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二十九章:假节钺!
  • 第二十九章:假节钺!

    作品:《三国:我不是刘辩

            卢植也只是感慨太子对他的青睐罢了。

        幸进之臣虽然有包括一时得到君王青睐而倍受恩宠的臣子,但前提是资历不足。

        这年头,资历不足即便再有能力,也难免会为人诟病,被冠以“幸进”之名。

        卢植这把年纪,又是何等资历和名望,除了受到太子青睐这一点外,与幸进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良久,刘辩终于吃完了碗中的茶水,从高望手中接过一块帕巾擦了擦嘴角的油渍。

        在明朝之前的茶可不是什么炒茶,而是一道解馋的点心,茶叶就着蔬菜、肉条,再撒些盐粒,便是一碗可口的茶煮菜,这也是为何在明以前,喝茶往往被称作“吃茶”。

        感受着腹中充实的感觉,刘辩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重新坐直了身子。

        “卢师,此事还不算完。”

        刘辩的话没头没尾的,但卢植却明白他的意思,心中对太子的评价再一次提升。

        原本还担心太子年少,以为在朝堂上成功推动了对“天人感应论”的否定,便会沾沾自喜以为大事可定,正打算劝谏太子,没想到太子已然想到了这一步。

        “殿下所言甚是,朝中如盖升之流,只是碍于殿下以及三公的威势而不敢言语,即便庙堂无人反对,各地还有诸多研习董孟之学的士人。”

        董孟之学,便是指董仲舒和孟子一派的学问。

        董仲舒与孟子对于天人关系的观点十分相近,在后汉常被士人归于一派。

        相信只要等今日朝会上的消息传播出去,各地还是会涌现出不少信奉董孟之学的士人的。

        不过他们的对面站着的是掌握了至高无上权力的太子以及掌握着舆论圈的三公九卿及他们背后的家族,那些董孟之学的士人再怎么样也是斗不过当权者的。

        但若是救灾之事出了纰漏,受灾之地依旧饿殍遍地,那些董孟之学的士人就会以此批驳庙堂不敬上天招致天怒。

        “卢师,尚能奔波否?”刘辩看向卢植,目光灼灼。

        救灾之事,难不在庙堂。

        以三公和尚书台官员的能力,拿出个妥当的救灾章程绝对不是问题。大汉四百年不知道面对过多少次天灾人祸,哪怕是萧规曹随都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但一如历朝历代的变法,制定新法不难,难在地方上的执行。

        尚书台发布的政令也是如此。

        若是庙堂如何想,地方就能不打折扣地执行,那世间早就是一片净土了,何来如此多的纷扰,何来如此多的饿殍流民。

        而如今的地方郡守们,贪腐成风,上缴的赋税一年比一年少,把钱全部充入了各自的腰包。

        不过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他家的皇帝老子,卖官鬻爵让许多原本还能收敛一二的官员也不得不为了这笔买官钱而贪腐。

        刘宏的卖官鬻爵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卖官鬻爵,过往的卖官鬻爵多是以高价将无实权官职以及最低级的爵位出售给低贱的商贾。

        但在刘宏制定的规则下买官要给钱,正常的升职、调度也要给钱!

        甚至刘宏会故意将官员的职位提升,或是将朝中官员外放,逼迫臣子缴纳新官职的买官钱。

        素有清名的司马直被刘宏强行安了个钜鹿太守的职位,司马直表示没钱,刘宏表示你可以上任以后慢慢还钱。

        但这笔钱从何来,唯有贪腐。

        司马直不愿贪腐,便在孟津服药自杀来死谏刘宏。

        不得不说做皇帝做到这个地步,刘辩为自己能正常排泄感到庆幸。

        其实刘辩也不是不能理解贪官污吏们的想法,有几人做官是为了万民?

        绝大多数人做官就是为了权钱,只是由于对“名”的看重程度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底线。

        一文钱不沾的清官千古难觅,贪墨公款的贪官比比皆是,刘辩也不可能只用清官而不用贪官。

        所以刘辩允许官员们在规则内适当捞一些,但他也有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

        一个是贪墨军资,另一个便是贪墨救灾粮。

        谁敢动军资和救灾粮,就是挖大汉的根基。

        谁敢挖大汉根基的人,刘辩就敢拔了他的脑袋!

        “呵。”

        “廉颇虽老,尚食斗米肉十斤。”卢植自然明白太子想要做什么,于是笑谓刘辩道,“臣尚壮,饮酒至一石而不乱!”

        刘辩抚掌大笑:“卢师壮甚,廉颇何能及君也!”

        “阿望。”

        刘辩轻唤一声,高望当即令人内侍取来刘辩早已准备好的几样物件,而当卢植目光接触到那几样物件之时,眼中尽是震撼之色。

        八尺竹木,上系牦尾,为节!

        其状如斧,以金饰之,为钺!

        “节……节钺!”

        饶是以卢植的心性也不由感到了震撼,他想过太子会令他持节来震慑四方,却未曾想过太子竟将黄钺也赐予了他。

        “节”代表皇帝亲临,“钺”则是生杀大权。

        假节钺,意味着皇帝赐予了臣子代表皇帝巡视四方的权力,战时也不必请示汇报,二千石以下皆可先斩后奏。

        在汉朝,假节钺与假节其实并无权力上的差异,甚至假节偶有制约假节钺之事,但这份荣宠和恩赐却是实打实的。

        “拜尚书、侍中领太子太傅卢植,为北中郎将领冀州刺史,将长水校尉部,假节钺,二千石之下可先斩后奏!”

        听着一旁由钟繇代替太子宣读的诏书,卢植眼圈红红的,四十四岁的他不是什么年轻人了,心中那一腔热血早就不复年轻时那般滚烫了。

        可当他听完诏书的内容时,卢植感觉自己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冀州刺史,真二千石官爵,银印青绶,却能监察同为真二千石之郡守,可决狱,可治民,还有举茂才的权力。

        北中郎将一职此前从未设立,但中郎将皆为比二千石官职,而且从其字面含义上,应当是与征北将军之意大类,只是官秩和权力有所不如。

        此外,太子还将长水校尉部借调给了他。

        而长水校尉,正是与他有师生情谊的刘备。

        如此信任,卢植如何能不热血沸腾?

        即便是当年燕昭王的黄金台与太子殿下这份沉甸甸的信任相比,也不过尔尔!

        千金难买简在帝心!

        “臣定不负殿下厚望,若不效,请斩此头!”

    相关推荐: 王东 我有一柄摄魂幡 懂兽语穿六零,家属院里我最行 流窜诸天的恶势力 挺孕肚去随军,她惊艳整个家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