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77章 失眠的章惇
  • 第77章 失眠的章惇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77章 失眠的章惇
      直到回到福宁殿,赵煦都还在得意。
      他的父皇留下的奏疏里,也确实有着几分类似的上书。
      范纯仁、吕大防、王光祖也确实说过那些话。
      原因?
      很简单,在大宋兴学是庆历以后的风潮。
      地方官上书,除了报告大小事务,很多时候都会请求兴学。
      熙宁以来,即使是武臣守臣,也逐渐开始大谈特谈兴学。
      因为这是政治正确。
      也正是因为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大宋天下人口的文盲率,迎来可喜的下降速度。
      像唐代那种,连城市居民,都没几个看得懂官府文书的事情在大宋已经不可能发生。
      汴京城瓦子里的措大们,甚至能写诗作赋。
      调侃起当朝宰执来,更是毫不客气。
      像是从前的拗相公,现在的三旨相公,以及未来的司马牛,都是汴京人送给宰执们的礼物。
      这些礼物最终跟着这些宰执,一起流传到了后世。
      所以,赵煦知道,今天的事情传出去。
      天下人都只会称颂他的英明仁圣。
      至于被他点名的那三个人?
      范纯仁和吕大防,是旧党里的实干派和温和派。
      他们对新法的不满,大体集中在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保马法上。
      譬如范纯仁从来就不觉得保甲法有什么错,后来他甚至觉得青苗法其实也不错可以恢复。
      然后就被那些旧党的激进派,喷的狗血淋头。
      吕大防就更有意思了。
      实际上到了元祐末年,吕大防与其说是一个在朝堂上的旧党大臣,不如说他是一个看着像旧党,扒开衣服其实里面写着:王荆公门人的新法大臣。
      元祐后期,对西贼的用兵和战略,越来越主动,越来越积极就是吕大防主政下的结果。
      同时,很多地方重新开始推行免役法,也是在吕大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做的。
      所以,赵煦亲政后,并没有为难他。
      也没有听章惇的送吕大防去岭南钓鱼、吃荔枝。
      甚至一度还想把他召回朝堂里主政,只是章惇那个时候得了旧党PTSD,听到和旧党有关的人要回朝就一蹦三尺高,才没有成行——绍圣、元符时代的章惇,已经是个偏执狂了,动不动就喜欢辞相!
      赵煦没办法,只能哄着那个老小孩。
      而剩下的那个王光祖,赵煦则是想要补偿他。
      王家满门忠烈!
      王光祖的父亲是仁庙时的禁军第一猛将王珪,号称王铁鞭,擅使一手犀利的铁锏,据说在好水川中,王珪独力奋战到了最后,连手中铁锏都被打折了,最后竟是力战而死。
      死前,一双铁锏至少敲开了上百个西贼的脑壳。
      王光祖本人,则为赵宋王朝南征北战,到生命最后一息,死于泾原路。
      他的儿子王禀,在靖康时驻守太原,在面对赵佶那个混账儿子割让太原的无耻懦弱行径时,当众怒骂不断,骂的使者羞愧而走。
      于是王禀率部在太原奋战到底,甚至还和金兵打起了巷战。
      最后力战不敌,不肯受辱,投河而死。
      与之相比,赵佶父子,坐拥偌大的汴京城,拥有强大的城防工事,却不敢发动军民,不敢抵抗,卑躬屈膝,根本不配为人!
      赵煦每每想起这个,都恨不得去大内将那个才两岁的赵佶掐死!
      深深吸了一口气,赵煦才压抑住内心的杀意。
      然后赵煦就笑了起来。
      “何必和一个两岁的黄口小儿计较?”
      “再说,他如今恶行未彰,待到将来,他若果然表现出一些望之不似人类的行径,再收拾他好了!”
      在大宋,想要收拾一个宗室,皇帝有一万种办法。
      ……
      这一天下午,在大内发生的对话,同样不出意外的,很快就传了出去。
      在宫门落锁前,基本上整个汴京都知道了。
      于是,这一天的汴京市民,好似是那瓜田里的猹,吃瓜吃到肚子饱饱。
      而禁中传出来的消息,也让整个汴京,都陷入欢呼之中。
      小官家,果然是仁圣纯孝啊!
