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94章 时间
作品:《荣耀失格》推荐阅读:
退婚后,我竟查出肚子里有四胞胎
混沌塔
都献祭速通了,谁还苦修功法啊
震惊!四十才发现自己是天籁之音
武逆九千界
百级战力才破亿,请问我合格了吗
我有一卷度人经
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暗影熊提伯斯的位面之旅
换源:
球一颗颗散开去,又一颗颗被清空。
灯光压在桌面上,绿呢被擦得发亮,台球撞击的清脆声一声声落下。
两个人都不嚷嚷分数,也不需要人记。
谁进了多少,谁失了手,心里都有数。
陆峥的路数凌厉,直线球几乎不失手,角度算得极准,常常一杆下去连带两三颗。
秦湛予则稳,杆法松弛,看着随意,实则每一下都留足了下一杆的位置,进球之后,白球总能安安稳稳停在他想要的那一块区域。
到了后半局,桌面上只还剩几颗彩球。
陆峥俯身、瞄准,食指扣住杆身,手背上青筋微微绷起。
他出杆的动作很美,却在最后收杆那一瞬微不可察地慢了一拍。
白球擦着目标球碰过去,将球带得晃了两下,终究还是磕在袋口外沿,停住。
他直起身,眸色沉下来,没出声。
秦湛予走过去,见缝插针般接上这一杆。
他没耍什么花样,只是把姿势摆好,轻轻一推……剩下两颗球接连落袋,黑八滚进角袋,发出一声闷响。
局面就此收尾。
他把球杆架回杆架上,回头看了陆峥一眼,笑意淡得几乎看不出来:“手生?”
陆峥“嗯”了一声,既不否认,也不解释,默认了这个输。
两人各自拿起自己的外套,随手搭在沙发靠背上,坐下来。
茶早就续好,热气氤氲在紫砂壶上方。
然而两人都懒得去碰,分别从烟盒里各抽出一根,叼住,打火机交叉着借了一下火。
火光在两张脸之间一闪即灭,烟雾被灯光一照,在半空慢慢散开。
一时间只有呼吸声和偶尔弹烟灰的轻响。
不知过了多久,陆峥指尖夹着烟,淡淡道:“秦湛予。”
秦湛予应了一声,视线仍落在对面那排封得严实的酒柜上。
陆峥侧过头看他,眼里那股压了许久的燥意此刻被烟压下去了一些,声音很平,却没有绕弯子:“你为什么要喜欢顾朝暄?”
这句话丢得很直白,不带质问,仿若在审一份他看不懂的卷宗。
秦湛予微微偏头,目光总算从酒柜那边收回来,落在他脸上。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把烟从唇边拿开,慢慢吐了口气,才懒懒地反问了一句:
“怎么?法律上有规定……不能喜欢顾朝暄吗?”
尾音不高,但带着若有若无的凉意。
那不是在跟他吵架,更像在提醒他:这三个字,不是谁说了算。
空气里静了一瞬。
陆峥忽然笑了一下。
笑得不见得有多开心,但很清醒:“我同意。”
秦湛予看着他,眉梢轻轻挑了一下。
“怎么想通了?”
不知道他在打什么算盘,但直觉告诉他,今晚这场“追尾”和这句“我同意”,都不简单。
陆峥指间的烟快燃到尽头,他低头弹了下烟灰,又抬起眼,神情很淡:“不是你说的么,我现在手里的筹码,不够陪姜家玩。”
秦湛予“嗤”地笑了一声。
随即包厢里安静下来。
茶香冷在一旁,烟雾在头顶打着旋,灯光压着两个人的轮廓,看上去都挺端正。
过了几秒,陆峥才把烟掐灭,从身侧大衣内侧摸出点什么。
是个不太起眼的东西。
黑色小小一截,夹在他指节之间,被灯光一照,边角反出一点暗光。
U盘。
他没立刻递过去,只在指间转了半圈,随意地往前一推,轻飘飘落在两人之间的茶几上。
“筹码不够,就借一副牌。”陆峥道,“换你上桌。”
秦湛予没伸手去拿,反而先抬眼看向陆峥。
这人他太熟。
从少年到现在,看上去永远冷静、永远自持、永远知道自己站在哪个坐标点上。
什么该要,什么该拒绝,什么东西值不值得他出手,他心里盘算得比谁都明白。
这样一个从来不吃亏、不求人、话向来留三分余地的人,会在一局球之后,轻飘飘丢一个“筹码不够,就借一副牌”,顺带把东西往他这边推?
