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218章 肉粽!
作品:《清穿之猎户女就想踏实过日子》推荐阅读: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让你下山娶妻,不是让你震惊世界!
                                        749局守夜人?我乃道门真君!
                                        斗罗:修玄君七章,成慈怀药王!
                                        整个地下世界都听他的,你说他是卧底?
                                        我一个化神期,参加高考合理吧?
                                        我儿明明是纨绔,咋成帝国之虎了
                                        天生仙种
                                        隐居三年,出狱即无敌
                                        饕餮崽崽被抛弃?全侯府追着投喂
                                    
                
                    换源:
                    
                        
                            
                                
                            
                        
                    
                    
                
                
                    
                                            转眼,离端午节只有三天的时间,圆明园内原本枯萎的荷花,变得绿意盎然,还有早开的荷花点缀其间。
各处都开始弥漫着粽叶的清香和过节前的忙碌气息。
府里的膳房早已忙活开来,按照京城的惯例和王府的规制,准备着各式各样的甜粽子。
豆沙的、枣泥的、八宝的,糯米里裹着满满的甜馅,是北方最常见的口味。
然而,这股甜腻的香气飘进沁心斋。
姜瑶看着膳房送来的、裹着蜜枣豆沙的甜粽子却勾不起半分食欲。
她托着腮,坐在临水的窗前,有些若有所思。
吃粽子,她的口味基本随了上辈子,甜粽子和白粽她也吃,尝尝味道那种。
她钟爱的是咸香扑鼻的肉粽,不管是云省的腊肉粽还是其他地方的咸肉粽,以及上班后吃到过的海鲜粽,都是她的最爱,可以当饭吃的那种喜欢。
而这辈子,除了肉都吃不起的那几年,端午过节,基本都是一人煮一个甜粽子过节,不存在暴露喜好这种事。
但,当家里条件好一些,她也上山打猎后,她就不想将就。
她现在都还记得,她第一次叫二姐给她做甜粽子时,一家人不可思议,震惊的看着她的眼神。
要知道,这个时代,大米贵,糯米更贵。
不过,她爹姜翠山和她娘王氏只是在私下嘀咕了句她浪费粮食,还是让二姐照着她的意思做了。
一家人想着,这又是糯米,又是肉的,也不会难吃到哪里去,肯定浪费不了。
姜瑶那个时候想,若不是,她是肩负着“光耀门楣”期望的“耀祖”,估计她爹娘没那么容易妥协。
因为这,小时候她指挥着二姐鼓捣烟熏腊肉,弄得家里烟火缭绕时,她爹姜翠山虽一脸肉疼地看着那些宝贵的盐和肉,最终也还是包容了下来。
而且,第二年,都不用姜瑶再提,尝到甜头的姜翠山和王氏自个就主动张罗着做上了。
如今,嫁人的三个姐姐,端午粽子甜咸都安排,年底都会熏腊肉。
过了年,刚开春,她三姐就拉了一车熏好的腊肉、腊肠、腊排骨来给她,姜瑶直接让送去厨房给黄磊那里。
偶尔腊肉闷饭,腊排骨火锅的来一顿,真的很香。
一次,弘晟、弘昇、弘暄他们来,姜瑶给他们安排了一顿,结果几个臭小子连吃带拿的。
不过,后来几个小子反馈,说他们的阿玛、额娘吃不惯这味。
但奇怪的是,喜欢吃清淡口味的胤禛,竟然喜欢吃这味。
姜瑶只能说,人的口味真的千奇百怪。
不过,这口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跟她第一次吃螺蛳粉时,觉得忒难吃,想把剩余的丢了,但怕浪费,结果全吃完后,就成了忠实粉丝。
所以,她总结了下,不喜欢吃,估计是吃得还不够多。
只吃一口,是尝不出什么味的。
只是雍亲王府端午节只做甜粽子时,姜瑶心想,肉粽子她自己做得了,过节,自己动手,才有节日的氛围。
五花肉粽、腊肉蛋黄粽、瑶柱海鲜粽、板栗咸肉粽......
