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8章 东莱豪杰,使命必达(求追读!)
  • 第38章 东莱豪杰,使命必达(求追读!)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鲁肃也是徐州土豪啊,不过他的家业却没有麋家大。

        倒不是鲁肃不擅长经商,而是他这个人太乐善好施了,麋竺在他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

        史书记载叫:“肃不治家世,大散赀财,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

        基本等于是白送钱,属于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鲁肃这样霍霍。

        当然了,这跟老曹造的孽也有关。

        这时候的鲁肃也才二十出头,老曹屠戮徐州时,导致鲁肃的家乡大批百姓流亡广陵,甚至江东。

        鲁肃这也算是散财自保。

        “此人名声我也略有耳闻,不知他现在何处?”

        刘备好奇地问道。

        “就在下邳国东城县,其人少有壮节,好为奇计。”

        “主公身为徐州牧,只需发一道征辟令,鲁肃必来。”

        “哦,原来是本郡人士!”

        刘备大喜过望,他现在正着急着用人。

        鲁肃又是李翊首推的人才,能力肯定不俗。

        “是也,此人有王佐之才,并且颇有家资,主公当好生笼络。”

        别看鲁肃一直散家财,但人家也是要生财的,是一边散一边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8年,

        当时还在庐江的周瑜听说了鲁肃乐善好施,直接带了几百人,横跨两百公里来拉赞助。

        当然了,说是拉赞助,实际上就是跑人家地盘上吃大户了。

        毕竟这年头兵荒马乱的,瑜哥手头也有些紧。

        这一点至少证明了鲁肃是真的很有钱,而且很大方。

        不然人周瑜不可能跑那么远的地方过来。

        像这种有钱大方又有能力的人才,怎么能留给江东杰瑞呢?

        更别提人孙策压根儿看不上鲁肃了。

        结果让鲁肃在江东虚度了几年的光阴,郁闷地回了徐州老家。

        要不是中途孙策噶了,周瑜玩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戏码,向孙权力荐鲁肃。

        鲁肃一直没机会得到重用。

        而刘备就不同了,最适合鲁肃的主公其实就是刘备。

        两人其实挺投缘的。

        在演义里,两人都是忠厚长者的形象。

        而在历史上,两人又都是洒脱的游侠,都具有豪侠之风。

        并且鲁肃是很希望能够得到重用,一展才华的。

        如果还能够直接在徐州老家为官,那鲁肃根本没有理由拒绝。

        “善,鲁子敬……备记下了。”

        “不知军师可还有别的贤才推荐么?”

        刘备一捋胡须,接着问道。

        李翊微一沉吟,缓声道:

        “另有广陵东阳人陈矫,琅琊莒人徐盛,主公亦可发令召之。”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徐州本地人。

        刘备作为徐州牧,征辟他们可谓名正言顺,只要不出意外,他们几乎肯定是要来的。

        而李翊接下来推举的,则是有机会得到,但没有十全把握得到的人才。

        “淮南成惪人刘晔,九江下泰人周泰、蒋钦,主公也发令试试吧。”

        这些人离徐州都不算太远,不至于出现等令到了,人不在了的情况。

        毕竟这时代的人都喜欢出门远游。

        像san11里面,从辽东的征辟令能直接发到云南去,属实是离谱。

        除地理因素外,再有就是人为因素。

        像刘晔,与老刘同为汉室宗亲,但却不怎么喜欢老刘。

        相反,他还多次劝曹操杀了老刘,以绝后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这是。

        至于周泰和蒋钦,这两人则是不确定是否已经投靠了孙策。

        因为孙策现在正在帮袁术打仗。

        确切地说是以帮袁术打仗为由,趁机脱离他的掌控。

        周泰蒋钦就是在孙策起兵的这个时间段过去投靠的。

        “善!善!善!!”

        一下子听到这么多人才的名字,刘备高兴地合不拢嘴。

        别看老刘各方面都是中人之姿,但他虚心纳谏,求贤若渴。

        对于人才的渴望,使得他身边总是能有奇人辅佐。

        在得到李翊这样的大贤之后,刘备已是高兴不已。

        如今这位大贤又一连推举了好几个人才,更是令他喜不自胜。

        并且要治理好这么大的徐州,少不了要奇人辅佐。

        “既如此,待备回去拟写征辟表文。”

        “主公且慢!”