秦湛予心里“哼”了一声。
大方,是不会平白无故这么大方的。
他不会天真地以为,这枚U盘是某种“和解”或者“示好”。
更多的可能,是一种算计。
要么是把他拖上同一条船,要么是借他的手去撕姜家那层皮,再看形势把人推到合适的位置上。
甚至不排除,U盘里的东西是真材实料,但文件的来源、时间线、蛛丝马迹,全都经过他陆峥精心排布。
将来一旦翻脸,哪怕只翻出一页纸,都足够有人顺藤摸瓜,顺带把“秦湛予”也拎出来晒一晒。
他垂着眼,心里把这些可能性一一过了一遍,面上却没什么波澜。
反正,从他让人暗查姜家资金链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坐进了这张桌子。
陆峥只是把一沓底牌补上来,让这场局更完整一点。
再说了,踹姜家一脚这种事,有人主动递刀子,他也没必要客气到非得徒手上阵。
指尖在桌边顿了顿,他终于伸手,把那枚U盘拿了起来。
很轻。
轻得不像什么惊天动地的证据,更像是普通道具。
可他知道,那里面只要有三分是真,就足够他把姜家逼到墙角。
他现在需要这个。
越快动手,他越早能收尾。
越早收尾,以顾朝暄那性子,一知道真相,八成能专门飞回国来骂他一顿;到时候嘴上再怎么逞强,心里终究是软的,总会在某个时刻松一口气,勉勉强强、很不情愿地再咬他一口。
当然,这些念头他只在心里掠过一圈。
连半分,都不会落在脸上。
秦湛予把U盘在指间又转了一圈,动作懒散。
他抬眼,看向对面的人,唇角淡淡一勾:“借牌是好事,不过……”
“我这人有个毛病——不喜欢拿没看清楚底色的牌上桌。”
意思再明白不过。
陆峥侧头看他,眼里掠过一点笑意,冷淡、锋利:“你当我是卖假货的?”
“假不假,到时候一用便知道。”秦湛予回得也不客气。
他没心思跟陆峥多说话,每次跟他针锋相对,就觉得自己被逼得跟个毛头小伙似的,浑身都是不合年纪的幼稚劲儿。
抬腕看了眼表,把烟按灭:“时间不早了,我明天一早还有会。”
秦湛予走到门口时,像是想起什么,回头看了陆峥一眼。
“陆峥。”
陆峥没出声,抬眼。
秦湛予开口:“别忘了,回头把我车的维修账单报一下。”
他顿了顿,又慢悠悠补了一刀:“公车公养归公车公养,你那一下蹭得太刻意,我这人原则问题比较多,情情爱爱的账可以混一混,公家这点儿油漆钱……得你掏。”
“……”
……
每年秦湛予的生日,他都会收到不少礼物。
从念书到工作,这个日子在不少人心里都有印记。
同学送书,师长送字画,后来又多了些茶叶、文玩之类的心意。
进了体制、升了职,东西没有变得更贵重,倒是更讲究合规:大多以“学习资料”“纪念册”的名义出现,统一登记,统一入账,形式周全,分寸拿捏得极好。
因为从政,他的生日一向过得低调。
往年都是家里约在一起吃顿饭,外公、母亲、舅舅,挑一家清静的小馆子,点几个拿手菜,吃完就散,各回各的单位和会务。
今年也一样。
上午安排了两场会议,下午处理文件,傍晚被家里“押”去吃了一顿饭。
席间倒也不冷清,却免不了被问近况、被叮嘱身体、被侧面提醒注意舆情和风声。
初冬的夜风有点硬,小区的银杏叶被风刮得在地上打着旋,路灯一盏一盏往后退。
车子刚拐进楼前那条小路,他就看见单元门口的台阶上,有个人影站在感应灯照不到的阴影里。
大衣旧,扣子从上到下扣得严丝合缝,脚边放着一个小保温桶,手里还提着个方方正正的纸盒。
远远一眼,他就认出来——是谢家那位做饭的李婶。
车刚停稳,他没等司机开门,自己推门下了车。
李婶看到他,忙往前挪了一步,又不太敢靠近,先低着头:“秦先生,打扰您了。”
秦湛予几步走上前,把她手里的东西接过来一半。保温桶还带着灼人的热度,纸盒倒不大,却颇沉。
“怎么站楼下?以后这种东西,让小区门口保安给我打电话就行。”
“不劳烦,今天是您生日……朝朝打电话回来,让我给您煮一碗长寿面。”
她抬手指了指他怀里的保温桶:“按她原来爱吃的法子,我就照着做了一份。汤底用鸡骨头小火熬了好几个钟头,您应该会喜欢。”
说完这些,她继续,“这个,是她寄回来的。”
她指的是那个纸盒。
盒子外面还贴着一张已经被邮戳盖花的国际面单,角落处印着几行看不太真切的英文,唯有“PARIS”那几个字母被蓝墨水勾出一道痕,格外显眼。
“寄到胡同那边去了。”李婶说,“我今儿上医院去看老爷子,顺道从邮局取出来的。她怕快递给您乱放,就让我亲手给您送来。”
秦湛予听着,手指在那张被邮戳印花的面单上顿了顿。
“谢谢。”他开口,尽量把嗓音放得柔和,“要不要上去喝杯茶?”