      一即位,就知道推恩我等百姓庶民。
      那该死的市易法和均输法,总算要废除了!
      无数瓦子里的酒,在这一天卖到脱销。
      汴京城的七十二家正店,数钱都快数疯了!
      而小官家,敬献堤岸司堆垛场供两宫太夫人脂粉钱的事情,也是迎来了上上下下的一致点赞!
      没有任何人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
      反而所有人一致认为,这才是好官家!
      也就是后来,传出了官家亲自除授两位外戚熙河路美官的事情时,几个入京的旧党大臣,才有了点敏感。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了,从大内传出的小官家的解释。
      司马光听说了后,不禁老怀大慰:“官家虽然年幼,却已近通圣人之道矣!”
      “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当初富韩公,劝谏大行皇帝曰:愿二十年不言兵革!”
      “富韩公难道不知道耻辱吗?”
      “他知道,但他明白,天下人禁不起兵革!”
      “可惜,富韩公未能见到今日啊……”
      陪着司马光的韩维,却道:“比起这些,老夫更欣赏官家兴学的志向和聪俊的想法啊!”
      “自特奏名进士之中,选募自愿前往熙河之人,教化当地百姓!”
      “此真仁庙之风,祖宗之德!”
      “官家虽少,却足堪至圣至明矣!老夫已迫不及待,御前朝圣,觐见圣容!”
      于是,两位元老相对一笑,都从彼此眼中看出希望和期盼。
      社稷有此圣主!
      国家有此神君!
      何愁天下事不能振作?何愁天下不能太平?
      ……
      都堂令厅内。
      章惇却拖着腮帮子,陷入了沉思之中。
      “寺庙……佛牙舍利……兴学……”他想着,一双眼睛渐渐眯起来:“是无心之为,还是有意为之,甚至……深思熟虑?”
      他回忆着今日御前所见的每一个细节。
      也仔细回想着,从大行皇帝卧疾之后,他观察到的那位少主的每一个细节动作。
      没有人比章惇更清楚,寺庙 和尚 学校的组合拳的威力。
      因为他开拓梅山,就是一边指挥西军,长驱直入,炫耀武力,展示军力。
      一边向梅山各地的山寨民许诺:愿意下山,编户齐民的,给种子给耕牛给房屋,还给建寺庙、建学校。
      于是,梅山各寨的乡民们听说朝廷不仅仅给他们土地房子和耕牛,还给他们建寺庙学校的时候。
      纷纷扶老携幼,从深山之中走下来。
      从此编户齐民,从此成为大宋臣民,从此为大宋纳税纳粮。
      这是章惇生平最得意的事情。
      就像他写的诗那样:不持寸刃得地一千里,王道荡荡尧为天。大开庠序明礼教,抚柔新俗威无穷!
      而现在,小官家分明就是照抄着他的组合拳。
      不对!
      有了特奏名进士和佛牙舍利,这是威力加强版!
      一时间,章惇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之中。
      他一会觉得,小官家是天性纯良,仁圣聪俊,误打误撞。
      可一会他又感觉,恐怕是特意设计,曲意为之。
      于是,这个晚上,章惇彻底失眠了。
      感谢:书友20230712001129142,打赏的10000点起点币,
      感谢:十二纬度,打赏的5000点起点币。
      感谢:故国已逝、空结习、友000000001、旧色外,打赏的500起点币。
      感谢:小蜜糖呀,书友20210517193653363,书友20210301106463132880,CHRNTAIDI,打赏的100起点币。
      (seexsvvw\/106505\/141945827\/)
      chaptererror();
      1秒记住E小说网:eexsvvw。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

    相关推荐: 驯化储君后我辞官了 宗室子(科举) 咦!犯罪系统还能这么用? 被全恶人读心后,摆烂炮灰赢麻了 第一废太子