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31章 削除宦权
作品:《世界江山一统志》推荐阅读:
                                                            年代1979:带着老婆孩子吃肉
                                        参加前女友婚礼,现场逮捕新郎官
                                        师娘,我真不想下山啊!
                                        被逐出宗门后,师尊师姐后悔终生
                                        女友劈腿含冤入狱,我重现古天庭
                                        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
                                        重生1983:从夺回家产开始
                                        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洪荒:人在截教,努力就能变强!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换源:
                    
                        
                            
                                
                            
                        
                    
                    
                
                
                    
                                            李纯于是派人传旨召见卢坦。只见此人不到六十,身材略瘦,昂然而入,行礼不卑不亢,颇有御史铁骨风范。
李纯问:“卢爱卿为何多次弹劾他人,这样如何与其他官员和谐相处?”
卢坦凛然道:“看到不合规、不合法之事,弹劾乃御史之责,如果视而不见反而是失职。”
李纯赞道:
“铮铮铁骨,敢言直谏,方为御史榜样,这点朕很欣赏。上次淮南、浙东进献财物,虽有违旨意,但也是一片忠心,故未对两人责罚,关于裴均,此人在节度使任上多年,有不少人为他说好话,朕也是想笼络地方节度使,才同意其任右仆射,你怎么又弹劾他?”
卢坦则说:
“皇上下达的旨意和朝廷的法度就是要严格遵守,不然其他人就会以种种借口逾越。至于很多人为裴均说好话,是因为他给很多人送了好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推荐他。他常常以宰相自居,傲视他人,做了不少出格的事,臣才弹劾他。”
李纯问:“你说裴均给很多人送了好处,有证据吗,具体有谁?”
卢坦郑重地说:
“臣没有实证,但也是听了很多传言,收礼之人,其中就有大内总管薛盈珍,此人喜欢利用手中职权,作威作福,还与朝臣勾结,谋取私利。”
李纯当时为了削去宦官兵权,不得已才任命薛盈珍为大内总管,没想到这个人不知感恩,毫不收敛,居然重蹈刘光琦的覆辙,做出越轨的事,李纯有点怒了。
李纯问道:“薛盈珍之事,是否属实,是否还涉及其他官员?”
卢坦答道:“据臣所知,薛盈珍与其他地方官员也有来往,收了不少好处,甚至听说他还敢贪污宫中的经费。”
李纯道:“薛盈珍之事,我会派人调查,如属实,朕自会处理。关于裴均,从地方节度使刚入朝,不宜重处,不然其他节度使再不敢入朝了。”
卢坦说:“陛下所言极是,臣能理解皇上一片苦心。”
李纯道:“御史见到不平事,弹劾乃分内之事,但是朕希望你也要有大局观,不仅能看到问题,也能看清问题背后的相关因素,还能找到合理的解决之法,这才是优秀的御史。”
卢坦说:“陛下说的是,前面臣还觉得陛下对那些人处理的轻,现在想来是有些鲁莽了。”
李纯道:“我朝近年来国势日衰,吏治松弛,藩镇割据,如果骤然收紧,力度太大,会引发混乱,产生副作用,有些事还是要慢慢来,逐步扭转。”
卢坦说:“陛下思虑周全,臣以后会从大局上多考虑,弹劾更有针对性,并帮助想一些解决之法。”
