的行程转向完全不同的景象——汉东高新科技园。现代化的建筑群,绿树成荫的环境,与上午的老工业区形成鲜明对比。
\"宁省长,欢迎莅临指导!\"科技园管委会主任热情洋溢地迎上来。
宁方远摆摆手,\"直接去看企业吧,我想了解真实运营情况。\"
他们首先参观了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的小型科技企业。年轻的CEO只有三十出头,却已经带领团队开发出多项专利技术。
\"我们的控制系统已经应用在省内外十几家工厂,\"年轻CEO充满激情地介绍,\"能帮助传统企业提高30%以上的生产效率。\"
宁方远饶有兴趣地试用了一下他们的演示设备,\"技术很实用,市场推广有困难吗?\"
\"最大的问题是传统企业对新技术的接受度,\"CEO坦言,\"很多厂长更愿意维持现状,不愿冒险投入。\"
接下来参观的几家高精尖企业各具特色,有的专注于新材料研发,有的在精密仪器领域取得突破。宁方远特别关注这些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详细询问了与高校的合作机制。
\"汉东有很好的科研基础,\"他对随行人员说,\"关键是如何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方面需要政府搭建更好的平台。\"
天色渐晚,但宁方远坚持按计划前往最后一站——位于城郊的互联网小镇。这个新兴的数字经济聚集区充满了年轻活力,咖啡厅里随处可见抱着笔记本电脑工作的创业者。
在一家专注于工业互联网的初创企业里,宁方远见到了几位刚从大城市回流的汉东籍年轻人。
\"为什么选择回来创业?\"宁方远好奇地问。
\"家乡成本低,政策好,\"年轻的创始人回答,\"而且汉东有扎实的工业基础,正是我们做工业互联网需要的土壤。\"
宁方远对他们的商业模式很感兴趣,\"你们如何盈利?\"
\"我们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按效果收费,\"创始人解释道,\"比如帮一家服装厂优化供应链,节省的成本我们分成。\"
回程的车上,宁方远一直沉默不语,脑海中回放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当车驶过汉江大桥时,他突然开口:
\"小陈,通知相关部门,明天上午开个碰头会。汉东的经济转型,我已经有了一些思路。\"
夜幕下的汉东灯火璀璨,传统与现代在这片土地上交织。
理了理思绪,宁方远突然开口,\"小陈,把最近三年汉东省的经济报告,特别是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部分,全部整理出来给我。\"
陈明伟迅速记下,\"好的,宁省长。需要通知相关部门准备汇报材料吗?\"
\"不必。\"宁方远摆摆手,\"我打算亲自下去看看。\"
汉东油气集团调查组的事情已经在汉东官场引起不小震动,但宁方远心里清楚,查处问题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调查汉东油气集团的事情只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引子。作为分管经济的常务副省长,他必须为汉东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转型之路。
三天后,省政府小会议室里,宁方远与省发改委、工信厅的几位专家围坐一圈。
\"各位,汉东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宁方远开门见山,\"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我们不能指望着一直靠着房价拉动经济增长,也不能等到那一天才想办法。这次调研,我要看三类企业:传统制造、高精尖和互联网。\"
发改委副主任赵明推了推眼镜,\"宁省长,传统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部老工业区,高精尖企业多在省会周边的科技园区,互联网企业则集中在几个新规划的数字经济小镇。\"
\"很好。\"宁方远点点头,\"就按这个思路安排路线。记住,我要看真实情况,不要事先安排好的'样板戏'。\"
工信厅的技术专家张工犹豫了一下,\"宁省长,老工业区有些企业环境比较...艰苦,要不我们重点看几家改造得比较好的?\"
宁方远笑了,\"张工,改造得好的要看,正在改造的更要看。经济转型不是请客吃饭,我们要了解真实困难在哪里。\"
会议结束后,陈秘书递上一份初步行程安排,\"宁省长,按照您的要求,第一站定在汉东重型机械厂,这是老工业区最具代表性的企业。\"
调研前一天晚上,宁方远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深夜。他仔细审阅着每一家企业的背景资料,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窗外,汉东的夜空繁星点点,如同他脑海中逐渐清晰的经济版图。
清晨七点,宁方远已经穿戴整齐。他特意选择了一件普通的深色夹克,看上去更像一位学者而非高官。
