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都市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156 糖醋排骨
  • 156 糖醋排骨

    作品:《我的饭馆通北宋

            传话之声刚落,一众侍宴的女使便捧着餐具、酒水、鲜果、干果、蜜饯和咸酸鱼贯而出。

        吴铭俯身对欧阳辩说:“小官人快回娘亲身边去吧,贵府眼下人多眼杂,莫要乱跑。”

        “可我还想吃卤肉……”

        “待会有比卤肉更好吃的东西。”

        “真的?”欧阳辩双眼放光。

        “哥哥从不哄人。”

        送走小小欧阳,师徒俩回灶房里备菜。

        第一盏下酒仍是两道开胃凉菜:蒜泥黄瓜和肉鲊。

        谢清欢麻利地拌好,分十碟盛装——这两道菜欧阳发之前尝过,不必多做一份。

        孙兴见谢厨娘年纪轻轻,行刀下料却有条不紊,颇具章法,远胜过自己的徒儿,不禁暗暗咋舌,心想假以时日,此女的成就只怕不在何厨娘之下。

        “当——”

        午时的钟声杳杳传来,一众女使次第端菜而出。

        “第一盏:肉鲊、蒜泥黄瓜——”

        报菜名的声量洪亮悠长,连灶房里都听得到。

        第二盏下酒菜是千丝豆腐和卤味拼盘。

        吴铭算好了烹饪所需的时间,让台盘司的差役提前来通报。热菜嘛,一热顶三鲜,刚出锅时品尝是最香的,过早过晚都不美。

        孙兴听得肃然起敬。

        吴掌柜对菜品品质的把控精细若此!无怪老爷会请他来掌灶。

        同时又对这道前所未闻的千丝豆腐充满好奇。

        本次寿宴的安排,每行两盏酒便会穿插表演,因此第一盏和第二盏之间的间隔相对较短。

        过不多时,差役进灶房里通报。

        谢清欢将各色卤味切成小块,分而装之;吴铭着手做千丝豆腐。

        孙兴一个箭步凑上前来:“吴掌柜可需帮忙?”

        “唔……”

        做个千丝豆腐而已,他和小谢完全搞得定。

        但想到一会儿该准备欧阳夫人和四位小官人的家宴了,吴铭便说:“那就劳烦各位帮我剥蒜切葱吧。”

        孙兴立刻吩咐下去,抱来木柴说:“我来帮吴掌柜生火。”

        “诶?这种杂事让二郎做便是,岂敢劳烦孙铛头?”

        “二郎初来乍到,不曾用过此间灶台,未必掌握得了火候。还是我亲自生火更为妥当。”

        我能说这道菜不需要火候么……

        吴铭算是看出来了,孙铛头这是打着生火的幌子,想跟自己学点技术。

        换作同时代的厨师,或许会严词拒绝,但作为现代厨师,吴铭没有那么强的门户之见,笑着道一声“有劳了”,继续切他的豆腐。

        吴掌柜自制的豆腐异常白嫩,世所罕见,切豆腐的刀工更是令孙兴望之兴叹。

        但见刀随指移,疾退疾落,刃快无影,咚咚之声不绝于耳,节奏始终如一。

        此时尚且看不出端倪,只等豆腐散入清水碗中,才如菊花般绽放,竟是细如发丝,根根分明,不断不黏!

        若非亲眼所见,孙兴断不敢相信这世间竟有这等刀工,当真神乎其技!

        宴席上。

        寿星欧阳修执玉杯与满座宾朋谈笑风生,或追忆昔日洛阳牡丹花会,或应和席上机锋,杯中美酒须臾见底。

        肉鲊和蒜泥黄瓜固然清爽开胃,但算不上惊艳,只韩绛问了一句:“不知永叔兄此宴,请的哪位名厨执掌厨事?”

        欧阳修笑答:“吴记川饭掌柜吴铭是也。”

        韩绛恍然。

        十日前品尝的炒面,那滋味,至今回想起来,仍令他口齿生津。

        虽知吴掌柜的手艺委实精妙,心里仍不免嘀咕:吴掌柜乃川饭铛头,也会烹车螯?

        那桶车螯正是他送的。

        苏颂、范镇和梅挚皆是头一回听闻此店此人,心中讶异,不禁冒出同样的疑惑:无名氏?

        苏颂稍一琢磨,瞬间懂了。

        在京艺伎多自取艺名,“无名氏”多半也不是真名。只不过,这位吴掌柜竟以此自号,是个妙人。

        “阿嚏!”

