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都市 > 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 第665章 ,项目立项。
  • 第665章 ,项目立项。

    作品:《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李先生!”

        宋文清下了车,直接来到他的车前。

        王青松对着他示意了一下笑道:“上副驾驶吧!”

        听到这话,宋文清这才上了副驾驶。

        上来以后,他这才问道:“李先生,你之前说的大型计算机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不是说没有渠道吗?”

        王青松点点头:“是啊!我是没有渠道,但是我有办法弄到相关的零部件,可以在工业区秘密组装,如果能自己研究自然是最好了,所以我需要几个计算机相关的人员,你们能不能想到办法?”

        “这……”

        宋文清一阵迟疑。

        “李先生,情况我上次也说过了,想要大规模地派人来这里,是不实际的,内地的领导也很困难。”

        “我知道,所以我不要多少人,我只需要两三个人,甚至只要一个精通计算机的人过来就行了,生产出来的大型计算机,第一台我可以成本价给你们。

        以后生产出来的大型计算机,20%都可以供应给内地,不需要高价,只需要市场价就行了。

        而且大型计算机相关的技术你们也可以共享。”

        “这……”

        宋文清一阵纠结。

        这是多好的条件啊!

        如果是在以前,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以前一些高性能的计算机,哪怕是翻几倍也没人敢卖给他们。

        市场价想都不要想。

        更别提技术共享了。

        可是,现在的情况特殊啊!

        看到他的表情,王青松笑了笑:“不用这么着急回答,可以先回去问问情况,如果可以的话,再给我答复。”

        宋文清答应了下来。

        “好,那我去问一下。”

        事情说定好了以后,宋文清这才着急离开。

        王青松看着对方开车离开,也没有着急回工厂。

        在车里待了一会,直接离开了港岛回到了四九城。

        ……

        回到四九城,王青松还是回到了单位,这三天可能会出事情的人都已经被他给救了。

        他也得缓缓。

        今天差点就被人给抓了,后面还是需要小心一点才行。

        明天再去。

        重新回到单位,适当地处理一下工作上的事情。

        ……

        晚上,王青松下班回来了,正在家里吃着饭。

        梁春晓正在奶孩子。

        “哎,青松,你知道吗?王大爷一家出事情了。”

        王青松愣了一下。

        停下了扒拉饭的动作:“怎么回事?”

        其实他也能理解,王怀安是从国外回来的人,这就决定了他未来一段时间的结果。

        旁边的小麦接过了话,说道:“王大爷一家,都去西北农村了,只有王大爷一个人留下来了。”

        梁春晓轻轻点头:“是啊!街道办看王大爷年龄大了,而且他儿子的行为和他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就把王大爷给留了下来。”

        王青松也是叹了口气。

        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不是一个两个。

        “那大院里还有什么情况吗?”

        梁春晓便在那里说着。

        自从梁春晓不上班,她就游走在胡同里,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听了不少。

        “钱波找了个对象,又被范金光给搅和了,他们两个一直就互掐个不停。”

        梁春晓一边说,一边抖着孩子。

        将大院里的情况说了出来。

        王青松也就听一个乐呵。

        ……

        翌日,王青松正常去上班。

        单位里的事情不是很多,王青松一般也就处理一下后勤的事情。

        第三天,王青松继续悄悄离开。

        ……

        一连几天过去。

        开车重返厂区。

        “张院士!”

        重新找到了张宗耀。

        此时对方一行人正在图书馆里看书。

        旁边放着搪瓷缸。

        茶叶他自然也不会缺,人才嘛!

        就该有人才的待遇。

        张宗耀三人坐在那里,连刘锦华都没有坐一起。

        自然是因为地位的原因。

        这三人都是同一个级别的存在,院士级别。

        “李先生!”

        张宗耀站了起来,将手上的烟头灭了。

        其他两人自然也跟着站了起来。

        王青松过来以后,笑道:“张院士,不用客气,坐吧!”

        几人闻言相互看了看,这才坐下。

        王青松将一包中华拿出来,给几人散了一圈。

        自己点着以后,这才笑道:“张院士,这么长时间了,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

        张宗耀几人相互看了看,说道:“李先生,我们已经商量过,可以替你们做事情,但是我们想从基础的研究起来,毕竟我们也没什么经验。”

        “可以,没有问题!”

        王青松其实心里明白,这些人是想把技术学会了,万一有机会离开,能将技术带走。

        一点经验都没有吗?

        怎么可能,不说其他的。

        光是刘锦华带着五六个人,什么资料都没有的情况下,研究出来那几台功勋计算机。

        这怎么可能没经验。

        他也没有戳破。

        毕竟这些人对他还是不信任。

        想到这里笑道:“我们要研制的大型计算机,有些技术国外暂时没有,需要你们来完善,例如,现在国际上的处理单元是磁芯,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随后将大概的情况说了一下。

        “之前的控制器和运算器是独立的晶体管,而现在我们这里有功能更强的CPU。

        集成了控制器和运算器……

        临时存储器……

        硬盘……

        散热系统……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此时刘锦华已经过来了,安静地听着。

        等王青松说完,张宗耀对着旁边的刘锦华说道:“锦华,你过来,这方面你是专业的,说说你的看法!”

        其他两人也是认可。

        如果让他们转攻方向,他们确实能达到刘锦华的水平。

        但是就现在而言,对方确实最专业的。

        刘锦华轻轻点头,赶忙问道:“你说的是不是那一款4004CPU,每秒运算6万次,频率为108KHZ,前端总线为0.74MHz(4bit)。

        还有你说的临时存储器,是可以做到1KB的那一款?”