李婶摆了摆手:“不了,挺晚了,我就不打扰您了。”
秦湛予没有坚持,换了句话头:“那让司机送您一程。这会儿路上冷,我不放心您自己走。”
这样说得既讲理,又不至于把“照顾”两个字说得太明晃晃。
李婶略一犹豫,很快点头:“那就劳烦秦先生的人了。”
她往前走了两步,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来打量了他一眼……目光不算亲近,却带着一点从胡同旧宅带出来的老派体面:“秦先生,生辰快乐啊。”
秦湛予颔首,应了一声:“谢谢。”
司机赶过来,把李婶手里那个旧布袋接过去,替她打开车门。
她上车前,最后看了一眼他怀里的保温桶和纸盒,见东西确实在他手里,这才放心地弯腰坐进去。
秦湛予在原地站了两秒,低头看了一眼怀里的东西。
随即他转身上楼。
屋里一片安静,暖气把凉意挡在窗玻璃外,客厅的灯一盏盏亮起来,把所有规整、克制的陈设照得清清楚楚。
大衣搭到椅背上,他把保温桶和纸盒放在餐桌上,先去洗了把手,又回来站了一会儿,才拉过椅子坐下。
保温桶的扣子一格一格掰开。
一打开,热气扑面而来。
桶里面压着一小撮青菜叶,一枚荷包蛋靠在碗沿,面条被汤水裹着,看得出下锅前捋得很齐。
秦湛予拿起筷子挑了一下。
面条比平时略长,显然是特意没掐断的,怕折了“长寿”的兆头。
汤面在瓷碗里轻轻晃了一下,瓷壁撞勺的声响干净清楚。
他没急着吃,目光却从那碗面移向旁边的纸盒。
盒子外面那层快递胶带被海关和邮局的标贴叠了好几道,面单上的“PARIS”被邮戳压得模糊,边缘已经有些起毛。
他先把多余的胶带一圈一圈地拆下来。
纸盒不大,拆开外层包装之后,里面是一层旧报纸包着的东西。
显然被人重新用心裹过,折痕利落。
他把报纸剥开。
露出来的是一本薄薄的册子,封面已经有些磨损,纸张泛着岁月过后的那种柔软的黄。
法文标题印在最上头,下面规规矩矩画着一张巴黎地铁线路图,线条密密麻麻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缩小的血管图。
册子是那种能塞进大衣内兜的小开本,翻到内页,每一页都是不同区段的路网,旁边标着站名和换乘提示。
那册子被他放在手边,离那碗面不远的位置,像一块小小的异国坐标,安静地占据了他这一整张餐桌的一角。
秦湛予重新拿起筷子。
面已经稍凉了一些,却还不至于失了热度。
他先喝了一口汤,鸡味被细细熬开,盐放得很轻,倒更能尝出骨头里的那股甘。
第一口下去,喉咙被什么堵了一瞬。
他没停,低头,一口一口地吃,动作反而比往常更安静。
筷子挑起那根被刻意留长的面,他顺着吸进去,面条在碗沿划出一小圈水痕,落在汤面上,很快又被淹没。
吃到最后几口时,鸡汤已经见了底,碗底露出瓷胎上淡淡的花纹。
他放下筷子,靠在椅背上,慢慢吐了一口气。
不知道是热气熏的,还是别的什么,他眼睛里莫名有一层潮意,视线一挪,就被那本小册子的棱角割了一下。
他抬手按了按鼻梁,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
小坏蛋。
嘴上嫌她“没分寸”、嫌她转身走得干脆,嫌她现在远在巴黎还要多此一举地折腾一碗面、一张地铁图回来搅他的局。
秦湛予看着空了大半的碗,又看了看那本小册子。
喉咙深处那股发涩的感觉还没散,他却又冷冷地补了一句:
……欠我的,又多了一桩。
……
又一年过去。
巴黎的季节重新轮了一圈,塞纳河边的梧桐从光秃到抽芽,再到一整条街被厚重的绿荫罩住,LeXPilOt 这个名字,从当初几页 BP 上的一行字,慢慢变成不少人口中会自然提起的一个项目。
春天的时候,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机构资金到账。
那天早上,CéCile 在共享办公空间门口刷卡进门,桌上已经躺着 FOndS M 发来的正式投资协议和款项确认。
那家基金没有对外张扬,只在月度简报中用一行冷冰冰的文字写明对一家 early-Stage legal AI 的投资,连项目名都含糊过去。
但在创业圈内,消息很快顺着看似漫不经心的午餐和酒会扩散开来。
资本的态度最诚实。
原本把她们当作“有趣概念”的人,开始主动约咖啡;当初敷衍着说“可以保持联系”的合伙人,在某些场子里见到,语气里不自觉带上了几分正视。
资金到账后,LeXPilOt 从那栋旧办公楼的三楼搬了家。
新办公室在十三区一处改造后的创意园区里,原本是纺织厂的砖墙被保留了下来,大窗户整面地朝着铁道轨迹敞开。
团队人数从最初的四五个人,涨到了十几号。
多了两个算法工程师,一个做前端的年轻女孩,一个专门负责与律所和中小企业沟通需求的 BD。
桌子拼成一片,显示器后面是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上面写着各国监管机构的缩写和会议时间。
墙角那台被反复重启的咖啡机终于光荣退休,换了一台更能扛熬夜的。
CéCile 仍旧是那个在任何场合都能迅速找到人群重心的人。
她穿梭在各类 DemO Day、圆桌论坛和闭门酒会上,在一个个精简到只有十几页的 deCk 上,把 LeXPilOt 从“工具”讲成“基础设施”,把枯燥的条款逻辑讲成能切实改变中小企业命运的东西。
她的名字出现在几份有关“女性创业者”的报道上,照片里,她常常站在几个灰蓝西装的男性合伙人之间,姿态从容,眼神清亮。