李纯道:“朕还是欣赏你的,目前御史大夫空缺,朕不日将让中书省下旨,任命卢爱卿为御史大夫。卢爱卿要继续勇于任事,整顿吏治,革除朝中弊政。”
卢坦没想到李纯还给他升官,心中感激不已,连忙拜谢李纯。
卢坦走后,李纯派李承闽对薛盈珍暗中进行调查,并暗示如果拿掉薛盈珍,可以让李承闽总领宫内事务。
李承闽早就对薛盈珍不满,掌握了不少他的情况,既然皇帝让他调查,他是非常积极,联合梁守谦、王守澄等宦官一起搜集薛盈珍的罪证。
宦官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有利益纷争,其他宦官对薛盈珍独享利益、作威作福,非常不满,看到皇帝要搞他,纷纷告发并提供证据。
经过调查确认,薛盈珍利用职权,经常向其他官员索要财物,很多官员慑于他的威势不得不给,薛盈珍还利用采买皇宫用品的机会,贪污受贿,甚至私藏宫中物品。
李纯早就想搞掉薛盈珍,限制宦官权力,既然他自作孽,就别怪自己不客气,借机下重手。
按照宫中制度,应该将薛盈珍削去一切职务,打入大牢,李纯念其曾有拥立之功,将其赶出皇宫宦,没收财物时给他留了一点养老钱,让他回老家。
李纯认为,要解决宦官问题,必须要有理有据,分化瓦解,逐步实施,这样才能减少阻力,防止他们抱团,也不会给人留下口实。
李纯觉得,宦官三巨头全部倒台,彻底解决宦官问题的时机也成熟了,前面已经削去宦官的兵权,这次要改组内廷枢密院,让宦官无法再干预朝政。
李纯决定把内廷枢密院改为枢密院,驱逐宦官,改由朝官负责,作为自己的秘书处。枢密院主管官员为枢密使,正三品,枢密副使两人,正四品,下辖四个司。
第一个是秘书司,主要负责皇帝个人的一些文书,向中书省传达皇帝的意见,这就省的宰相频繁入宫,也断绝了宦官干政的机会。
第二个是廷卫司,左右神策军以后更多的将扮演中央机动作战部队的角色,廷卫司专职负责皇宫和朝廷重要场所的安全,拥有八千人。
第三个是察访司,对于一些事情进行暗中调查,避免偏听偏信一面之词,并在民间收集信息,掌握底层的实际情况。
第四个是宗正司,主要负责皇室和宗亲人员的管理,相当于皇室大管家的角色。
每个司仿照六部的司,设郎中一名,正五品,员外郎一到两名,正六品。
内廷枢密院临近宣政殿,每天晚有专人值班,有重要的事可以随时进宫禀报皇帝,皇帝一些普通的事,交给枢密院办理即可。宰相们得到了解放,不用夜间到宫中值班,可以专心处理朝中大事。
关于日常政务,由枢密院代表皇帝跟中书省对接,宦官不再参与。皇帝对外传旨,由一名宦官和一名枢密院官员同去,由宦官传旨,枢密院官员监旨,避免宦官利用出去传旨的机会徇私。
枢密使一职,李纯决定让崔群担任,此人是做秘书长的最佳人选。秘书司的郎中的人选,崔群推荐了独孤郁,李纯也知道这个人有才华,就同意了。宗正寺转隶枢密院改为宗正司,宗正寺的原来的级别较高,李纯就让正卿梁怀瑾转任枢密副使,少卿楚连庸担任宗正司郎中。
关于察访司和廷卫司的人选,李纯有自己的考虑,决定自己后面亲自考察选用。
至于皇宫内的机构,李纯决定全部整合进内侍监,专门负责皇宫内的事务,由李承闽担任总管,由郭贵妃推荐的梁守谦担任副总管。设立枢密院以后,宫内很多职权都被转移走,原来内廷枢密院的很多宦官就没啥作用了,李纯于是决定再次裁减宫内宦官、宫女的人数,力争再减两成人。
薛盈珍被驱逐,又要裁减宦官、宫女,宫女可以嫁人,宦官们怎么办。以前愿意走的宦官都走了,剩下的都是不想走的,很多宦官都哭丧着脸,纷纷找李承闽想办法。
李承闽被任命为总管,权力比以前的总管缩水不少,但也是宦官的头领,听着其他宦官的哀求,只能硬着头皮去找李纯。
            李纯问:“卢爱卿为何多次弹劾他人,这样如何与其他官员和谐相处?”
卢坦凛然道:“看到不合规、不合法之事,弹劾乃御史之责,如果视而不见反而是失职。”
李纯赞道:
“铮铮铁骨,敢言直谏,方为御史榜样,这点朕很欣赏。上次淮南、浙东进献财物,虽有违旨意,但也是一片忠心,故未对两人责罚,关于裴均,此人在节度使任上多年,有不少人为他说好话,朕也是想笼络地方节度使,才同意其任右仆射,你怎么又弹劾他?”
卢坦则说:
“皇上下达的旨意和朝廷的法度就是要严格遵守,不然其他人就会以种种借口逾越。至于很多人为裴均说好话,是因为他给很多人送了好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推荐他。他常常以宰相自居,傲视他人,做了不少出格的事,臣才弹劾他。”
李纯问:“你说裴均给很多人送了好处,有证据吗,具体有谁?”
卢坦郑重地说:
“臣没有实证,但也是听了很多传言,收礼之人,其中就有大内总管薛盈珍,此人喜欢利用手中职权,作威作福,还与朝臣勾结,谋取私利。”
李纯当时为了削去宦官兵权,不得已才任命薛盈珍为大内总管,没想到这个人不知感恩,毫不收敛,居然重蹈刘光琦的覆辙,做出越轨的事,李纯有点怒了。
