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四合如意 > 第194章 传人
  • 第194章 传人

    作品:《四合如意

            “大人。”

        县丞还未回过神,就看到文吏匆匆忙忙走过来。

        “大人看看这个。”

        文吏在内室中,找到了一些纸笺,他方才只看了一点点,便被上面所写吓了一跳,立即就将纸笺合上来寻县丞。

        县丞发现文吏神情异样,立即问:“怎么了?”

        文吏紧张地吞咽一口:“您一看便知。”

        县丞凑到灯前将纸笺展开,随着谢七的那些字迹映入眼帘,县丞的面色也跟着变得愈发难看,那是谢子绍写的状纸,上面状告的人竟然是……贺檀。

        “这……”县丞道,“他是准备去京城登闻鼓院控告啊。”

        民告官只有去登闻鼓院,按这状纸上所写,正是要向天家直诉冤屈。

        文吏低声道:“这要不要报上去?”

        两个人一时沉默。

        状纸上写贺家差遣僚属兵丁四五十人运送丝绸来北方,途中曾征用杨家人手和驴车几十乘,沿途关卡皆免征税赋,那些丝绸换来大量银钱,都被贺家拿走,杨家也帮着贩卖了部分丝绸,当时这桩买卖就是由杨氏族长杨明经亲自打理的。

        县丞一颗心要跳出嗓子眼,头发都根根竖起。

        下意识地将纸笺紧紧攥住,半晌才缓过神来。

        这是不让他活了,一桩命案,牵扯出贺家,这哪里是一个小小县丞能办得了的?

        不止如此。

        那状纸上又写,贺檀袒护谢大娘子,经由谢大娘子的手,把控北方商路。为将来贺家贩卖私货打通关节。

        无论是谁,看到这些纸笺,都会怀疑谢子绍的死与贺檀、谢大娘子有关。

        案子要如何查才好。

        文吏低声道:“好在贺巡检不在大名府。”

        县丞眼睛一亮,他想起来了,贺檀出城之前曾吩咐人去衙署告知。人不在,就还有时间查明,不至于立即掀起风波。

        县丞道:“谢七爷人不在了,许多事都要慢慢查,眼下应先将凶徒找出来。”

        文吏应声。

        而且这些事,县丞需要先禀告知县。

        县丞忽然觉得自己不是知县也挺好,至少,遇到这样的事,还有人可依靠。

        “咱们明日要不要去杨家?”文吏又问。

        既然有纸笺在,先查杨家也是应当,县丞迟疑片刻:“这也……请知县大人定夺吧!”他总觉得地面上好像裂开了一个大坑,不知道有多深,稍稍不慎就会掉下去,永远别想爬出来。

        县丞想的周到,不过文吏还没走出谢家就被堵了回来。

        “大人,”文吏道,“胡通判来了。”

        这桩案子应该归大名县县衙查办,县衙还没有写文书,怎么就惊动了大名府通判?

        县丞立即想起了刘知府。

        伸手整理了官服,县丞迎了出去,胡通判脚下生风,没等他上前就道:“本官听说画舫上发生了命案。”

        县丞忙仔细禀告一番。

        胡通判目光落在县丞手中的纸笺上:“找到了证据?拿来给本官一看。”    “这,”县丞迟疑片刻道,“按规矩,应该送去县衙,大人可以去衙署一观,不然证物有失,知县大人定要怪罪。”

        胡通判目光一沉。

        县丞立即低头,却仍旧没有将纸笺递出。杨家和谢家的争斗不是一次了,上回他还以为谢大娘子要摊上罪名,哪知道最后形势突然一变,谢崇峻就进了大牢。

        有了之前的经验,除非证据确凿,县丞决计不敢胡乱在心中定罪。再说,在三河村的时候,他可瞧见了王铮,虽然不知晓王铮和谢大娘子有什么交情,但就凭他与王铮相识,也不能任由旁人诬陷谢大娘子。

        更何况,他还是大名县的官员,总要恪尽职守。

        胡通判面孔变得冰冷:“本官掌管一府狱讼审理,连这个都不能看?”

        县丞目光落在胡通判身上,胡通判还穿着长袍,并没有着官服:“大人还在休假中,这里的公务就由下官处置。大人放心,下官会命人将这屋中所有纸笺都带去衙署,一张张查验清楚,再上报府衙。”

        胡通判看着县丞,县丞不肯让步,他也无法强求。

        胡通判冷笑一声:“既然如此,天亮之后,本官就前去县衙。”到时候他穿着官服去县衙,想要看这些纸笺,无论是知县还是县丞都无法阻拦。

        县丞躬身:“那就辛苦通判大人了。”

        胡通判的身影渐行渐远,县丞才发现自己已经汗透衣襟,天地良心,他可是个胆小之人,还以为躲在大名县做个县丞,踏踏实实熬几年,在吏部评个优,就能去京中养老,没想到最近遇见的都是大案。

        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后面如何,只能靠谢大娘子自己了。

        从心底里来说,县丞不想谢大娘子出什么事,今年冬日若非谢大娘子卖佛炭和泥炉,百姓的日子恐会更加艰难。

        谁给大名府带来了好处,县丞都看在眼中。

        但胳膊拧不过大腿也是实情。

        胡通判能来此,可见刘家背地里有所安排……只希望贺巡检早些回来。

        ……

        谢玉琰吃了点酒,睡得格外踏实。

        醒来的时候,怀中的玉尘居然还睡着。她没有急着起身,而是用手去抚摸玉尘的下颌,玉尘被她弄醒,伸了个长长的懒腰。

        梳洗干净,于妈妈让人端来了饭菜。

        杨钦吃着饭,还不忘记讲昨晚左尚英等人的诗作,足足有六首诗之多。

        张氏不禁问:“那些诗你可喜欢?”

        杨钦摇了摇头:“都不如神童诗。”

        在杨钦心里,论才华没有谁能比得上王晏。谢玉琰微微一笑,杨钦还不知道,昨晚他最喜欢的王晏也在。

        “大娘子。”

        谢玉琰正准备让杨钦背书,于妈妈就走进了屋:“衙署来人了,要传二老爷去问话。”

        谢玉琰放下手中的毛笔,看向于妈妈:“还有没有别的?”

        于妈妈点头:“奴婢看来了不少衙差,不像只带人那么简单。”

        谢玉琰叫住准备跑出去的杨钦:“在屋中陪着娘。”

        杨钦哪里肯,却被谢玉琰乜了一眼,也只能老老实实站在张氏身边。

        谢玉琰走出屋子,她去看看,那些人想要做些什么?

    相关推荐: 离婚六年,我成神医,你哭什么? 拜入师门后,师尊只想摆烂 欢喜黑化后,大杀四方 遮天之妖女请助我修行 我在年代文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