顾朝暄则在另一端,把那些宣传册背后的内容一点点夯实。
投资到账后的第一个季度,她几乎全部砸在产品迭代和数据标注上。
原本只覆盖通用商事合同的逻辑树,被她和技术团队扩展到了供应链、SaaS 订阅、人力资源协定,甚至是部分知识产权授权的模板。
她抽出更多的欧洲判例和监管指引加进系统里,让风险提示从单纯的“高”“中”“低”三档,变成可以用数字和概率衡量的序列。
办公桌上常年摊着几份厚厚的合同范本,英文、法文的条款密密麻麻。
有时她会在一段文字旁用红笔圈出某个模糊的副词,又在旁边写下一串简洁的逻辑符号,提示算法团队这句“在合理范围内”的背后,隐含着多少种解释空间。
她为系统设计了一套新的“可解释性”界面。
用户不再只看到冷冰冰的评分,而是能展开每一条风险提示,看见其背后依据的条款、相关监管文本,以及一两句白话解释。
那些解释写得干净且节制,不落入营销腔,又让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可以在不需要法律学位的前提下读懂。
夏天的时候,第一个付费企业版本上线。
数据显示,那批最早愿意为系统掏钱的客户,大多是还没起步就已经在边缘上摇摇欲坠的小公司。
他们的合同里漏洞百出,谈判能力稚嫩,原本在博弈桌上注定要吃亏。
LeXPilOt 的介入并没有变出奇迹,却帮他们在某些关键条款上多争取了一点点余地:
多了一个退出条款,多了一句对延迟交付的界定,多了一行对自动续约条件的限制。
这些在大公司看来不起眼的修补,对那群悬在悬崖边缘的人而言,足以决定一条底线是否被撕破。
平台后台的图表一点点往上爬。
日活数从两位数到三位数再到四位数,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注册账号,开始在世界地图上点亮一个又一个细小的光点。
CéCile 有时会把那张热力图投在会议室的墙上,大家一边啃披萨一边看,谁也不说话,却都在那片不断扩散的暖色里看到了某种肉眼可见的成长。
秋天,一家法国财经媒体做了一个“法律科技改变传统行业”的专题。
摄影记者来办公室拍照的时候,顾朝暄刚从工位上站起来,电脑屏幕上还亮着一行行合同条款的结构表。
摄影师让她站在窗边,背后是巴黎南城不算好看的那片天际线:铁路、旧楼、远处高架桥。
她穿着最简单的白衬衫,袖子挽到手肘,手里还握着一支红笔。
镜头按下的那一刻,她甚至没有刻意去笑。
报道刊出时,配图的标题写着年轻女性律师转身投入算法世界的故事,笔锋在她处理过的那些案件与如今面对的冷硬代码之间来回穿梭,把她这一路的转折写得平静却不平凡。
巴黎的法律沙龙和创业沙龙很快都认得了这个名字。
有些场合为了吸引更多参与者,会刻意在海报上加一行:某某嘉宾,LeXPilOt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法律架构师。
她被邀请去讲怎么用技术降低法务门槛、怎么帮助中小企业看见合同里的盲点,也被要求在一页 PPT 上写出对“法律公平性”的理解。
她很少谈个人,只把自己的经历点到为止,然后再把话锋拐回平台正在做的事。
可台下的目光,仍旧会不自觉地落在她身上,落在那个从制度缝隙间跌落过一次,却又爬起来站在规则一侧、用几乎苛刻的专业感去谈公平的人身上。
年末的时候,LeXPilOt 入围了一个欧洲法律科技类奖项的最终候选。
颁奖礼选在一栋旧市政大厅改造的礼堂,屋顶是拱形的玻璃穹顶,灯光将每一块玻璃的纹路照得清晰。
来自各国的项目按类别坐在台下,胸前挂着写有公司名的小证件。
屏幕上依次滚动过每家入围项目的介绍,大多数是简洁的功能和阶段性成果。
到了 LeXPilOt,那行介绍略微长了一点,除了说明产品本身,还特意提到它由两位女性创始人领导,团队跨越法律与工程两个领域,服务的对象以中小企业为主。
那一行字出现时,礼堂后方的摄影机自动推近了焦点。
舞台灯光扫过观众席,停在一个区域。CéCile 和顾朝暄并排坐着,礼服颜色沉静,不喧宾夺主,却挡不住那种从骨子里散出来的锋利和淡然。
她们并没有刻意摆姿态。
只是很自然地坐在那一排本该由更多西装革履的男性占据的位置上,安静地看着屏幕上那个曾经只存在于她们脑海中的名字,如今被会场的主持人用标准法语念得清清楚楚。
无论奖项最终花落谁家,这一刻属于她们。
灯光压在桌面上,绿呢被擦得发亮,台球撞击的清脆声一声声落下。
两个人都不嚷嚷分数,也不需要人记。
谁进了多少,谁失了手,心里都有数。
陆峥的路数凌厉,直线球几乎不失手,角度算得极准,常常一杆下去连带两三颗。
秦湛予则稳,杆法松弛,看着随意,实则每一下都留足了下一杆的位置,进球之后,白球总能安安稳稳停在他想要的那一块区域。
到了后半局,桌面上只还剩几颗彩球。
陆峥俯身、瞄准,食指扣住杆身,手背上青筋微微绷起。
他出杆的动作很美,却在最后收杆那一瞬微不可察地慢了一拍。
白球擦着目标球碰过去,将球带得晃了两下,终究还是磕在袋口外沿,停住。
他直起身,眸色沉下来,没出声。
秦湛予走过去,见缝插针般接上这一杆。
他没耍什么花样,只是把姿势摆好,轻轻一推……剩下两颗球接连落袋,黑八滚进角袋,发出一声闷响。
局面就此收尾。
他把球杆架回杆架上,回头看了陆峥一眼,笑意淡得几乎看不出来:“手生?”
