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都市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144 功夫菜
  • 144 功夫菜

    作品:《我的饭馆通北宋

            吴铭所担心的并非硬件设施,只恐孙铛头等人消极怠工、掣肘推诿。

        现在看来,是他多虑了,醉翁府上的仆役都很和善友好。

        吴铭自不免要寒暄客套两句:“此番操办寿宴,还需仰赖诸位鼎力相助,务求通力协作,将这喜事办得宾主尽欢!”

        孙兴立刻拱手应声,神色诚挚:“吴掌柜言重了,这是我等分内之事。但凡有用得着的地方,吴掌柜尽管吩咐便是!”

        言罢,又探问道:“不知吴掌柜打算做些什么菜?”

        吴铭摇摇头说:“尚未确定。菜单拟定后,自当送与孙铛头知晓。”

        具体的菜品虽然没有定下,但醉翁的需求他已了然于心。

        既不能太铺张,又不能让老欧阳失了面子,换句话说,就是要用普通的食材做出高级感来。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食客对“高级”的定义都不尽相同。

        混迹东京的这些日子,吴铭也探了不少店,对本朝士大夫的品味已有深刻的了解,说到底不外乎“清雅”二字。

        清雅即指味型清淡、外观雅趣,假使菜品背后还蕴含文人雅士的典故,比如素蒸鸭和翠缕冷淘,自然更上一个档次。

        五代名厨梵正就因一道“辋川图小样”的拼盘菜而名扬天下,该菜以王维所画《辋川别业》中的二十余处风景为蓝本,用脍、肉脯、肉酱、瓜果、蔬菜等原料雕刻、拼制而成,使菜上有风景,盘中溢诗情,深受文人墨客的追捧。

        吴铭没办法生造典故,也不打算附庸风雅,以他的本事,类似“辋川图”这样的功夫菜,那还不是信手拈来?

        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直到三人离去,也没能见到欧阳修一面。

        没什么所谓,吴铭此行的目的是提前熟悉一下工作环境,看看到时候需要带哪些东西。

        因是上门做菜订单,必要的器具、调料和食材可以暂时带出中转站,但只能用于烹饪,不能出售或转赠。

        回到吴记川饭后,师徒俩着手拟定菜单。

        冷菜和汤菜倒是可以提前做好,唯有热菜需要在醉翁家里现炒,土灶终究不如猛火灶的可控性强,因此,火候菜能不做就不做,以免翻车。

        两人先将吴记川饭已有的菜品列上,由吴铭口述,谢清欢执笔,诸如卤味拼盘、肉鲊、蒜泥黄瓜、小酥肉、鱼香肉丝、荔枝鸡丁、姜汁热窝鸡……

        然后是硬菜,老规矩,羊肉、鹌鹑、河鲜和腰肚自是必不可少。

        把常规菜品列完,已经凑齐二十道菜。

        谢清欢仰起脸,殷殷望向师父,心知他老人家又要推陈出新了。

        吴铭沉吟片刻:“下一道菜,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

        清欢轻声复述,一头雾水。

        “不,”吴铭改口,“更其名为千丝豆腐吧。”

        这道菜由清代扬州天宁寺的文思和尚所创,故此得名。数百年后的事,万一被问起,不好解释,还是改个菜名为妙。

        谢清欢依言写下“千丝豆腐”四字,心想:文思二字的确令人费解,千丝则望文生义,想必是将豆腐切作千缕细丝……

        笔尖忽地一顿。

        豆腐切丝?!

        她难以置信,忙向师父求证。

        “不错。”吴铭微微颔首,“这道菜你可以学,明日教你。”

        ……

        世人常道,东京城从不会埋没真金。

        何双双深以为然。

        厨娘位份虽卑,可只要挣得半分薄名,比之寻常行当,生计总要宽绰几分。

        而似她这般名动京师的顶尖厨娘,更是凭手中刀俎挣得万贯家财,登门拜师者、提亲者,每日里几乎踏破门槛。

        此刻,便又有媒婆满脸堆笑地为一名寒酸书生说项,将那落魄郎君的才学和前程吹嘘得天花乱坠。

        何双双心中冷笑:说的倒比唱的好听,不过是觊觎老娘那份丰厚妆奁罢了!

        如今世人攀亲只论个“利”字,谁还重什么门第?

        纵使她只是个操持贱业的厨娘,前来提亲的文人书生也当真不少。

        她本是浮萍无依的孤女,幸得师父收留,授以倾世之艺,方挣得今日这番天地。

        既无父母之命,她的终身大事自然全凭己意,嫁与不嫁,入谁家门,一概由她自己说了算!

        凭心而论,这些登门说亲的公子哥,她没一个瞧得上,心底甚至思忖过:倘若此生无缘得遇良人,索性效法师父削去青丝,常伴古佛青灯,了此余生。

        见那媒婆犹自喋喋不休,何双双眉间已生厌色,三言两语将她打发了去,唤徒弟锦儿代为送客。

        她唯一的徒弟锦儿,亦是无根无依的孤女。

        七年前的某个寒冬,何双双正拎着刚采买的菜蔬沿汴河归家,忽见树下瑟缩着一个单薄身影,饿得枯瘦伶仃,眼神却犟得像头小狼。

        那模样,她恍惚间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鬼使神差地,她蹲下身,将手里刚买还温热的炊饼递过去:“跟着我?”

        小锦儿直勾勾盯着饼,又盯住她的眼,良久,将冻得皲裂的小手塞进了她掌心。

        那一年,何双双不过十七岁,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厨娘

        七年转瞬而过,昔日的小厨娘早已名满东京,王侯宅第、豪商富室亦常延请她执掌宴席。

        何双双忽然想起一事,扬声问道:“锦儿,欧阳学士的寿辰是不是就在这几天了?”

        “是……”

        锦儿欲言又止。

        “怎么?”何双双轻轻挑眉,“欧阳学士此番没有遣人来请?”

        锦儿只得据实以告:“弟子听闻,欧阳学士另请了吴记川饭的掌柜掌灶。”

        “???”

        何双双眼中掠过一丝讶异。

        “吴记川饭?东京城里还有这一号铺子哩?”

        “弟子也是刚听说。说是开在朱雀门外的麦秸巷中,不过是一家籍籍无名的小店。”

        何双双眉头微蹙,薄唇轻抿,指尖在案几上轻叩。

        欧阳学士是她极重要的客人之一,这回平白被人抢了生意,心底多少有些不快。

        敢接当朝大员的寿宴,这位吴掌柜自是有几分本事。

        但本事再大,也不可能高过我,多半还是靠人脉。

        这吴记川饭,到底什么来头?

    相关推荐: 大司农:我真不想种田的 闪婚随军,留洋大小姐被大佬团宠 小村美色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