李纯问道:“薛盈珍之事,是否属实,是否还涉及其他官员?”
卢坦答道:“据臣所知,薛盈珍与其他地方官员也有来往,收了不少好处,甚至听说他还敢贪污宫中的经费。”
李纯道:“薛盈珍之事,我会派人调查,如属实,朕自会处理。关于裴均,从地方节度使刚入朝,不宜重处,不然其他节度使再不敢入朝了。”
卢坦说:“陛下所言极是,臣能理解皇上一片苦心。”
李纯道:“御史见到不平事,弹劾乃分内之事,但是朕希望你也要有大局观,不仅能看到问题,也能看清问题背后的相关因素,还能找到合理的解决之法,这才是优秀的御史。”
卢坦说:“陛下说的是,前面臣还觉得陛下对那些人处理的轻,现在想来是有些鲁莽了。”
李纯道:“我朝近年来国势日衰,吏治松弛,藩镇割据,如果骤然收紧,力度太大,会引发混乱,产生副作用,有些事还是要慢慢来,逐步扭转。”
卢坦说:“陛下思虑周全,臣以后会从大局上多考虑,弹劾更有针对性,并帮助想一些解决之法。”
李纯道:“朕还是欣赏你的,目前御史大夫空缺,朕不日将让中书省下旨,任命卢爱卿为御史大夫。卢爱卿要继续勇于任事,整顿吏治,革除朝中弊政。”
卢坦没想到李纯还给他升官,心中感激不已,连忙拜谢李纯。
卢坦走后,李纯派李承闽对薛盈珍暗中进行调查,并暗示如果拿掉薛盈珍,可以让李承闽总领宫内事务。
李承闽早就对薛盈珍不满,掌握了不少他的情况,既然皇帝让他调查,他是非常积极,联合梁守谦、王守澄等宦官一起搜集薛盈珍的罪证。
宦官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有利益纷争,其他宦官对薛盈珍独享利益、作威作福,非常不满,看到皇帝要搞他,纷纷告发并提供证据。
经过调查确认,薛盈珍利用职权,经常向其他官员索要财物,很多官员慑于他的威势不得不给,薛盈珍还利用采买皇宫用品的机会,贪污受贿,甚至私藏宫中物品。
李纯早就想搞掉薛盈珍,限制宦官权力,既然他自作孽,就别怪自己不客气,借机下重手。
按照宫中制度,应该将薛盈珍削去一切职务,打入大牢,李纯念其曾有拥立之功,将其赶出皇宫宦,没收财物时给他留了一点养老钱,让他回老家。
李纯认为,要解决宦官问题,必须要有理有据,分化瓦解,逐步实施,这样才能减少阻力,防止他们抱团,也不会给人留下口实。
李纯觉得,宦官三巨头全部倒台,彻底解决宦官问题的时机也成熟了,前面已经削去宦官的兵权,这次要改组内廷枢密院,让宦官无法再干预朝政。
李纯决定把内廷枢密院改为枢密院,驱逐宦官,改由朝官负责,作为自己的秘书处。枢密院主管官员为枢密使,正三品,枢密副使两人,正四品,下辖四个司。
第一个是秘书司,主要负责皇帝个人的一些文书,向中书省传达皇帝的意见,这就省的宰相频繁入宫,也断绝了宦官干政的机会。
第二个是廷卫司,左右神策军以后更多的将扮演中央机动作战部队的角色,廷卫司专职负责皇宫和朝廷重要场所的安全,拥有八千人。
第三个是察访司,对于一些事情进行暗中调查,避免偏听偏信一面之词,并在民间收集信息,掌握底层的实际情况。
第四个是宗正司,主要负责皇室和宗亲人员的管理,相当于皇室大管家的角色。
每个司仿照六部的司,设郎中一名,正五品,员外郎一到两名,正六品。
内廷枢密院临近宣政殿,每天晚有专人值班,有重要的事可以随时进宫禀报皇帝,皇帝一些普通的事,交给枢密院办理即可。宰相们得到了解放,不用夜间到宫中值班,可以专心处理朝中大事。
关于日常政务,由枢密院代表皇帝跟中书省对接,宦官不再参与。皇帝对外传旨,由一名宦官和一名枢密院官员同去,由宦官传旨,枢密院官员监旨,避免宦官利用出去传旨的机会徇私。
枢密使一职,李纯决定让崔群担任,此人是做秘书长的最佳人选。秘书司的郎中的人选,崔群推荐了独孤郁,李纯也知道这个人有才华,就同意了。宗正寺转隶枢密院改为宗正司,宗正寺的原来的级别较高,李纯就让正卿梁怀瑾转任枢密副使,少卿楚连庸担任宗正司郎中。
关于察访司和廷卫司的人选,李纯有自己的考虑,决定自己后面亲自考察选用。
至于皇宫内的机构,李纯决定全部整合进内侍监,专门负责皇宫内的事务,由李承闽担任总管,由郭贵妃推荐的梁守谦担任副总管。设立枢密院以后,宫内很多职权都被转移走,原来内廷枢密院的很多宦官就没啥作用了,李纯于是决定再次裁减宫内宦官、宫女的人数,力争再减两成人。
薛盈珍被驱逐,又要裁减宦官、宫女,宫女可以嫁人,宦官们怎么办。以前愿意走的宦官都走了,剩下的都是不想走的,很多宦官都哭丧着脸,纷纷找李承闽想办法。
李承闽被任命为总管,权力比以前的总管缩水不少,但也是宦官的头领,听着其他宦官的哀求,只能硬着头皮去找李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