陆峥“嗯”了一声,既不否认,也不解释,默认了这个输。
两人各自拿起自己的外套,随手搭在沙发靠背上,坐下来。
茶早就续好,热气氤氲在紫砂壶上方。
然而两人都懒得去碰,分别从烟盒里各抽出一根,叼住,打火机交叉着借了一下火。
火光在两张脸之间一闪即灭,烟雾被灯光一照,在半空慢慢散开。
一时间只有呼吸声和偶尔弹烟灰的轻响。
不知过了多久,陆峥指尖夹着烟,淡淡道:“秦湛予。”
秦湛予应了一声,视线仍落在对面那排封得严实的酒柜上。
陆峥侧过头看他,眼里那股压了许久的燥意此刻被烟压下去了一些,声音很平,却没有绕弯子:“你为什么要喜欢顾朝暄?”
这句话丢得很直白,不带质问,仿若在审一份他看不懂的卷宗。
秦湛予微微偏头,目光总算从酒柜那边收回来,落在他脸上。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把烟从唇边拿开,慢慢吐了口气,才懒懒地反问了一句:
“怎么?法律上有规定……不能喜欢顾朝暄吗?”
尾音不高,但带着若有若无的凉意。
那不是在跟他吵架,更像在提醒他:这三个字,不是谁说了算。
空气里静了一瞬。
陆峥忽然笑了一下。
笑得不见得有多开心,但很清醒:“我同意。”
秦湛予看着他,眉梢轻轻挑了一下。
“怎么想通了?”
不知道他在打什么算盘,但直觉告诉他,今晚这场“追尾”和这句“我同意”,都不简单。
陆峥指间的烟快燃到尽头,他低头弹了下烟灰,又抬起眼,神情很淡:“不是你说的么,我现在手里的筹码,不够陪姜家玩。”
秦湛予“嗤”地笑了一声。
随即包厢里安静下来。
茶香冷在一旁,烟雾在头顶打着旋,灯光压着两个人的轮廓,看上去都挺端正。
过了几秒,陆峥才把烟掐灭,从身侧大衣内侧摸出点什么。
是个不太起眼的东西。
黑色小小一截,夹在他指节之间,被灯光一照,边角反出一点暗光。
U盘。
他没立刻递过去,只在指间转了半圈,随意地往前一推,轻飘飘落在两人之间的茶几上。
“筹码不够,就借一副牌。”陆峥道,“换你上桌。”
秦湛予没伸手去拿,反而先抬眼看向陆峥。
这人他太熟。
从少年到现在,看上去永远冷静、永远自持、永远知道自己站在哪个坐标点上。
什么该要,什么该拒绝,什么东西值不值得他出手,他心里盘算得比谁都明白。
这样一个从来不吃亏、不求人、话向来留三分余地的人,会在一局球之后,轻飘飘丢一个“筹码不够,就借一副牌”,顺带把东西往他这边推?
