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46章 降维打击
  • 第46章 降维打击

    作品:《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太原府,衙署内。

        陈绍正在查验各地的农收奏报。

        从汴梁回来的崔林,给陈绍递上一张文书,记载着这段时间汴梁的风向。

        看到朝中对曲端的不满,陈绍微微皱眉。

        曲大帅已经连续好几个月,蝉联被弹劾官员最多的宝座了。

        弹劾曲端的奏章,比弹劾其他人的加起来还多。

        曲端被弹劾,是意料当中的事情。

        他在大名府做的,确实有些激进,但是陈绍却不好说些什么。

        因为他完全是依瓢画葫芦,按照自己在河东的所作所为的重来一遍。

        曲端没有自己的地位和威望,做事还比自己粗糙,难免受人诟病。

        比如陈绍在太原,是不断派兵进入城中,以各种名义,进进出出。

        等太原城脱敏了,他再直接进去,当地官员眼看反抗不了,干脆就撂了挑子。

        于是本地士族李唐臣、刘继祖,马上就联络陈绍,表示效忠。

        希望跟着他干一把大的,让河东回到自己该有的地位上来。

        如此,还是经历了一年多,河东才最终归属陈绍。

        而曲端呢?

        他进到大名府之后,第一步把杜充宰了。

        然后主动联络当地士绅,要入伙的大家一家亲,不入伙的他就联合已经加入的,对他们施行打压。

        有人反对,他就偷摸派兵把人家杀了。

        然后以大名府为中心,辐射河北、山东和两淮。

        这次要挖运河,更是让他逮住机会了,趁机整治了不少人,把关键位置全都换上自己人。

        “大王,文希先生的意思是,要不要将曲将主调往前线,由其他人接替。”

        陈绍坐在一张红木雕花的椅子上,手指轻轻拨动着椅子上兽头雕刻嘴里的珠子。

        沉默片刻之后,陈绍摇头道:“曲端不能换,我会去封信,叫他收敛一些。”

        曲端做事确实有点狠,但是定难军也确实需要这么几个人。

        他们做的事太过了,然后朝廷找到自己,自己这个代王再出面解决。

        如此一来,不才显得自己通情达理,好商好量么。

        要不然的话,陈绍是个追求凡事师出有名的人,这是好事,但也容易被掣肘。

        所谓君子欺之以方,你讲究师出有名,那就有可能会有人拿道德来卡你。

        有曲端这么一号人,让他们明白,最好是主动维持好代王的好名声,别整一些名义上的事来恶心人。

        自己好说话的时候,他们还可以来找自己诉苦解决。

        要是把陈绍也逼急了,他们该怎么面对“曲端们”呢。

        曲端性子急、下手狠,遇事敢决断,也有很强的能力。

        这样的人并不好找,换掉他自己找不到合适的顶替者。

        好在陈绍能压住他,这种手下,他要是不服你,那是真够叫人难受的。

        想到这里,陈绍让人研磨,提笔给曲端写了句话。

        ‘做事要三思,面上过得去’

        过不了几日,这句话就会被广源堂往来的探子,送到大名府去。

        如今的大名府,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成为了东边的一个转运中枢。

        来自江南的漕粮,不需要经过汴梁,就能运抵前线。

        它的重要性也一点点显现出来。

        这个地盘,其实是曲端自己打下来的,陈绍基本上没有给他下指令。

        此时把他换下来,也不符合定难军赏功罚过的传统。

        让崔林自己去城中逛逛,与老朋友聚聚,陈绍则起身回府。

        自从有了儿子,陈绍回府就很准时。

        这个儿子来的确实是恰到好处。

        刚刚出门,却见张孝纯和刘继祖一道,带着几个人前来,说是来投奔的。

        陈绍看了一眼,这几人打扮有些奇特。

        头戴幞头,身穿翻领长袍,连佩饰都是中原风格,虽然和大宋的打扮穿戴不太一样。

        但是他们却是一副蕃人模样。

        其实陈绍不知道的是,人家这种打扮,是正儿八经的盛唐风格。

        问礼过后,才知道这是阴山来的,算是吐谷浑的分支。

        吐谷浑政权于唐龙朔三年被吐蕃灭亡后,其部族并未完全消失,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分散与融合。