        刘备正要转身离去,却忽然被李翊叫住。

        “适才翊又想起一位人才。”

        “此人身长七尺七寸,长须美髯,猿臂善射,例不虚发,若养由基、李广复生。”

        “更喜此人忠肝义胆,文武双全,有独当一面之才。”

        “若能将之征辟而来,必能成为主公左膀右臂!”

        嘶……

        刘备听完李翊的描述,顿时心动不已。

        “未知此人姓甚名谁,现在何处?”

        “若果真如先生所说,备定要求得此人而来。”

        李翊弯唇一笑:

        “此人乃是主公的故人。”

        “故人?”

        刘备眉梢一挑,他是游侠出身,不知见过多少人。

        一说到故人,短时间还真想不起李翊说的是谁。

        “……呵呵,此人曾与主公有过一面之缘,但也只此一面。”

        “主公记不得了,也情有可原。”

        刘备讪地一笑,“恕备健忘,不知这故人是谁?”

        “此人便是东莱太史慈!”

        李翊朗声说道。

        现在太史慈还是自由球员,趁着冬窗关闭之前,赶紧让老刘签下这个两届全明星才是正经。

        不然等到下半年,太史慈就要被孙策捷足先登了。

        算算时间,太史慈应该还留在东莱老家。

        不过若再不征辟他的话,太史慈就要去江东打大合同了。

        而这一去,就是常年江东,再也没回过北方了。

        这也算是老刘错过的一个比较可惜的人才。

        “原来是太史子义!”

        刘备一拍脑袋,想起了这么号人物。

        他与太史慈确实有过一面之缘。

        这还得从刘备来徐州之前说起。

        当时青州黄巾作乱,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将领管亥围困。

        由于太史慈母亲经常被孔融照顾,便让儿子去救孔融。

        而太史慈确实猛男,单枪匹马,趁夜突入重围,见到了孔融。

        张口就找孔融要兵马,出城讨贼。

        但是孔融不同意,在他看来,假如我手中有五千人。

        你太史慈来了,也不过就五千零一人,这该打不过还是打不过。

        所以孔融打算找刘备求救。

        但是帐下没有将领敢突围,唯有太史慈跃跃欲试。

        孔融就说:“大家都说黄巾贼围得紧,难以突围,就你自个儿说没问题,你虽勇气可嘉,可如何办到别人办不到的事?”

        太史慈回答的也很英雄豪气,道:

        “我来帮您,是因为我确实有这个本事,众人都说不可突围,若我也说不可,那我来干嘛来了?”

        孔融为太史慈的豪气所动,同意了他的请求。

        最后太史慈便带了两个骑兵,真的完成突围,在平原见到了刘备。

        这也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太史慈也很聪明,上来就是一个道德绑架。

        说我太史慈本来是东莱人,与孔融非亲非故,只是与他志同道合,才愿意与他共患难。

        现在孔北海为贼所困,久闻刘使君有仁义之名,必能救人急难,所以派我来找你了。

        此时刘备还依附在公孙瓒麾下,正协助田楷对抗袁绍的大将臧洪。

        双方是鏖战年年,军事形势严峻。

        刘备军务缠身,根本抽不开身。

        但还是立刻把自己的三千精兵交给了太史慈。

        要知道刘备自己手上总共才几千人。

        但只因为一句话,一个人,就毫不犹豫地交出了三千精兵。

        这展现了刘备侠义的一面。

        你当然可以说,这只是刘备为了讨好孔融,削尖了脑袋想往士族圈子里钻。

        但还是那句老话,君子论迹不论心。

        如果刘备不救,北海城破,百姓必然遭难。

        不管刘备动机如何,他都是实打实的帮助了北海的百姓。

        这份侠义之心,与同样颇具豪侠之风的太史慈相合。

        太史慈于刘备而言,是绝对有机会收入麾下的!

        ……

        ……

    相关推荐: 仙道九绝 顶级坏种为我俯首称臣 寒门科举王 秦时:悟性逆天,开局拜入天宗 民国黑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