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 第111章 都是世家的错
  • 第111章 都是世家的错

    作品:《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李淳风一句‘陈先生’,直接给李世民和杜如晦干懵了。

        不是,你堂堂太史令,满朝文武乃至李世民这个皇帝都尊敬的人,叫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先生?

        这对吗?

        还有,什么叫只要陈衍说的,那就不用算了,肯定没错啊?

        你就那么肯定他说的对吗?

        李世民想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放弃了,摆摆手,“李君羡,你去把那小子给朕叫过来。”

        “是,陛下。”李君羡自然明白李世民说的是陈衍,当即便走了。

        等李君羡走后,李世民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道:“太史令,你为何叫那臭小子.......先生?”

        自从寿宴过后,他连子安都不想叫了。

        一口一个臭小子,整天寻思着怎么弄陈衍。

        李淳风一听这个,来劲了,“陛下有所不知,那日寿宴过后,臣跟随陈先生去了一趟渭南伯府。”

        “臣本打算去见识一下陈先生口中那真正的世间至宝,不曾想,在闲聊过程中,陈先生教了臣一门足以改变世间,能让百姓生活富足的学问。”

        “臣被陈先生的绝世之才所折服,故此称他为先生。”

        两天以来,李淳风当真是越细想陈衍说的经济流通,便越感觉这门学问博大精深。

        领悟一点皮毛,就能让他受益匪浅。

        李世民听后更好奇了。

        先前,李淳风说自己之所以变成这副邋遢的模样,就是因为在家研究一门学问。

        起初李世民并未太过关注,重点依旧放在有关洪水的事上。

        现在又被李淳风提起,而且是那臭小子教的,李世民实在难忍心中的好奇,直接问道:“太史令,你说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竟能让你为之折服,称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为先生,还废寝忘食研习了两天三夜?”

        杜如晦亦开口道:“对啊,太史令,子安到底教了你什么学问,杜某对此也好奇得很,能不能请你来说说?”

        李淳风道:“回陛下,杜大人,陈先生教臣的学问叫做经济学,主要教的是叫做经济流通带来的好处。”

        接下来,李淳风把陈衍的话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了出来,其中加上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在谈及隋炀帝的时候,他也没有丝毫避讳。

        毕竟隋炀帝可能是残暴了点,但他的功绩无法否认。

        不谈大运河那些功绩,单单说科举这一点,从唐朝依旧沿用科举制度便能看得出来。

        对于隋炀帝的评价骗骗别人还行,李世民二人都明白隋炀帝没外面说的那么不堪。

        在听完李淳风说的经济学后,李世民和杜如晦对视一眼,顿时激动了起来。

        他们不傻,自然明白,李淳风所言非虚。

        只要有办法能从世家贵族手中源源不断地赚钱,然后投入到天下百姓手中,完全有可能形成经济循环,达成流通。

        到那时,百姓必将富足,以新的面貌重新活在世上。

        那么他们从前憧憬盛世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

        而是完完全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杜如晦重重一拍床榻,颤抖着身躯道:“太史令所言不错,子安乃是真正的天纵之才啊。”

        “陛下,臣再次请求让子安接替臣的职务,相信在子安的辅佐下,您定然会成为比肩汉武帝的千古一帝!”

        “百姓......百姓也将为生活在大唐而感到自豪!”

        此话一出,李世民脸色一变。

        这次,他没跟上次一样立刻拒绝,而是细细思索过后,摇头道:“不行,子安太年轻,又是武将出身。”

        “若即刻让他接替你的位置,恐怕除了武将之外,文臣无一人支持。”

        “现在太早了,不急......不急!”

        李世民眸光微微闪烁,心里不知打的什么主意。

        杜如晦闻言也明白自己着急了。

        从前他性命垂危,没办法才提议让陈衍接替他的位置。

        但他病情已经好转,大可不必那么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陈衍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一个可以让他尽情展示才华的位置。

        “是微臣唐突了,请陛下勿怪。”杜如晦拱手道。

        李世民随意地挥挥手,没在意这点事。

        此时,李淳风好似想起了什么,脸上的表情变得不自然起来。

        “陛下,臣这几日不仅在研习陈先生教我的经济学,同时还翻阅了大量书籍。”

        “臣发现,陈先生说的让百姓修建工事,然后给百姓发放工钱,这种办法早在春秋时期的齐国便出现过。”

        “在《晏子春秋》之中就有记载......”

        说到最后,李淳风不禁老脸一红。

        他天天说自己饱读史书,但这么好的办法居然一点都没意识到。

        若他能早点发现,那之前几次大量赈灾的时候,就能实行以工代赈。

        百姓付出体力换取粮食和工钱,不仅能好好地活下来,还能在灾难结束后,身上有余钱返回家乡。

        而朝堂则能修建大量利国利民的建筑,比如说路、水渠,或者开垦荒田等等。

        这种办法,比直接拿粮食给百姓吃不知好上了多少倍。

        想到这里,李淳风低下头,“陛下,臣,实在惭愧啊。”

        李世民和杜如晦齐齐一怔,随即沉默了。

        他们......好像并没资格去说李淳风什么。

        因为史书大家都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以工代赈这种办法大家从前好像都没在意过,更别谈拿出来用了。

        再说今天讨论的洪水。

        史书上同样记载大旱、大雪过后会有大雨,他们不都没在意吗?

        最终,还得陈衍来提醒。

        越想,三人就越是尴尬。

        李世民干咳一声,“太史令不必自责,要朕说啊,要怪就怪世家那些人。”

        “他们天天吹嘘自己学问何等了得,家中藏书有多么珍贵,却连这种写在史书上的绝妙之法都发现不了,实在可恶!”

        李淳风二人似乎找到了宣泄口,连连点头附和道:“对对对,陛下说得对!”

        “都怪那些世家的人,如若不然,前几年的赈灾效果不知比现在好了多少。”

        “就好比我们在聊的洪水,倘若那时我们召集百姓提前修建水渠等一系列防洪措施,还需要担心洪水来临吗?”

        “所以啊,都是世家的错!”

        “......”

    相关推荐: 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 穿越成宋徽宗公主 回京认亲被嫌,听劝换爹后成团宠 我的哥哥是高欢 恶雌一心离婚,傲娇兽夫秒变忠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