        其中有一部份,就逃到了河东。

        赵光义灭北汉后,将吐谷浑等党项部落迁至河东,并设立羁縻州管理。

        为首那人名叫慕还,便是如今他们的领袖,今日来此,拜见陈绍,算是改换门庭。

        陈绍这下有了印象,好像刘延庆的原配,就和他们有些血缘关系,也是蕃人世家姓慕的。

        几人坐下之后,谈了一会儿,这几人甚至还带着一点关西腔,看来虽然是地处河东边缘,却是和陕西诸路走的更近。

        从对话中,陈绍得到一些信息,这伙人以畜牧、冶炼技术见长,人数不是很多,更谈不上团结。

        一个种群四分五裂,不够团结,那就是好小弟。

        慕还今日来拜访,也不是没来由的,他们的部落说是叫部落,其实和南方的土司差不多。

        他们生存靠的是马铁交易,贩卖马匹和铁器。

        这些人名义上虽然是归属大宋,其实自主性很强。

        以前契丹甚至严厉禁止他们向大宋售马,这些人也会偷偷走私贩卖,有钱赚就行。

        如今来找陈绍,主要是广源堂的商队,对西北所有的做买卖的部族,都是毁灭性打击。

        盐铁、马匹,又是广源堂的重要产业,他们被打压得快饿死了。

        想要对抗,不是一个体量的,他们只要对周围市场施加压力,说是你要了他们的货物,就别想和广源堂做买卖,那他们就得饿死。

        思来想去,为了维持部族的存续,干脆就并入定难军算了。

        反正也没有什么大的野心。

        陈绍表示欢迎,让人安排他们住下,明日再商量细节,正式改土归流。

        等他们出门之后,张孝纯和刘继祖对着头,小声说道:“这些蕃人总会贪得无厌,从来不会知足。今日突然来投奔,而且条件如此宽厚,需要小心提防。”

        刘继祖点头道:“没错,肯定是在想什么阴谋诡计。以往便是用刀兵相加,他们都要顽抗到底,怎么就突然主动来投奔。”

        陈绍却有不同的见解,他拿着茶杯“咕噜”猛喝了一口,随手搁下说道:“你们对这些蕃人有偏见,没有仔细听他们的话,所以才会有如此看法。”

        张孝纯问道:“大王以为他们是真心投靠?”

        在他看来,这不太可能,蕃人们把自己的统御部族的权力,看的比什么都重。

        陈绍笑道:“他们是没办法了,窘迫至此,再不投真要灭族了。”

        商队不发一矢,不派一兵一卒,却能断绝他们的生路。

        这是另一个层面上的降维打击,威力不比军威小。

        既然部族已经无法保住,不如趁着还在的时候,卖个好价钱。

        直接把羁縻的权力送出去,安安心心在定难军中谋个出路,前途不一定比在这里小。

        广源堂商队,有定难军这么大的武力背景,在西域依然经常被人袭击,就是这个原因。

        他们把西域很多原本的势力,逼得无路可走了。

        以一个庞大政权的实力为后盾,组建起来的大商队,对西域那些靠经商为主的小政权和家族来说,就是最可怕的存在。

        广源堂商队,会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生产关系的改变,比兵马和战争,更容易摧毁一个地区的生态。

        陈绍的兵马在中原攻城略地的时候,他的商队,也在西域攻城略地,只不过方式方法不同。

        商队的野蛮生长,甚至曾经一度让广源堂名义上的最高官员王寅都害怕,不得不要求陈绍主动削减商队的权力。

        拿掉了护商队的调动权,但是这种趋势,已经形成了。

        陈绍自己也觉得很新奇,不知道这股势力,最终会在西域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

        回府的路上,陈绍不禁又想起萧氏来。

        陈绍有很多女人,但是唯独这个萧氏,给他的感觉不是自己的女人,而是合作伙伴

        就连上床,都更像是互相需要,说起来她真是个美妙的床搭子。

        自己剥夺了她对护商队的调动权,只给了她五百人,用以限制她的野心。

        她还是利用自己的才华,在西北闯出了一片天。

        听说上次攻城,她带着面纱亲自擂鼓

        西北是自己龙兴之地,说起来也好久没回去了。

        陈绍又觉得,或许西平府的官员,要时常和汴梁、河东这里互相调换。

        免得一个群体主政时间太长,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团体,这几年的时间没什么事,但是时间长了,就不一定了。

        防患于未然,永远是最好的手段。

        在自己回不去的这段时间里,最迟今年,就要实行一次调换。

        陈绍不知道西北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西域会不会出现一种另类的繁华,但是这个地盘,他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今镇守西北的吴阶,其实不光是带兵打仗能力出色,也有很强的治理能力。

        历史上他在蜀地期间裁汰冗官,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和陈绍如今的作为,有很多相似之处。

        吴阶守蜀的时候,招抚因战乱流离的关中、河南流民,分配荒地耕种,发放种子与农具;

        修复州县学宫,延聘儒士讲学,恢复科举考试,稳定社会人心;

        以武止戈,以农养战!