秦湛予心里“哼”了一声。
大方,是不会平白无故这么大方的。
他不会天真地以为,这枚U盘是某种“和解”或者“示好”。
更多的可能,是一种算计。
要么是把他拖上同一条船,要么是借他的手去撕姜家那层皮,再看形势把人推到合适的位置上。
甚至不排除,U盘里的东西是真材实料,但文件的来源、时间线、蛛丝马迹,全都经过他陆峥精心排布。
将来一旦翻脸,哪怕只翻出一页纸,都足够有人顺藤摸瓜,顺带把“秦湛予”也拎出来晒一晒。
他垂着眼,心里把这些可能性一一过了一遍,面上却没什么波澜。
反正,从他让人暗查姜家资金链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坐进了这张桌子。
陆峥只是把一沓底牌补上来,让这场局更完整一点。
再说了,踹姜家一脚这种事,有人主动递刀子,他也没必要客气到非得徒手上阵。
指尖在桌边顿了顿,他终于伸手,把那枚U盘拿了起来。
很轻。
轻得不像什么惊天动地的证据,更像是普通道具。
可他知道,那里面只要有三分是真,就足够他把姜家逼到墙角。
他现在需要这个。
越快动手,他越早能收尾。
越早收尾,以顾朝暄那性子,一知道真相,八成能专门飞回国来骂他一顿;到时候嘴上再怎么逞强,心里终究是软的,总会在某个时刻松一口气,勉勉强强、很不情愿地再咬他一口。
当然,这些念头他只在心里掠过一圈。
连半分,都不会落在脸上。
秦湛予把U盘在指间又转了一圈,动作懒散。
他抬眼,看向对面的人,唇角淡淡一勾:“借牌是好事,不过……”
“我这人有个毛病——不喜欢拿没看清楚底色的牌上桌。”
意思再明白不过。
陆峥侧头看他,眼里掠过一点笑意,冷淡、锋利:“你当我是卖假货的?”
“假不假,到时候一用便知道。”秦湛予回得也不客气。
他没心思跟陆峥多说话,每次跟他针锋相对,就觉得自己被逼得跟个毛头小伙似的,浑身都是不合年纪的幼稚劲儿。
抬腕看了眼表,把烟按灭:“时间不早了,我明天一早还有会。”
秦湛予走到门口时,像是想起什么,回头看了陆峥一眼。
“陆峥。”
陆峥没出声,抬眼。
秦湛予开口:“别忘了,回头把我车的维修账单报一下。”
他顿了顿,又慢悠悠补了一刀:“公车公养归公车公养,你那一下蹭得太刻意,我这人原则问题比较多,情情爱爱的账可以混一混,公家这点儿油漆钱……得你掏。”
“……”
……
每年秦湛予的生日,他都会收到不少礼物。
从念书到工作,这个日子在不少人心里都有印记。
同学送书,师长送字画,后来又多了些茶叶、文玩之类的心意。
进了体制、升了职,东西没有变得更贵重,倒是更讲究合规:大多以“学习资料”“纪念册”的名义出现,统一登记,统一入账,形式周全,分寸拿捏得极好。
因为从政,他的生日一向过得低调。
往年都是家里约在一起吃顿饭,外公、母亲、舅舅,挑一家清静的小馆子,点几个拿手菜,吃完就散,各回各的单位和会务。
今年也一样。
上午安排了两场会议,下午处理文件,傍晚被家里“押”去吃了一顿饭。
席间倒也不冷清,却免不了被问近况、被叮嘱身体、被侧面提醒注意舆情和风声。
初冬的夜风有点硬,小区的银杏叶被风刮得在地上打着旋,路灯一盏一盏往后退。
车子刚拐进楼前那条小路,他就看见单元门口的台阶上,有个人影站在感应灯照不到的阴影里。
大衣旧,扣子从上到下扣得严丝合缝,脚边放着一个小保温桶,手里还提着个方方正正的纸盒。
远远一眼,他就认出来——是谢家那位做饭的李婶。
车刚停稳,他没等司机开门,自己推门下了车。
李婶看到他,忙往前挪了一步,又不太敢靠近,先低着头:“秦先生,打扰您了。”
秦湛予几步走上前,把她手里的东西接过来一半。保温桶还带着灼人的热度,纸盒倒不大,却颇沉。
“怎么站楼下?以后这种东西,让小区门口保安给我打电话就行。”
“不劳烦,今天是您生日……朝朝打电话回来,让我给您煮一碗长寿面。”
她抬手指了指他怀里的保温桶:“按她原来爱吃的法子,我就照着做了一份。汤底用鸡骨头小火熬了好几个钟头,您应该会喜欢。”
说完这些,她继续,“这个,是她寄回来的。”
她指的是那个纸盒。
盒子外面还贴着一张已经被邮戳盖花的国际面单,角落处印着几行看不太真切的英文,唯有“PARIS”那几个字母被蓝墨水勾出一道痕,格外显眼。
“寄到胡同那边去了。”李婶说,“我今儿上医院去看老爷子,顺道从邮局取出来的。她怕快递给您乱放,就让我亲手给您送来。”
秦湛予听着,手指在那张被邮戳印花的面单上顿了顿。
“谢谢。”他开口,尽量把嗓音放得柔和,“要不要上去喝杯茶?”
