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都市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151 蚕丝豆腐
  • 151 蚕丝豆腐

    作品:《我的饭馆通北宋

            “吴掌柜的手艺如何?”

        张远一回灶房,王逢贵立刻凑过来询问食后感,一众学徒杂役也都纷纷竖起耳朵。

        “相当了得!不仅功底不俗,想法同样绝妙,那千丝豆腐,谁能想到把豆腐切丝入菜?还有那赛螃蟹,啧啧,当真跟螃蟹一个滋味……”

        张远细细描绘,听得众人连咽唾沫。

        张三忽然掀帘而入,喊道:“张铛头!刘掌柜有请!”

        ……

        张远记得归来途中刘掌柜的神情异常阴沉,眼下却拨云见日,笑容和煦,反倒教他不安起来。

        刘保衡笑问:“适才在吴记川饭品尝的两道菜,张铛头以为如何?”

        “不错,值得一尝。”张远谨慎措辞。

        “可有改进的余地?”

        “这……”

        “张铛头师出名门,莫非还能被个野厨子比下去?”

        话说到这份上,哪怕没有改进的余地也得编一个出来。

        张远无奈道:“赛螃蟹确有独到之处,只这千丝豆腐,汤汁不知是用什么东西熬出来的,虽然鲜美,终究单调乏味,不若用鸡汤作底,更增醇厚和回味。”

        “好!”刘保衡当即拍板,“便照你说的做!”

        “啊?”

        张远一下愣住,随即反应过来:“刘掌柜的意思,咱也做这道菜?”

        “正是!以张铛头的手艺,想必不在话下吧?”

        “这……不太妥吧?”

        “有何不妥?”刘保衡不以为然,“他既能做你的荔枝腰子,你为何不能做他的千丝豆腐?你不仅要做,还要比他做得更好!”

        “……”

        你这不是难为我张远么!

        “做不到?”

        刘保衡眉毛轻挑,语调微扬。

        张远感觉自己但凡敢说个不字,就得卷铺盖走人了。

        他认真想了想说:“豆腐切丝虽然不易,但只要勤加练习,未必做不到。”

        “那还等什么?抓紧练习去,明日我便要在食单里加上这道菜!他叫千丝豆腐,咱就叫蚕丝豆腐!还有,赛螃蟹你也得做出来,这顿饭不能白吃!”

        张远顿觉一个脑袋两个大,跟这种不懂厨事的掌柜没法解释,只好硬着头皮回灶房切豆腐。

        刘保衡不禁面露得色。

        这便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倒要看看,以后谁还敢说状元楼的菜不如吴记川饭!

        ……

        “姐姐我成了!”

        何双双望着清水里如菊花绽开的豆腐丝,喜不自禁!

        这细腻程度已经直追吴掌柜!

        果真是刀的问题。

        她特地请赵铁匠锻打了一把对豆腐专用厨具,此刀薄如蝉翼,虽极锋利,却易崩易折,切不了硬物,且是一次性的,无法通过打磨维持锋利度。

        赵铁匠将这把刀交给她时大摇其头:“这刀只能切切豆腐。”

        何双双却巧笑嫣然:“那便再好不过了。”

        心里不禁对吴掌柜更加另眼相看。

        为一肴而定制一刀,其专精若此,直教人肃然起敬!

        “师父好刀工!”锦儿拍手赞道,“这豆腐切得真比发丝犹细三分,再配上师父亲手煨制的香浓鸡汤,依锦儿看,已然压了那吴掌柜一头!”

        何双双闻言心花怒放,面上却只略略抿嘴浅笑,一本正经道:“为师精研厨艺,岂是为了同他人比较?”

        “师父境界高深,弟子望尘莫及。”

        锦儿拍了句彩虹屁,随后说回正事:“兴宁坊钱家十日后娶亲,差人来请师父操持婚宴,可要应下?”