姜瑶脑子里盘算着各式各样的咸口粽子,感觉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正好听说膳房送来了一批新鲜一批海货,这怎么都不能浪费。
“冬雪!
你去膳房,领糯米、箬叶、马莲草回来。
再要上好的五花肉、腊肉、新鲜的海虾仁、干贝、咸鸭蛋、脱皮绿豆、新鲜板栗……
哦,甜粽子要用的红枣、豆沙、蜜枣也领一些。”
“主子,咱们要做多少,奴婢好让膳房准备量……”
冬雪她们一群人已经被姜瑶训练得,不管她做什么,她们基本不问原因,执行就是了。
自家主子除了对吃的格外重视外,其余的,很少有其他要求。
如今,不论在雍亲王府或是圆明园,自家格格去膳房领食材或是点菜,从来没人敢阻拦或是收银子。
且,有了什么新鲜的食材或是好东西,都会来通知他们一声。
他们现在是好多奴才羡慕的对象,冬雪还张福宝作为大丫鬟和大太监,不少人找到他们送孝敬,想进小院伺候。
冬雪想到去年,是她从小到大唯一一年手上没有起冻疮,有保暖的衣服以及暖和的火炕过冬。
而且,自家格格回家过年,还让她们也各自回家去过年,不用守着她。
他们离家几年,心中确实思念,所以换着回了趟家。
只是,大家回来后,就绝口不提家里了,都更加用心的伺候格格。
而自家格格,真的很好,她说让他们把每月的月钱好好存起来别乱花了。
每月在公账上放五两的银子,用来购买他们丫鬟、太监需要的东西。
所以,对于那些送孝敬,且不知道是谁的人,她和张福宝全都拒绝了,还盯着后来的那几个,不让他们犯错误。
这些姜瑶都不知道!
在她心里,只要冬雪他们不犯错,她作为他们的领导,在不缺钱的前提下,给他们申请一些基本的福利待遇,那是应该的。
她虽然没当过领导,但做过牛马的她知道,要想留住人心,高工资以及好的福利待遇才是正解。
姜瑶心里快速盘算了,既然要动手做,那就多做一些送人。
爹娘和三个姐姐没吃过海鲜馅的,得做一些送去。
弘晙的师傅邬思道、戴铎、陈兴等人;
弘晖、弘时这两个哥哥;
弘晟、弘昇、弘暄这几个外门徒弟。
至于胤礼、胤禝、胤祎三人就算了,虽然他们也常来,但差着辈分!
他们的礼有福晋乌拉那拉氏操心。
不过,弘晙的两个伴读,还是得准备一份……
上月胤禛给弘晙和弘时选定了伴读。
弘时选了一个宗室子弟,另一个则是李氏跪求来的娘家侄子。
而弘晙的两个伴读,一个是简亲王嫡次子阿克敦的嫡孙明安。
另一个是显亲王嫡次孙博启。
胤禛当时特意跟姜瑶提过,这两家虽然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
但家族根基稳,这代当家人家风清正,绝不是那种会因为她的出身而看轻弘晙的人。
更重要的是,这两家在宗室里人缘好,说话有分量,对于毫无母族根基的弘晙来说,是最稳妥、也最有益的助力。
姜瑶开始不知道简亲王和显亲王是谁,直到胤禛解释,显亲王是豪格的后人,简亲王是努尔哈赤弟弟的后人,姜瑶就懂了。
这样的人家,即使经历了什么动荡,根基都还在。
而且,最重要的是,胤禛说,这两家这代的家主是个有眼力见的,家风清正。
在别的事上她或许会质疑胤禛,但在为子女长远考虑这方面,她相信胤禛的眼光和用心。
姜瑶见过那两个孩子,和弘晙一般大,都是虎头虎脑、眼神清亮的样子,不像是有太多弯弯绕绕的心眼,她心里很满意。
这两个孩子,一旦成为弘晙的伴读,未来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班底。
“至少得包一千个左右,你让膳房按照这个量来准备材料......。”
冬雪倒吸一口凉气,一千个?
但想想自家格格和弘晙阿哥的食量,嗯,不多!
