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都市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112 皇帝老儿不及吾
  • 112 皇帝老儿不及吾

    作品:《我的饭馆通北宋

          欧阳发对自己引起的“公愤”视而不见,反将筷子使得虎虎生风。
        他抄起最后一块黄金饼,蘸着浓稠的酱汁,三口并作两口,腮帮子塞得鼓鼓囊囊的,含糊不清地赞叹:“香啊,真香!”
        气得一众后来者咬牙切齿。
        李二郎扬声道:“掌柜的说,今日不再另做,明日午时照例炖一锅!诸位明日赶早便是!”
        喧闹声霎时低了几分,众人嘴上虽仍絮絮抱怨,眼睛却齐齐亮了起来,心里尽皆闪过同样念头:明日午时,一场恶战怕是在所难免喽!
        ……
        “爸,一大早煮啥呢?这么香。”
        徐庆渝伸了个懒腰,走进厨房,浓郁的米香混合着脂香气扑鼻而来。周末的晨光透过窗户洒落灶台,照得老爸的背影格外温暖。
        他探头看向锅里正咕噜冒泡的粥水,只见切成小块的猪腰、猪肚和猪肝在稠粥中翻滚。
        徐川用木勺轻轻搅动,头也不抬地说:“给杨杨做的,这叫及第粥,关于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早在宋代就有了;另一说是明代的状元伦文叙给它命的名,取‘三元及第’的寓意。”
        “总之,”他关闭灶火,往粥面洒上些许葱花,“喝了能沾点文气,讨个好彩头!”
        徐庆渝心想老爸的职业病又犯了,研究了一辈子宋史,退休后更是四处搜集宋朝食谱,钻研宋朝烹饪,连煮粥都要讲究个来历。
        只不过——
        “杨杨高考成绩都出来了,现在讨彩头迟了点吧!”
        徐川幽幽地叹口气:“我倒是想早点做,可你们一年也回不来几次,上次回来还是春节吧?”
        徐庆渝略有些心虚地避开目光,老爸话里话外的埋怨他听得出来。
        “杨杨在备战高考嘛,没办法的事……”
        他岔开话说:“咱家楼下不就有一家粥铺吗?自己煮多费劲。”
        “那家你可千万别去,放了不知多久的冻肉也拿来煮粥,味精重得齁死人!”徐川嗤之以鼻,“既然回来了,就该吃点好的。”
        徐庆渝知道老爸是个好吃嘴,对吃颇有心得,笑问:“这次又是哪家餐馆?”
        “一家川菜馆,店面不大,师傅本事却不小,不仅川菜做得地道,复现的宋菜同样正宗,食材更是一等一的讲究,即便是专做宋宴的餐馆,也没几家比得上!”
        老爸的品味毋庸置疑,这次又给出罕见的高评价,徐庆渝已经开始咽口水了,当场拍板:“就这家了!今天中午就去!”
        ……
        在小黑板上写出菜名和宣传词,吴建军拿手机拍两张照,给一众熟客发去,其中就包括刘老师。
        刘盈希正郁闷得不行,努力减肥一个月,一称体重竟然还重了两斤,这合理吗!
        她昨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讨,最终得出结论:川味饭馆应该对此负主要责任!
        每天下班回家,总要路过这家恶贯满盈的饭馆,她这该死的正义感,根本做不到视而不见!
        幸好今天是周日,不用上班,她重新制定了一份减肥计划,从今天开始执行,绝不再……
        “滋滋!”
        桌面上的手机忽然震动两下,屏幕上弹出窗口,吴叔发来消息:“菜品上新!”
        刘盈希立刻点进去,她只是出于礼貌回个话,绝非对新菜有所期待。
        现在的她信念无比坚定,至少今天,她绝不会踏出家门半步!
        ……
        “哟,真巧啊刘老师!你也来尝鲜?”
        陈桂彦下了班立刻赶往吴记川饭,生怕来晚了像上个周末一样没座位,赶到店门口,恰碰见迎面走来的刘盈希。
        刘盈希矢口否认:“我去超市里买点东西,路过而已。”
        “来了啊!站着干嘛,快进来坐,外面多热!”
        吴建军招呼二人进店。
        陈桂彦当即进店,刘盈希的内心是拒绝的,终究盛情难却,也跟着走进店内,心想反正计划已经做好了,从明天开始执行也是一样的。
        刚一落座,一辆银色的小轿车稳稳停在门口,车门打开,徐川领着儿子儿媳和孙儿进店。
        “徐爷!”
        陈桂彦抬手打个招呼,随后为同桌的刘盈希介绍。