        之前中科院拿到过一批这些东西,但是研究也需要条件。

        设备还没到齐,事情就出来,研究被迫终止。

        王青松笑着嗯了一声:“对,之前我们就往内地送过一批,但是迟迟没给答复。”

        自己能批量生产的时候,就已经送了一些去内地。

        至于后续还有升级款,他并没有送去。

        估计这里面有些人是能接触到的。

        刘锦华心里在那里感叹着。

        当初他们拿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跟个宝贝一样。

        只是进行了初步研究,还没机会深入。

        没想到这里也有。

        不说CPU方面,光是硬盘体积比之前要小几十倍,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收回了思绪说道:“我们已经商量过了,可以进行大型计算机的研究,但是我们需要很多东西,还有,我们需要研发的计算机要求是什么?”

        王青松看着众人笑道:“每秒千万次!”

        “什么?”刘锦华张大了嘴巴。

        其他自然也都是惊讶不行。

        要知道内地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也就是十几万次,这要是升级过几次。

        如果是百万级还没问题,但是千万级,他们还真的不一定有这个信心。

        王青松笑着嗯了一声:“是啊!实验室你们负责组建,需要任何东西到时候给我一份清单,我会尽快将东西给你们。”

        现在的IBM已经研究出了百万次计算的大型计算机。

        他再去研究百万次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直接上千万次的。

        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这只是起步,后续需要你们研究一台1亿次计算的巨型计算机。这个会给你们时间。”

        巨型计算机的制造难度很大。

        暂时的条件有些勉强,再发展两年,到时候就差不多了。

        反正时间他还多得很。

        “1亿次?”

        刘锦华有些坐不住了。

        不是造不出来,而是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王青松点点头:“对,1亿次。”

        其实只要造出来大型计算机,那么巨型计算机也就不远了。

        毕竟原理是一样的。

        同样的,大型计算机也是一样的。

        刘锦华这些人会制造中型计算机,那么大型计算机的原理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问题就是硬件和软件能否跟得上。

        技术如果跟不上的话,需要的零部件数量就会激增。

        不说其他的,中国第一台巨型机,一共需要200万个焊点焊接,只要有一个错误都不行。

        而技术的升级,需要的零部件数量就会急剧下降。

        难度也就自然降低了。

        就拿公司的4004CPU来说。

        2300个晶体管。

        如果没有CPU,那么光是一个CPU就需要2300个晶体管,4600个焊点。

        全球唯一不需要晶体管的,只有毛熊。

        因为毛熊的计算机体系和其他国家的不一样。

        他们感觉晶体管一旦在战争时期,受到电磁的影响会很大。

        所以毛熊那边的计算机还是电子管,只是他们将电子管的微型化发挥到了极致。

        ……

        刘锦华几人闻言收回震惊的表情。

        心里也是一阵的期待。

        如果一台上千万次计算的大型计算机,甚至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能在他们手上诞生。

        这将是一个伟大的事情。

        如果能搬运回内地的话,将会是多大的贡献啊!

        当年做研究的时候,一台计算机只能让那些科研人员一个星期用十几个小时。

        多心酸!

        就这还是那台十几万次的计算机。

        很多时候,都是靠着人手算,数据汇总以后最后才放在计算机上运算。

        王青松看着几人的表情,又看了看周围停下看书倾听说话的人们。

        这些人里面不是没有坏人。

        但是大部分都是爱国的。

        收回思绪,笑道:“刘教授,这个项目我想让你来主持,其他人可以加入进来,你们所需要的东西我都会给你们弄过来。

        大型计算机牵扯到的东西很多,除了各种硬件,也有软件。

        只要对研究有用的,都可以加入。”

        说完,顿了一下:“当前还是以大型计算机为主,但是其他人也不是没事情做。

        其他人如果想要继续研究,需要什么东西,能买的我都能帮你们买过来。你们自行组合,自己挑选研究方向。当然了,后期我也会给你们研发方向,你们试着研究。

        每年根据研究方向,会有10万美元以上的科研经费,甚至根据需要,上升到百万、千万,甚至1亿美元。上不封顶。

        这是每年。”

        这么多的大佬在,他总不能放弃吧!

        很多擅长生物方面的专家,可以研究药品等其他项目。

        这都是能赚钱的项目。

        不过他也知道,就现在的金钱购买力,1亿美元的大项目还真的不一定有几个。

        哪怕是大型计算机的项目。

        估计也就千万美元的级别,这还没抛开很多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生产,成本更低。

        实际可能只要几百万。

        而且一旦制作出来一台千万次计算的大型计算机,直接可以按照成本卖给内地。

        内地可不会嫌这东西差。

        ……

        这话一出,众人一阵的哗然。

        太震撼了。

        1亿美元,这是什么级别的科研项目。

        外科手术弹十年的科研费用是28亿,平均每年2.8亿,按照汇率也就1亿多美元。

        张宗耀先从震撼里醒来。

        感觉这个大饼画得有些不切实际。

        看了看众人,这才说道:“之前我们已经商量好了,可以答应,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安排一些仪器设备之类的,到时候我们给你一份清单。”

        王青松闻言笑了出来:“好!你们尽快给我一份清单,一个月内,会将所有需要的东西送到。”

        有些管制的东西,在这里买不到,那他就去未来去买。

        事情算是谈成功了。

        至于其他人,慢慢都会挖掘出来这些人擅长的方向。

        自己的清单里,可是有上千人。

        好家伙,不要太多,只要来三分之一,那都是不得了的。

        要是能都过来,那就真的是发了。

        当然了,其中有很多的隐患,只能通过时间慢慢解决。

    相关推荐: 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星星住过的爱情 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 重生之渡劫失败999次后:我开始无敌了 医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