\"小陈,随行人员精简了吗?\"宁方远一边走向专车一边问。
\"按您要求,只带了必要的工作人员和两位专家,共三辆车。\"周秘书回答,\"媒体方面也只通知了省报的经济记者。\"
宁方远满意地点点头,\"记住原则:多看、多听、少表态。\"
车队驶出省政府大院,向城北的老工业区进发。路上,宁方远望着窗外逐渐变化的城市景观——从繁华的商务区到略显陈旧的工业带,汉东经济的层次就这样直观地展现在眼前。
汉东重型机械厂的大门已经有些年头,斑驳的厂牌见证着这家企业的历史。让宁方远意外的是,厂门口并没有迎接的队伍,只有一位穿着工装的中年人在等候。
\"那是刘厂长,\"随行的工信厅干部介绍道,\"这家厂的老厂长,在工人中威信很高。\"
宁方远下车主动伸出手,\"刘厂长,打扰了。\"
刘厂长粗糙的大手与宁方远相握,\"宁省长,欢迎来我们厂指导工作。按您的要求,没搞什么欢迎仪式,工人们都在岗位上。\"
\"很好,我就是想看看平时的工作状态。\"宁方远微笑说。
走进厂区,机器的轰鸣声扑面而来。宁方远注意到,虽然设备明显陈旧,但保养得很好,工人们操作熟练。
\"我们厂主要生产矿山机械,\"刘厂长边走边介绍,\"最辉煌时年产五千台套,现在...只剩八百左右了。\"
\"工人数量呢?\"宁方远问。
\"从三千减到八百。\"刘厂长的声音低沉下来,\"都是跟了我十几年的老工人,每裁一个,我这心里...\"
宁方远拍拍他的肩膀,\"转型不容易。你们有什么应对措施?\"
刘厂长眼睛一亮,\"我们搞了技术培训,让部分工人转岗到新设立的自动化车间。虽然投入大,但至少保住了两百个岗位。\"
在自动化车间,宁方远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整洁的环境,现代化的设备,几个年轻工人正在操作电脑控制台。
\"这是我们与省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智能生产线,\"刘厂长自豪地介绍,\"虽然只占全厂产出的20%,但利润占了50%。\"
宁方远仔细询问了技术细节和投入产出比,不时点头。他注意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人正在指导年轻人操作。
\"老同志适应新技术有困难吗?\"宁方远走过去问道。
老工人憨厚地笑了,\"开始是摸不着头脑,但厂里请大学生来教,慢慢就会了。我这把年纪还能学新东西,挺有成就感的。\"
宁方远转身对随行人员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汉东工人的素质。只要有合适的引导,传统产业工人完全能够适应技术升级。\"
下午的行程转向完全不同的景象——汉东高新科技园。现代化的建筑群,绿树成荫的环境,与上午的老工业区形成鲜明对比。
\"宁省长,欢迎莅临指导!\"科技园管委会主任热情洋溢地迎上来。
宁方远摆摆手,\"直接去看企业吧,我想了解真实运营情况。\"
他们首先参观了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的小型科技企业。年轻的CEO只有三十出头,却已经带领团队开发出多项专利技术。
\"我们的控制系统已经应用在省内外十几家工厂,\"年轻CEO充满激情地介绍,\"能帮助传统企业提高30%以上的生产效率。\"
宁方远饶有兴趣地试用了一下他们的演示设备,\"技术很实用,市场推广有困难吗?\"
\"最大的问题是传统企业对新技术的接受度,\"CEO坦言,\"很多厂长更愿意维持现状,不愿冒险投入。\"
接下来参观的几家高精尖企业各具特色,有的专注于新材料研发,有的在精密仪器领域取得突破。宁方远特别关注这些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详细询问了与高校的合作机制。
\"汉东有很好的科研基础,\"他对随行人员说,\"关键是如何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方面需要政府搭建更好的平台。\"
天色渐晚,但宁方远坚持按计划前往最后一站——位于城郊的互联网小镇。这个新兴的数字经济聚集区充满了年轻活力,咖啡厅里随处可见抱着笔记本电脑工作的创业者。
在一家专注于工业互联网的初创企业里,宁方远见到了几位刚从大城市回流的汉东籍年轻人。
\"为什么选择回来创业?\"宁方远好奇地问。
\"家乡成本低,政策好,\"年轻的创始人回答,\"而且汉东有扎实的工业基础,正是我们做工业互联网需要的土壤。\"
宁方远对他们的商业模式很感兴趣,\"你们如何盈利?\"
\"我们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按效果收费,\"创始人解释道,\"比如帮一家服装厂优化供应链,节省的成本我们分成。\"
回程的车上,宁方远一直沉默不语,脑海中回放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当车驶过汉江大桥时,他突然开口:
\"小陈,通知相关部门,明天上午开个碰头会。汉东的经济转型,我已经有了一些思路。\"
夜幕下的汉东灯火璀璨,传统与现代在这片土地上交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