姜瑶还以为冬雪这个量吓到,解释道:“这量还要送人,再说除了送人,咱们院里也要吃啊,这点可能还不够呢!”
按照膳房这两天送来的粽子看,一个就两口的量,一千个说不定还不够她和弘晙吃呢!
说一千个,还是她按照她家拳头大小的量来定的。
不管人家喜不喜欢吃,她每一种都准备些,总有喜欢的口味,再加上这时代一家子几十口人住在一起,送少了不够分,显得小气。
所以,既然要送,那就多准备一些。
膳房总管李德福听到姜瑶要自己包肉粽子时,愣了一下,心里吐槽姜瑶瞎折腾,但面上还是麻利的让人把她要的食材给准备好。
还派了几个手脚麻利,会包粽子的小太监来帮忙。
姜瑶虽然厨艺不行,但指挥有厨艺天分的人,如何腌制肉类以及糯米怎么处理,还是很有心得的。
等肉腌制好了,糯米泡好了,开始包的时候,已经是午时。
怕一直吃甜粽的众人不知道如何搭配各种肉馅,姜瑶亲自示范教导。
冬雪他们虽然知道自家格格要包肉粽,但看着这各不相同的肉馅搭配,她们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格...格格……这……这肉和蛋……还能包进粽子里?
还有这虾....不会串味吗?
真的好吃吗?”
看着他们这样,姜瑶想起上辈子网络上南北差异对账时的搞笑视频。
在现代,信息还不像现在闭塞,南北的差异都让人们惊奇不已,何况冬雪她们从出生就没离开过京城的人,认知里,粽子就是甜的。
姜瑶动作麻利的包好了一个粽子,笑道:“怕串味,各个馅料的分开煮就行了。”
严嬷嬷是见过些世面的,闻言也笑了:“当初老奴去一家出身江南的大人家去教导小姐规矩时,吃过一次。
才知道这南北粽子差异盛大,南方人不止吃甜粽还吃肉粽。
相对来说,这京城地界,就比较单一,只有甜粽。”
相对于甜粽和肉粽讨论一番后,众人忙活起来!
姜瑶别的不行,包粽子是又快又好。
人多力量大,一千个粽子很快就包好了。
没有高压锅,沁心斋院子里的三口大锅同时煮,估计全部煮好,得到明天了。
一时间,整个静心斋都弥漫着箬叶的草木气息。
几个帮忙回到膳房的小太监,把姜瑶的做法告知李德福,李德福也好奇,让下面的人去试一试。
明年可不能再让主子动手了。
            各处都开始弥漫着粽叶的清香和过节前的忙碌气息。
府里的膳房早已忙活开来,按照京城的惯例和王府的规制,准备着各式各样的甜粽子。
豆沙的、枣泥的、八宝的,糯米里裹着满满的甜馅,是北方最常见的口味。
然而,这股甜腻的香气飘进沁心斋。
姜瑶看着膳房送来的、裹着蜜枣豆沙的甜粽子却勾不起半分食欲。
她托着腮,坐在临水的窗前,有些若有所思。
吃粽子,她的口味基本随了上辈子,甜粽子和白粽她也吃,尝尝味道那种。
她钟爱的是咸香扑鼻的肉粽,不管是云省的腊肉粽还是其他地方的咸肉粽,以及上班后吃到过的海鲜粽,都是她的最爱,可以当饭吃的那种喜欢。
而这辈子,除了肉都吃不起的那几年,端午过节,基本都是一人煮一个甜粽子过节,不存在暴露喜好这种事。
但,当家里条件好一些,她也上山打猎后,她就不想将就。
她现在都还记得,她第一次叫二姐给她做甜粽子时,一家人不可思议,震惊的看着她的眼神。
要知道,这个时代,大米贵,糯米更贵。
不过,她爹姜翠山和她娘王氏只是在私下嘀咕了句她浪费粮食,还是让二姐照着她的意思做了。
一家人想着,这又是糯米,又是肉的,也不会难吃到哪里去,肯定浪费不了。
姜瑶那个时候想,若不是,她是肩负着“光耀门楣”期望的“耀祖”,估计她爹娘没那么容易妥协。