李婶摆了摆手:“不了,挺晚了,我就不打扰您了。”
秦湛予没有坚持,换了句话头:“那让司机送您一程。这会儿路上冷,我不放心您自己走。”
这样说得既讲理,又不至于把“照顾”两个字说得太明晃晃。
李婶略一犹豫,很快点头:“那就劳烦秦先生的人了。”
她往前走了两步,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来打量了他一眼……目光不算亲近,却带着一点从胡同旧宅带出来的老派体面:“秦先生,生辰快乐啊。”
秦湛予颔首,应了一声:“谢谢。”
司机赶过来,把李婶手里那个旧布袋接过去,替她打开车门。
她上车前,最后看了一眼他怀里的保温桶和纸盒,见东西确实在他手里,这才放心地弯腰坐进去。
秦湛予在原地站了两秒,低头看了一眼怀里的东西。
随即他转身上楼。
屋里一片安静,暖气把凉意挡在窗玻璃外,客厅的灯一盏盏亮起来,把所有规整、克制的陈设照得清清楚楚。
大衣搭到椅背上,他把保温桶和纸盒放在餐桌上,先去洗了把手,又回来站了一会儿,才拉过椅子坐下。
保温桶的扣子一格一格掰开。
一打开,热气扑面而来。
桶里面压着一小撮青菜叶,一枚荷包蛋靠在碗沿,面条被汤水裹着,看得出下锅前捋得很齐。
秦湛予拿起筷子挑了一下。
面条比平时略长,显然是特意没掐断的,怕折了“长寿”的兆头。
汤面在瓷碗里轻轻晃了一下,瓷壁撞勺的声响干净清楚。
他没急着吃,目光却从那碗面移向旁边的纸盒。
盒子外面那层快递胶带被海关和邮局的标贴叠了好几道,面单上的“PARIS”被邮戳压得模糊,边缘已经有些起毛。
他先把多余的胶带一圈一圈地拆下来。
纸盒不大,拆开外层包装之后,里面是一层旧报纸包着的东西。
显然被人重新用心裹过,折痕利落。
他把报纸剥开。
露出来的是一本薄薄的册子,封面已经有些磨损,纸张泛着岁月过后的那种柔软的黄。
法文标题印在最上头,下面规规矩矩画着一张巴黎地铁线路图,线条密密麻麻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缩小的血管图。
册子是那种能塞进大衣内兜的小开本,翻到内页,每一页都是不同区段的路网,旁边标着站名和换乘提示。
那册子被他放在手边,离那碗面不远的位置,像一块小小的异国坐标,安静地占据了他这一整张餐桌的一角。
秦湛予重新拿起筷子。
面已经稍凉了一些,却还不至于失了热度。
他先喝了一口汤,鸡味被细细熬开,盐放得很轻,倒更能尝出骨头里的那股甘。
第一口下去,喉咙被什么堵了一瞬。
他没停,低头,一口一口地吃,动作反而比往常更安静。
筷子挑起那根被刻意留长的面,他顺着吸进去,面条在碗沿划出一小圈水痕,落在汤面上,很快又被淹没。
吃到最后几口时,鸡汤已经见了底,碗底露出瓷胎上淡淡的花纹。
他放下筷子,靠在椅背上,慢慢吐了一口气。
不知道是热气熏的,还是别的什么,他眼睛里莫名有一层潮意,视线一挪,就被那本小册子的棱角割了一下。
他抬手按了按鼻梁,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
小坏蛋。
嘴上嫌她“没分寸”、嫌她转身走得干脆,嫌她现在远在巴黎还要多此一举地折腾一碗面、一张地铁图回来搅他的局。
秦湛予看着空了大半的碗,又看了看那本小册子。
喉咙深处那股发涩的感觉还没散,他却又冷冷地补了一句:
……欠我的,又多了一桩。
……
又一年过去。
巴黎的季节重新轮了一圈,塞纳河边的梧桐从光秃到抽芽,再到一整条街被厚重的绿荫罩住,LeXPilOt 这个名字,从当初几页 BP 上的一行字,慢慢变成不少人口中会自然提起的一个项目。
春天的时候,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机构资金到账。
那天早上,CéCile 在共享办公空间门口刷卡进门,桌上已经躺着 FOndS M 发来的正式投资协议和款项确认。
那家基金没有对外张扬,只在月度简报中用一行冷冰冰的文字写明对一家 early-Stage legal AI 的投资,连项目名都含糊过去。
但在创业圈内,消息很快顺着看似漫不经心的午餐和酒会扩散开来。
资本的态度最诚实。
原本把她们当作“有趣概念”的人,开始主动约咖啡;当初敷衍着说“可以保持联系”的合伙人,在某些场子里见到,语气里不自觉带上了几分正视。
资金到账后,LeXPilOt 从那栋旧办公楼的三楼搬了家。
新办公室在十三区一处改造后的创意园区里,原本是纺织厂的砖墙被保留了下来,大窗户整面地朝着铁道轨迹敞开。
团队人数从最初的四五个人,涨到了十几号。
多了两个算法工程师,一个做前端的年轻女孩,一个专门负责与律所和中小企业沟通需求的 BD。
桌子拼成一片,显示器后面是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上面写着各国监管机构的缩写和会议时间。
墙角那台被反复重启的咖啡机终于光荣退休,换了一台更能扛熬夜的。
