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我以科举证长生 > 第36章 吾师
  • 第36章 吾师

    作品:《我以科举证长生

            薛向接过,言谢,“如此说来,我此次城试,前途渺茫?”

        黄裙女道,“以你的天赋、才情,专注话本传奇,诗词歌赋,定也有一份前程,何必苦苦挤那科举的独木桥。

        旁人不说,便说尹川先生,贵为铜麟榜的秀士公,曾获七品仙符,终究厌倦官场争雄,悠游林下。”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自古皆然。”

        薛向道,“但要想辞官,总要做过官,未曾抵达瀚海彼岸,便说兴尽返航,未免有冒失之嫌。”

        “呵。”

        黄裙女笑道,“你倒是有主见的,也罢,你都交了学费,我却劝你弃考,确实不恰当。

        今天难得有遐,既然巧遇,算你机缘,聊聊定文吧。

        今年的城试教授定了,大名冯京,其人文风质朴、刚健,钟爱《风雅》。”

        薛向深深一躬,“多谢元君。”

        这个消息太重要了。

        整个城试的流程,薛向已经摸清了。

        分文试和修炼两部分,两门皆是百分制,按总分高低,裁定名次。

        因着城试只是选材第一关,对修炼水准要求不高,过了练气三层,便有资格参加考试,而考教的内容不定,但难度普遍不高。

        所以,关键还在文试部分。

        而文试的历史常识,经义默写,难度再高,也很难难住终日埋头苦读的考生。

        拉开成绩差距的关键,还在定文。

        修炼测试,出题权在地方。

        文试,出题权则在学宫派出的教授。

        因此,确定主考教授的文风喜好、研究偏好,对考生实在是太重要了。

        “就别谢来谢去了,天已幕,湖光山色都收敛了,正好谈诗论文。”

        雪剑早瞧出来,薛向只想过来礼貌地打个招呼,便即抽身。

        但自家元君这几日心情不爽,正缺个解闷的。

        据她所知,自家元君至少不讨厌这个薛向。

        “说到诗文,你两首诗怎的没上《云间消息》?照夜坞可是已经有人喊你’二钓先生’。”

        黄裙女拨了拨炉火。

        风定了,湖心亭虽四面开阔,有炉火腾腾,却丝毫不觉寒冷。

        薛向道,“都知道我是云间消息的幕后人,若真刊登自己的诗作,难免有自吹自拍之嫌。

        说到文章,元君可否就《风雅》一书,出上几个题,学生试破之。”

        黄裙女在定文上的本事,薛向是钦服的。

        她说自己可能考不上,他原本淡定的心一下子没底了。

        此刻,好老师当面,他没道理放过。

        黄裙女道,“定文限制太多,形式羁縻了才气。

        当此永夜,你既要谈定文,未免大煞风景。

        不过,你科考在即,我也能理解。

        贫道可以指点,但有条件。”

        “元君请讲。”

        “容后再说。听题:童子六七人欲乎沂,帝明于庶物。”

        薛向很快判明,前一句出自《正言》,讲的是童子沐浴的闲适场景;

        后一句出自《风雅》,说的是白帝明于庶物,察辨人伦。

        但两者搭在一起,薛向陷入沉思,数十息后,方道,“童子濯缨以咏天真,帝察物性而……”

        这些时日的学习,他于定文虽有精进,但并未达到顷刻破题的境界,破题未完便即卡顿。

        黄裙女补充道,“童子濯缨以咏天真,帝察物性而通圣德。

        盖圣人之教不外乎因性达天,而天人之际实显微无间也。”

        薛向长身而起,躬身一礼。

        黄裙女这题破的,煌煌正大,极易往下引申。

        若真出此题,就凭这一句破题,高分答卷就成了一半。

        “不必客气,听题……”

        黄裙女再出一题,薛向依旧卡顿。

        黄裙女不愿其烦,为他破题,并指明破题时的思路。

        薛向虚心受教。

        黄裙女一连出数十道题,薛向能顷刻间破出的只有寥寥数道,能让黄裙女满意的仅有一道。

        而且黄裙女不仅出题,破题,还分说题型,指出引申义。

        不知觉间,时间流逝,炉火添了七回,茶水换了四壶。

        又一壶茶饮尽,黄裙女起来活动身子,薛向依旧求题。

        黄裙女道,“圣人之教,岂在一朝一夕,贪多嚼不烂。”

        薛向道,“学生向来记忆极好,只是叨扰元君,心中不安。”

        “记忆极好,你倒是自信。”

        说着,她将先前破过之题道出,让薛向再破一遍。

        薛向对答如流,竟将引申之义也一并道出。

        黄裙女再复述一题,薛向依旧顷刻答出。

        “果然非常之人。”

        黄裙女赞道,“你若是有如此记忆,短时间内突击进步,确有可能。

        毕竟,《风雅》不过一千三百言,能截搭的句子,不过八百多句。

        要穷尽截搭固然不可能,但将主流截搭全删选出来,却非难事。”

        “还请元君助我。”

        薛向深深一躬。

        “薛朋友倒是不客气,但不妨看看天色。”

        薛向送目天外,天色微白,晨曦将吐,不知觉间,一夜过去了。

        “学生孟浪了,元君辛苦。”

        薛向诚心致歉。

        不管怎么说,他这回欠黄裙女的人情不小。

        黄裙女行止无忌,竟当着薛向的面,扭动着腰肢,她身形颀长,身姿丰腴,黄裙摇曳,宛若花朵盛开。

        “薛郎君莫忘了,我家元君先前说有条件。”

        “正要请元君道明。”

        薛向拱手。

        黄裙女道,“薛朋友舟行水上时,吟诵之句,我只听得寥寥两句,便觉意味无穷。

        不知薛朋友可复讼一遍?”

        薛向怔了怔,没想到是这个要求,沉吟片刻,诵道,“三月初三,余求学照夜坞,散学归航,泛绥阳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驾一小舟,单人孤桨,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一粒而已。”

        “寥寥几句,凄绝清冷,漫于笔端。”

        雪剑赞道,“这种神品美文,多久没读到了,薛郎君,可有下文?”

        “后来便遇着雪剑姑娘唤我。”

        薛向笑道。

        雪剑跺脚,“倒是我毁了一篇美文。”

        薛向道,“姑娘言重了,元君才情过人,补全后续不难。

        耗费二位时间太久了,学生告退。”

        薛向拱手一礼,弃岸登舟,顷刻去远。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中人一粒,非得闲适之妙者不能道也。”

        雪剑撤掉面纱,露出俏丽脸庞,“元君,他说您会补齐,不如您来接续前文,依旧用他的视角,续作一番,必成美谈。”

        黄裙女目光随舟送远,低声道,“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人着黄裙,白纱遮面,丰姿绰约,望之若神仙中人;

        一人青袍裹身,茕茕孑立,尧尧饶舌。

        着黄裙者,吾师元君也。

        学藏如渊,知识比海。

        礼罢,元君邀吾同坐。

        论学,出题百余,俱教之,无有不中。

        不觉东方渐白,乃散。

        既归,风消雪霁,余立舟回望,思渐愀然:莫说我痴,更有吾师痴胜我者。”

        雪剑宕机。

    相关推荐: 从小小仙吏到掌天圣人 三兴季汉 离婚第三年,十七岁的前夫穿来了 逍遥小书生 阴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