因为这,小时候她指挥着二姐鼓捣烟熏腊肉,弄得家里烟火缭绕时,她爹姜翠山虽一脸肉疼地看着那些宝贵的盐和肉,最终也还是包容了下来。
而且,第二年,都不用姜瑶再提,尝到甜头的姜翠山和王氏自个就主动张罗着做上了。
如今,嫁人的三个姐姐,端午粽子甜咸都安排,年底都会熏腊肉。
过了年,刚开春,她三姐就拉了一车熏好的腊肉、腊肠、腊排骨来给她,姜瑶直接让送去厨房给黄磊那里。
偶尔腊肉闷饭,腊排骨火锅的来一顿,真的很香。
一次,弘晟、弘昇、弘暄他们来,姜瑶给他们安排了一顿,结果几个臭小子连吃带拿的。
不过,后来几个小子反馈,说他们的阿玛、额娘吃不惯这味。
但奇怪的是,喜欢吃清淡口味的胤禛,竟然喜欢吃这味。
姜瑶只能说,人的口味真的千奇百怪。
不过,这口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跟她第一次吃螺蛳粉时,觉得忒难吃,想把剩余的丢了,但怕浪费,结果全吃完后,就成了忠实粉丝。
所以,她总结了下,不喜欢吃,估计是吃得还不够多。
只吃一口,是尝不出什么味的。
只是雍亲王府端午节只做甜粽子时,姜瑶心想,肉粽子她自己做得了,过节,自己动手,才有节日的氛围。
五花肉粽、腊肉蛋黄粽、瑶柱海鲜粽、板栗咸肉粽......
姜瑶脑子里盘算着各式各样的咸口粽子,感觉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正好听说膳房送来了一批新鲜一批海货,这怎么都不能浪费。
“冬雪!
你去膳房,领糯米、箬叶、马莲草回来。
再要上好的五花肉、腊肉、新鲜的海虾仁、干贝、咸鸭蛋、脱皮绿豆、新鲜板栗……
哦,甜粽子要用的红枣、豆沙、蜜枣也领一些。”
“主子,咱们要做多少,奴婢好让膳房准备量……”
冬雪她们一群人已经被姜瑶训练得,不管她做什么,她们基本不问原因,执行就是了。
自家主子除了对吃的格外重视外,其余的,很少有其他要求。
如今,不论在雍亲王府或是圆明园,自家格格去膳房领食材或是点菜,从来没人敢阻拦或是收银子。
且,有了什么新鲜的食材或是好东西,都会来通知他们一声。
他们现在是好多奴才羡慕的对象,冬雪还张福宝作为大丫鬟和大太监,不少人找到他们送孝敬,想进小院伺候。
冬雪想到去年,是她从小到大唯一一年手上没有起冻疮,有保暖的衣服以及暖和的火炕过冬。
而且,自家格格回家过年,还让她们也各自回家去过年,不用守着她。
他们离家几年,心中确实思念,所以换着回了趟家。
只是,大家回来后,就绝口不提家里了,都更加用心的伺候格格。
而自家格格,真的很好,她说让他们把每月的月钱好好存起来别乱花了。
每月在公账上放五两的银子,用来购买他们丫鬟、太监需要的东西。
所以,对于那些送孝敬,且不知道是谁的人,她和张福宝全都拒绝了,还盯着后来的那几个,不让他们犯错误。
这些姜瑶都不知道!
在她心里,只要冬雪他们不犯错,她作为他们的领导,在不缺钱的前提下,给他们申请一些基本的福利待遇,那是应该的。
她虽然没当过领导,但做过牛马的她知道,要想留住人心,高工资以及好的福利待遇才是正解。
姜瑶心里快速盘算了,既然要动手做,那就多做一些送人。
爹娘和三个姐姐没吃过海鲜馅的,得做一些送去。
弘晙的师傅邬思道、戴铎、陈兴等人;
弘晖、弘时这两个哥哥;
弘晟、弘昇、弘暄这几个外门徒弟。
至于胤礼、胤禝、胤祎三人就算了,虽然他们也常来,但差着辈分!