        提拔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脑子里想着这些事,赶路就格外地快,陈绍一抬眼就到了府门口。

        大虎牵着他的马去马厩,陈绍漫步回到宅子。

        他这里思绪万千,都是些这段时间不曾思考之事,一时也没有什么头绪。

        干脆早早用完晚膳就上床,也没心思找人来侍寝。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明日召集大家集思广益。

        虽然脑子里想的很纷杂,但是一夜过去,陈绍睡得倒是不错。

        起床之后,又是精神满满,陈绍刚想去衙署议事,走到王府门口就见没藏庞哥站在那里。

        见陈绍出来,他献宝似地上前,笑着说道:“大王,工院那边传来消息,说是造出来一门炮,要大王前去瞧瞧。”

        这下陈绍还真来了兴趣,带着亲卫们来到工院,一大群人早早就在门口等候。

        如今的工院,可谓是集齐了宋、夏、辽三国工匠,人才济济。

        而且别看三国都很重视兵刃的开发,火药的研究,但是给匠人们的待遇确实不高。

        或许在这个时候的人看来,待遇还是可以的,但是陈绍觉得不算什么。

        陈绍不知道的是,大宋的匠人,其实过得比元、明时候要好。

        后世大明,在各地有很多匠户,隶属于工部,制度承袭于元朝。

        匠户在洪武末年人数就达到了十五万户,他们和军户一样,不能脱籍、形同奴隶,免费为朝廷服役,官府只给予口粮和盐,且不免除其徭役和田税。

        即使有新的发明或者改进,奖励也十分微薄。

        一来到工院,看到中间那个大家伙,陈绍就有些失望。

        太细长了

        没等匠人们介绍,陈绍自己就围着它转了一圈,仔细打量了一番。

        这炮身的暗金色,倒是看着就很有感觉,颇有一种贵气。

        这东西用的是木质炮架搭配绳索固定,怎么看怎么像投石机。

        炮管长度约两米,内径却只有10厘米左右。

        在炮管与炮架连接处涂抹着透明的东西,应该是的树脂防止漏气,这倒是个很好的创意。

        眼见陈绍抬起头来,匠人们都紧张地看着他。

        陈绍这才想起来,如今是创造阶段,不能用自己前世的眼光,来要求此时的火炮。

        创造阶段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不错不错,瞧着像模像样的,试试威力吧。”

        一群人后退到不远处,有工院的匠人上前,点燃了火绳。

        等了许久之后,才看到一阵白烟腾起,并且伴随一声巨响。

        陈绍率先带头叫好,问道:“炮管是用的铸铁么?”

        “回大王,是青铜。”

        陈绍微微皱眉,难怪颜值这么高,原来是奢侈品。

        青铜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生产。

        “先用青铜试造,慢慢地研究用铁才是正道。”陈绍说道:“否则谁用得起这玩意。”

        火炮造出来,可不是用来玩的奇技淫巧,真的发挥作用的话,是要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

        一门两门的,也没啥用处。

        工院干办们连连点头,记在心里。

        这一趟陈绍来时很激动,但实际上很失望,不过他完全没有表现出一点来。

        而是满脸笑容,鼓励工院的干办们,并提出要重赏。

        人群中有一个匠人,高声道:“大王给这炮赐名吧!”

        没藏庞哥多灵啊,他虽然啥功劳没有,但却不甘寂寞,大声道:“就叫代王炮如何?”

        陈绍笑着摆手,道:“你们继续努力,谁先造出好的炮管来,威力能像样的时候,就用谁的名字,来给这炮命名!”

    相关推荐: 抱歉,伤害男人的事我做不到(女尊) 踏神界逆九州:废物七小姐权倾天下 闪婚后爱,领证当天继承亿万家产 全员疯批,玄学奶团拯救世界 女友献身学霸,反手拿下全国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