        同徐川一家前后脚进店的是于得水,见陈、刘二人也在,正好拼成一桌。
        在场都是收到吴建军的消息,专程赶来品尝新菜的饭友。
        “禁中佳味,千年美馔,大内御膳,皇上同款……”
        徐川的孙儿徐杨看着小黑板上的宣传词,疑惑道:“所以到底是什么菜?”
        徐川解释说:“这道菜就叫禁中佳味,其食谱收录在《事林广记》里,相传是从宋代的御厨房里流传出来的一道宫廷菜,故此得名。”
        “徐爷说的一点不差。”
        吴建军接过话茬,递上菜单:“这是宋菜的菜单,上面记载了每一道菜品的食谱和起源,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上午刚去复印店打的,目前只有三道菜:肉鲊、酒炊白鱼和禁中佳味。
        众人接过菜单翻阅,陈桂彦笑道:“这不是姜汁炖鸡么?宋朝的宫廷菜这么朴素?”
        “一千年前,铁锅才刚普及,食材和调料都远不如今天丰富,赵宋皇室又厉行节俭,相较明清的御膳,饮食方面确实要朴素得多。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把今天的菜品拿到一千年前,哪怕是家常菜,也可以当作珍馐进献!”
        徐川说的这番话,正是吴建军想说的。
        陈桂彦不禁感叹:“皇帝老儿不及吾啊!”
        众人都笑了起来。
        徐川正色说:“朴素归朴素,这道菜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值得一尝。”
        禁中佳味的食谱徐川了然于心,他知道这道菜的关键在于鸡肉和生姜的品质,而这家店的食材一向出众,78元一份,闭着眼睛点就是了,绝不会差。
        他从孙儿手里接过菜单翻看。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是大致扫一眼,他便明白这家店的师傅对宋菜确有相当的了解。
        等等!
        他把禁中佳味的介绍逐字逐句通读一遍,不禁眉头紧皱。
        据他所知,史料里关于这道菜的记载只有《事林广记》一处,书中并未注明起源,“从宋代的御厨房里流传出来”是他根据菜名做出的合理推断。
        菜单上却声称这道菜是由民间的厨师在宋仁宗过生日时进献给宫廷,得到官家的喜爱,被纳入御膳,所以叫禁中佳味。
        说得跟真的一样……难道还有我漏掉的史料?
        “老板!这个说法的出处在哪里?”
        徐川指着菜单向老板请教。
        吴建军摇头:“我不懂这些,这菜单是我儿子写的,他对宋代的饮食文化做过深入的研究,有机会您跟他聊聊——三位里面请!”
        到饭点了,食客扎堆登门。家住得远的食客平时来不了,一到周末都开车来吃饭,生意甚至比工作日更红火。
        吴建军光是接待客人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替他答疑解惑?
        徐川见状,也不好再问,暂时按下心中的疑惑,专注于眼前的美食。
        陈桂彦那桌已经吃起来了。
        菜一入口,就知道徐爷所言不虚。
        鸡肉炖得嫩滑软烂,带皮的部位胶糯而微微粘唇,肉也早已脱骨化渣,姜汁和酱汁的味道丝丝缕缕地渗透在肉里,姜香浓郁醇正,却并不霸道,仍能尝出鸡肉的鲜美和脂香。
        毫无疑问,老板选用的是农家散养的土鸡和本地的好姜,单是食材,就已经值回菜价了。
        更神奇的是,陈桂彦竟从肉里品出些许柴火气!
        他还以为自己的舌头出毛病了,一问同桌的刘盈希和于得水,二人也有同样的困惑。
        这怎么可能呢?
        城里的餐馆禁止使用柴火灶,可这淡淡的柴火气分明是经柴火久炖之后沁润进肉里的,绝不会错。
        三人面面相觑,刘盈希忽然用食指顶了顶眼镜,正色道:“只有一种可能——”
        “什么?”
        “分子料理!”
        “???”
        陈、于二人一头问号。
        刘盈希浑不在意,好吃就行了,至于做法,想不明白的她一律归结为分子料理。
        “老板,再来一桶饭!”

    相关推荐: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上门龙婿 你透视眼不去赌石,又在乱看 华娱:从选秀顶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