        灶房里,吴铭忽觉鼻痒,走到一旁掩嘴打个喷嚏。

        谁在背后蛐蛐我……

        包括鸡汤在内的一应汤羹在出发之前就已熬好,千丝豆腐正在灶上以文火煨制保温。

        待一众“女侍应生”进灶房里端菜,吴铭这才不慌不忙地将锅中菜肴分十一碗盛装。

        “第二盏:千丝豆腐、卤味拼盘——”

        千丝豆腐甫一呈上桌,满座皆举箸愕然!

        但见青瓷碗内,万千细丝柔柔漾开,直如云絮纷纭,鲜汤清澈无一丝浊气,莹白、深褐、黑亮、鲜红和青翠之色交织牵绕,配色清丽脱俗,仿若一幅淡彩工笔!

        王安石等人知道吴掌柜的本事,相对淡定。

        梅挚和范镇已经惊呼出声:“这细丝果真是豆腐所切?!”

        苏颂凝视碗中的丝丝缕缕,心想这位吴掌柜有这等手艺,却甘以“无名氏”自隐于市,此等谦怀近乎道矣!

        更觉此人心性深蕴慧根,菜妙人更妙!

        满座俱看得目眩神迷,这碗千丝豆腐的品相之素净清雅,正合众人的志趣。

        连欧阳修也未曾料到此菜竟会以这样一种形式呈现,不禁捻须而笑,大感惊喜。

        每当他以为这便是极致时,吴掌柜却总能拿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新花样,真不知吴掌柜的箱底里还藏着多少奇技?

        众人皆不忍动勺破坏这一碗清雅的画作。

        终是欧阳修招呼一声并率先举勺,众宾客这才纷纷舀起一勺汤羹送入口中,霎时间,无不眉梢染喜,交口称赞!

        这汤汁看似清澈寡淡,实则入口鲜醇,脂香浓郁,回味绵长,裹着豆香和菌菇的清气,层层迭迭,妙不可言!

        欧阳修见众宾赞不绝口,亦觉颜面生光,深感快慰。

        主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宾朋之间也!

        请吴掌柜来家中掌灶,真乃明智之举啊!

        ……

        第三盏下酒菜是糖醋排骨和清炒菠菜。

        糖醋排骨正是那日列菜单时最终定下的第二十三道菜。

        之所以选这道菜,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味型正合宋人的口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照顾醉翁家里的小孩。

        欧阳修的四个儿子,只有长子欧阳发的年龄较大,次子欧阳奕不过十二岁,三子欧阳棐十岁,幼子欧阳辩才八岁。

        没有哪个小屁孩能够拒绝糖醋排骨。

        这道菜既是第三盏下酒,也是中午家宴的菜品。

        上回来的时候特意问过,吴铭知道醉翁家中午这顿吃得比较简单,因此不打算做太复杂的菜式。

        除了糖醋排骨和清炒菠菜,再来两个家常小炒,整个卤味拼盘,盛一盆鸡汤,五菜一汤,足矣!

        由于第二盏和第三盏之间的间隔较长,先做别的菜。

        ……

        “大哥!”

        欧阳辩“嘿”地一声跳进哥哥屋内,正撞见欧阳发搁下千丝豆腐的汤碗,发出畅快的轻叹。

        “是什么好吃的?”

        他急忙跑至桌边,踮脚朝碗里一瞧,已然空了。

        “哥哥竟然躲起来吃独食!”

        “胡说,我门都没关,能算躲么?你找我作甚?”

        “没什么,原本是来叫哥哥用饭,看样子,该是吃不下了。”

        欧阳辩哼哼两声,扭头便走。

        欧阳发一个箭步追上,自后面将弟弟抱起。

        “哎哟!你小子,几时变得这般沉?这段时日没少贪嘴啊!”

        “那也是跟哥哥学的。”

        “好的不学……”

        兄弟一边拌嘴一边朝后院走去。

        ……

        差役进来通报,可以做第三盏下酒了。

        糖醋排骨这道菜全国各地都有,做法和味型也有所差别,有的地区偏甜一点,有的地区偏酸一点。

        吴铭仍按川菜的做法来做。

        将排骨剁成两个指节长的小段,经腌制、焯水、煮熟后,下油锅炸至表皮酥软……这些步骤已在吴记川饭完成,连糖色也已在店里炒好,杜绝任何翻车的可能性。

        这时便往锅里倒入煮排骨的原汤,再下排骨、盐、糖、醋和糖色搅匀。

        孙兴看得啧啧称奇,吴掌柜这回带来了许多秘制调料,这个糖色便是其中之一,一下进锅里,色泽立时变得红亮诱人,令他大开眼界。

        收汁,烹点锅边醋,撒上熟的白芝麻,出锅装盘!

    相关推荐: 同学你锦鲤啊,一等功追着跑 戏假成真:演瘾君子这么像?查他 开局穿越到:源子很酷世界 官场:重生后我权势滔天 辞职后,顾总他日思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