他们的礼有福晋乌拉那拉氏操心。
不过,弘晙的两个伴读,还是得准备一份……
上月胤禛给弘晙和弘时选定了伴读。
弘时选了一个宗室子弟,另一个则是李氏跪求来的娘家侄子。
而弘晙的两个伴读,一个是简亲王嫡次子阿克敦的嫡孙明安。
另一个是显亲王嫡次孙博启。
胤禛当时特意跟姜瑶提过,这两家虽然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
但家族根基稳,这代当家人家风清正,绝不是那种会因为她的出身而看轻弘晙的人。
更重要的是,这两家在宗室里人缘好,说话有分量,对于毫无母族根基的弘晙来说,是最稳妥、也最有益的助力。
姜瑶开始不知道简亲王和显亲王是谁,直到胤禛解释,显亲王是豪格的后人,简亲王是努尔哈赤弟弟的后人,姜瑶就懂了。
这样的人家,即使经历了什么动荡,根基都还在。
而且,最重要的是,胤禛说,这两家这代的家主是个有眼力见的,家风清正。
在别的事上她或许会质疑胤禛,但在为子女长远考虑这方面,她相信胤禛的眼光和用心。
姜瑶见过那两个孩子,和弘晙一般大,都是虎头虎脑、眼神清亮的样子,不像是有太多弯弯绕绕的心眼,她心里很满意。
这两个孩子,一旦成为弘晙的伴读,未来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班底。
“至少得包一千个左右,你让膳房按照这个量来准备材料......。”
冬雪倒吸一口凉气,一千个?
但想想自家格格和弘晙阿哥的食量,嗯,不多!
姜瑶还以为冬雪这个量吓到,解释道:“这量还要送人,再说除了送人,咱们院里也要吃啊,这点可能还不够呢!”
按照膳房这两天送来的粽子看,一个就两口的量,一千个说不定还不够她和弘晙吃呢!
说一千个,还是她按照她家拳头大小的量来定的。
不管人家喜不喜欢吃,她每一种都准备些,总有喜欢的口味,再加上这时代一家子几十口人住在一起,送少了不够分,显得小气。
所以,既然要送,那就多准备一些。
膳房总管李德福听到姜瑶要自己包肉粽子时,愣了一下,心里吐槽姜瑶瞎折腾,但面上还是麻利的让人把她要的食材给准备好。
还派了几个手脚麻利,会包粽子的小太监来帮忙。
姜瑶虽然厨艺不行,但指挥有厨艺天分的人,如何腌制肉类以及糯米怎么处理,还是很有心得的。
等肉腌制好了,糯米泡好了,开始包的时候,已经是午时。
怕一直吃甜粽的众人不知道如何搭配各种肉馅,姜瑶亲自示范教导。
冬雪他们虽然知道自家格格要包肉粽,但看着这各不相同的肉馅搭配,她们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格...格格……这……这肉和蛋……还能包进粽子里?
还有这虾....不会串味吗?
真的好吃吗?”
看着他们这样,姜瑶想起上辈子网络上南北差异对账时的搞笑视频。
在现代,信息还不像现在闭塞,南北的差异都让人们惊奇不已,何况冬雪她们从出生就没离开过京城的人,认知里,粽子就是甜的。
姜瑶动作麻利的包好了一个粽子,笑道:“怕串味,各个馅料的分开煮就行了。”
严嬷嬷是见过些世面的,闻言也笑了:“当初老奴去一家出身江南的大人家去教导小姐规矩时,吃过一次。
才知道这南北粽子差异盛大,南方人不止吃甜粽还吃肉粽。
相对来说,这京城地界,就比较单一,只有甜粽。”
相对于甜粽和肉粽讨论一番后,众人忙活起来!
姜瑶别的不行,包粽子是又快又好。
人多力量大,一千个粽子很快就包好了。
没有高压锅,沁心斋院子里的三口大锅同时煮,估计全部煮好,得到明天了。
一时间,整个静心斋都弥漫着箬叶的草木气息。
几个帮忙回到膳房的小太监,把姜瑶的做法告知李德福,李德福也好奇,让下面的人去试一试。
明年可不能再让主子动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