        何双双给出肯定答复:“菜品便按上回郑家的婚宴来。”

        顿了顿,又补充一句:“加上这道千丝豆腐。”

        “诶?”锦儿一愣,“不改个名字么?”

        “不必改,若旁人问起,你就说此菜是吴记川饭吴掌柜所创。”

        ……

        上午的探店对吴铭来说只是个小插曲,四人走后,他接着备料备菜,闲暇时便用土灶试菜。

        一日光阴眨眼即过,他对何双双和张远尝试复刻的事一无所知。

        即便知道他也不会往心里去,菜品又没有版权专利一说,人家能复刻出来,那是人家的本事。

        当然,想把文思豆腐做得和他一样好,那是不可能的,别的不说,单是雪白软嫩的内酯豆腐,宋人哪怕打着灯笼也买不到。

        吴铭并没有在自家店里推文思豆腐和赛螃蟹,这两道菜属于炫技菜,谈不上多么美味,只是吃个新鲜,在宴席上端出来能够大大提升逼格。

        两天后他才听说状元楼出了道新菜叫“蚕丝豆腐”。

        是李二郎先听见店里的客人提及,顿觉不忿,径直道:“什么蚕丝豆腐?那是小店的千丝豆腐!前两日状元楼的刘掌柜和张铛头来小店吃过这菜,教他二人偷学了去!”

        众食客皆摇头不信:“大言不惭!真有本事叫你家掌柜也做份一模一样的出来!”

        李二郎气呼呼地回厨房通报,出来时已换上满面笑容,扬声道:“掌柜的说了,一模一样的他做不出来,他只能做出来更好的!”

        “嘘!”

        店堂里霎时充盈着嘘声和哄笑声。

        李二郎神情自若,他深信吴掌柜的手艺天下无双,心想等着瞧吧,待会一准惊掉你们的下巴!

        吴铭确实没想到堂堂正店竟也薅上自己的羊毛了,也算是礼尚往来。

        不过呢,刘、张二人那天尝的是谢清欢的出品,刀工既不够极致,也没用鸡汤打底,各方面都差点意思。

        正好,今天试菜时吊了一锅高汤,来个完全版的给这群公子哥开开眼界。

        从保康门瓦子引流来的这群公子哥,为首的两个小年轻叫沈廉叔和陈君龙,这些天倒是常来光顾。

        他二人只是无名之辈,但他俩有个贼牛逼的朋友叫晏几道。

        晏几道年少成名,才华横溢,且经常出没花街柳巷,为歌伎填词作曲,仕途虽不得志,却也和柳永一样赢得青楼薄幸名。

        现如今,小晏正因其父新丧,在家守服,三年内不得近声色犬马(宋人守孝名为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

        晏殊逝世之前,晏几道和沈、陈之流整日厮混,每天过的是风流公子的生活,笑谈风月、纵横诗酒、斗鸡走马……好不快活!

        沈廉叔和陈君龙倒不是什么坏人,但身为浪荡公子,起哄闹事那可是看家本领。

        等了一会儿不见上菜,便嚷嚷起来:“蚕丝豆腐哩?还上不上了?做不出来把咱的饭钱免了便是,不用逞强!”

        “是极!”

        众人大笑着应和。

        张关索朗声道:“诸位稍待,二郎已经端菜去了!”

        话音未落,李二郎便掀帘而出,正色道:“这道菜叫千丝豆腐!”

        说着便将冒热气的汤碗置于桌上。

        沈廉叔只觉一股浓香扑面,当真鲜美至极,眉毛都快被鲜掉了!

        再定睛一瞧,但见碗中诸色交织,其中豆腐雪白,细如发丝,竟比状元楼的蚕丝豆腐更细腻嫩白!

        何须品尝?光是这色香,众人已经叹为观止!

    相关推荐: 换亲后,她在七零年代发家致富 皖东人家 打造景区,我的NPC来自古代! 博弈:从文科状元到权力巅峰 九零重生:大佬的娇宠小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