CéCile 仍旧是那个在任何场合都能迅速找到人群重心的人。
她穿梭在各类 DemO Day、圆桌论坛和闭门酒会上,在一个个精简到只有十几页的 deCk 上,把 LeXPilOt 从“工具”讲成“基础设施”,把枯燥的条款逻辑讲成能切实改变中小企业命运的东西。
她的名字出现在几份有关“女性创业者”的报道上,照片里,她常常站在几个灰蓝西装的男性合伙人之间,姿态从容,眼神清亮。
顾朝暄则在另一端,把那些宣传册背后的内容一点点夯实。
投资到账后的第一个季度,她几乎全部砸在产品迭代和数据标注上。
原本只覆盖通用商事合同的逻辑树,被她和技术团队扩展到了供应链、SaaS 订阅、人力资源协定,甚至是部分知识产权授权的模板。
她抽出更多的欧洲判例和监管指引加进系统里,让风险提示从单纯的“高”“中”“低”三档,变成可以用数字和概率衡量的序列。
办公桌上常年摊着几份厚厚的合同范本,英文、法文的条款密密麻麻。
有时她会在一段文字旁用红笔圈出某个模糊的副词,又在旁边写下一串简洁的逻辑符号,提示算法团队这句“在合理范围内”的背后,隐含着多少种解释空间。
她为系统设计了一套新的“可解释性”界面。
用户不再只看到冷冰冰的评分,而是能展开每一条风险提示,看见其背后依据的条款、相关监管文本,以及一两句白话解释。
那些解释写得干净且节制,不落入营销腔,又让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可以在不需要法律学位的前提下读懂。
夏天的时候,第一个付费企业版本上线。
数据显示,那批最早愿意为系统掏钱的客户,大多是还没起步就已经在边缘上摇摇欲坠的小公司。
他们的合同里漏洞百出,谈判能力稚嫩,原本在博弈桌上注定要吃亏。
LeXPilOt 的介入并没有变出奇迹,却帮他们在某些关键条款上多争取了一点点余地:
多了一个退出条款,多了一句对延迟交付的界定,多了一行对自动续约条件的限制。
这些在大公司看来不起眼的修补,对那群悬在悬崖边缘的人而言,足以决定一条底线是否被撕破。
平台后台的图表一点点往上爬。
日活数从两位数到三位数再到四位数,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注册账号,开始在世界地图上点亮一个又一个细小的光点。
CéCile 有时会把那张热力图投在会议室的墙上,大家一边啃披萨一边看,谁也不说话,却都在那片不断扩散的暖色里看到了某种肉眼可见的成长。
秋天,一家法国财经媒体做了一个“法律科技改变传统行业”的专题。
摄影记者来办公室拍照的时候,顾朝暄刚从工位上站起来,电脑屏幕上还亮着一行行合同条款的结构表。
摄影师让她站在窗边,背后是巴黎南城不算好看的那片天际线:铁路、旧楼、远处高架桥。
她穿着最简单的白衬衫,袖子挽到手肘,手里还握着一支红笔。
镜头按下的那一刻,她甚至没有刻意去笑。
报道刊出时,配图的标题写着年轻女性律师转身投入算法世界的故事,笔锋在她处理过的那些案件与如今面对的冷硬代码之间来回穿梭,把她这一路的转折写得平静却不平凡。
巴黎的法律沙龙和创业沙龙很快都认得了这个名字。
有些场合为了吸引更多参与者,会刻意在海报上加一行:某某嘉宾,LeXPilOt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法律架构师。
她被邀请去讲怎么用技术降低法务门槛、怎么帮助中小企业看见合同里的盲点,也被要求在一页 PPT 上写出对“法律公平性”的理解。
她很少谈个人,只把自己的经历点到为止,然后再把话锋拐回平台正在做的事。
可台下的目光,仍旧会不自觉地落在她身上,落在那个从制度缝隙间跌落过一次,却又爬起来站在规则一侧、用几乎苛刻的专业感去谈公平的人身上。
年末的时候,LeXPilOt 入围了一个欧洲法律科技类奖项的最终候选。
颁奖礼选在一栋旧市政大厅改造的礼堂,屋顶是拱形的玻璃穹顶,灯光将每一块玻璃的纹路照得清晰。
来自各国的项目按类别坐在台下,胸前挂着写有公司名的小证件。
屏幕上依次滚动过每家入围项目的介绍,大多数是简洁的功能和阶段性成果。
到了 LeXPilOt,那行介绍略微长了一点,除了说明产品本身,还特意提到它由两位女性创始人领导,团队跨越法律与工程两个领域,服务的对象以中小企业为主。
那一行字出现时,礼堂后方的摄影机自动推近了焦点。
舞台灯光扫过观众席,停在一个区域。CéCile 和顾朝暄并排坐着,礼服颜色沉静,不喧宾夺主,却挡不住那种从骨子里散出来的锋利和淡然。
她们并没有刻意摆姿态。
只是很自然地坐在那一排本该由更多西装革履的男性占据的位置上,安静地看着屏幕上那个曾经只存在于她们脑海中的名字,如今被会场的主持人用标准法语念得清清楚楚。
无论奖项最终花落谁家,这一刻属于她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